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中考文言文总复习训练题及答案人教版新课标.docx
下载文档

ID:481856

大小:51.56KB

页数:3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文言文 复习 训练 答案 人教版 新课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答复以下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二〕〔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户: 3.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那么是 。 4.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 5.概括甲文的大意 〔三〕〔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那么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当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 ②自是数年之后〔 〕 2.以下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乐耶 怏怏不乐 之 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句: 〔2〕安用重法邪?译句: 4.用文中的句子答复以下各题。〔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忧乐观。〔1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方法是“ , , 〞 。(1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答复〕(1分) 〔四〕[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那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 〔2〕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 〔3〕山间之四时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五〕〔甲〕假设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取。③上:皇上。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阴。 秀: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答复〕 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六〕〔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那么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那么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 〔1〕渔人甚异之 〔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老人引杨氏入山〔 〕 〔4〕迫暮,与老人同出〔 〕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忘路之远近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 以塞忠谏之路也 C、杨氏谢而从之 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人也 生于忧患 3、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4、阅读理解。 〔1〕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为线索,甲文段按 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 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 〔2〕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七〕[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