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策略研究_鲁珺.pdf
下载文档

ID:480229

大小:164.77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政教 劳动教育 协同 育人 策略 研究 鲁珺
收稿日期:202246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0 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SZC097)。作者简介:鲁珺(1983),女,江苏泰州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高校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策略研究鲁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大思政”育人背景下,根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结合教育部印发的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挖掘劳动的育人价值,根据地区和高校特点,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实现协同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具体落实中,我们需要明确高校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认识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协同育人策略,包括:协同育人总体设计,制定科学实施方案;拓展学科育人资源,统筹思政劳育资源;重视提升师资力量,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劳模学习活动;运用融合教育基地,开展相关实践活动。通过落实以上策略,能够提高协同育人实效。关键词 高校教育;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协同育人;契合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711X(2023)020085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0203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学校中开展劳动教育,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努力做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高校教育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需要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实现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劳动教育包括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情感与态度、劳动习惯、劳动价值观等,在与思政教育融合中,重点是探寻其中的融合点,才能更好发挥融合育人的优势。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高校思政教育中,通常是通过专业的思想政治课程开展,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总体上是理论知识多而实践内容少,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学生很难弄懂。通过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可以在理论教学之外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实践中渗透思政教育,促进学生树立良好劳动意识,使之形成积极劳动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二)培育学生大国工匠精神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正处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工匠精神的内核是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努力拼搏、创新实践等。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普遍缺乏劳动教育实践,通过将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挖掘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劳动课程的各种育人资源,开展劳动实践、公益服务、顶岗实习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基本劳动知识与基础技能,形成劳动精神,提高劳动能力,为将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做好准备。(三)提高学生认知实践能力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在现实生活和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每年都会上演“最难就业季”,尤其是在疫情的冲击下,很多大学生就业愈发艰难。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在互联网时代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思想观念的影响,容易形成享乐主义,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频繁跳槽。高校实施协同育人教育,可以端正学生劳动态度,增强劳动技能与认同感,提高学生认知、适应和实践能力。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问题(一)协同育人体系不够完善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都是分开进行的,将两者融合起来实现协同育人是一种创新实践,之前几乎没有实践经验。因此,新时期的协同育人中,高校往往很难将两者科学融合起来,无法开展针对性的协同育人教育。在此背景下,高校也无法构建完善的协同育人体系,无法组织实施多样的协同育人教育。(二)无法发挥两者共同作用在协同育人的教育中,高校思政教育中,依然主要以单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为主,引入的劳动教育内容较少,学生也很少有劳动实践的机会,无法通过日常活动等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很难找到契合点,无法有效衔接起来,理论教学较多且比较空洞无味,劳动教育内容不够多样、形式不够有趣,无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学习与实践,劳动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三)缺乏协同育人教师队伍高校思政教育中,包括基本政治理论、思想道德观念、法律基础与法治观念等的教育;高校劳动教育中,主要是以生活劳动为基础,开展劳动基础知识、劳动基本技能、劳动品格等的教育。专业教师往往只在本领域中有研究,其他领域的知识储备较少,也缺乏相应教育能力。如果高校不太重视培育专业教师,建设协同育人的教师队伍,则无法为融合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也就无法组织与开展各类融合教育教学,无法达成协同育人的目标。(四)缺少形式多样实践活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教育中将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起来,构建协同育人的教育方式,还需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资源,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运用本校和本地区的相关资源,组织各类教育实践活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无法将劳动教育和58第 36 卷第 2 期总第 336 期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Vol36No2(GenNo336)2023 年 1 月(下)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Jan(last half)2023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普遍缺少与融合教育相关的时间活动。在此背景下,高校学生无法更好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无法从具体实践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无法有效发挥育人功能。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策略(一)协同育人总体设计,制定科学实施方案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高校教育中将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首先需要理清协同育人的基本工作思路,进行科学谋划与统筹部署,进行协同育人的总体设计,从目标规划、建立组织、权责分工、实施内容、安全保障、考评考核等方面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在具体实施中,高校负责人与教师应当处理好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关系,处理好教师、学生、企业、社区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工作。比如,高校党委宣传部与团委、教务处和院校等的负责人,应当组成协同育人促进委员会,制定出总体的实施方案与时间表,明确好相关任务分工,以便可以层层落实下去。为更好进行协同育人,还需要一定的资金、师资力量、时间和技术等作为保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思想政治资源与劳动教育资源共享的资源库,便于思政教师和劳育教师获取相应资源。学校还可以建立协同育人联系平台,比如微信群等,教师之间可以商讨协同育人的对策,互相分享教育成功的经验,解决协同育人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关于协同育人的内容与方向,主要包括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劳动教育与志愿者服务的融合、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的融合。通过这些方面的相互融合,高校教师可以依托于此更好进行协同育人。(二)拓展学科育人资源,统筹思政劳育资源高校构建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协同育人策略,还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各类育人资源,更好发挥它们的育人作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需要充分挖掘每个专业中的劳动教育、思政教育的元素,充分运用相关专业中的育人资源,尤其是劳动育人资源,比如劳动精神、劳动模范、工匠精神等,将其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或者在劳动教育中以此作为案例,实施劳动育人教育。通过组织与实施相关的协同育人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学习学科理论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比如,根据专业的不同,高校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学科,包括土木工程、机械与电子、软件工程、汽车工程、工商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教师可以与思政教师、劳动教育教师合作,互相分享教育资源,开展协同育人教育活动。在专业课程中不仅可以进行专业知识教学、操作技能培训,还可以从中挖掘劳动精神,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劳动情感,引领大学生向优秀的劳动者学习。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引入与专业相关的劳动者实践案例,与学生一起探寻劳动故事、劳动者身上蕴藏的劳动精神。在劳动教育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劳动实践,这样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发挥专业的价值,体会劳动的意义。(三)重视提升师资力量,建设专业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校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协同育人中,教师是主要负责人与具体执行者,协同育人效果的高低与教师教育能力之间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因此需要重视提升师资力量,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在协同育人教师队伍建设中,重点针对思想政治教师、劳动教育教师、专业课程教师进行培训,还要聘任一些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专业教师队伍。比如,关于培训思想政治教师,主要是让他们了解所教学生的主要专业、专业课程,认识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等。关于培训劳动教育教师,重点是指导他们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劳动育人资源,思考如何运用丰富的劳动育人资源更好进行劳动育人教育,如何更好组织劳动实践活动等。对于专业课程教师的培训,主要是让他们认识到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程育人的重要性,倡导其与思政教师和劳动教师加强合作。兼职教师主要是由企业工程师、管理人员、先进劳模等人员组成,可以指导高校教师开展实践活动。在这样的配置下,协同育人教育中不仅可以进行劳动育人方面的理论教学,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运用各方资源进行育人教育。(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劳模学习活动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对个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同的环境会塑造不同个性品格的人。在高校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中,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融合起来,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推动这两方面的融合。榜样的力量非常重要,协同育人教育中还要开展劳模宣讲活动,组织劳模学习活动,实施劳模进校园。比如,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可以同时推进线上文化与线下文化的建设,线上利用学校内部与公共的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育,线下利用校报、展示橱、宣传栏等进行宣传教育,宣讲劳动精神、传播劳模事迹等。在劳模学习活动中,高校可以挖掘与评选本校的劳动模范,也可以邀请本地和本省劳动模范,开展典型事迹的宣讲活动,通过现场宣讲、线上分享等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高校还可以与地区劳动模范与工匠合作,建立劳动育人基地,宣传推广本专业涌现出的大国工匠,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正确思想观念。(五)运用融合教育基地,开展相关实践活动通过实施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促进大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全过程中学习政治理论、思想价值观,运用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充实头脑,用劳动知识与技能更好指导日常生活,实现更好成长与发展。为达成这一效果,高校还可以建设与运用融合教育基地,在基地中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劳动以及开展劳动相关的实践活动,包括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活动等。例如,比如在志愿者服务中,高校可以带领学生去养老院献爱心,为环卫工人送早餐等,也可以利用专有基地进行相关劳动实践。比如在种植园中开展种植、采摘、清扫等各类劳动,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学习劳动知识与技能,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劳动的伟大、劳动最美丽等,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社会实践中,主要是指导学生参与专业实践调研活动,在不同的职业与岗位上体验不同的劳动,感受劳动的价值,端正劳动的态度,改变眼高手低的思想意识,持续精进自己的技能。学校还要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与资源,指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发挥自己的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训学生创业技能,然后再让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的实践。通过组织与实施类似的教育活动,可以实现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常态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