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课题
报告
生生
转化
研究
依据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开展,特别是边缘生。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学困生特点,制定我校2023-2023年“学困生〞转化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我们不难发现班级中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出现了大量的学困生,他们长时间达不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难以完成学业任务。是什么原因造成“学困生〞出现,怎样来转化这些“学困生〞?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无视“学困生〞,也就是放弃了相当局部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这不仅违背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偏轨,是无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是根本谈不上素质教育的,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深层次的反思。
对“学困生〞采取放弃的方法也是对学生、家长和社会极端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因此,要在初中施行和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实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困生〞的转化迫在眉睫,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我们学校是朝阳区一所农村中学,80%的学生是外地借读生,他们大局部是外地进京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着升入高年级,局部优秀学生流失,使得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各班级中都出现个别学困生。结合我校特点和朝阳区对学校的教学要求,实现及格率达标,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
“学困生〞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以“不放弃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落伍〞为原那么,研究和转化“学困生〞,着力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课题的界定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意见,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的理解是: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知识、能力目标均不能到达教学大纲或课标的根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其构成要素主要有:第一,“学困生〞的智力正常;第二,“学困生〞是个别的,即班级中的绝对少数;第三,“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处于暂时落后状态。
他们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学习感到害怕,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三、研究课题的依据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开展〞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面向全体的观点,着眼学生开展等,都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在于使人得到全面开展,从个性养成开始,更重要的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学习主动权给学生,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开展。
3.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根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根底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说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4.哲学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5.多元智能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开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兴旺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开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分析,明确“学困生〞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学困生〞不同的成因,寻求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途径和方法。
3.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提高“学困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之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4.探索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符合教育规律,适应“学困生〞开展的有效育人气氛,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
五、课题研究的原那么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那么: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仔细、认真观察问题,摸清问题存在的原因,也就是对学生现状做周密的了解。
2.因材施教原那么:由于学困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针对每个“学困生〞的薄弱环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
3.鼓励引导原那么:激发、勉励学生去努力,促使学生和自己的过去作比拟,发现进步的一面,相信自己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那么:初中“学困生〞的转化提高是一个过程,“学困生〞的进步,往往进步缓慢或有反复现象,教师要多鼓励,少训斥,增强其上进心。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
〔1〕课题组所有成员都要进行调研,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学困生成因分析。
根本情况调查:包括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听课习惯、注意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家访、电访:对个别“学困生〞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包括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学习环境等。
学困生学习情况分析: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分析。
谈话:与个别“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2〕班主任老师除完成上述调查外,还要进行学生心里及思想方面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如:通过谈话、观察等方式。
2.构建各学科转化学困生的策略、途径、方法:
通过学困生成因分析,选择适宜的转化手段,教师对所负责学困生跟踪指导转化,形成转化学困生的经验,并进行交流,形成各学科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如:①何进行注意力训练②何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③学习效果的追踪〔辅导策略〕④开展合作学习组等
3.“学困生〞转化工作效果评价
〔1〕“学困生〞学习效果评价策略研究
从德育素质的提高角度看,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否有改变。从教学角度看,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是否改变,学习成绩是否有提高。鼓励“学困生〞的学习,设定进步的标准,形成学困生档案、成长日记,评选“进步之星〞等。
如:① 测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开展情况,对研究的“学困生〞的成绩进行列表分析,并与之前做比照,检验转化成果,调整转化措施。
②个案分析法:把转化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
③ 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开展状态。
〔2〕对教师“学困生〞转化工作效果评价策略研究
定期评价教师对学困生的指导转化工作是否有效,依据所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情况和学习态度、习惯等转化情况,依据教师在过程中实验探索的成果,撰写个案分析的情况等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评选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优秀教师团队和优秀个人。
如:①调查法:学困生进步情况调查
② 座谈法:通过和教师谈话了解学困生的转化效果,转化措施是否有效。通过和学生座谈了解老师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
③ 经验总结法:实验探索、提炼成果、理论创新、推广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根底。
2.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开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3.个案分析法:把转化模式中的对子“教师+学困生〞、“家长+学困生〞、“优秀生+学困生〞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
4.行动研究法:全体参研教师、参验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业成绩,逐步转化。
5.经验总结法:实验探索、提炼成果、理论创新、推广成果。
6.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开展状态。
7.测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开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8.比拟法:通过“学困生〞转化后与转化前的进步进行比拟,说明课题研究价值。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结构
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郭延峰
副组长:辛洪涛 金铭立
组员:张军堂 才惠 丁文超 刘羿青 管永新
2.课题研究小组:
全体教师、家长和学生
3.课题研究组织管理模式
每个干部负责五个教师,每个教师负责一个家长、一个优秀学生和两个学困生。组成“干部+教师〞、“教师+学困生〞、“家长+学困生〞、“优秀生+学困生〞干部、教师、家长、优秀生和“学困生〞双向互动,多向互动,促进“学困生〞健康有序的开展。
九、课题研究的工作措施
〔一〕管理措施:
1.学校把“学困生〞的转化及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困生〞转化研究领导小组,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积极支持,保证“学困生〞转化工作顺利进行。
2.“学困生〞转化工作要从学生入学时抓起,在“四加一〞的管理模式下实行“学困生〞工作专人负责制,学校干部主要负责“学困生〞的宏观管理、方案的制定、检查与落实,教师负责“学困生〞的管理,主要有政治思想工作、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教学效果。
3.学校对“学困生〞要加强跟踪检测,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期期清〞,将“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纳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
4.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培训,系统学习有关学困生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提高认识,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工作。
5.定期组织专题研讨,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6.领导要加强指导,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了解教师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指导课题组成员有效开展研究工作。
7.强化对“学困生〞的关爱,加强“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二〕教学措施:
1.学科教学中注重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注重学法指导,让他们喜欢该学科,热爱学习,并学习有法。
2.课堂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最终目的要让“学困生〞完成教学的根本目标。
3.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既有个别辅导,也包括集体辅导,对学困生采取倾斜对策,让学困生吃“偏食〞,赋予他们更大的学习优先权——从行动上帮助学困生解困,要给“学困生〞补旧帐,不让“学困生〞欠新帐。
4.走下讲台,亲近“学困生〞,走进家庭,联系学困生,向学困生增加感情投资,让学困生感受到爱,体验到爱,相信爱,被爱感动。
5.在教学中为“学困生〞创设时机,对“学困生〞采取跟进对策,切中时机,及时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品尝成功的喜悦,走出困境。
6.“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屡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十、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23.04——2023.06〕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
阶段成果:“学困生〞转化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23.6——2023.10〕
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进行我校“学困生〞现状调查分析,提交“学困生〞名单,建立“学困生〞档案,形成有关“学困生〞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
阶段成果:“学困生〞成因研究的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23.10——2023.07〕具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