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探寻
小学
科学
探究性
学习
实效
探寻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效之路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途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的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在当前的科学课堂教学中,这一理念正逐渐被广阔教师所接受和实践,正力求按这些新的理念组织教学,但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质量普遍不高,好多活动仅停留在外表,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力求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
一、不能省略引导这缕阳光
一说起探究性学习,许多老师总认为一切知识都要学生来探究完成。于是乎,不管学习内容难易,不管学生学情如何,一味地放手让学生探究,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长期以往,必然造成学生的探究能力低下,智力衰弱。其实,科学探究是一项具有较强目标指向性的活动,如果一切都放手给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等原因,学生难以正确使用“支配、控制、调整〞的权利,这就必然导致探究活动偏离方向或浮在空中。因此,小学科学探究不能省略引导这缕阳光,要用我们老师的智慧,引领学生思维,做到去伪存真、殊途同归,主要从以下的方面做起。
1、对探究方法的引导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对科学知识一种有目的、有方案、讲方法的研究活动,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仿真。把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是我们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科学探究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我们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学科知识和阅历,要以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做好对学生的探究方法的引导。
对低年级同学,主要是以“学中玩、玩中学〞的方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把科学教学与“玩〞结合起来,让他们乐此不彼的在“玩〞中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让他们玩知名堂,玩出水平,玩出真知。如在教学观察蜗牛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提了一些粗浅的要求。然后花了大约一周时间,带着他们去野外捉蜗牛,带到教室饲养,观察蜗牛的自然生存状态,从而准确全面地了解了蜗牛。这样,一周下来,教师并没有用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学生大局部时间在自由地玩,他们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从纯粹按兴趣的玩到有智慧的玩,直到自己设计玩,创造玩,教师要做的就是适时地引导。
对中年级同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中年级同学已经能根据教材内容自己提出一些探究的话题,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朝着有效的探究方向前进,设法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学生由漫无边际的自然探究状态逐渐转入一个个“专题〞探究中,专题必须是带有悬念的,有探究价值的,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探究活动的合作伙伴,可视具体探究活动而变化,使不同学生产生不同的伙伴关系,使他们能体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和方法。
对高年级同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积极引导,向探究性学习的最高层次——研究性学习转化,使他们通过小课题的学习,较为系统从提出问题、作出猜测、查找资料、设计验证方案、实验、观察、记录、分析、作出结论,交流等过程的参与中,亲历科学探究全过程。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依照科学探究的过程,主动提出〔发现〕问题,以问题为探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值得探究吗?不一定。让学生敢于提问,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第一步,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有没有研究的价值,能提出问题比没有问题要好,在学生敢提问的根底上,再引导学生思考、筛选,提出有价值的、值得研究和能够研究的问题。许多教师在这个方面往往处理不当,认为不能剥夺学生探究的意愿,实际上缺少教师引领的探究活动是不健全的,教师“该导不导,该断不断〞,结果是: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问题,学生望而却步,反而挫伤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还有,小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根本上还是停留在敢问的层面,很多问题他们没法去研究,如果一旦学生有了问题,就让他们去研究,而他们在实际中又无法研究,这样的结果,可能导致学生对问题与研究之间的脱节,提问是一回事,研究又成了另一回事。
3、“是〞与“非〞的引导
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差异,有很多事物的本质不很明显,而学生还缺乏把新事物的属性进行比拟,分析抽象思维的能力。有时对一些探究的问题感到似是而非,得到一些错误的结论,这时我们教师绝不能模糊不清,一带而过,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教育活动,没有不学的教,也没有不教的学。我们应摆正关系,绝不能因强调放手让学生控究,而忽略教师的引导。在是与非的问题上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探究就不深入,不能提升思维的层次,更不能形成对事物正确的价值判断。所以,在探究过程中的是与非问题上,教师要大胆引导,让学生思维归队。
当然,教师的引导也应该有个“度〞,这个“度〞概括地说就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助之;学生所不及的,教师为之。总之,有效的科学探究,不能省略引导这缕阳光。
二、开放科学探究时空
小学科学课作为一门课程与其他课一样,四十分钟一节,一间教室的时空限制,严重制约着学生进行有效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同时,小学生由于受到根底知识、动手能力、思维水平、综合考虑、分析问题等能力的限制,探究活动的开展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探究时空让学生探究,只能是一句空话。
1、教师要让出时间
路培琦老师说过:“能不能把教师的讲砍掉一半,大局部时间让孩子们去实验、去描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流汗的应该是学生。因此,教师要限制自己喋喋不休的讲解,减少无谓的屡次演示,还学生以充分的探究时间。探究的途径可随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知识经验〕与问题答案关联程度,选用“假说—验证〞或“感知—分析〞以发现结论。它需要教师为学生留出提出假设的思考,设计研讨方案的时空、验证自己想法的时空、运用各种手段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的时空、出错耽误的时空、沉思默想的时空和开展互相讨论的时空。因为,我们让学生去探究,不仅仅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凭借这些知识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在探究中得以体会科学家如何参与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借以渐渐掌握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方法来,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和品质。因此,给学生充足、灵活的时间去探究,将会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这是一种不可估量“长效机制〞,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
2、让探究时空向课前、课后延伸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科学教育不能“以问题开始,以答案结束,〞而要“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再通过学习来生成新的问题,打破时空界限,开展课后续性研究活动。有人说,学生对科学课是否产生了兴趣,关键是看他课外干了什么,我想,应该是这样。同时,科学课中的许多内容,如植物的根、茎、叶、动物的食性、生长环境等,都有许多值得学生课外探究的东西。教师要尽量抽出时间去关注学生在课外到底干了什么,把学生的课外研究当作科学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抽出时间,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教室里开设专栏,展出作品或实物,虽然辛苦点,但是很有意义。
三、充分发挥网络作用
把先进的教学媒体引进课堂,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切实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
1、开发科学探究的新资源
充分的学习资源是开展科学探究性学习的根底,探究性学习资源的丰富,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所学知识。首先,把网上丰富的科学知识充实到现行的科学教材中,使科学教材更完善,把薄薄的教材拓展的无限广阔,使科学知识更具有人性化,多元化,更富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其次,网络具有大量的信息,丰富的资源,并且有传递的及时性和主动性特点。在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作用,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到网上去搜索,也可以教师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等。
2、创造科学探究的新方法
〔1〕在线检索和下载。网络内容具有集约性特点,翻开关键词或作者姓名、发表日期等,选定检索工具,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检索到成千上万条相关信息,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宽泛的网络资源。在检索到这些有用的资源的时候,还可指导学生充分、灵活运用“复制、剪切、粘贴〞等工具,对资源进行下载,并对获得的信息分类整理,编码,建立文件夹,使下载的资源系统化,简明化,便于在以后的探究学习中应用。
〔2〕在线交流和咨询。教师可引导学生登陆“小学科学教育〞等有关科学教育的网站,或在校园网上开辟科学教育论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交流不受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堂课四十分钟固定的实时交流。同时,在探究中遇到的困难,可随时通过发邮件形式向权威人士请教,咨询。小小网络它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只要有网络的存在,大家都能在这个“虚拟空间〞中,大胆毫无顾忌地进行网上讨论、咨询、交流,投稿等学习活动。
四、科学引领孩子在探究中成长
1、实践出真知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进行探究,在理解和牢固掌握科学根底知识之后,还应注意安排科学知识的实践,让学生自主运用科学知识。
纵观科学教材,无论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都有很多可供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内容。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独具匠心的实验材料往往不被重视。教学中,我们应该在不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的情况下,注重对学生的动手制作的训练。例如让学生制作土 、不倒翁、温度计等等。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就加深了对自己所探究获得知识的认识。同时,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生可以把科学课上探究到的知识拿到生活中加以验证,又可以将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加深理解。课外,我们可带着学生走进生活,了解附近水域是否被污染?污染源在哪里?污染之后的水对我们有哪些危害?在生物园栽种蔬果,饲养家禽等等。这样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肯定能学到不少书上没有的知识!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与学校内外专家、技术人员、孩子的家长联系,把科学的探究、实践活动向校外延伸,使科学课在校内小教室扩容到社会大课堂中去,使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人文精神、社会实践经验得到全面提升。
2、成败皆得益
学生的“探究活动〞重要的是过程,其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产生出超历史的新知识,而是要让他们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使他们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学生能真正的参与,学生的“探究学习〞就无所谓“失败〞。即使探究活动没有得到我们预期的正确结论,但学生却经历了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的是比知识更可贵的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即使他们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但失败的教训同样是他们一种伟大的收益,失败也有它的正面效应。面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陈旧的观念。我们应该用一种全新的、始终赏识的眼光来积极评价孩子们的探究活动。要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要把他们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转化成再探索、再学习的动力。这是保护儿童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的关键。
在平时学生探究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到局部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我们总是急于否认和纠正它们,有时还要发表自认为是“良言〞的批评或责备。而实际上,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足以给“探究者〞自己一个强烈的反思时机。这不正是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强劲动力吗?我们要把审查反思、反复实验、重新成功的时机留给学生自己。我们要坚信:只有善于引导,“失败〞同样是学生获得锻炼和开展的契机。
3、综合学习
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决不单单在科学探究为主的科学课堂上形成的,而是在他们所接触的一切环境中主动体验中建构起来的。因此,我们老师不仅要搞好科学课上探究活动的指导,还要加强与其他学科老师的联系,催促学生学好其它学科知识,因为,在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