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汉语
哲学
三个面向
过去
当下
未来
莫斌
汉语哲学的三个面向:过去、当下与未来莫 斌*首先热烈祝贺北京大学汉语哲学研究中心成立,多届汉语哲学论坛的举办结出了丰硕果实。听了前面诸位前辈的发言,非常受启发,我从自己的编辑工作谈一点粗浅体会。我发言的题目是:“汉语哲学的三个面向:过去、当下与未来”。(1)面向过去的汉语哲学,始终为自己的“出生证”的合法性进行辩护和论证。中国学界曾出现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的争论。这场争论既代表了人们对哲学的不同定义,又表达了中国人渴望让哲学讲汉语的心声。无论如何定义作为一个学科门类的哲学,从一种历史的眼光来看,哲学思想自古以来就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品格和精神气质。关于哲学在中国的现代化,赵敦华教授曾提出,中国古代虽无哲学之名,却有哲学之实。20 世纪伊始,哲学在中国开启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历程。这个转型包括三个趋势,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西方哲学处境化。“三化”的提法直面当前关于“如何做哲学”和“什么是哲学”的问题。*作者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部。汉语哲学的三个面向:过去、当下与未来73随着这一百多年来对“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深入研究,当“以西释中”和“以中释中”两种常见策略都已不足以改变当下中国哲学研究面临的困境时,当代中国学人已经触摸到“汉语世界”的一些本原性哲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都具有普遍性的哲学意义,回应这些问题则源自“汉语世界”独特的思想传统与精神结构。今年 2021 年度中国社会科学好文章评选,在哲学组这边,孙向晨教授的“汉语哲学”论纲:本源思想、论域与方法入选。该文的颁奖词中提到,中国学者“对汉语表达的思想是否哲学、能否进入世界哲学之林等问题进行了宏观思考,把中国思想中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要素呈现出来。让哲学讲汉语是几代中国哲人为之奋斗的理想,汉语哲学的构建,体现为达此理想的重要探索。文章提出了一种未必被普遍接受但却富有启发性和原创意义的哲学图景和方法”。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汉语哲学能否成立?理论界对这个问题成立与否的共识与分歧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成为汉语哲学证成的“开端之问”。“开端之问”的深化是汉语哲学如何回应语言与思想的关系问题。语言与思想的秩序始终孕育在时间性与空间性之中,汉语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论等等需要得到足够的论证与说明。比如,韩水法教授就曾提出,汉语哲学的正当性也并非所谓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而是关于汉语如何成为一种现代学术语言的哲学问题,是汉语与哲学的关系问题。语言表征着人的认识方式,人关于世界的知识的独特性蕴含着关于世界、事物及其秩序的特殊看法。作为一种方法,汉语哲学着重研究那些赋予这类词语以意义的语言与其他语言之间差异的哲学意蕴,以及语言秩序与事物秩序之间关系的哲学意蕴。(2)面向当下的汉语哲学,重点是如何用哲学的方式关照当下的中国与世界。当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汉语哲学,参与到这一开放的学术共同体中,汉语哲学就在对话、融合与发展中形成自己的范式与概念,这些哲学问题的提出与表达,直接涉及汉语世界的精神结构、汉语概念的构成以及汉语本身的特质与规律。中国学者提出的“汉语哲学”,意在避免国别性,而强调哲学的普遍关切。对于共同的普遍关切,不同的语言世界会有不同的思想资源加以回应。那74外 国 哲 学么面向当下的汉语哲学特质如何得以呈现?譬如,如果借助王路教授关于“形而上学与加字哲学”的区分,按照加字哲学的刻画,形而上学是关于认识本身的认识,是哲学史主线上的东西。形而上学与加字哲学形成区别:一种加字哲学是与加字所表达的东西相关的认识。这里区别的实质是,形而上学的研究是先验的,加字哲学的研究是经验的。那么汉语哲学归属于哪一种呢?汉语哲学的“新鲜感”体现在揭示了一些先前未被发现和认识的视野和问题。如果从一个相对长的研究时间段来看,循着“汉语哲学”作为“关键词”和“主题”,我们至少能检索到以下几种研究的视角。第一,在跨文化路径的比较哲学视界中打量汉语哲学,并且力图不使汉语哲学变成某种国别哲学。同时,研讨某种语言变为哲学语言的独特性抑或可能性,成为一项重要工作。第二,从语言与论证的视角,突出汉语在论证分析方面的普遍性底蕴,呈现中国智慧的形式化与符号化。第三,汉语哲学如何是一个翻译问题?聚焦百年翻译历史,东西方思想在融通之中呈现的隔阂、转渡与阐释,从语言的可翻译性来理解思想的普遍性。第四,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我们从事的哲学能为世界哲学做出什么贡献?第五,从共同面对世界历史进程出发,汉语哲学如何在开放性与包容性中面对现代性难题,体现了一种理论自信与历史自信。第六,基于汉语自身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一种哲学的方式思考人类共同问题,尤其是阐释现代化进程中所产生的议题。(3)面向未来的汉语哲学值得期待。我们期待,汉语哲学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解答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及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汉语哲学能够提供源自我们的时代并超越我们的时代、充满真善美的思想公共产品。2021 年度,中国社会科学刊发了另一篇与汉语哲学密切相关的论文理性预设、规范性与多元表达“哲学普遍性”问题的跨文化视角,作者程乐松教授提出,只有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主体性和差异性被充分肯认的前提下,哲学是否具有普遍性才与跨文化视域联结在一起。就以中国生活经验为内容的哲学活动而言,哲学的普遍性、中国思想的特殊性、汉语表达的汉语哲学的三个面向:过去、当下与未来75独特性共同构成了一种持久的理论张力。从文化主体性出发,要避免将哲学的普遍性错置为西方性,也不能将规范性理解为具体的审查规则。哲学的普遍性保证不同经验环境中的人能够运用理性能力建构一个理解、阐释与对话的空间。北京大学汉语哲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好比一次新的“哲学门”的诞生与新生。“诞生”的是一种学科研究分支,属于知识体系意义上的,好比密涅瓦的猫头鹰起飞;“新生”则是指一种研究旨趣和态度,马克思将哲学比喻为高卢雄鸡,在黎明前先行唱晓。在新的文明进程中,哲学以面向未来的姿态矗立在群山峻岭之间。理论创新的推动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始终还是以学术原创能力为主线的,这也是为何主体性与原创性常常是理论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汉语哲学”这一学科分支得以不断被证成,得益于当代中国哲学家积极探究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以思想关切现实,把理想照进现实。何谓汉语哲学与何为汉语哲学是同一个问题。作为中国理论的重要表征之一,汉语哲学体现为理论的中国表达和中国镜像。科技革命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全球创新版图、重构全球知识结构,把世界推进到智能时代。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生物学新兴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加速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深度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情感表达方式和交往方式。学术的生产、组织、传播等机制也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创新与市场之间的互动不断驱动理论界反思现有理论范式的解释效力。哲学的魅力和价值是以其特有的方式对所处时代的诸多现实课题进行分析、综合和解答,主动冲破地区性与民族性界限,反思当代社会实践中复杂而深刻的难题。难题是思想对话的阶梯,汉语哲学在“正名”中搭建这一阶梯。学术史证明,提炼学术难题是一项伟大的事情,也是一件冒险的事情。难题的提出和解答,不仅可以激励中国学者的探索兴趣,而且可以让公众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态势。我们不仅需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还需要回答“怎么办”。这种命题、破题和解题的过程,孕育着“世界眼光、人类情怀、中国视角”,推动当代中国的学术体系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