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现代视角下自组织行为对空间设计的影响研究_谢佳权.pdf
下载文档

ID:492876

大小:1.35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后现代 视角 组织 行为 空间 设计 影响 研究 谢佳权
鞋类工艺与设计SHOES TECHNOLOGY AND DESIGN2023 年 1 月第 3 卷 第 2 期Jan.2023Vol.3 No.2153后现代视角下自组织行为对空间设计的影响研究谢佳权(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0)摘要:在不断注重个体在设计中作用的后现代浪潮里;自组织行为以无法逆转的趋势对上位规划的空间设计以“补充”所存在。与其去思考如何对其规范,倒不如顺应趋势去聆听和观察空间使用者的空间需求。本文从后现代视角出发,对自组织行为的产生原因和作用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基于自组织行为下空间设计所需遵循的原则;并说明自组织行为在后现代空间设计的应用和启示。关键词:自组织行为;后现代;空间设计;自发性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6-3793.2023-02-051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Self-Organization Behavior on Space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modernism XIE Jiaqua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90,China)Abstract:In the post-modern wave that gradually focuses on the role of individuals in design;the self-organizing behavior exists in an irreversible trend to supplement the space design of the upper planning.Instead of thinking about how to regulate it,it is better to follow the trend to listen to and observe the space needs of space users.From the post-modern perspectiv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functions of self-organizing behavior,and summarizes the principles of space design based on self-organizing behavior.And explain the influ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self-organization behavior in postmodern space design.Key words:self-organization behavior;postmodern;space design;spontaneity1 后现代视角下的变化作为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主展馆水晶宫,自建设初始便掀起一片哗然。而其本身的存在在后世所看来成了现代设计的开端。以水晶宫为“导火索”引发的工艺美术为始,设计以“小艺术”著称,经历了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后,以上世纪文丘里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吹响了后现代思潮的号角1。不同于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后现代思潮以参与、互动、个体的存在为主张,围绕其本质“人”的存在展开,发展出诸多注重个体存在的流派。虽然现代主义的存在最初是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破烂不堪的城市背景下,提出以功能为主去除多余装饰的建筑主张,为提供给更多战后人民所居住。而后现代设计则更加强调的是个体意识的发挥与个体在其中的作用,不同于前者的居住使用和安全的需求,后者则是注重个体的内心世界的表达。随着国民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快捷建设的城市化进程赶不上人们日新月异的空间需求。地方政府对此在诸多旧城街区中进行了所谓的风貌整改,以改善原本“破破烂烂”的建筑景观;但浮于表面的“穿衣戴帽”工程,将原本浓厚的生活气息也一并抹除2。过于标准的城市化进程下,日常生活空间被执行以强制性的同质化手段,被营造为忽略人群本真需求的无差别“现代场所”。来自空间使用者最为直接的述求得不到自上而下规划设计的回应后,自下而上的空间自发性改造自组织行为登上了空间设计的台面。2 自组织行为概述 自组织的研究最早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物理学领域中建立并展开3。随着复杂城市理论的发展,自组织也在其中展开对应的研究。虽身处领域不同,但本质都是研究事物在不需要外部指令的干预下,依靠自身运作者简介:谢佳权(1997-),男,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第 3 卷设计论坛鞋 类 工 艺 与 设 计154作规律如何自我发展和演化,从而实现自主建立秩序和结构的问题。2.1 自组织行为在空间作用的原因自组织行为在空间中作用的原因可划分为:功能需求、商业经营和生活文化等。其中功能需求为主要因素,空间因人的存在和能满足其需求而能转化为场所;空间功能是使用者需求在场所中的外化物质表现4。当需求改变和个体不复存在时,空间稳定性会被打破,从而改变空间功能和性质。相比于功能需求的被动性,商业经营和生活文化则是空间使用者基于主动追求诱导因素而发生的;诸如临街的居住空间随着道路开通人流量的增加,主动改为商业空间。生活文化因素则是如受邻里周边自组织行为影响下,对空间的主动占有,以作为日后展开各种生活活动的场所。2.2 自组织行为在空间作用的方式 基于上述原因下发生的自组织行为在空间作用中又以空间限定、构筑延伸和强化标识等方式展开5。空间限定又可以划分为围合和设立两种方式。围合即通过木板、铁皮、砌墙等隔断性较强的形式对某一空间以强制地圈出来进行占有。围合方式同时是自组织行为中限定和占有性质最强的方式;往往这种形式下以置物、居住、经营等行为为主。设立则是通过对权属模糊的空间以设置特定物品、标志物、种植植物等形式到达逐步占有空间的方式。往往所设立的物品有较强的个体权属标识性,以更好让他人清晰该空间已被自身占有。在此的行为多为可活动性较大的摆摊经营、休憩、占有等。在原有的建筑和空间的基础上,延伸和外挑一部分的方式为构筑延伸;通过以雨棚、遮阳伞、阳台的形式外挑延伸从而限定底部空间的范围。往往这类作用方式对空间的限定以“暧昧”的形式展开;遇到查处违规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而进行撤除。其中以置物和经营两类行为为主。对原有空间和建筑外墙通过以材质、色彩、图案、灯光等方式凸显与周边建筑的差异化方式为强化标识。该类方式中往往用于商业经营,在街道中添加灯光和修改材质来吸引来往人群。3 基于自组织行为的空间设计需遵循的原则3.1 必然性后现代设计中个体在空间设计的作用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形成了不得不注重的命题。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过去以标准化的增量为发展主调,从一个模子里“批量化”生产出来的空间只能满足当时普遍性的功能需求。而当下需求的改变,自上而下的上位规划设计却无法及时满足其要求;自组织行为以其较强的弹性活力为优势孕育而生,并伴随空间使用者的需求而实时调整;这种空间现象也便成为了必然的存在。对此,可以在空间设计时留有一定的自定义活动空间或能满足于多种需求的模块化装置,给予空间使用者对其进行自主发挥。3.2 动态性空间自组织行为是使用者从日常生活中去思考自身的需求而进行的空间改造和空间创作行为6。行为本身并非固定不变的,是随使用者个体差异化的不同和需求改变而造就空间创作的不同;致使自组织行为在空间中处于动态性的过程。在空间设计时则需要将设计场所或在设计部分做可调控的措施,以便日后空间能及时改变功能去适应新的需求发生;或需要保留定期改造调整的设计思维,对一定时期内的空间设计及时了解、跟进使用者需求以便做出调整。3.3 危害性自组织行为作为上位规划设计的补充身份以外,对其的把控也应当以一定的“度”去展开。过于放纵自组织行为易导致空间规则的破败,从而引起混乱,最为直接的是城市空间割裂。诸如以不同诱因影响下对临街外立面进行广告牌、晾晒衣物、空调外机裸露、电线乱搭等随意改造,不仅破坏街道立面连续性和整体性,还对行人的安全埋下了隐患。而设计的本身出发点又是对混沌而又复杂的空间设计为舒适合理的场所;至此空间设计和自组织行为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保留空间整体性的同时又凸显场所在地性的地域景观特色。4 自组织行为在后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启示 4.1 城市文和友应用启示存量化发展的当下,我们将破旧的历史街区进行了标准化的粗暴式改造,抹除了蕴含历史地域文化的场所特征,留下来千城一面的场所。这也致使我们看惯那些仿旧的亭台楼阁和玻璃幕墙大厦后,对现代建筑的审美趋向同质化,在“新造的文化”和真正的历史文化之间的辨别出现误判;以此城中村这些看似“无序”和“无价值”的建筑则被误认为某种新的“城市遗产”。而将这种空间现象单独提出来作为空间设计的一种基调时,被大众追捧为对市井文化的缅怀。这种现象被城市文和友表现得淋漓尽致。城市文和友抓住了当下所缺失的市井文化氛围的需求,将 80-90 年代的长沙、广州和深圳城市形象作为自身旗下各个城市文和友空间的设计主调。以旧建筑相连的街道立面为整个建筑外观。建筑内部则以建筑外皮内置化的第 2 期设计论坛谢佳权 后现代视角下自组织行为对空间设计的影响研究155方式分割空间,置身于其中的游客犹如“穿越”到过去的城市街道中;在此餐饮的食客在路灯下吃着路边摊,在旧楼中来回穿梭,在营造的街道里拍照留念。一时间这种空间现象表现出欣欣向荣的势头。但市井文化的存在本身以一种非固定的形式随即产生,也随即逝去和变化。其根本是人在空间中因日常生活的需求而外化成了特定时期的建筑形式;形式本身不是市井文化的根源,根源是人的存在让空间转化成了场所,日常生活的特色则形成了以场所为载体的空间文化。城市文和友将这种形式放大表现,而忽略了背后作用的“人”的存在;以保护历史建筑的方式试图去表现一个没有“人”所作用和活化的空间,这本身是南辕北辙的。这种被圈养的空间文化,最终自然未能经过时间的考验。广州和深圳文和友在开业时造就了建筑设计里少有的万人空巷的现象级事件的两年后,受众对其产生审美疲劳和逐步恢复理智后,表现出门可罗雀的唏嘘。4.2 扉美术馆无界的墙应用启示远在没有现代设计介入之前的城镇和村庄的发展,依然表现出良好的生命力,符合且与自然相协调发展,背后所蕴含的自组织行为的作用不言而喻。而自然界本身也是一个自组织体系,诚然我们能向大自然学习产生的仿生设计,又何不能向曾经与自然界相互协调的空间使用者学习自组织呢?无界的墙是扉美术馆用于分隔场地对面的小型公共广场而建设的 3 段连体单面装置展示墙。面向扉美术馆一侧作为旧物展示柜;其中放置的旧物是向周边市民所征集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旧水壶、旧碗筷、旧座椅等。这些旧物件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在市民的生活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他们走过了诸多岁月,见证着一个个家庭的故事发生。这也使得在征集了这些物件于无界的墙里展示之后,形成了市民们自发地在无界的墙前与好友、街坊、游客进行讲解、介绍和分享这些旧物件背后的故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空间使用者和参与者基于旧物品与该空间形成了情感连接,这种连接为空间参与者带来一种深深的归属感,自此更愿参与其中,形成良性循环。也正是这种自发形成的自组织行为带动和提高了该空间的活力,并不断向周边辐射吸引更多市民来分享自家的旧物品和背后的故事。这种以进行时为状态发生的自组织行为现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区别于其他空间的在地性特色,也会逐渐演化出自组织文化的存在;空间场所也因此而长久保持活力发展下去。5 结 语 自组织行为在后现代空间设计中从平民的角度出发,用向设计师的元话语叙事提出了质疑和批判;从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出发,放弃审美形式的表现原则,强调行动本身和原真性,以通俗和参与式的后现代特征对抗那些循规蹈矩的固化设计创作。同时我们应像当代艺术的关系美学介入修复断裂的社会和连接人际交往社会功能一样,去连接人的本真生活与空间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