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_杨光.pdf
下载文档

ID:480016

大小:163.38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课程 政协 育人 机制 构建 研究
收稿日期:2022417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0 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思政专项“三史结合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研究”(项编编号:2020JSB1046)。作者简介:杨光(1994),男,江苏徐州人,宿迁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杨光(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摘要“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研究该问题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面对当前育人体系仍需完善、育人方式仍需优化、教学活动仍需拓宽、育人协同工作仍需加强问题,各大高校应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意识,提升专业课程教师挖掘思政资源的能力,打造协同育人信息平台,构建全方位、多学科参与的协同机制,形成相互支撑、协同促进的教学体系,共同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关键词 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711X(2023)020107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0204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引言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在会上就思政教育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中提出“课程思政”概念,该概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得出的一种全新形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作为立德育人的重要基地,以培养优质人才为己任,在这种环境下培育的人才不仅应具备专业技能,更需要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拥有一颗爱国赤诚之心,为国家的发展增添助力。但当前“课程思政”教育在许多高校的实施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各大高校要强化各科教师的“课程思政”主体意识,使得高校各方通力配合、协同发展,合力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一、“课程思政”的现实价值(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青年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教育部要求各大高校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针对青年阶段的发展特点,重视学生在高校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课程思政教育,让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到学生的个人成长与价值引导相结合,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同时,课程思政作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可以与思政课程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其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设计教学过程,明确教学目标,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上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根本任务。(二)是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新形势下高校开展教育工作要将学生思想实际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发挥改革创新精神提升高校育人实效性。高校“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与实施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成功举措之一。首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严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将德育观念与思政观念融入各个学科当中,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割裂局面。其次,将课程思政贯彻实施于思想政治课程之外的各类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开辟了课程育人的新局面。最后,课程思政教育丰富了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通过挖掘其他课程的思政知识和思政教育资源,课程思政改变了传统思政教育内容的单一性和思政教育资源的匮乏性。(三)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我国各大高校开展的教育要求,办学方向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性、协调性。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展开课程思政是在各科课程教育中将培养学生形成家国观念、民族情怀、忧患意识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要求教师应在此前提下,进一步发掘专业课程中蕴涵的思政元素,为我国培养热爱党、拥护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二、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一)育人体系仍需完善为了便于自身的工作管理,许多高校都对教学体系和教学结构进行较为细致的划分,使得每一个部门都拥有独属于自己的管理体系。尽管这种方式加快了各大高校的管理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不利于课程体系之间的相互融合。在此影响下,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被迫分割为专业教育和思政、德育教育,高校方面对人才的教育培养也以两条互不干涉的“平行线”开展教学。表面上各个部分分工明确,但实际上教务部门、德育部门、学科课程教师、思政教师各司其职却沟通匮乏,这导致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间缺乏整合性、协调性、相关性。(二)育人方式仍需优化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致使网络上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由于高校大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仍需提升,这导致一些消极、不良的价值观念和庸俗、腐朽的思维文化很容易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形成一定的影响,使得学生出现思想意识与社会核心价值观严重偏离的现象,错误的道德意识甚至会使得学生失去道德底线,最后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但高校方面并不能阻止社会上各种信息的传播,只能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部分教师对思政学科的认知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常常通过教案或者讲义,以灌输的形式让学生被迫学习知识,使得学生只是机械性地了解理论知识,并没有在课堂中发挥思政教育应有的作用,实际的教学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701第 36 卷第 2 期总第 336 期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Vol36No2(GenNo336)2023 年 1 月(下)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Jan(last half)2023(三)教学活动仍需拓宽高校学科课程一般以理论教学为主,目前重理论轻实践、强政策弱的教学现状已经不符合课程思政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理论与实践活动之间充分融合才能将思政思想更加深入地根植于学生的思维与认知之中,但由于目前教师开展的教学主要以理论传授为主,这导致高校的思政教育长期停留在理论的状态,校园与社会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这影响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使其很难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针对当前的教学问题,各大高校应结合学生的成长实际,突破单一的教学方式,拓宽教学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活动、校外参观等多种形式将课程理论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发挥课程思政应有的作用。(四)育人协同工作仍需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思政教师,另一方面来自辅导员队伍。但高校扩招导致目前师生比例不断失调,高校辅导员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作任务。作为事务性的学生管理人员,由于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情感等诸多方面,导致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任务相当繁琐且任务繁重。为提高工作效率,许多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常常出现简单化、流程化、机械化的倾向,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较为简化,并没有深入的涉及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最终导致思政教师与辅导员这两支育人队伍更倾向于将时间与精力更多地放在各自专攻的板块,缺少育人协同性与合作性。三、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一)建立多学科、全方位的育人机制高校育人机制中,不同的人员具有不同的工作内容,但其根本职责均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并实现学生整体发展为目标,来开展相应的实际工作。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能否帮助学生将道德理论知识转化为道德品质,外化于道德实践。因此高校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育人实践中,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首先,高校要建立思政专业教师和非思政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各大高校可以定期对非思政教育学科的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训,通过培训增强教师的思想政治观念,使得专业课教师逐步形成良好的德育意识,使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政治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其次,院校还可以构建思政教育工作人员与高校管理队伍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从根本上提升管理者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处理工作时,管理者应以身作则,保持严谨、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学生面前形成良好的工作形象,让其将自身的优秀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最后,各大高校需要构建专业型、多层级、全方位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互相合作、共同促进,使课程思政的理念深入人心,最大程度上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和思政效能。(二)培养教师形成正确育人理念教师是引导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导,只有教师全面且深刻的认识思政教育,才能在课堂中运用合适的方式发挥思政教育的最大作用。但目前,仍然有一些院校教师对于思政教育没有形成深层的理解或未能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之间的联动意义。具体表现为在课堂中没有形成正确的育人理念,无法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将思想政治知识让学生充分吸收并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各大高校应培养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针对涉及思政教育的教职工,要对其开展培训,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各个学科教师、辅导员和相关的工作人员,也都应该具有立德树人的工作使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发展课程思政教育。高校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任务,应该是校园内部所有教职工的共同责任。相关的任课教师应意识到不仅要带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在课堂中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每一名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拥有健全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结合学生当前的发展现状,利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逐步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机制。(三)提升教师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能力国务院在 2016 年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充分发掘运用各学科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卢梭认为,任何学科在本质上应从对学生进行心智启迪开始。这内涵地表明,在任何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程之外的其他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往往与学生要学习的学科课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目前有许多教师缺乏对思政教育的正确认知,他们常常会错误地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程教师的主要职责,思政教育与自身的专业教学无关,所以无须在课堂中涉及思政教学。针对以上现象,各大高校必须彻底扭转这种错误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课程思政。只有激活广大教师的思政意识,才能推进课程思政,促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逐步构建。由此,各大高校要引导教师自觉地在课堂中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与此同时,高校要拓展专业课程教师的学科视野,让教师在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上,对于国家政策方针、社会现实、学生的思想状况等方面具有深入的了解,便于教师结合自身的学科教学内容,积极挖掘和开发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四)打造协同育人信息平台,建全科学的教育考核和评估机制合理打造各个学科之间的教育教学合作平台可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针对教育方面进行友好交流,可以有效提升育人效果。关于具体所示,首先要通过建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资源库、公众号、微博官方号等平台,将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处理,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得一些对学生有利的思想政治观念,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形式呈现出来。其次,高校方面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时事热点,并引导学生针对这些时事热点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当中。此外,各大高校要加快本校园的育人信息平台建设步伐,将教育、科研、时事热点各种内容融入其中,实现平台上的资源共享与信息共享。最后,新媒体时代,网络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的教育环境变得愈发复杂,所以高校方面要构建安全的育人信息平台,一方面要保护平台上校园、教师、学生的信息安全,另一方面要注意信息筛选,选择一些正向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信息,摒弃消极的、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信息。结语高校育人工作是一项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的重要工程,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主力军,教师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为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