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中考题18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语文版.docx
下载文档

ID:489026

大小:14.17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考题 18 论语 练习题 答案 语文版
18. 论语六那么 考点1 内容理解 1.本课所选各那么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做人修养,请各举例说明。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2)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做人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逾矩。 2.“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学过的知识这一问题,两那么语录强调的重点是否相同? 不同,前者强调“时习〞;后者强调“知新〞,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来源:学。科。网Z。X。X。K] 3.“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说明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 这两句话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根底,思考是对所学的知识的深入理解,不能无视任何一方面。 考点2 理解句子 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一个随年龄增长而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阶段;五十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规那么融合为一的阶段。这告诉我们,人的道德修养是伴随人的一生的,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培养的。 根底积累 1.以下加点词语注音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论语(lún)           不亦说乎(shuō) B.思而不学那么殆(tái) 人不知而不愠(yùn) C.学而不思那么罔(wǎng)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ǎo)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lè) 不逾矩(yú) 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     (2)不亦说乎____________ (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 (4)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 (5)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 (6)学而不思那么罔____________ (7)思而不学那么殆____________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 (9)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 (10)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 (11)吾十有五____________ (12)三十而立____________ (13)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 (14)不逾矩____________ 3.对以下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学而时习之(学了并时常温习它) B.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C.思而不学那么殆(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疑惑)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它比不上学好它) 4.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属于语录体。 B.论语是孔子写他自己的言行的书。 C.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D.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5.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答复以下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①__。〞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__②__,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默写文中画横线处所缺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以下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论语〉六那么中,第一、二、三那么主要谈了学习的________问题;第四、五那么主要谈了学习的____________问题;第六那么主要谈了终身学习的问题。 9.请你分别概括第一、二、三那么的主要内容。[来源:学.科.网Z.X.X.K] 第一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你从第四、五、六那么中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运用 11.选择恰当的名句、成语填入各句的空白处。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温故而知新 C.不亦乐乎 (1)“________〞,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炒剩饭〞,没意义,这是不正确的。 (2)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所谓“________〞,这话一点也不假。 (3)为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________〞。[来源:Z#xx#k.Com] 12.北师大教授于丹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品论语,写下了于丹〈论语〉心得。请仿照其形式,谈谈你对论语中的一句话的认识与体会。 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于丹心得: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赵普,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宰相、谋士,他的那一套治国平天下的本领从哪儿来的?他说:“我以半部论语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如今我要以半部论语帮助宋太宗治天下,建立国家政权。〞根据这个典故,请将以下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一本易经识人生 拓展阅读 (2023·广西桂林中考改编)言 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加。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代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作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14.以下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无施劳(功绩) 15.以下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学而时习之 B.愿闻子之志新x课x标x第x一x网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其不善者而改之 16.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