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学习方法的变革.doc
下载文档

ID:485716

大小:92.50KB

页数:23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新课程 背景 中小学 学习方法 变革
第十章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学习方法的变革 本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学的学习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变一味的接受学习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并举等。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特点、实施方法及一些案例等,以便于读者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方法有更直观的了解。 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果我们对这段话认真分析和理解,不难发现,它包含以下三层意思:首先,它提出了对传统的接受型学习方式的批评。其次,在批评的根底上,新课程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最后,纲要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在此纲要精神的指导下,中小学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目前新的学习方法主要有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在本章我们分别简单探讨一下这些学习方法。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二是作为一种课程领域。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这个表述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说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1〕研究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和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景和途径。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说明了学习的根本形式。科学研究的本质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在这种探究活动中,人们通过假设、想象、实证、逻辑等方式方法来认识世界、追求真理。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中小学生的研究从研究过程说,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标准性,从研究结果看,一般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根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说明了学习的根本内容。这包括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流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成果等等。 作为一种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超越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严格的课堂教学的局限,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自主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关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地问题,展开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获得探究地体验,开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良好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确实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一〕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确实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三〕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开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三、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根底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四、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一〕进入问题情景阶段 本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根底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 〔二〕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在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答复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适宜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根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对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三〕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辩论。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正地思考,也要敢于和蔼于申辩。 [案例10-1]: 课题名称: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欣赏长河美景、体味长河文化、开展长河事业 学校:理工大学附中 指导教师:徐泓 课时:约12课时 选题论证: 1、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出现了全球性的淡水资源危机。 2、学生对家庭、社会的用水情况知之甚少,对于淡水资源的短缺没有危机感。 3、本校紧靠京城水系的一支—长河,这条昔日惟一的皇家御用河道,历史名胜、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文化底蕴有待挖掘。 4、在前一段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还需要通过实地调查,锻炼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对象:理工大学附中高一〔3〕班全体同学 活动方式: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追踪观察、专家座谈、搜集资料 活动过程: 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于2023年12月开始启动,预期2023年5月完成。 第一阶段:分组并选定课题 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地理上册中“水资源的利用〞一节教材的学习,全班同学深切地感到水资源对生活、生产及社会的进步和开展意义重大,对目前淡水资源的危机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产生迫切的责任感。于2023年12月开始,对我们身边的水问题、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合组成七个小组。各自选择研究的方向主要有:理工大附中周边的水环境、居民用水情况调查、理工大附中用水情况调查、长河的历史、长河的整修与保护、长河的利用与开展等。 第二阶段:小组活动、综合调查 通过小组酝酿、讨论,1月份,各小组向老师交小组方案。通过老师修改完善后,各组在假期开始调查研究活动。例如:魏欣等同学设计调查问卷,到居民家中进行用水状况的调查;王婷等同学查找到京城水系图,并沿长河段沿途考察、拍照;别叶丹等同学上网、图书馆查找北京的建城史、长河的历史资料;冀萌等同学对学校的用水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梁雷等同学对长河的水质、岸边植被保护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庞于贲等同学那么侧重了解长河的利用与开展等方面。 第三阶段:通过反思、选择热点、深入研究 2月,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后,同学们的兴奋点更多地集中在我们身边的这条河流—长河。我们天天路过、天天看见的这条河,曾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拥有古老的历史,是北京城内现存的惟一一条由明、清两代皇朝钦定的御用河道,为京城的辉煌产生过重要作用。随着“北京市城市水系治理工程〞的开工,长河又披上美丽的外衣,这些吸引着我们思考:长河的兴衰,其历史根源、社会根源是什么?以史为鉴,现代的长河,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四阶段:走出校门、实践座谈 对长河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各小组的活动主要有:肖晶晶、张丽等同学于2月28日到滨角园码头了解情况、索要资料;杨欧等同学到玉渊潭公园管理处调查;通过老师与河湖管理处的杜玲英高级工程师联系;3月22日乘坐游船在长河段实地调查。在船上,全体师生聆听长河悠久的历史介绍,看到了两岸遗留的古迹,感受到了“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但是,也观察到了许多水面的漂浮物、钓鱼者、游泳者等问题。随后,请杜玲英高级工程师到学校与同学们座谈。座谈会上,同学们就关心的京城水系整治情况、长河水质的保护、岸边植被的种类及养护、长河今后的利用方向等问题与专家进行热烈的讨论。 第五阶段:以论文形式总结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学生在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