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教育
实践
路径
研究
张玲佳
第 卷第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月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兰州文理学院校级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项目“增强高校 四史 教育实效性的原则、对策和路径研究”();年兰州文理学院校级思政专项计划项目“融媒体视域下甘肃红色文化传承的路径优化研究”();年兰州文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研究中心”()【作者简介】张玲佳(),女,甘肃庆阳人,兰州文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高校四史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张 玲 佳,何 国 萍(兰州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摘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高校开展“四史”教育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涵养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四史”学习教育成果,并通过细化育人目标,制定育人准则,充分运用育人载体等路径,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和深厚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关键词】四史教育;目标;原则;载体【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四史”教育是带领大学生重温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历史实践,更加深刻的认识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进一步理解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关键性课程。高校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细化“四史”教育目标、确立“四史”教育原则、用好“四史”教育载体能够进一步巩固“四史”学习教育效果,实现“四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一、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细化“四史”教育目标中国共产党依据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通盘筹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提出的“四史”教育是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高校“四史”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广大青年大学生,发挥以党史为核心地“四史”资政育人作用,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展DOI:10.13805/ki.2095-7009.2023.01.010开的。制定符合教育规律和大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精细化的目标有助于精准施策,增强育人实效。第一、理论认知目标。广大青年学生要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理顺历史逻辑,明晰“四史”发展脉络,掌握重大历史事件,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适应历史的选择与历史同向;尊重人民的选择与人民同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第二、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知史爱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知史爱社会主义;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知史报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明辨是非、恪守正道;面对外部诱惑,保持定力、严守规矩;面对美好生活,饮水思源、懂得感恩。第三、能力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然研究一时代或一民族之历史,亦须知其哲学”。学习以党史为核心的“四史”如不研究其哲学,则对其时代其民族难有彻底的了解。因此,“四史”教育的能力素养要求之一就是,学生能够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升熟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法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师生党员的回信中提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大学生要学会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提升历史素养、增进历史智慧,涤荡虚无主义的历史迷雾,解决问题、研判形势,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第四、行为目标。学生能够用红色精神指引自己,不断校正精神航向,把历史经验教训转化为思想与行动的自觉,把拼劲闯劲化为学习动力,强化自身的使命担当,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二、把握教育规律,确立“四史”教育原则“原则是指人们在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所依据的准则。”以史为鉴,资政育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科学的教育准则是开展“四史”教育的有效依据。“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依据教育活动的规律和“四史”教育的实践要求,高校“四史”教育需要遵循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增强历史关照政治性是高校“四史”教育的首要要求。“四史”教育活动是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科学性,增强责任意识、孕育时代新人的必修课程。坚持政治性原则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经验,坚持唯物史观。广大教师要积极培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领学生紧密联系“四史”,紧密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际,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知与行有机统一起来。第二,提升学生对错误思潮的鉴别能力。历史教育是提升社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清代龚自珍 定庵续集 里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当今时代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大交融时期,各种思想思潮尤其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盛行。历史虚无主义是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史、国史、军史,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反动思潮。因此,高校开展“四史”教育就是要引导广大学生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凝聚思想共识,培育健康的历史意识和审美文化意识,使广大青年学生更好地维护历史真实和民族尊严。第三,培育学生奋斗精神。现场是最好的教学,实践是最好的课堂。高校开展“四史”教育要重点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舍生忘死、战天斗地,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全过程的内容和典型案例,教育青年大学生汲取革命先辈身上闪耀着的信仰力量、使命力量和奉献力量,培养矢志奋斗、实干担当、敬业奉献的优良作风。“四史”教育要坚持科学性。首先要求要讲清楚、讲准确历史事实,查阅大量可靠、权威的历史资料,对重大历史节点、历史环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加以还原,确保任何“一史”在内容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其次,“四史”时间跨度大,内容范围广,历史事件纷繁复杂。我们要把握规律,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寻找联系,理清关系,明确“四史”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其历史逻辑都是以广大人民为中心。第三,“四史”是一个严密的整体,它的科学性要求教育者要结合时代背景,客观的讲述历史事件,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待分析历史问题,更不能割裂历史,断章取义。(二)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增强育人实效“四史”教育目标的实现不是由教育者或教育对象某一方面所决定的,它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双向互动的结果,是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结果。因此,应当正确地判断并处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在“四史”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是事物的外因。大学生是“四史”教育的对象,是事物的内因。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是影响“四史”教育效果的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对大学生开展“四史”教育,要结合他们所处时代,针对他们的思想实际,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要学会用史实、用红色故事、用中国发展成就说话,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弘扬中国精神。同时,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实践表明,“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就越能得到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我修养,结合教育对象实际情况,优化教学策略,采用科学教学方法,坚持与时俱进。(三)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形成教育合力“四史”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诸多因素如教育内容、目标、方法、环节、手段等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四史”教育需要坚持整体性与层次性的原则。从教育内容来讲,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了一些“四史”的因素。但是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呈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的完整性所设计的,都是为各门课程做铺垫,缺乏整体性和规划性,存在“各取所需”“各自为政”“缺乏衔接”的困境,使“四史”内容出现重复和冲突。这就需要凸显“四史”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与任务,理清楚“四史 教育在思政课程中的重难点,做到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做好“四史”教育不仅需要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理论教育,还要充分利用日常活动发挥渗透教育的作用。校内外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网络生活是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主要组成内容。要运用“生态系统”的理念和思路,将“四史”学习教育纳入校内外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网络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应当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四个层面着力,注重搭建校内外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网络活动线上线下全方位系统性、互动性教育平台。从多维视角增强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效果,要让学生有明确的认知、深切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和切实的行动。要调动学校各个部门、激发各个岗位老师的积极性既有所侧重又统筹兼顾,让不同部门、不同思政工作者通力协作,明确分工与合作,发挥课程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效用。三、立足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用好“四史”教育载体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大业。立足青年学生的特点,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文化资源、校园文化和网络平台四个载体对广大青年学生开展“四史”教育能够不断提升“四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一)明晰思政课程体系,创新融入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四史”教育关联性极强,是“四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推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时代课题也是“四史”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开设了 思想道德与法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共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和 形势与政策 五门思政必修课。这五门课程既是一个相互支撑的整体,又各有其定位、功能和侧重。“四史”教育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立足课程体系结合课程内容探索有效的融入方法,达到育人实效。“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有直接融入法、间接融入法和复合融入法。直接融入法就是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选取“四史”的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运用最优的融入方法,谋划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直接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为例,在融入“四史”教学内容过程中要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线,讲授清楚“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等问题。教师要进一步细化课程目标搭建历史框架用历史事实引导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中国化,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才能体现其科学性和生命力,彰显其强大力量。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资源让学生明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中国化,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才能体现其科学性和生命力,彰显其强大力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