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第一
课堂
第二课堂
协同
育人
思考
第 22 卷第 6 期2022 年12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Vol.22 No.6Dec.2022作者简介:张洁(1982-),女,江苏泰兴人,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思考张洁(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主阵地。将协同理论引入高校教育教学,实现两大课堂贯通联动、协同运行,有助于高校提升教学效果,更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文章分析了高校两大课堂协同育人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促进两大课堂互动融合的路径。关键词:高校;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1-0142(2022)06-0010-04协同理论亦称“协同学”或“协和学”,是研究在复杂的系统中如何使成效协调、有序和优化的一门学科。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以下简称两大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两大支柱,具有协同联动的天然优势和基础。当前,由于大学招生人数持续增长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当以协同理论为指导,更新思想理念,优化方式方法,统筹发挥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更好地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1当前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根据协同理论,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如果协同得好,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就好,就能产生1+12的正协同效应;反之,如果各子系统内部相互离散、冲突或摩擦,就会造成整个系统内耗增加,产生1+12的负协同效应。近年来,一些高校在两大课堂协同育人等方面做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两大课堂协同联动不够,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掣肘,产生了负协同效应。1.1认识有误区,难以适应协同育人的需要由于思维僵化、固步自封,少数大学教育工作者对两大课堂的认识较为片面1。有的认为两者主次分明,第一课堂是主角和根本,必须抓实抓好,第二课堂是配角和点缀,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开展第二课堂会挤占第一课堂的时间,没有协同的必要;有的认为两者作用迥异,第一课堂是帮助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帮助学生放松的,没有协同的基础;有的认为两者天差地别,各有各的方法路径,不存在什么有机联系,没有协同的可能。认识上的偏差,最终都会体现在行动上。一些高校和教育工作者表面上重视两大课堂协同育人,但心里轻视、行动上无视。1.2制度有缺失,没有服务协同育人的发展各高校对两大课堂都有一些规定,但对于两大课堂之间如何互动融合、协同育人,仍存在不少分歧,顶层设计、系统规范缺位,导致两大课堂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各自为政、互相割裂,没有形成工作合力2。大部分高校在两大课堂协同育人方面没有专题研究,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没有建立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少数高校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但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研究思考少,导致制度不科学不完善不具体,难以落地执行;还有的虽然在制度制定上颇费了一番功夫,但做的是表面文章、搞的是政绩工程,制度仅仅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入脑入心,更没有真正落细落实。由于在两大课堂协同育人方面存在制度缺失,而第一课堂的教学和科研情况直接与教师的考核测评、职称评审和绩效工资收入挂钩,第二课堂在这方面却缺乏相应规定,导致部第 6 期张洁:高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思考分高校教师习惯从自身利益出发,将主要精力甚至全部精力都放在第一课堂上,而对参与第二课堂兴致不高。1.3投入有差别,无法支撑协同育人的深化认识上的偏差和制度上的缺失,导致高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的供给方面都做得不到位,严重制约了两大课堂的协同联动。在人力投入方面,各高校普遍存在一流人才去第一课堂、二流甚至末流人员才去第二课堂的现象;在物力投入方面,不管是场地还是设备设施,都只考虑第一课堂的需要,而第二课堂要么硬件设施得不到充分保障,要么设施比较陈旧,有的甚至无法正常使用;在财力投入方面,第一课堂往往预算充足、经费足够,第二课堂经费投入相对较少,严重影响了第二课堂活动的正常开展。2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协同理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高校两大课堂也是如此。两大课堂都是高校教育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内容、形式和要求等方面有不少差异,但它们都是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总目标的,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这为两大课堂各展所长、协同育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1高度一致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协同育人具有可行性两大课堂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其中:第一课堂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第二课堂着眼于让学生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检验知识、巩固知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合,提高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虽然看起来差别很大,但实际上两大课堂根本目标却是完全一致的都是聚焦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2.2高度相融的教育内容,决定了协同育人具有操作性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知行合一。第一课堂教学主要解决“知”的问题,重视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形成个人知识体系的基础。第二课堂主要解决“行”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的认识,做到融会贯通,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习、思维、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应变和创新等各种能力。第一课堂是学习理论知识的主渠道,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为个人能力的提升奠定理论基础;第二课堂是运用知识的大舞台,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不难看出,两大课堂相通相融,缺一不可。2.3高度互补的教育方法,决定了协同育人具有必要性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最早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用数字形式形象展示了听讲、阅读、多媒体、现场示范、讨论、践行、教别人等七种不同方式的学习效果,其中:最低的听讲(5%)和最高的教别人(90%)之间的学习效果相差了17倍。在第一课堂中,学生主要通过听讲、阅读、观看多媒体、讨论等方式来学习,学习的沉浸感、体验感不够,效果欠佳;而在第二课堂中,学生则可以通过参加和组织学术、科学、文化等各种活动,通过课题研究、社会实践、乡野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更多采用“践行”和“教别人”这两种高效率的方式来学习。只有将两大课堂结合起来,丰富学习的方式方法,才能构建完整的学习金字塔,提高学习的效能,促进大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提升。3深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和操作方法将协同理论应用于大学教学,两大课堂对应两个子系统,通过两大课堂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协同联动,可以产生正向的协同效应,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效果。高校要以协同理论为指导,实行“理念+制度+运行+人才”四位一体,充分发挥两大课堂的正协同效应,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3.1夯实思想基础,在育人理念上吐故纳新牢记协同的前提是以人为本。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的价值所在。在推进两大课堂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各项工作的开展要适应学生的需求4;课程体系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考虑到学生的接收能力;所有课程的实施都必须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11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6 期情,让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所成。牢记协同的关键是分工协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两大课堂各自的优势,使其效用最大化。第一课堂着重于解决学生的基础问题、共性问题、理论问题,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第二课堂着重于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实践问题、发展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两大课堂的互动衔接,实现同频发展,做到内容共学、设施共用、人才共享、效果共通,实现优势互补,帮助学生实现手与脑、理论与实践、专业特长与全面发展三个有机结合。牢记协同的基础是开拓创新。当前高校大学生属于Z世代人群,全身上下都散发着追求新奇、喜欢冒险、尝试探索的气息;而推动两大课堂协同育人,本身也是高校适应新时代要求、优化素质教育方式的创新探索,与生俱来就有“创新”的基因。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用新理念指导新实践,用新眼光看待新问题,用新形式应对新挑战,积极运用微信、QQ、抖音、H5、微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新形式,探索教学、沟通和管理的新方式,让两大课堂协同育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焕发勃勃生机。3.2强化顶层设计,在制度建设上统筹兼顾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两大课堂协同育人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的事,而是新时代高校所有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考验,是一项涉及高校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和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高校可以由教务处或者学工处牵头,成立相关部门参与的协同育人专职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明确岗位职责,负责两大课堂协同育人的宏观指导和具体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每学期开始,对本学期两大课堂协同育人工作作出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形成本学期监督要点;期中,要对照监督要点,对两大课堂协同育人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重点了解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参与情况;期末,对本学期两大课堂协同育人进行全面总结,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健全成效评价制度。根据新时代人才标准和两大课堂协同育人的新实践,健全完善对高校学生的评价标准,把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表现纳入对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健全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操作办法,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量化打分,防止只重视第一课堂忽视第二课堂、只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实际应用、只重视卷面分数忽视实践能力。要把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硬指标,科学设计评估标准,全面评估课程效果,推动第二课堂全面发展、两大课堂协同进步。3.3聚焦关键环节,在日常运行上贯通融合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协同。强化课程规划,高校在制定年度教学计划时,就同步考虑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防止厚此薄彼;完善课程体系,两大课堂围绕重点学习项目,同步设置课程内容,做到学理论和强实践相结合;完善课程管理,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学分互认,调动学生参与两大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问题处置上注重协同。对常规问题,由协同育人专职管理机构负责解决;对一些涉及多部门的、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则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可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召开相结合的形式,每年年初和年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重点明确下一阶段工作的主攻方向,共同会商难点问题,研究制定基础性规章制度;遇到突发性重大问题时,则临时召开专题联席会议,会商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细化工作举措,通过多部门协作化危为机,促进两大课堂协同育人制度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在投入保障上注重协同。加大经费投入,明确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高校经费支出中的占比,确保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都能有相对充足的经费运转;同时,对两大课堂联动运行更要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实现设备共享,对已有的硬软件设备要兼顾两大课堂的需要,特别是对第二课堂不设限、不设防。拓展场地运用,第二课堂往往拥有较为丰富多样的教育场所,要发挥这些场所的作用,推动第一课堂从室内走向室外、从操场走向广场、从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3.4加强队伍建设,在人力资源上全面保障建强管理队伍推动协同。两大课堂协同育人是一项新的系统工程,其中必然存在很多知识盲点。开展系统化培训,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系统学与干中练相结合,通过举办工作论坛、专题讲座、集中研讨、小组交流等形式,全面提升高校管理人员特别是直接参与两大课堂协同育人工作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充分适应12第 6 期张洁:高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思考协同育人的工作需要。建强教师队伍服务协同。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两大课堂协同育人的成败。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具有国际视野、时代眼光、精湛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