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职思政课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实施路径探析_王丽霞.pdf
下载文档

ID:480482

大小:1.67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职 思政课 灌输 启发性 统一 实施 路径 探析 王丽霞
第 101 页2023/2 (下)总第405期高职思政课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实施路径探析文/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王丽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是指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作为面向高职学生的思政课,学生学情不同,教师尤其要在教学中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才能凸显出思政课独特的理论,提升高职思政课的实效性。一、高职思政课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理论基础(一)灌输性:思政课教学规律和思政教育规律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思政课程是政治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需要讲清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坚定“四个自信”。列宁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只有通过由外及内的灌输,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去。”思政课为达到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坚持灌输性原则,教师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要进行正面系统的理论传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其头脑,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强化政治认同、树立“四个自信”。(二)启发性:高职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要求。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要帮助大学生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培养他们成为“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高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相对薄弱,为激发高职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正面灌输的同时,要从高职学情出发、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学习模式,引导他们通过主动探究学习逐步提高反思、批判与建构的能力,才能在学生思想深处产生共鸣、深刻理解理论。(三)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思政课程改革守正创新的重要原则。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程实效性的重要原则。一方面,坚持灌输性凸显了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强调了从正面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理论的思想性和权威性教育学生;另一方面,坚持启发性凸显了学生在思政课教学的主体作用,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学生以主动和积极的态度来学习思政课。灌输性与启发性有机统一。缺乏灌输,极易偏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没有启发,又容易演变成填鸭式、空洞的教育,谈不上教学效果。只有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的统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所蕴含的价值才能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信念,才能转化为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思维和能力。二、高职思政课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从高职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环节来看,课程教学过程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应该贯穿于高职思政课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四个要素,具体如下。(一)关注教学对象,强化知情意行。1.回归课程本质,强化理论素养。高职思政课首先要以理论的方式来传播思想、阐释政治,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专注事物的根本。”在思政课堂上,必须以透彻的学理分析、思想理论、真理力量来说服和引导学生,展现真理的光芒和魅力;要结合历史和现实来深入阐述科学真理,培养学生现实思考和分析批判的能力。在课堂上彻底地灌输真理,实【摘要】高职思政课教学要贯穿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这是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体现在:关注教学对象,强化知情意行;整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应用;创新教学方式,发挥主体作用;优化考核评价,考察主体获得。【关键词】高职;思政课;灌输性;启发性;相统一经验交流symposium第 102 页2023/2 (下)总第405期现大学生对理性认识的科学把握,是思政课教师的第一要务。2.契合高职学情,关注知行合一。思政课教学对象高职学生有自身特征,他们长于形象思维、善于表现、对理论有初步认知、投身实际的行为意愿较强;但缺点是学习兴趣不高、理性认识不成体系、缺乏运用理论结合现实分析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高职思政课教师需要准确把握这些学情,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合他们特点的启发式教学,从学生已有的情感认知出发,围绕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困惑,通过接地气、透彻的、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来阐释理性认识,并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投身体验式的实践,在递进式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化理论理解。3.发挥价值引领,达到育人目标。思政课理论性较强,不仅仅单纯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其目的是通过深刻的思想和透彻的说理帮助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听党话、跟党走的目标。在思政课教学中,必须将价值引领与教学内容紧密糅合。例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演进中,让同学们感悟我们党对初心的坚守和努力,激发对中国道路的认同,实现“四个自信”。(二)整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应用。1.以历史见逻辑。思政课教学阐释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逻辑体系,需要讲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中,蕴含大量鲜活而丰富的中国故事,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这些历史素材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整和设计,古今中外相结合阐述理论演进。毛泽东思想、中国社会矛盾的变迁、三农问题的政策发展、我国外交建军思想等都可以从纵向的角度设计内容,突出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2.以案例显理论。思政课可以用人物以及案例背后的历史事件去阐释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内涵。教师可以举例讲解、学生深入挖掘探索这些历史人物成长过程,设身处地思考这些人物的选择与历史的背景、个人的贡献与国家的命运的相互作用,从而真实地感悟时代背景和中国精神。以身许国的郭永怀和钱学森、不朽英雄方志敏和赵一曼、无双国士袁隆平和钟南山、卫国戍边的英雄事迹、身边立鸿鹄志的学生榜样等,他们的人生经历值得学生体会,如何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去,如何做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和开拓者。3.以情境悟成长。高职学生擅长感性思维,教师通过营造以事感人、以史感人、以人感人的案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有深刻的学习体验。通过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如抗疫),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激发情感共鸣;通过讲好党的故事、英雄烈士、新时代榜样的故事,用伟大建党精神塑造人,激发精神力量;用社会上的先进典型、身边“全国优秀教师”“优秀学子”的鲜活榜样案例,感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4.以启示讲应用。高职思政课堂上的学生抬头率一定程度说明教师所讲理论的有用性,因此理论一定要指导学生实践。为提高学生抬头率,教师应该想一想如何针对教学对象去充实教学内容、提炼成长启示,让高职学生在思政课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一定要结合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实际成就;理论不仅要高大上地灌输,也要落地,结合学生关心的“躺平”“摆烂”等社会现象,教会学生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辨析这些问题;结合学生经济、工科、艺术类等专业背景去触摸现实中的专业实际应用,理论落脚于实践,学生就会感兴趣。(三)创新教学方式,发挥主体作用。1.实施启发式的课堂讲授法。坚持思政课的灌输性与启发式教学不矛盾。思政教师话语体系要转换,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用通俗化、接地气的方式来讲。授课过程中,不能远离学生生活经验,把高深的理论转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例如,思政课程中讲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思想性高、逻辑性强,教师授课时就可以用火车头、动力、铁轨或者乐队指挥、合唱者、乐谱这两个比喻来阐释,理论简明生动,易于学生理解掌握。2.凸显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法。高职思政课要注重发挥高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设计焦旭东理论,要浅入深出,由现实到理论再到生活(应用),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搜集资料、分组汇报,从而实现学生感知、理解、认同、传承的递进式学习。如思政课中讲解制度优势可以新冠疫情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查找资料,讲讲中国封建王朝中的疫情应对和西方国家对于疫情处置的措施,让学生自己体会什么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体会西方民主和人权的本质,从而理解在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意义。3.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势,在思政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社会大课堂,指导学生带着理论之思、问题之思去调研实践,善用大思政课,将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工厂企业、田间地头、祖国广袤大地上,从而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内涵。(四)优化考核评价,考察主体获得感。1.实行对学生的全过程、多维度、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全过程是指覆盖课前课后、课堂内外所有教学环节;多维度是指从线上和线下、定性和定量、过程和结果等角度开展评价;多元化是指教师、学生、(企业)导师、社会等评价主体借助便捷的信息工具平台展开多元主体评价。在学生成果评价中,不仅仅限于试卷成绩,更可通过课后拓展实践、教学作业(视频)展示、辩论和模拟法庭、阅读经典撰写读后感等来体现。2.全面考察学生知情意行四方面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第 103 页2023/2 (下)总第405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启发式教学手段和方法,打造互动式的理论信仰课堂,观察学生是否乐其学;在思政第二课堂中,通过沉浸式的展演、汇报、辩论等,观察学生是否信其道,是否树立坚定信念;在社会大课堂中,通过体验式的学习实践,通过成果展示考察学生是否真正学会理论来解答时代之问。知情意行的指标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的收获。3.利用新媒体技术等手段开展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评价过程当中,多元的教师主体、多维度的考核,都可以借助于新媒体技术手段来便利、科学、及时地实施。通过多渠道、有效地对学生形成多样化评价,规范学生学习管理和激发其学习动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学有所获。新时代的高职思政课实施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原则:一是融入新思想,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有机融入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育人要素;二是反映新实践,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将伟大成就和道路自信传递给学生;回应新需求,将科学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理念蕴含于信息化载体和虚实教学资源内,让学生在信息化的鲜活教学情境中吸收成长之钙;探索新形式,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能熟练运用的方式开展启发性、体验性教学。同时,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贯穿思政课教学全程,以灌输为启发提供方向和理论上的指导,以启发增强灌输内容的接受效果,最终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社思政专项课题“基于理实融通理念的高职院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SJB0736】【参考文献】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 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