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职院校共青团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创新_王瑞.pdf
下载文档

ID:480579

大小:1.52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职 院校 共青团 协同 育人 模式 探索 创新 王瑞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1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1高职院校共青团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创新王 瑞【内容摘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和升级,面对“大思政”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共青团作为独立运行的个体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必须与其它的育人主体、育人资源、育人环境相互协同。探索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已成为高校共青团的重点工作,本文重点将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实现研判高职院校共青团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探索总结高职院校在“大思政”背景下共青团协同育人的规律经验,着力研究并系统地构建共青团协同育人的工作方法及路径。【关键词】共青团;协同育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本文为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年度课题“大思政格局下双高职业院校共青团协同育人模式探究”(编号:)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瑞(),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共青团的重要任务,对共青团育人模式的研究,就是深化和拓展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探索和讨论。高职院校依托“联动”、围绕“融合”,助力“”,积极推动共青团工作的联动融合,持续促进团队打造、品牌建设以及文化浸润。其内容包括建立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社会实践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党团班”一体化协同育人、“高校思政三支队伍”助力协同育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协同育人(一班一品)、“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等,通过活动开发、项目发展、资源支持、宣传推广支撑,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可实施性强的“大思政”背景下共青团协同育人的方法路径。一、高职院校共青团协同育人问题及现状共青团工作模式的创新是一个“老话题新内容”的专项工作,是提升青年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结合实际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总结、提炼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做法。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当前共青团育人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有基本的共性,也有各自学校和团组织的个性,有体制、机制、环境等客观要素的影响,也有方法路径操作等主观要素的影响。(一)自身视角,共青团协同育人结构内容的“僵硬化”。高职院校共青团育人体系、形式种类、活动内容、结构设计等趋于常规思路和做法,以及对学生日常服务和活动实践的融合、主题的设计及学生喜好的粘连过于“僵硬化”,活动数量虽多,但抓住青年学生“眼球”的活动较少,未能发掘青年学生兴趣的“火种”并点燃它,部分学生更多的是为了学分而参与活动,缺少“自愿报名、自主探索”的意愿,无法很好突出问题聚集和解决,共青团育人工作陷入不断死循环的状态。(二)对外审视,共青团育人与学术教育“低融合”。任课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育人主体,其任务和工作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更要融入思政元素,围绕共青团相关工作核心价值传递育人理念,用行动践行对共青团工作的接纳、包容和参与,将学校共青团的育人理念、教育思维融入教学活动等。推进相关项目的共建共育,进而实现活动上共同组织,指导上邀请参与,场地上开放共享,文化上互动共建,项目上协作开发,学术上讨论研判的共生状态。(三)全局思考,共青团育人与各职能部门“互补不足”。高职院校的各个职能部门承担着不同程度的育人任务,他们相互协作,目标一致地为共同的院校愿景服务,培育滋养一代代学生。但往往因为各部门分工不同,大部分精力投身于日常工作事务中,注重于当下任务的快速完成,无法顾及甚至忽略掉与其它部门的协作融合,出现共青团“单打独斗”的单一局面。且学校各部门间未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交流合作机制,融合度低无法实现相互之间互补不足,致使共青团未能借助各方力量、资源、影响形成强大合力。二、高职院校系统构建共青团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究(一)拓“渠道”建立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共青团“连接点”功能,围绕自身核心价值观梳理融合发展工作思路。一是以共青团“协同育人”培育为基准,对照人才培养目标与学院发展愿景思考连接点,加强与校内有关部门、组织的沟通协作(如思政部、基础部、学工部等),与校内教学单位、特色部门协同推进项目搭建、文化培育、活动共办等方面的工作;二是主动争取校外优秀资源,建立长效交流机制,为打造师生共同成长体探索战略合作模式,打造品牌活动,推进优质项目落地;三是做好设计和保障,广泛化、精准化、特色化搭建老师与学生成长互助新模式,实现师生的亲密互动与教学相长。结合自身资源、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的合作,建设共青团形态与纵深体系双向发力的特色体系。(二)创“社区”开展“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学生除课堂外的剩余时间,创建社区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外回归社区生活,营造“家 家 家”文化氛围。一是推进“寝室精准对接”工程,社区师生团队分别对接一定数量的寝室,形成线上互2023年第22卷 第1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动、线下交流、定期走访、全面调研等氛围,逐步打通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链接”,助力共青团“家”文化和活动的开展;二是围绕例如“我的青春我做主”“宿舍文化大赛”“家的味道”等不同的主题活动,建设青春、大爱等活动体系的社区文化,多层次、多维度、多角度、多样化地深入“共青团”的社区空间;三是坚持活动的分级分类,在活动创新、组织创意、环节设计等方面营造学生乐于参与、善于互动的活动氛围,推动学生共建、共享、共参与。(三)协同“党团班”形成“一体两翼”格局。党团班(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作为高职院校承办、开展学生活动的重要组织机构,起着辐射、浸润、引导、教育学生的重要作用,共青团协同“党团班”,做好任务分配、资源共享、职责明晰、制度健全的相关工作,从而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团支部和班委会为支柱的新的定位、磨合、共存的共青团协同发展新模式。崭新的培育圈层的形成反作用于共青团育人工作的长足发展,党支部作为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要引导青年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富有最新的思想、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充分发挥共青团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让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持续永恒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融“高校思政三支队伍”助力育人效果。在共青团育人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建设好、用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思政教师、专职组织员这三支思政队伍,高校思政的三支队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配合党政机构,以他们为主体建构协同育人共同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协同共青团工作创新和高效运转,避免相互对立、彼此内耗,共同完成共青团交叉性工作。如在项目的搭建、活动的开展、宣传推广等相应的工作中,确保时间、地点的一致性,人力、物力、想法的统一性,并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反馈机制,实现队伍建设的过程化管理,做到有问题即刻反馈解决,形成“三支思政队伍 学生 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矩阵。(五)树“校园文化品牌(一班一品)”强化协同发展。学生活动的设计、组织、推进和实施都需要“因地制宜”,和当下的环境、学生的变化、具体的需求、时代的变化挂钩、融合。不断地创新和实践,不能按照年度的规律一成不变、固化守旧。例如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创建特色班级活动,形成一系一品、一班一品的新型格局。或者举办攀岩类、烹饪类等融合多种元素、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热情较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弱,对部分事物提不起兴趣的现状,让“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共同感受”成为育人过程中的关键突破点,活动质量的建设远远比活动数量来得更有价值。活动质量建设的根还在于每个高职院校教育团队成员对学生活动价值和功效的根本认识、认同,能清晰地描述和传递出学生活动对于学生成长的不可替代作用。各类元素的融合、细节的管控、活动后的总结提升尤为重要。校园文化品牌的树立,协同共青团进一步提升育人功效。(六)依托“社团活动 志愿服务 艺术实践 竞技体育”完善人才培养。以“全方位育人”为中心,搭建以“社团活动 志愿服务 艺术实践 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相融合,发挥基础性、源头性、战略性的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社团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除了班级外拥有第二个相对固定的团队。依托学生社团,重创新、强化“有意思”设计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主张让学生通过志愿培训和志愿活动,感受真实社会、获得责任担当、拥有心灵财富;把艺术实践凝练为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让学生在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中表达、释放、启迪、思考和创造;竞技体育为学生的健康体格和强壮体魄训练奠定基础,培养阳光活力、健康积极、竞争合作、坚毅果敢的领袖气质。学生在共青团创建的“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全身心地投入、实践、体验,学生以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与之互动交融,浸润成长。三、共青团协同育人工作过程中的新思考从共青团在高校建设中的特殊属性及发挥重要育人作用程度出发,在协同各类资源融合发展途中更应从学生发展本身、从工作开始的初心不断思考,寻求答案。结合当前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在探索共青团育人新方法,实施新路径的过程中,重点从联动融合、结构探索、指挥脉络等三方面多加考虑,精准突破。(一)“选择性”的联动融合。在共青团协同育人的探索及实施过程中,不能为了“联动融合而联动融合”,联动融合也应该有所“选择”。作为学校办学和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育人工作要主动融入学校教学系统、行政后勤系统的各项工作,不可生硬地人为分割。“联动融合”的契合度高,黏性好,效果佳,主要表现在:一是任课教师行动起来(除正常的教学任务外,注重学习理念、并开始指导活动、部分教师进入学生社区融入学生生活);二是教学单位思考起来(主要指与专业教育大融合、大讨论,达到育人效果);三是学生活动联动起来(与专业相关的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养成活动的质量提升,使得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其中);四是项目工作坊搭建起来(重点以本文提到的青年社区为载体的各类工作坊、兴趣社团为主,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助力学生成长),从而进一步实现共青团理念的传递和育人效果的提升。任何一种新的方式方法,一定是顺应当下发展的,共青团的“联动融合”应该是各个部门、组织的“自愿、自主、自发”的模式。例如在当下高职院校的大环境下,任课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对共青团工作以及学生工作的影响极为重要,他们通过课堂教学把正确的理念、价值和选择不断传递和渗透给学生,并力所能及地参与和深入学生的日常活动与实践中。而不是学校一味的“行政命令式”的要求、“迫于考核”的参与。协同发展的各个部门、组织、要素都应该立足本职工作,从学生需求和发展的实际出发,全力开展育人工作,并自发、自觉、自然地参与、互动和等待。(二)“取舍式”的结构探索。在融合、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共青团应将“结构调整”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方面在于以共青团融合后的组织工作结构的调整、完善和优化,主要表现在共青团与院系、校级三个层次的分类、分流和优化,应清晰划定融合发展中各自的工作方向及内容;另一方面是共青团以“融合”为驱动的内部工作结构的调整,主要在于共青团内部从规模发展、基础建设完成后到内容建设、平台优化的转移。捋清主线、分清层次,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大胆“取舍”是结构探索的重要原则。一是要编制各层面基本工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1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1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探索闵 凤 任伟娜【内容摘要】改变“机械制图”课程传统的教与学方式,探索项目化教学模式,设计典型教学项目,正确进行项目实施,培养学生自发学习和探究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关键字】机械制图;项目化教学;教学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步骤【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课题“三教 改革背景下机械制图 三位一体 教学改革的研究”(编号:)成果。【作者单位】闵凤,任伟娜;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