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应用于
高寒
地区
电动汽车
电池
管理
技术研究
开题
报告
75
TONGJI UNIVERSITY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工作方案
课 题 名 称 应用于高寒地区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技术研究
学 号
研 究 生
专 业 车辆工程
所 在 院 系 中德学院
导 师
副 导 师
选 题 时 间 2023 年 4 月 15 日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
2023年 6 月 15 日
1.研究问题
1〕在预研究的根底上提出应用研究〔设计〕中的科学问题.
2〕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3〕课题的研究目标以及锂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提出问题:
如何提高高寒地区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技术,并更好的应用于实践?
2) 课题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
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储能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和动力来源,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是车辆动力输出性能和续驶里程的保证。锂离子电池以其无记忆效能、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长循环寿命和高平安性等特性成为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的首选,目前绝大多数电动汽车采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储能方案。虽然锂离子电池具有诸多优点,但为了满足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电压需求,需要将几十节甚至上百节单体串联构成电池组。锂论上电池单体之间没有差异,电池组可以认为是具有高电压等级的单体,而实际上由于电池制作工艺原因形成的电池特性不一致和外界环境温度因素造成的电池组性能衰减是影响电池组容量和功率特性的两个主要原因。
电池单体之间由于制作工艺和使用环境形成的特性不一致是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在电池制造过程中,电解液浓度、电极活性物质均匀程度、极板厚度等均不可防止的会存在差异,这是引起电池单体内阻、开路电压、容量等特性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使用中表达为单体端电压的不一致,长期使用后还会出现电池单体之间电量的不均衡影响电池系统功率和容量特性,电池长期工作在不同的放电深度还会引起电池老化程度不同,使电池组性能进一步恶化。当串联电池组中单体电量不均衡时,各单体在充放电使用过程中无法同步到达上下限截止电压,为了保证使用平安和防止过充或过放电现象的发生,电池管理系统会对充放电过程进行限制,这虽然保证了电池组使用平安,但会缩短电池组放电电量。根据美国FreedomCar标准规定,当电池单体容量衰减到额定容量的80%时就需要更换电池,而实际情况下很可能只是个别单体不均衡造成了整组电池容量的衰减。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以电池组容量作为更换电池标准那么将造成能源的浪费和电池组使用本钱的增加。因此,电池自身特性不一致造成的电池组电量不均衡是电池管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 选题意义:
电动汽车电池系统性能不仅与电池组内单体一致性有关,还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锂离子电池工作原锂本质上是内部正负极与电解液之间的氧化复原反响,低温下电极外表活性物质嵌锂反响速率减慢、活性物质内部锂离子浓度降低,这将引起电池平衡电势降低、内阻增大、放电容量减少,极端低温情况甚至会出现电解液冻结、电池无法放电等现象,极大的影响。电池系统低温性能,造成电动汽车动力输出性能衰减和续驶里程减少,据报道,在北京运营的电动出租车冬季续驶里程较夏季缩减接近40%,在美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同样存在类似问题。此外,在低温环境下充电容易在负极外表形成锂沉积,金属锂在负极外表积累会刺穿电池隔膜造成电池正负极短路,威肋、电池使用平安,电动汽车电池系统低温充电平安问题极大的制约了电动汽车在寒冷地区的推广。锂离子电池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下,电极外表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加厚,锂离子迁移阻力增大,电池容量将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失,加速电池容量衰减。因此,对电池系统进行热特性研究,尤其是低温热管理技术研究是电动汽车在寒冷地区推广和应用函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不得少于2023字〕
1〕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开展动态
2〕研究问题在本研究领域应用上的地位与价值
1) 研究现状及开展动态
为了保证电池组使用平安和提高电池组能量利用率,国内外学者对电池均衡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开发出多种均衡结构和方法。均衡技术的本质是在电池组单体之间进行能量的重新分配,如果能够合理利用电池均衡技术,对于延长电池组使用寿命、提高功率输出能力、节约电池组使用本钱都是有促进作用的,反之如果均衡不当那么在电池组内埋下了平安隐患,不但不能延长电池组使用寿命,反而可能形成热不均甚至失控或者使电量不均衡进一步恶化。因此,为了使电池均衡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优势,需要从均衡结构复杂程度、可靠性、均衡速度、能量效率、使用本钱和故障模式等多方面对均衡结构与方法进行评判,对均衡系统的整体评价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实际意义。均衡电路结构的选取决定了整体结构的复杂程度,复杂的均衡结构降低了自身运行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本钱和运行失效风险。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大,迫切需要均衡系统提供更大的均衡电流和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以满足用户快速均衡维护的需求,而大电流均衡又要综合考虑电路结构、系统生热、布局走线、能量转移形式等多方面因素,系统能量转换效率与均衡系统结构和能量转移方式的选取直接相关,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有助于减少均衡过程中的能量浪费。电池均衡系统属于维护系统,电池系统定期维护时启动,不需要均衡时在系统中不应影响正常充放电使用。由于均衡系统直接对电池系统进行能量分配,在均衡系统失效时应保证电池系统仍能正常使用,防止由于均衡系统故障造成电池系统起火甚至爆炸。由此可见,均衡系统是“双刃剑〞,合理应用均衡技术对电池系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本钱、提高系统性能等都会带来有益效果,一旦设计或运用不当将对电动汽车及使用者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平安威肋、。下面将从上述评价标准出发对现有串联电池组均衡结构和均衡策略分别进行综述。
1.1 电池均衡结构研究
〔1〕能耗型均衡
N. Kutkut在串联铅酸电池组使用过程中最早发现电池不均衡现象,并设计了早期的电池均衡结构,这种方式不需要控制电路,结构简单,只需在单体两端并联一个电阻就可以在充电过程中实现电流旁路。在充电过程中电压较高单体流过并联电阻的电流大于其他电压较低单体,通过电阻分流将能量转化为热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在充电时实现有选择的均衡,而且无需外接控制电路,但是这种均衡的代价是持续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浪费能量。Stuart在这种结构的根底上进行了改良,提出一种可控能量消耗型均衡结构,每个并联电阻回路上串联一个开关,可以有选择的对特定电池进行放电均衡。这种方式虽然缓解了非可控均衡的持续能量消耗,但这种方式的本质还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同样存在热失控的隐患,此外控制电路的引入提高了结构复杂度和本钱。因此,这类均衡方式由于是以消耗电池能量方式实现均衡的,所以被称为能耗型均衡。
〔2〕开关电容均衡
耗型均衡虽然可以将电量较高单体放电从而实现电量均衡,可是消耗能的能量转化为热量可能造成电池温度上升,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会对电池组使用平安形成威胁。是否可以将电能在电池组内重新分配而不是消耗掉,出于这种思路,1997年Cesar Pascual提出了开关电容均衡方法,每个电池两端并联一个电容,由开关控制电池正负极与电容两端接通和断开。控制开关交替工作形成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下所有开关与上端点连接,第二种模式下所有开关与下端点连接,这样就可以通过储能电容使量在相邻单体之间从电压能较高单体向电压较低单体传递。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量传递效率高,结构简单,可以应用于高压和低压场合,而且不需要传感器和闭环控制,节省系统本钱的同时提高稳定性。而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均衡速度慢,均衡电流小,仅限于相邻单体之间的能量传递,如果电池串联数量多时均衡时间也会相应延长。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提高均衡时间效率,有学者提出了双层开关电容均衡结构和飞渡电容结构,双层开关电容均衡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少均衡时间,而飞渡电容结构那么可以有选择的进行电量均衡。
〔3〕隔离变压器均衡
随着对电池均衡结构研究的深入,隔离变压器作为能量传递载体被引入电池均衡电路中,常见的均衡结构有单变压器多副边绕组均衡结构、多变压器结构以及单副边变压器结合开关网络结构。
1.2 电池均衡策略研究
电池均衡系统除了需要稳定可靠的硬件结构,还需要软件策略的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均衡系统效能,实现能量效率和均衡时间的最优化。早期出现的均衡策略主要是针对串联铅酸电池提出的,由于铅酸电池电压特性曲线同电池的剩余电量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所以利用这种对应关系判断电池的不均衡程度,并以最终各节串联电池电压一致作为最终电池均衡的判据,因此这种方法简称为电压均衡。
1.3 电池热管理技术研究现状
温度是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利用电化学手段改变电池电解液配方、开发新型正负极材料都无法兼顾高温和低温性能,对于己经大批量使用电池出现的温度特性问题仍无能为力。因此,对电池生热机理和温度特性进行理论和实验分析对于提高电池组性能和使用平安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内外学者对电池热特性和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
20世纪70年代,学者HF Gibbard建立了电池电化学机理热模型。1985年,Newman等人从热动力学和电池内部反响角度提出了通用电池热模型,模型考虑了电池生热来源和热平衡数学原理,可以用来预测电池热特性,他们认为热源来自于电化学反响热、嫡变生热、扩散生热和焦耳生热等。Newman等人对热能平衡方程进行简化,只考虑嫡变生热和焦耳生热,该简化模型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shwi提出一种一维集中参数热模型,仿真分析Sony电池在不同倍率放电时的生热情况。Forgez采用集中参数热模型预测圆柱形磷酸铁理电池外表和内部温度,并通过实验获得模型参数。
Lin Xinfan在一维热模型的根底上参加了在线自适应参数辨识方法来预测圆柱形理离子电池内部温度变化。 Ahmadou Samba针对大容量方形磷酸铁理电池建立二维热模型预测电池外表温度分布,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温度场仿真,此外还针对热失控进行了分析。Abbas利用多维电池模型估计电池温度,在Z轴理离子迁移方向建立电化学一维模型来计算电池生热量和端电压,在X和Y轴方向建立二维模型计算电流和温度分布,从而估计电池外表温度,并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比拟分析。
附:参考文献
序号
文献目录〔作者、题目、刊物名、出版时间、页次〕
1
席振鹏.新能源汽车电池工业的开展[J].低碳世界,2023(01):340-341.
2
杜弘.电动汽车电池当前现状以及开展趋势探析[J].时代汽车,2023(20):45-46.
3
华政,梁风,姚耀春.电动汽车电池的开展现状与趋势[J].化工进展,2023,36(08):2874-2881.
4
任金波,张翔,施火结.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轴向振动分析与改良[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8(04):25-29+34+116-117.
5
曹明伟. 纯电动汽车电池组被动式液冷散热系统仿真分析与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23.
6
逯彦红,段国林.泡沫铝对电动汽车电池模块散热的研究[J].电源技术,2023,41(01):12-14+114.
7
黄青斌,何涛,乐慧杰,陈平,陈文剑.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装配策略的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23(12):6-9.
8
侯元元,刘彤,黄裕荣,郭鲁钢.基于专利分析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开展态势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3,36(22):157-161.
9
佘小莉,邾玢鑫.新型绿色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的研究[J].电子测量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