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黄河流域
物流
效率
测度
及其
影响
因素
分析
刘雪
作者简介:刘雪,在读硕士,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物流工程与管理。通讯作者:苗成林,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管理、绿色低碳发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技术创新驱动区域生态 社会 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演化机理与政策优化研究”(项目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习惯领域视角下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耦合演化及效应评价”(项目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联动机制与效率评价研究”(项目编号:);年度烟台市校地融合发展项目(项目编号:);安徽理工大学 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文章编号:()黄河流域物流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刘雪,苗成林(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摘 要:基于黄河流域 年的物流面板数据,采用 方法和 指数从静态和动态视角探讨物流效率,并利用 回归分析物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区域间物流效率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呈依次降低阶梯式分布;指数均值呈递增趋势,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关键因素;地区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程度与物流效率均呈正相关,政府扶持具有一定干预作用。据此提出促进黄河流域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物流效率;黄河流域;指数;回归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物流作为第三产业,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重要环节。十二五规划以来,黄河流域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物流货运量、总产值以及周转量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对提高黄河流域经济运行质量水平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物流业的实际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主要以物流效率来体现,物流效率旨在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投入,产生最优的社会经济效益”。年,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强调,物流业发展应从重视“数量”逐步向“效率”转变升级,推动物流业提质增效。然而,近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粗放式、扩张型的运作方式所产生的问题日益突出,使得黄河流域物流业处于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状态,难以发挥经济动脉的作用且远不能满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研究黄河流域物流业效率并识别效率的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文献综述当前学术界对物流效率和黄河流域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从研究主体来看,张云宁等以长江大保护区域为研究主体,运用三阶段 和 指数分析了物流业效率;等以法国 家物流企业为研究主体,运用两阶段 分析了 年生产效率;龚瑞风等以中国 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使用三阶段 探讨物流效率;等利用超效率 测算了韩国港口的效率;等采用 方法测算了全球的物流效率。从投入指标选取来看,王景敏等以物流从业人员、物流固定资产和物流网络里程数为投入指标研究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物流效率;汪文生等考虑将物流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数和运输财政支出作为评价环渤海物流业效率的投入指标;姚山季等选择 排放量、物流从业人员、物流网络里程数、物流固定投资额为投入变量,测算“一第 卷 第 期 年 月黑 龙 江 工 业 学 院 学 报(综 合 版)()DOI:10.16792/ki.1672-6758.2023.01.011带一路”的低碳物流效率;等选取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从业人员作为投入变量,研究了华东区域的物流效率;以物流从业人员数、公路里程、固定资产投资和教育支出构建物流效率评价投入指标体系,研究安徽省的物流效率。从效率测度的研究领域来看,王敏等使用 和 指数对黄河流域 省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分析;王东波等基于 模型研究了黄河流域 省的农业生态效率;黄敦平等基于 模型测度 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生态效率;赵建吉等利用 模型和 回归模型分析了黄河流域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综上,现有的文献不乏物流效率的研究,但还存在不足:一是众多学者的研究主体主要涉及物流企业、产业、国家、城市群、经济带,鲜有文献深入到黄河流域对其物流效率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二是对于物流效率的指标选取,众多文献仅从经济角度出发,未能充分考虑能源消耗,将二氧化碳纳入投入变量的文献很少。三是对黄河流域效率测度的研究多集中在生态、农业、工业、水资源等领域,缺乏对物流效率的研究。因此,本文考虑将二氧化碳作为投入变量,使用 方法和 指数以及 模型,分析 年黄河流域 省份的静态和动态物流效率,并挖掘出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黄河流域的物流业效率提升的决策建议。二、模型和指标选取 模型()模型 模型是一种衡量具有多个产出和投入的决策单元()生产效率评价方法。有 模型和 模型两类,前者规模报酬恒定,后者规模报酬不定。但在实际生产中,很难达到最优规模生产状态。所以,本文选择以投入为导向的 模型测算黄河流域的静态物流效率。模型公式如式()所示。(),|()其中,表示省份;表示物流效率,与 分别表示投入和产出;和 为产出剩余和投入不足,当 和 都为,即 时,表示物流效率达到 有效,否则无效。()指数由于 模型仅能测算特定时期的截面物流效率值,为测算黄河流域 省的动态物流效率变化趋势,引入 指数模型,可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公式如式()所示。,(,)(,)(,)(,)(,)()其中:表示时期,表示省份,分别表示投入和产出;表示距离函数(规模报酬不变);,表示生产率变化。若规模效率发生变化,那么,技术效率变化又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因此,可对式()进行调整,结果如式()所示。,(,)(,)|(,)(,)(,)(,)|(,)(,)(,)(,)|()其中:当,时,表明物流生产率提高;当,时,表明物流生产率降低;当,时,表明物流生产率保持不变。()面板 回归模型由 模型得到物流效率值在,范围内,其取值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若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物流效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会导致估计量不一致,结果产生误差,而 回归模型能够打破这第 期黄河流域物流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年种局限性,因此,采用 回归模型对黄河流域物流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模型如式()所示。,()其中:为第 个省份 时期的物流效率,为解释变量;为回归系数;为误差项;为干扰项,(,)。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以黄河流域 年物流数据为研究样本值,依据物流效率的基本内涵,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以客观性、综合性、均衡性和可获取性为原则,构建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鉴于我国国民经济行业不存在物流业这一行业,但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的增加值占物流业的比例较高,因此,本文以这三个行业的数据为物流业情况。()投入产出指标综合前人的研究,大多从人、物和财等三个方面选择投入指标。因此,在人力方面选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数;财力方面选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物力方面,鉴于从低碳角度出发,释放出越少的 越好,因此,选择排放量作为能源投入。产出指标分别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和货运量。黄河流域物流资源投入产出指标见表。表 黄河流域九省份物流业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目标指标类型指标内容物流效率投入指标从业人员数量 万人物流业固定投资额 亿元二氧化碳排放量 万吨产出指标物流货运量 万吨货物业增加值 亿元 ()影响因素指标物流效率不仅受到物流内部投入变量的影响,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物流效率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选取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扶持和环境保护程度作为物流效率的环境影响因素变量。经济发展水平用各省份的 来表示,政府扶持为物流业的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环境保护程度用物流业在环境方面的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列表示。()数据来源本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 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年鉴,缺失值采用插值法填补。另外,物流业 排放量计算方法参考姚山季等,本文不再赘述。三、实证分析 物流效率的静态状况分析利用 方法求解得到了黄河流域 省 年的静态物流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测算结果见表 表。()物流纯技术效率结果分析物流纯技术效率是去除规模影响的技术效率,由 模型所得到的 省的物流纯技术效率结果如表 所示。表 年黄河流域物流纯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山西 内蒙古 山东 河南 四川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均值 第 期黑 龙 江 工 业 学 院 学 报(综 合 版)年 由表 可以看出:年,纯技术效率有效的省份有内蒙古、山东、河南和宁夏;四川与甘肃每年的纯技术效率值均低于黄河流域每年的均值,表明在物流技术与管理方面是相当落后的。剩余其他省份的纯技术效率虽未达到每年有效,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山西在 年,实现了连续 年纯技术效率值有效,陕西分别在 年与 年达到有效,青海在 年连续 年实现物流纯技术效率最优化。()物流规模效率结果分析物流规模效率是剔除物流生产和技术因素,由于物流规模影响的生产效率,测算结果如表 所示。表 年黄河流域物流规模效率测算结果山西 内蒙古 山东 河南 四川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均值 由表 可以看出,黄河流域 省的规模效率发展不平衡。年,规模效率实现有效的省份只有内蒙古与河南,说明物流规模投入产出实现了最优。山西、山东、四川、陕西、甘肃和宁夏等 省份的规模效率水平较高,均值都在 以上;宁夏只有 三年的规模效率未达到有效,剩余年份都依次达到了有效。()物流综合技术效率结果分析为分析黄河流域 省的物流综合技术效率变化趋势,表 为黄河流域 年的物流综合技术效率值结果,图 是变化趋势图。表 年黄河流域物流综合技术效率测算结果青海 四川 甘肃 宁夏 上游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中游 河南 山东 下游 总体均值 由图 可以看出,黄河流域 省份在 年物流综合技术效率波动程度较小。第 期黄河流域物流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年图 黄河流域九省份物流综合技术效率变化趋势 具体来看,在 年物流综合技术效率均值基本上处于递增趋势,是因为国家在“十二五”规划刚要中明确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奋斗目标。物流业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促进了地区物流效率水平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年物流效率均值却有一个小幅度的降低,原因是陕西、甘肃和四川 省物流效率的下降拉低了 年的物流综合技术效率整体均值。年物流效率均值处于逐年递减态势,这一时期我国物流业总体规划发生了转变,国家着力强调降本增效重大政策,推进物流业发展,但因为当时技术水平有限,物流效率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高。年,物流效率呈递增趋势,是施行物流业发展中期规划关键的几年,各地积极落实这一政策,物流业得到明显的提升;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各省地方政府为响应号召,积极制定物流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政策体系;年我国首次向全球明确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加速推动发展绿色低碳新动能,也助力了物流效率的提升。从 年的物流相关投入数据来看,排放量在这个研究期内相对物流固定资产投入和从业人员数逐渐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对物流效率产生了正向影响,推动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从空间区域来看,可将黄河流域的 个省份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域,物流效率区域分布趋势如图 所示。图 分流域物流综合技术效率均值变动趋势第 期黑 龙 江 工 业 学 院 学 报(综 合 版)年 由图 可以看出:黄河流域上游的物流效率均值比较低;中游较于上游整体水平较优,只需要对投入稍作调整即可达到 有效;下游的整体物流效率水平最佳,其中,河南的物流效率值始终为,说明物流投入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使得物流效率在上中下三游出现差异。例如,上游的省份为欠发达地区,贫困程度较深,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业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致使物流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物流效率的动态情况分析运用 对黄河流域 省 年的物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及分解情况如表 表 所示。表 黄河流域 年 指数及分解年度技术效率变动指数技术进步变动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动指数规模效率变动指数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均值 由表 可知,年黄河流域 省的 指数增长率为 ,物流效率水平保持上升的发展趋势。但综合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只有 ,说明技术进步成为拉动黄河流域物流效率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