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内部
质量
保障体系
内涵
演进
脉络
健全
思路
李庆丰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换言之,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决定因素,其质量保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应该说,通过改革开放以来40余年的评估实践,各高校已普遍建立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然而,研究发现,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总体上处于初创阶段,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增效”1,其建设与运行中的问题仍是最突出、最需整改的内容,甚至“当前很多高校对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什么、怎么建等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尚未形成科学完整的建设思路”2。因此,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科学发展,有必要系统地回答以下三个问题: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到底是什么,即本质内涵;它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即演进脉络;目前已建到什么程度,未来又向何处去,即建设健全思路。一、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本质内涵1.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发生溯源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想和实践是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而形成的外部压力和内部担忧及国际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机构迅速扩张李庆丰(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100089)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型:本质内涵、演进脉络及健全思路摘要: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指以保证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由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管理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校内工作体系及运行机制。在40余年的探索历程中,其建设经历了由外而内、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基本成型的发展阶段,总体呈现出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再到“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演进特征。未来一段时期内,进一步建设和健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由“外驱”为主转向“内驱”为主,由“证明”为主转向“改进”为主,由学校层面为主转向院系层面和教师个体为主,由教学为主转向教育教学一体化推进,由统一模式转向特色建设。关键词: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健全思路;审核评估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23)01006308收稿日期:2022-09-3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新中国70年大学教学改革的实践逻辑及发展路径研究”(BIA190195)作者简介:李庆丰,男,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工程教育、教育社会学研究。大学内部治理63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等多重挑战下,首先在西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中产生并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辐射开来。从外部看,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各国政府和投资者开始关注教育质量和效率,要求高等教育对其消耗大量公共财政后的社会效益作出说明。从内部看,随着规模扩大而出现的教育质量滑坡,招来社会各界的批评和指责,高等教育内部人士担心质量下降会导致社会信任危机、招至政府与相关利益群体的干预,从而影响大学崇尚的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从国际看,高等教育机构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及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以及提高其全球竞争力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3为此,各国纷纷致力于构建与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校一方面试图通过质量承诺和质量管理,使政府和社会相信它们一直致力于提高质量,且在质量保障之下的教育质量是不断提高的,希望以此重建质量信誉,应对外部批评;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一种推动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的内部机制来实现质量管理目标。20世纪90年代,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持续完善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新范式,并逐渐形成了内外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4其中,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由高校自主构建运行、形式多样的质量保障实践活动;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由政府或社会主导的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督、评估、问责和协助的制度化活动。5显然,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质量保障活动,其质量保障内容或对象都是高校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组织开展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而非只是教学活动。本科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办学类型多样,其质量保障体系建好了,总结的实践经验与形成的质量生成规律也可向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拓展,因而构建并不断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本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就成为各国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点。本研究也是为回应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而聚焦于本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本质内涵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新一轮审核评估”),新一轮审核评估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紧扣“转段”特征和未来五年高校评估着力点,以质量保障机制和能力为评估重点,引导高校建立健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6换句话说,新一轮审核评估的重点是高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健全程度及其保障能力,那么,什么是“高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呢?从概念构成考察,“高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由多个简单概念组合而成的复杂概念,7故要理解和界定这一复杂概念就要从分析各简单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综合看,这一复杂概念主要包括“高校内部”、“教育教学”、“保障体系”和“质量”四个简单概念,其中“质量”是元概念,前三个分别与其联结构成“高校内部质量”“教育教学质量”“质量保障体系”三个复杂概念,其组合就共同界定了“高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全部内涵。“高校内部质量”规定了“质量”的主体或边界,即在高校内部这一边界条件下来确定质量责任主体。从纵向看,学校(以校长为代表的高层管理人员)、学院/部(以院/部领导为代表的中层管理人员)、学系(系主任及广大教师)作为三级办学主体也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三级责任主体,特别是质量保障“最后一公里”的一线教师;从横向看,职责与功能不同的各职能部门都是教育教学质量的责任主体,主要包括教务学务、组织人事、规划财务、图书信息等部门。需特别注意,区别于其他产品的质量特征,承载教育教学质量属性的学生,同时也是教育教学质量的责任主体。此谓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全员性”。“教育教学质量”规定了“质量”的对象或内容,其含义是“教育教学”这一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属性满足需要的程度,其中“质量标准”是其本质规定。承载教育教学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属性是学生,因而需从影响学生学习质大学内部治理64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量的各因素来考察和建设,这是开展质量保障的前提。它既包括纵向大一到大四各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生成过程,也包括横向课内外、校内外、国内外及线上线下等质量生成的全部教育或学习的场域。此谓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全程性”和“全方位性”。“质量保障体系”规定了“质量”的手段与方法,即需从构成质量保障的各要素(含质量生成和质量管理两类基本要素)及其组合与发展来考量,同时这些要素又融入以上对象和主体。因而,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并从系统角度统筹协同。最终目标是一体化构建贯通学科与课程体系、教材与教学体系、管理与服务体系等各教育场域的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和教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文化、组织等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此谓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综上,可将“高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界定为:以保证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由教育教学质量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管理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校内工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由此,高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简言之,就是这一工作体系及运行机制如何建的问题,具体是在学校统筹设计与领导下,通过校、院/部、系三级运行系统,调查、研究和分析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及其质量生成过程和契机,综合运用制度、程序、规范和文化等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生成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管理与服务,从而营造良好的管风、教风、学风和校风,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因此,如果高校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方面对其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系统协同建设,那么其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就会得以进一步健全,质量保障能力就会得以进一步提升,这是新一轮审核评估期望达成的基本目标。如果进一步从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和全球视野来考察、研究和探索普及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这一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特征背景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型及特色化发展,就体现了这些高校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上的“创新性”、“前瞻性”、“国际性”和“特色化”等特征,这是新一轮审核评估所期望达成的更高目标。3.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渐进完型的过程从历史演变看,内含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总体上是在高等教育评估政策引导下逐渐演变的结果。研究者曾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管理,全程参与了北京工业大学两轮本科评估工作。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22003年)后,要根据专家意见开展评估整改,研究者参照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理论上的初步探讨。当时的基本思路是:大学管理,管的是“理”,8即规律;教学质量管理的“理”就是教学质量生成和质量管理规律,即探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须从教育学和管理学两个视角出发。依此思路,教学质量管理就是“通过调查、研究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教师、课程和学生为主的各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实现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环节管理,从而营造良好的教风与学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9。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由“教师教学发展机制”、“课程发展机制”、“学生学习发展机制”和“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机制”共同组成的“四维一体”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现在看,仅从教学、教学质量及教务处单一教学职能部门来思考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显然不符合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建设思想和要求,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路径依赖”之结果。现在回头反思,应该说当时的基本思路是对的。但当前高等教育实践形态因其所处经济社会环境,特别是高等教育普及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叠加,给高校内部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因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也需与时俱进地建设、健全与完善。正如潘懋元先生所言:大学内部治理65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精英高等教育要保证质量,大众化高等教育也要保证质量。但两者由于培养目标与规格不同、社会适应面不同,因而质量的标准也就不同。”10实际上,除高等教育精英、大众、普及等不同发展阶段对质量标准要求不同以外,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所能提供的资源和科技支撑手段也不同,因而建设重点与思路也不同。二、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演进脉络经过40余年评估引导,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经历了由外而内、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基本成型的演进过程,总体呈现出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再到“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演进特征,并在国家开展的阶段性评估实践及其政策文本中体现出来。1.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占主导地位的阶段(19852001年)改革开放掀起了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的高潮。1984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1985年颁布的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强调要“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