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展展望——以杭州植物园为例_章银柯.pdf
下载文档

ID:493063

大小:2.26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国家 植物园 体系 建设 背景 展望 杭州 章银柯
52Landscape Architecture2023/02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地方性植物园发展展望以杭州植物园为例章银柯 唐宇力 俞青青 包志毅摘要:【目的】随着北京、广州两地国家植物园相继挂牌,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地方性植物园如何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崭新课题。以杭州植物园为例,阐述其发展现状和良好基础,并结合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从发展使命、迁地保护、科学研究、园艺展示、科普教育 5 个维度阐述杭州植物园的未来发展思路,以期为其他地方性植物园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分析】杭州植物园发展历史悠久、区位优势独特,专类园特色明显,科研基础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科普工作扎实,未来应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强化迁地保护,深入科学研究,突出园林展示,加强科普教育,努力实现新历史时期的跨越式发展。【结论】地方性植物园应紧紧把握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良好机遇,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地域性植物资源收集保存,讲好地方植物文化故事,强化地方植物科普教育,努力成为国家植物园体系的有益补充。关键词: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园林展示;科普教育;杭州植物园Beij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ournal Periodical Office Co.,Ltd.Published b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ournal.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license.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1530(2023)02-0052-05DOI:10.12409/j.fjyl.202211080633收稿日期:2022-11-08修回日期:2022-12-2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章银柯,唐宇力,俞青青,包志毅.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地方性植物园发展展望:以杭州植物园为例 J.风景园林,2023,30(2):52-56.随着北京、华南 2 个国家植物园建设的正式批复,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由此,围绕国家植物园选址、迁地保护、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业界的热议。本研究以杭州植物园为例,探讨并展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下地方性植物园的发展前景。1 国家植物园概述国家植物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以迁地保护国家植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实施国际植物园标准规范的生物多样性整合保护机构1,是集植物收集与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园林园艺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机构2。目前全世界共有约40 个国家设立了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数量达到 100 多个,从它们的分布、隶属情况和工作内容来看,基本都体现了各自国家的战略部署,包括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由著名植物学家领衔建设,具有针对国家需求与时俱进的完善学科布局和高端人才队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公众教育并重,突出强调国家战略植物资源收集和保存,构建生物大数据平台等3。国家植物园体系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由若干个国家植物园和区域性综合植物园组成的覆盖全国主要气候带与生态系统类型的迁地保护研究网络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能够支撑国家的生态文明发展建设4-6。全国各地植物园都希望借助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东风,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已批复成立的北京、华南 2 个国家植物园的发展目标都充分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保护第一、惠益分享;注重对区域性植物的迁地保护,要求开展植物类群的系统收集、完整保存、高水平研究、可持续利用工作7。此外,要求国家植物园充分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特别是要注重植物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展示,强化科普宣教工作,讲好中国植物故事,彰显中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独特魅力,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2 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地方性植物园发展对策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为各地植物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成为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或是有益补充,全国各地的植物园都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纷纷跃跃欲试,希望借此得到更好发展。基于上述背景,笔者以杭州植物园为例,对其发展状况、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探讨。2.1 杭州植物园发展状况2.1.1 发展历史悠久,建园起点较高杭州植物园地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桃源岭,占地 248.46 hm2,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最早筹建的植物园之一,于 1951 年开始规划建设,1956 年正式筹建,是一所兼具引种保育、科学研究、游憩展示和科普宣传四大功能的综合性植物园。杭州植物园自建园以来受到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朱德、刘少奇、陈云、叶剑英、王震、胡耀邦、万里、陈慕华、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莅临杭州植物园视察指导。建园之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谭震林、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的江华亲临现场指导;中国科学院多次委派陈封怀教授(后担任杭州植物园筹委会副主任)、王秋圃先生来杭指导规划建设;杭州市人民政府委托时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的孙筱祥进行了植物园总体规划;陈俊愉、周廋鹃、余树勋等国内知名专家也给予了亲切指导;时任杭州市副市长的余森林兼任杭州植物园首任园长,可见杭州植物园建园起点之高、受各级领导关心之深。专题:国家植物园/Special: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532.1.2 专类园特色明显,植物资源丰富杭州植物园是原中国植物园协会(现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成立的发起者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最早启动专类园建设的植物园,目前园内建有植物分类区、竹类区、经济植物区、山水园、百草园等 15 个专类园区。其中,植物分类区是国内建成最早、影响力最大的植物专类园,是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园林、植物等专业学生实习的必到之处;山水园的植物造景被誉为“江南山水园林景观”的典范之作;百草园是享誉国内外的重要的药用植物迁地保护和收集展示场所;灵峰探梅、玉泉鱼跃更是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自建园以来,杭州植物园一直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植物资源收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收集和保育各种植物资源,尤其注重野生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收集,现在园区主要收集保存的植物资源类型主要有活植物资源、种子资源、DNA 分子材料、植物腊叶标本等。收集保育国内外植物 6 000 余种(含品种),隶属 223 科、1 209 属。标本馆内保藏有正副号标本共计约 13 万份,是浙江省植物标本收藏最多单位之一。2.1.3 区位优势独特,保护基础扎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优化建设动植物园等各级各类抢救性迁地保护设施,填补重要区域和重要物种的保护空缺,完善生物资源迁地保存繁育体系8。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植物园体系是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二者缺一不可、有机互补,形成中国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9。杭州植物园作为专门从事野生植物资源收集保存、科学研究、栽培驯化、发掘利用和种质创新的研究机构,数十年来积极开展国内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收集工作。截至 2022 年,共引进存活珍稀濒危植物 206 种,隶属于 59 科 112 属。主要涉及的科属包括木兰科 6 属 19 种、安息香科 2 属 10 种、槭树科2 属 10 种、松 科 8 属 10 种、豆 科 4 属 9 种、兰科 6 属 9 种、樟科 4 属 9 种、苏铁科 1 属 7 种、蔷薇科 5 属 7 种、红豆杉科 6 属 7 种、山茶科 2 属 6 种、榆科 3 属 5 种。同时,杭州植物园积极开展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浙江省濒危珍稀植物引种栽培试验研究”“蜡梅科植物保育与示范推广应用”“珍稀植物银缕梅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珍稀濒危植物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生境重建”等课题项目,其中 2019 年成功申报并开展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资助项目“濒危植物天目铁木的综合保 护”。积极认领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工作任务,对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调查,掌握浙江省珍稀植物的分布、生境、生长状况等情况,同时也进行了引种、迁地保护和繁育技术方面的科技攻关。对成功实现迁地保护的夏蜡梅、浙江楠、闽楠、伯乐树、睡菜、长喙毛茛泽泻等 20 余种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大量扩繁,累计扩繁小苗 2 万余株,成功回归种植福建柏、闽楠、降香黄檀、珙桐、花榈木等珍稀濒危植物。积极建设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研究中心,重点保护分布极度狭窄、种群数量稀少或原生境破坏严重的具有浙江特色的野生植物,研究中心主要包括濒危野生植物资源监测站、濒危野生植物基因库、濒危野生植物种群繁育基地、濒危野生植物数字化平台。此外,杭州植物园还建有华东种质资源库,现收集保存华东地区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约 4 000 份。2.1.4 研究成果涌现,科研基础较好经过 60 余年发展,如今的杭州植物园已是浙江省集植物资源保护、植物展示、科学研究、普及教育和开发利用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建园以来,杭州植物园共取得 165 项科研成果,包括国家级项目 2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11 项,杭州市科研项目 14 项,共有 80 余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 1 项(水杉扦插繁殖与栽培)获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公开发表论文 500 余篇,其中获奖论文 50 篇,8 篇论文获省级奖项。发行内刊 150 期,主编或参编 95 本著作,其中,浙江植物志获1995 年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第二届国家图书奖和第六届(1993 年度)浙江省树人出版奖,另有 3 本专著分别获第 24 届、第 26 届、第 31 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杭州植物园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授权专利 16 项,撰写地方标准 6 项,培育新品种 15 个。通过多年努力,杭州植物园已经拥有一批从事植物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技术人才,包括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7 人、高级工程师 18 人、工程师 30 人、助理工程师 32 人、技术人员数十人;科研方向包含植物资源调查与分类、植物引种保育栽培、植物病虫害防治、古树名木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开发利用、园林绿地生态功能、植物科普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此外,杭州植物园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等诸多在杭科研机构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效。2.1.5 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点荟萃国家植物园是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卫生、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标志性象征7。杭州植物园位于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核心区域。园内的灵峰探梅景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晋,玉泉鱼跃景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宋,均为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人文内涵丰富。同时,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杭州植物园内的桂花紫薇园、槭树杜鹃园、木兰山茶园、山水园、水生植物区、盆栽园、灵峰十景等专类园区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成为杭城市民休憩的好去处。2.1.6 科学普及深入,活动形式新颖杭州植物园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工作,60 多年来举办各类展示式、示范式、互动式活动,开创“跑进自然”科普创新品牌,创立自然学校,率先在国内发起自然嘉年华大型科普教育活动(图 1),举办自然笔记特训营(图 2),推广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技术。杭州植物园已经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自然教育基地,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野生植物保护科54Landscape Architecture2023/02普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林业科普教育基地、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杭州市环境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10,是全国各大高等院校植物学、园林学实习基地,广大中小学生和高校师生的教学实习场所。作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