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公共
服务
融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
路径
探索
罗孟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年10月总第157期公共服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探索罗孟怀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相关中介机构履行法定职责,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要求,为其提供帮助或者办理有关事务的行为。公共服务与志愿服务都以增加社会公益为价值目标,随着社会进步,志愿服务不仅日益演变为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和促进力量,也成为了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志愿服务活动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培养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可贵的奉献精神。对此,本文从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接着对志愿服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索,以期促使志愿服务活动良性开展,最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关键词:公共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9 年 10 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确立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志愿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强调要畅通和规范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近年来,随着志愿精神的广泛传播,参与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赛会保障等诸多领域,都不乏他们无私奉献的身影。正是由于他们真心实意的付出,任劳任怨的努力,使得他们取得了突出成绩,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许。如:在今年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赛会志愿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志愿者的良好素质和形象,由于他们无可挑剔的真诚表现,使得他们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尊重和赞赏。可见,志愿服务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一、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志愿者精神的精髓是“敬业、友善、互助、进步”。志愿服务工作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有着重要意义。就社会层面来说,志愿服务工作的普遍开展,一是可以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提升人们的整体素质;二是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志愿服务工作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能够淡化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有利于促进人们相互之间相知相识,关爱关心,从而推动了社会和谐发展;三是志愿服务工作因其本身所蕴含的巨大正能量,以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品质的高度契合,从而吸引了更多人员加入,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对志愿者自身来说,志愿服务工作是每一位志愿者履行公民职责与义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机会;是志愿者积累人生经历,增进对世界的了解,以此带动自我发展与提升的好途径;是志愿者不断创新学习,提升自我的好平台。志愿者在参与志愿工作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他人,还能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及领导能力,也能在志愿服务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观点,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树立自信以及及学会与人相处等等。由此可见,志愿服务工作意义重大,益处良多,但目前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不足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已经颇具规模,分析发现尚存在下列不足之处:一是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纯洁性不够。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校期间,其个人核心利益无外乎入党、评优受奖、担任学生干部等。因此,一部分作者简介:罗孟怀,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056大学生过于注重上述利益,被动参于志愿服务,并非出于本真,发自内心践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正所谓初心不纯,定位难准,必然会导致志愿服务形式化,难以持续。二是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广度深度不够。在校大学生所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面较窄,主要集中在帮助老年人、参与交通畅通劝导、参与赛会活动后勤服务等领域,活动内容较为简单。而对当下人们最为希望提供的医疗、康复、教育、产品开发、心理咨询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涉及甚少,难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志愿服务广度不够。另外,由于有些志愿服务工作对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水平要求较高,比如医疗、康复、教育、心理咨询等,而恰恰许多大学生志愿者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且这些技能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客观上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知难而退”,不得已规避对专业技能要求高的项目。其结果最终导致志愿服务只能浮在表面,深度不够。三是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主动性不够。首先,是由于一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纯洁性不够,对他们来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否值得的评判标准就是对自己是否有益,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出现“被志愿”。其次,校方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均有相应的考核指标,导致志愿服务活动多数情况下体现的是上级管理部门对志愿活动的期望,而不是大学生出于本心的真实意愿,导致他们是“被志愿”。最后,由于部分志愿者本身能力不足、技能不专,一句话,就是本能恐慌,想做又怕做不好,反而适得其反,不如不做,就算要做,也是“被志愿”。以上种种,致使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动性和自发性不够。四是志愿服务工作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保障机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活动资金的保障不足;二是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的权益保障措施不健全;三是对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志愿服务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好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克服不足,使其最大程度发挥积极作用,笔者就志愿服务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了以下探索。三、志愿服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探索高校作为志愿者的摇篮,自然有责任将志愿服务的理念根植于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一)深入挖掘志愿者精神的元素高职高专院校目前所开设的思想政治课包含思想道德与法治 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两门课程,这些教材内容中富含“志愿者精神”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这些元素,适时融合,让志愿者精神能够自然而然地在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对志愿者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解,如果单凭学生自己亲身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慢慢感悟消化,并不断内化,其效率相对较低,对学生的身心的积极影响也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相关内容的融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方面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譬如:在 思想道德与法治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教学中,均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北京冬奥会优秀志愿者服务事迹作为素材,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在诠释什么是爱国、什么是敬业,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这样的课堂,是学生期待的课堂,是充满正能量的课堂,也是高效的课堂。在 思想道德与法治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本章内容贴近现实和贴近生活的特点,侧重道德品质的锤炼,邀请参与志愿工作的校友作分享报告,增强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主动性,自觉在实践中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良好道德品质。通过课堂上的融合讲解,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理解志愿者精神,端正动机,化“被志愿”为“乐志愿”,从而更加积极主动,乐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思想政治教育05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年10月总第157期(二)实践教学与志愿活动相融合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有两句脍炙人口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可见,在志愿服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参与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养成也十分重要。显然,要“绝知此事”,志愿服务活动是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现成的平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抓手。因此,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应使课程和活动相融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志愿服务有事可做。学生在思政课课堂上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如公德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师只有将其与生动的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内化于心,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铸魂育人的作用。实践表明,学生能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获得的良好体验,激发了学生提升学识和技能的欲望,随着能力的提升,学生参与服务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也有了显著的拓展,使得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得以良性开展。(三)完善志愿服务相应制度设计在志愿服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完善志愿服务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考核机制,使志愿服务有据可考。例如,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制定了 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就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规范。笔者依据 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从思想政治课课程考核的角度出发,对考核标准进行了相应调整,采用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中实践教学成绩占比20%,明确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等内容,把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情况纳入到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当中。根据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在成绩评定中,酌情在实践成绩赋分中给予1-10 分权重。经过改革完善后,学生可以根据 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的指导,有计划地统筹安排志愿服务活动,并最终能反映到学科考核当中,这样不仅落实了志愿服务的考查评定,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团委、学工作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应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抓手,利用已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学雷锋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各专业对口义务帮扶等)将志愿服务活动融入其中,使得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组织、有依托、有渠道、有反馈和有收获。从而在此过程种,逐渐使志愿服务活动慢慢成为学生生活的常态以及生活习惯。志愿服务活动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素质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不仅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四、结束语实践证明,志愿服务活动融入“大思政”,使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增强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自主性,是他们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学识专长以及可用资源积极选择项目,投身于社会实践的汪洋大海,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检验真理,养成奉献、敬业、友善的良好品德,成为可堪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参考文献:1张晓红.高校志愿服务教育课程化路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5):79-80.2 陈晶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与特色 J.青年探索,2011(1):144.3 许人冰.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0(1):122.4王顺茗.志愿服务与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10(10):6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