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职
院校
发展
资助
育人
模式
构建
研究
杨雪
第 35 卷 第 11 期2022 年 11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5 No.11Nov.2022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构建的研究杨 雪(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摘 要: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模式也在转型升级,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应运而生。但在实际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时,仍面临精准认定面临困难、育人功能发挥不足、资助育人体系不完善、资助队伍建设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介绍了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内涵与功能,分析了育人模式建设困境,提出了精准识别学生,展开分类管理;加强协同联动,创新育人平台;落实资助需求,构建育人体系;建设资助队伍,完善工作保障;规范信息管理,做好资助监督等策略,以此完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保障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长成才发展。关键词: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22)11-0070-030 引言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是基于传统资助模式,遵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特点与规律的一种新型资助模式,体现出育人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良好品质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对此,探索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构建策略具有现实意义。1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内涵与功能近年来,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愈加完善,着力推进资助工作改革与创新发展,不断加大对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研究力度,使其内涵与功能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中,必须要在明确资助目的、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以此提高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1 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基本要义发展型资助育人是一种新兴资助模式,是随着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完善,将资助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科学的指导思想,在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同时,塑造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其创新意识与能力,以此促进他们健康和全面发展。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资金资助,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综合能力。高职教育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育经济困难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助育人工作夯实经济困难学生的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发展型资助育人不仅可以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还可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实效性体现在两点:一是保障资助工作的准确性,二是保障经济困难学生成长的发展性,使其均获得帮助。因此,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需要重视两方面,一方面,高职院校受助学生均家庭经济困难,这类学生具有相同特点,即家庭背景相似、成长经历相似,父母虽然努力工作,但家庭经济情况无法得到显著改善。另一方面,这类学生的思想特点体现出相似性,即均迫切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家庭状况。在性格方面,普遍对家庭情况表示十分理解,特殊的成长经历使其性格坚毅,有吃苦耐劳、务实勤勉等良好品质。但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他们一般缺乏自信,面对亲情、友情和爱情,通常内心敏感,甚至自卑。因此,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现实情况,发展型资助育人需精准界定与评估受助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情况,能将每笔资助提供给有需要的学生。1.2 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功能发展型资助育人具有重要功能,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育人功能。这也是发展型资助育人的首要功能,其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完成学业资金不足的现有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知足,并在日后有能力时回报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意义深远。第二,导向功能。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有自卑感,在校园生活的归属感不足,通过资助育人可以让其感受到来自国家、学校、社会、教师和同学的关爱,对其思想价值观形成正确导向,继而激励其积极参与学习、校园、实践活动,提高其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使其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才。第三,激励功能。发展型资助育人能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的困难,使其摒弃自卑与自弃心理,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成长为优秀人才1。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出发点是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金帮扶,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避免其因家庭因素而放弃学业,使相关学生可以享受到国家发展提供的收稿日期:2022-08-10作者简介:杨雪(1980),女,陕西宝鸡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体系研究”(课题编号:X-c/2021/06)。第 11 期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构建的研究71福利。高职院校目前的资助类型有保障型、发展型,二者均是党和国家根据大学生实际需求,为保障大学生完成学业做出的重要策略,其最大的差异性体现在,保障型资助侧重于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发展型资助则重点强调让学生学得更好、获得更好的发展。二者对比而言,高职院校开展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可以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使其学会感恩、自主奋斗、吃苦耐劳,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与健康心理状态。2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建设困境发展型资助育人是革新高职院校传统资助工作的有效之举,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具有深远意义2。但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建设虽优势显著,但仍存在部分亟待改进的问题。2.1 精准认定困难当前,高职院校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过程中,通过查阅学生档案、调查在校表现、召开民主评议会议,综合判定其家庭经济情况。学校还会让学生递交生源所在地相关政府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整个认定过程耗时较长,过程相对烦琐,但多为定性判断,缺乏精准的定量分析。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大学生不够了解自身家庭真实情况,因家长不愿意在子女面前表现出经济困难的窘迫,导致部分实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未递交申请。另一方面,学生入学时间相对较短,对周围同学的了解不深,在参与民主评议时通常考虑人情成分,影响民主评议的有效性,不利于展开精准认定工作。2.2 育人功能不足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资助目标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经济救济,而是将物质保障与精神支撑相融合,构建二者结合的育人新格局。当前,开展资助工作过程中,高职院校育人意识较为薄弱,将如何分配上级划拨的资助经费作为首要考量因素,导致资助工作出现重心偏移的问题,难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良好的人文关怀,无法有效指引学生成长和发展。此外,发展型资助育人通常由高职院校职能部门主导,各二级学院协同配合推进,与教育教学工作关联性不大,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资助考核中占比不大。部分师生片面认为资助仅为单一的物质、经济资助,是为家庭经济困难提供完成学业的经费,导致资助工作难以发挥育人功效。2.3 资助育人体系不完善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化的工程。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均重点强调资助。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保障,高校资助工作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从原本为学生提供学习经费转变成为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长久支撑,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根本目的。此外,在资助学生的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会设置勤工俭学工作岗位,提供相应的经济报酬,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获取额外经济收益。但这种资助方式只能提供短暂的锻炼机会,无法系统化、长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发展动力,这也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不够完善。2.4 资助工作师资队伍水平不高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实施过程中,通常单独设立资助工作小组,存在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业务能力不足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缺少专门负责资助工作的教师,大部分教师来自其他工作岗位或兼任完成资助育人工作,他们同时还承担较为繁重的教学、学工管理等任务,业务能力有限。而高职院校落实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时,强调将资助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整个资助过程相对复杂化。每个班级学生较多、学生个性化差异较大,递交贫困证明等材料烦琐,导致资助工作者需承担大量信息审核的压力,兼任资助教师难以抽出大量时间一一校对、查验,将导致资助工作成效不理想,因此,提升其专业能力非常必要。3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建设策略3.1 精准识别学生,展开分类管理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建设过程中,对学生展开精准识别是首要工作,需按照科学的标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分类,真正发挥资助的功效。高职院校开展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时,不仅要识别真正的困难学生群体,还要明确其致困原因,如此才能因人而异地关注和资助学生,实现精准资助的目标3。首先,高职院校要做好建档立卡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与开具贫困证明的相关部门交流、沟通,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的详细信息,将其作为界定资助对象的重要标准。同时,结合学生校园卡消费情况,了解其日常消费水平,进而对资助档次进行研判。在寒暑假期间,安排资助工作者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乡展开实地调查,切实提高识别与界定困难学生的精准性。其次,对于如何分配资助项目,需要实施精确管理措施,结合被资助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从道德、精神与能力层面落实,匹配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发展项目。再次,关于资助资金的投放,需要在充分排查每个学生真实情况后,遵循按需、按实分配的基本原则,保障资助工作发挥育人功能。最后,精准展开资助工作的评估,引入定性与定量的评估方法,以定量计算评估结果、以定性评估获得评价,为高职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实施奠定坚实的 基础。3.2 加强协同联动,创新育人平台在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过程中,高职院72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35 卷校应利用各类校内组织,广泛整合学生群体的自主力量,通过协同联动增强资助育人效果。一方面,以高职学生社团作为资助育人工作新载体,组织丰富多样的线上与线下活动,利用主题教育深化学生对发展型资助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收集各类资助的案例,如被资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同样身处困境的学生获得激励与鼓舞。此外,定期开展学生实际走访调研,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和需求,以因人而异的资助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组织是高职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外部渠道,可以将“资助+就业”作为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新理念,选取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与当地的企业共同展开人才培养活动,为贫困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大学生的本人意愿。通过社会资助力量的投入增加,可以提高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协调性和有效性,为被资助大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内生动力4。3.3 落实资助需求,构建育人体系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内涵与目标,做好资助育人工作顶层规划和设计,并构建完善的发展型资助育人制度,这是满足大学生资助需求的有效之举。同时,关注资助经费的落实情况、资助育人成效,了解资源的实际转化现状,需要构建完善的资助育人工作考核机制,这是强化高职资助育人工作效果的重要措施。第一,严格执行责任到个人,对资助育人工作形成日常与专项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如评选年度优秀团队、优秀个人等。第二,在保障资助识别精准性的基础上,与高校各个部门协同配合,仔细核对被资助学生的账户信息,保障资助款项及时发放给学生。对于发放资助金时出现的数目不一致、延期到账情况,需要及时核实并予以惩罚。第三,为高职受资助学生建立长效的跟踪反馈机制,主要从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学业发展、身体、职业等方面出发,通过电话沟通、视频聊天、问卷调研,了解受资助学生的真实情况,为后续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有效依据。3.4 组建资助队伍,完善工作保障在高职院校以往资助工作模式下,工作人员通常重点考察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将家庭困难作为主要的资助标准,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并不高。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