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疫情时代中国会展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_程梓轩.pdf
下载文档

ID:492626

大小:1.29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疫情 时代 中国 会展 转型 升级 思考 对策 程梓轩
7776思行文化思行文化会展业属于先导性服务业,其核心功能是为经济和市场引流,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促进经贸合作、创造社会就业、增强科技和产业交流、加强文明互鉴、推动城市建设,特别是在构建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由于世纪疫情的爆发和持续蔓延,由此引发全球公共危机对我国会展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并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如何恢复受创的会展业并推动经济社会走出低迷困境,需要重新思考和探索。一、疫情期间中国会展业的现状及特点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对会展业重视程度在不断加码,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同时,积极引入外部优质资源,精心培育壮大展览业市场主体,稳步推进展览业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国际化建设。会展的内涵和外延已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商贸、旅游、文化、科技、制造等行业,部分主题已浸润或上升至国际政治和意识形态层面。据统计,疫情爆发前的 2019 年,全国展览总数已达11,033 场,展览总面积达 14,877.38 万平方米,且展览场数增速低于展览面积增速趋于常态化,会展业转入质量型提升阶段。疫情爆发后,因病毒的传播链条多、传播范围广、感染及致死率高,一些传统的大型会展活动,被迫延期、取消或临时改为线上举办,会展业遭遇了滑铁卢。据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显示,2020 年全国线下的会展数量共 5408 场,相比较于 2019 年减少了约 51%,展览面积减少了约 48%。2021 年,中国实施了严厉的精准防控政策,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疫情应对标准化流程逐渐普及,行业逐渐复苏,但会展行业恢复至疫情前的规模场次仍有较大距离。2022 年 4 月,曾复演 7000 余场的云南映象团队也宣布解散。传统线下会展具有筹备周期长、实体性明显、投入成本大、短期聚众性强、审批监管严、业务较单一等特征,疫情期间,能否成功举办受制约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一是很多计划参展企业因疫情受损严重甚至倒闭,导致很多展会无法启动。二是品牌龙头会展企业凤毛鳞角,会展人才多数半路出家、专业性较弱,缺乏创新精神和应对能力。三是政府对低层次的线下活动的审批收紧。事实上,即使不是疫情而是其它社会公共危机出现,率先被按“暂停键”也多是会展、演艺、赛事、论坛等大型聚集性活动,一旦流产,产生的损失就会远超举办方的承受能力,地方性、小规模、低层次的会展企业被淘汰出局并非偶然。而能够在线下成功举办的多是与国家战略相关的大型政府主导项目以及商业化成熟运作多年、市场基础好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品牌展会,这些项目大多集中在港澳、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当然,成功地举办这些项目,除展会企业自身具有较强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外,也与其善于因时而变有极大的关系,如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都适时由传统的线下转为线上或线下+线上融合模式。疫情完成了一次行业洗牌,改变了会展业的生态环境,加剧了业内竞争和地区间差距,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也倒逼更多会展主办方创新模式,增强与关联方之间的合作,在高效低耗的互通中不断释放市场价值的能动性。疫情改变的不仅仅是当下,而且还影响未来。二、厘清线下会展与线上会展的逻辑关系,发挥互补优势线上会展与线下会展不是一个对立面,不能简单地割裂,它们是一个高度融合的综合体。1.线下会展具有内生价值。线下会展更注重是实物的体验,新产品新技术的动态演示,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为完成订单和品牌市场营销的需求。线下会展各方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零距离体验真实的展品,如食品的味道、衣服的材质、音响的音质等等。因此,线下的这种展览所具有的真实存在感、体验感、互动感是其最大的优势,是线上展览暂时无法替代的。线下筹办虽然比较脆弱,但不可否认其提升城市品牌、拉动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纵观世界著名都市,无一例外都是著名的会展城市。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的诠释。2.线上会展可外延赋能。相比较于传统的线下会展,线上会展不受场地、人员的流动、天气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或限制,建展时间短,成本低,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精准度高,且安全环保,依托互联网可以实现展品全年 365 天、全天 24 小时在线展览,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参观、了解,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跟踪展会的总流量和直播间的被访问量、关注量等信息,省时省力成交率高。如 2020 年开展的线上广交会,国内外共有 2.6万家企业参加,展出了约 180 万件商品,这些参展企业都是在线上采用多种营销方式展示和宣传自己的产品和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务洽谈和对接,并顺利拿到了超预期订单。最初,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线上展会只是疫情下迫不得已的选择,一旦行业恢复正常,线上展会将被搁置或弱化。而实际上,随着疫情持续,线上展会热度始终有增未减,线上几乎成为当前会展活动的标配。线上展会的优势和提质增效明显,以数字化科技引领的创新驱动,必将为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如同电脑的普及让纸质化办公大量减少、线上支付基本取代现金交易一样,线上展会赋能线下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进步和智能化社会进程的进化规律,不以疫情的存在与否为转移,疫情只是催发和加速了这一进程而已。3.“线上+线下”双线融合互补。疫情期间,很多品牌企业就尝试了线上会展的模式,但是并没后疫情时代中国会展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程梓轩【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一些传统线下的大型会展活动被迫延期、取消或临时改为线上举办,造成会展业公信力下降、活动规模及质量效益急剧缩水,部分会展企业一蹶不振甚至就此消亡。当前,我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必须快速探索会展新模式,实现转型升级,以促进业态及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阐述了疫情背景下会展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后疫情时代中国会展业的转型升级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模式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会展行业 转型升级 对策7776思行文化思行文化会展业属于先导性服务业,其核心功能是为经济和市场引流,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促进经贸合作、创造社会就业、增强科技和产业交流、加强文明互鉴、推动城市建设,特别是在构建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由于世纪疫情的爆发和持续蔓延,由此引发全球公共危机对我国会展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并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如何恢复受创的会展业并推动经济社会走出低迷困境,需要重新思考和探索。一、疫情期间中国会展业的现状及特点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对会展业重视程度在不断加码,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同时,积极引入外部优质资源,精心培育壮大展览业市场主体,稳步推进展览业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国际化建设。会展的内涵和外延已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商贸、旅游、文化、科技、制造等行业,部分主题已浸润或上升至国际政治和意识形态层面。据统计,疫情爆发前的 2019 年,全国展览总数已达11,033 场,展览总面积达 14,877.38 万平方米,且展览场数增速低于展览面积增速趋于常态化,会展业转入质量型提升阶段。疫情爆发后,因病毒的传播链条多、传播范围广、感染及致死率高,一些传统的大型会展活动,被迫延期、取消或临时改为线上举办,会展业遭遇了滑铁卢。据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显示,2020 年全国线下的会展数量共 5408 场,相比较于 2019 年减少了约 51%,展览面积减少了约 48%。2021 年,中国实施了严厉的精准防控政策,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疫情应对标准化流程逐渐普及,行业逐渐复苏,但会展行业恢复至疫情前的规模场次仍有较大距离。2022 年 4 月,曾复演 7000 余场的云南映象团队也宣布解散。传统线下会展具有筹备周期长、实体性明显、投入成本大、短期聚众性强、审批监管严、业务较单一等特征,疫情期间,能否成功举办受制约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一是很多计划参展企业因疫情受损严重甚至倒闭,导致很多展会无法启动。二是品牌龙头会展企业凤毛鳞角,会展人才多数半路出家、专业性较弱,缺乏创新精神和应对能力。三是政府对低层次的线下活动的审批收紧。事实上,即使不是疫情而是其它社会公共危机出现,率先被按“暂停键”也多是会展、演艺、赛事、论坛等大型聚集性活动,一旦流产,产生的损失就会远超举办方的承受能力,地方性、小规模、低层次的会展企业被淘汰出局并非偶然。而能够在线下成功举办的多是与国家战略相关的大型政府主导项目以及商业化成熟运作多年、市场基础好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品牌展会,这些项目大多集中在港澳、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当然,成功地举办这些项目,除展会企业自身具有较强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外,也与其善于因时而变有极大的关系,如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都适时由传统的线下转为线上或线下+线上融合模式。疫情完成了一次行业洗牌,改变了会展业的生态环境,加剧了业内竞争和地区间差距,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也倒逼更多会展主办方创新模式,增强与关联方之间的合作,在高效低耗的互通中不断释放市场价值的能动性。疫情改变的不仅仅是当下,而且还影响未来。二、厘清线下会展与线上会展的逻辑关系,发挥互补优势线上会展与线下会展不是一个对立面,不能简单地割裂,它们是一个高度融合的综合体。1.线下会展具有内生价值。线下会展更注重是实物的体验,新产品新技术的动态演示,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为完成订单和品牌市场营销的需求。线下会展各方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零距离体验真实的展品,如食品的味道、衣服的材质、音响的音质等等。因此,线下的这种展览所具有的真实存在感、体验感、互动感是其最大的优势,是线上展览暂时无法替代的。线下筹办虽然比较脆弱,但不可否认其提升城市品牌、拉动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纵观世界著名都市,无一例外都是著名的会展城市。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的诠释。2.线上会展可外延赋能。相比较于传统的线下会展,线上会展不受场地、人员的流动、天气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或限制,建展时间短,成本低,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精准度高,且安全环保,依托互联网可以实现展品全年 365 天、全天 24 小时在线展览,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参观、了解,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跟踪展会的总流量和直播间的被访问量、关注量等信息,省时省力成交率高。如 2020 年开展的线上广交会,国内外共有 2.6万家企业参加,展出了约 180 万件商品,这些参展企业都是在线上采用多种营销方式展示和宣传自己的产品和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务洽谈和对接,并顺利拿到了超预期订单。最初,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线上展会只是疫情下迫不得已的选择,一旦行业恢复正常,线上展会将被搁置或弱化。而实际上,随着疫情持续,线上展会热度始终有增未减,线上几乎成为当前会展活动的标配。线上展会的优势和提质增效明显,以数字化科技引领的创新驱动,必将为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如同电脑的普及让纸质化办公大量减少、线上支付基本取代现金交易一样,线上展会赋能线下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进步和智能化社会进程的进化规律,不以疫情的存在与否为转移,疫情只是催发和加速了这一进程而已。3.“线上+线下”双线融合互补。疫情期间,很多品牌企业就尝试了线上会展的模式,但是并没后疫情时代中国会展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程梓轩【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一些传统线下的大型会展活动被迫延期、取消或临时改为线上举办,造成会展业公信力下降、活动规模及质量效益急剧缩水,部分会展企业一蹶不振甚至就此消亡。当前,我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必须快速探索会展新模式,实现转型升级,以促进业态及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阐述了疫情背景下会展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后疫情时代中国会展业的转型升级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模式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会展行业 转型升级 对策7978思行文化思行文化有打破企业内部原有的传统线下会展销售逻辑,二者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