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开题shenlijun报告.doc
下载文档

ID:485188

大小:29KB

页数:7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开题 shenlijun 报告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2023年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并迅速蔓延欧盟其他国家,欧盟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严重问题,经济增长乏力,企业运行困难,但中国经济运行稳定。欧债危机为中国企业对外并购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因此有必要对欧债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并购进行分析以帮助中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 〔一〕选题背景 2023 年末发端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已由单一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演变为整个欧元区的债务危机,进而开展为制约并影响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场“债务风暴。为应对自2023 年夏天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世界各国都普遍采取了货币与财政双宽松的刺激政策,这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地抑制了全球经济的下滑,金融机构救助和失业救济等支出大幅增加,财政收入却由于经济下滑而锐减,导致许多国家财政赤字飘红,债台高筑,危机负担从民间转移到公共预算身上,银行和企业债务转变为国家主权债务。但与此同时,由于大规模举债,各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大大提高,特别是欧洲一些因人口结构等因素本来就债台高筑的国家更是雪上加霜。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爆发了。希腊便是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投资者开始抛售希腊国债,并造成了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出现融资困难。随着事态的开展,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的窘状,至此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的困扰。 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由中欧经济的相关性决定。在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欧盟是极为重要的经贸伙伴。在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对象中,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三者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60%以上。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 欧债危机下整个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会卷土重来,我国频繁遭遇更多的反倾销、反补贴、各种保障措施的限制以及形形色色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国内幸存外贸企业生存环境更加恶劣,蒙受更大损失。2023 年5 月, 欧盟首次终裁对中国出口的高档铜版纸同时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而此前欧盟从未同时使用,这发出了一个非常明确而又强烈的贸易保护的信号。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在5 月10 日的欧盟会议上提议,取消对中国、印度等富裕新兴经济体的贸易让步,拟于2023 年起将普惠制受惠国数量再减少一半。如该提议获得通过,中国受惠领域将所剩无几。 就微观层面而言,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出口不利。欧元的下跌,导致人民币对欧元升值,加上欧洲市场的萎缩,将影响中国对欧出口。据统计,2023年中欧双边贸易额到达3641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欧出口2362.8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的19.7%。有专家估算,我国对欧出口增速可能会下降6%—7%。但即使如此,中国今年的外贸形势也不会比去年更差,预计全年出口会有15%左右的增长。对企业来说,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由于欧元贬值,欧洲资产价值缩水,加之市场竞争剧烈,企业经营困难,有意并购欧洲企业的中国公司时机相对增多。 〔二〕选题意义 市场瞬息万变,竞争中求生存,求开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当前欧债危机对中国民营企业来讲,即使一个重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当前是企业并购比拟好的时机。企业开展有一条规律:牛市的时候卖资产,熊市的时候买资产。在欧债危机不断加深的形势下,欧洲资产价格大幅缩水,对我国企业扩大对欧盟投资是较好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民营企业可以加快“走出去〞步伐,购置拥有先进技术、知名品牌的欧洲企业,但也要注意风险的防范,特别是缺少国际投资经验的我国民营企业应谨慎决策,谨慎对待金融衍生产品。抓住国外制造类产业资产价格缩水、资金流动性缺乏的机遇,通过投资、并购、换股等多种方式,取得国外技术、人才、资源、营销网络等。 第一,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很多欧盟国家和企业资金短缺,对我投资持欢送态度,为我企业扩大对欧“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企业对欧投资出现热潮,包括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三一重工在德国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等项目均实现良好效益,对企业自身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多数中国企业还不具备在欧盟这一成熟市场开展大规模投资合作的能力,勉强进入,最终可能大败而归。今年曾一度沸沸扬扬的波兰高速公路项目成为中国对欧“走出去〞失败的一个典型,其教训需深刻总结。 第三,中国企业集中大量进入欧洲,特别是个别企业不计本钱收购欧方高端技术的行为,引起欧方的警觉,欧盟政客和舆论针对我国的投资保护主义言论时有出现。 因此,欧盟经济一旦好转,我国企业对欧“走出去〞的环境存在逆转的可能性,当前的机遇也许转瞬即逝。 鉴于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欧债危机下中国企业对外并购的分析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有比拟成熟的理论。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学者斯蒂芬 ·海默〔20世纪60年代〕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了一个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他利用两个根本观点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即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 ·维农〔1966年)发表了题为“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论文,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答复了以对外直接投资取代商品出口的演变过程与出口国对有关商品技术优势的变化过程之间的联系。 日本的国际经济学家小岛清教授〔1975年〕提出了一种新的跨国公司理论,用于解释早期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这就是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又被称为“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其核心内容概括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限于比拟劣势的产业〔可称为边际产业,也是对方国家具有显在或潜在比拟优势的产业〕依次进行。 英国里丁大学的教授邓宁〔1981年〕出版了国际生产和跨国公司一书,其中系统的整理和阐述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并将其动态化,至此方兴成对目前跨国经营和直接投资影响最大的理论框架。邓宁认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决策是由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域优势这三组变量决定的。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企业有高于其他国家的垄断优势;企业通过内部市场来扩大对这些优势的利用比出售或出租给外国公司更有利;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利用其拥有的垄断优势比利用母国要素投入更有利。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 ·邓宁教授( 2023)就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重要性以及对中国政府的启示等问题做了探讨。邓宁认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组织的重要参与者, 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进入了一个加速开展的新阶段, 中国经济正在更加完善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像中国这样的开展中国家正在逐渐地涌现为对外投资活动的新主体。 比利时安特卫普国际管理与开展中心( CIMDA)主任丹尼尔􀀁封·􀀁 登�·�· 布尔克教授( 2023), 以东道国为欧洲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 基于20世纪80年代到2023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流量、占全球总数的百分比、与其他国家的比拟等数据, 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重要性。认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了飞速的开展,但是与世界总数以及其他兴旺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他通过比拟中国公司对于国际拓展动机, 比方躲避风险、寻求生产材料资源、促进生产、环境保护、扩展市场、引进生产与管理技术等, 最终比拟结果为寻求新的市场、新技术、新专业技巧, 寻求法律帮助与政策支持是排在前列的动机。 芬兰图尔库经济学院泛欧中心的瓦尔特里·􀀁 卡尔特莫研究员( 2023)从中国在波罗地海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角度进行了一定的定性研究,并且结合各种资源, 对中国在波罗地海地区投资动机做出最为可靠与精确的描绘, 详细介绍了COSCO、A IRCH INA、CHERY、ZTE、HUAWEI等典型跨国企业的案例, 最后认为:中国投资的动机主要是由于企业认为在该地区对于某产业的运作比原产国更有优势。 日本学者筑波昌之( 2023)对中国对日投资现状和动机进行了理论结合实践的分析。他认为, 在中国企业为确保资源、获取技术、降低本钱等几类投资中, 除为确保资源的投资占的比重较大外, 为获取技术、品牌、先进管理经验、国际销售网络等对兴旺国家的投资不断增加, 在对日投资上也开始出现活泼迹象。中国 企业对日投资的增加除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综合实力扩大和企业成长壮大带来的投资能力增强外, 中日经贸屡创新高, 互动趋势增强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他在综合分析了日本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招商力度与方式以及中国企业对日投资的成功案例的前提下, 认为中国企业在日本的投资是大有可为的。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学者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研究, 首先表现为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开展状况和趋势进行实证分析, 考察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主体、优势、投资方式、区位选择、行业选择、与贸易的系及影关响因素等。 1.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 刘新民( 1999)将海尔进军美国的动机总结为: 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实施名牌战略; 有效地躲避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充分利用当地技术、人力、资本等优势。 祝建民( 2023)认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宏观上的战略动机是: 占领国际市场; 分享国际资源; 开展壮大跨国公司与兴旺国家经济相抗衡。微观上的战略动机是追求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综合微、宏观的战略动机, 我国各产业的比拟优势各有千秋,对外投资区域呈放射状扩散, 既可投向开展中国家, 又可投向兴旺国家。因此,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种不同动机的有机整合, 总结起来, 他认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有以下几种动机: 扩大出口; 技术创新; 促进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 开发、利用国际资源。 2.关于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竞争优势 鲁桐( 2023)对在英国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司的问卷调查, 反映了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情况。易长军( 2023) 那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进行了分 析, 认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总体绩效偏低, 企业竞争力偏弱。 3.关于中国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 关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 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不长, 所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是太多。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的经济学研究, 比拟有代表性的是成惠芳( 2023)等通过运用T INBERGEN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 认为中国与投资目标国的经济规模总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双边贸易量等与中国向目标国的直接投资流量成正相关, 而与中国与目标国的距离与直接投资流量呈负相关。这一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直观性, 但是由于缺少对目标国引资政策、文化法律、社会制度和中国企业投资动机等非经济因素的考察, 结果与现实存在差距。 4.影响中国对外投资的因素分析 李泳( 2023)认为目前的国际资本流动是区域范围的积聚,并未到达全球一体化; 国家力量的强弱会影响企业参与国际投资的强度大小; 国家为增强抗风险能力, 把对市场的控制扩展到区域性范围。 张清津( 2023)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其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的影响作用做了深入的分析。 三 研究思路与方案 〔一〕论文提纲及各局部内容间逻辑关系 第一局部,简要介绍欧债危机及爆发的原因。对欧债危机的概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概述,欧债危机爆发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欧债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并购不断扩大,此局部是为下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及必要解释。 第二局部,欧债危机背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