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时代要求、现实阻碍及推进路径_朱红建.pdf
下载文档

ID:479829

大小:1.99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构建 高校 良好 政治 生态 时代 要求 现实 阻碍 推进 路径 朱红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朱红建冯留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时代要求、现实阻碍及推进路径摘要:高校政治生态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既是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政治保证,也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代构建良好高校政治生态,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前提,以培育廉洁文化为重要基础,以推进综合治理改革为关键突破,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切实推动高校良好政治生态的构建稳步向前。关键词:高等教育;政治生态;教育管理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23)01005706收稿日期:2022-11-20作者简介:朱红建,女,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冯留建,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决定着中国高等教育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亦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1。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是高等教育坚持党的领导的题中之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命题,是高等教育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面对新时代对高校党的建设提出的更高发展要求,面对高校政治生态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困境,需要全面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营造高校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及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一、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的时代要求重视高校政治生态建设是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证和有力武器。第一,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是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政治保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对促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是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我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的创新理论成果,是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探索经验的总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2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如何在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现实环境中确保高校能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第三,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大学内部治理57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校要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要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营造与之相适应的良好政治生态,提供适合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正确方向。二、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的现实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统一战略部署之下,高校政治生态建设展现出新气象,在思想建设、制度构建、党内生活、文化涵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但必须认识到,高校政治生态建设形势依然严峻,风险挑战依然存在。高等教育特殊论仍有市场、高等教育功利性倾向仍然存在、高等教育治理改革仍不深入等因素成为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的现实阻碍。1.高等教育特殊论仍有市场由于高等教育的对象身心发展相对成熟、前期教育基础相对完整、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更为多元,因而表现出不同于基础教育的特殊属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专业性更为突出。围绕人才培养方向,高校的课程类别、内容结构更具专门性,通过不同专业的设置,招收有意愿研究某一方向学问的学生,形成教与学的共同体。二是高等教育学术性更为核心。学术性被视为高校的灵魂之所在,更为推崇自由追求与探索知识本身,学术性可以跨越国别、种族等界限,结成致力于研究的学术团队。三是高等教育自治性相对放开。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因而可以依照自身的办学特色相对独立地决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办学计划,在招生、专业设置、教学实践、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权。高等教育办学确有其特殊性,但这种相对特殊性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泛化夸大,大搞“高等教育特殊论”,严重影响了高校良好政治生态的构建。一是以高校“特殊”弱化党的领导。一些人秉持高校不是党政机关、知识分子不是领导干部的论调,3主张中国的高等教育要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还有一些人以大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需要宽松的人文环境为由,鼓吹高校应该是“价值中立”的非政治地带,甚至要求取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试图以价值中立、普世价值、意识形态虚假论等改造高等教育。二是以高等教育的专业性取代党的领导。部分人打着提升高等教育学术含量的旗号,将“凸显学术权力”等同于“取代党的领导”,甚至个别高校把党委的机构都精简合并到行政机构中去,如把组织部合并到人事处,把党办合并到校办,把宣传部、统战部也给合并掉了。5一些教育者将高等教育课堂作为传播西方“普世价值”的自由舞台,将反党、反社会主义观点作为彰显学术个性的特色亮点,将解构历史、肆意评价领袖人物作为活跃课堂氛围的手段,将西方教材、西方学术评价标准奉为圭臬,漠视学者的政治性要求。还有一些教育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解决高校学科发展这一实际问题,以“深化改革、提高效益”为由,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意欲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以及党的领导地位。这些做法实质上都是鼓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目的在于否定党的全面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建设发展,违背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并且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严重影响着高校政治生态。2.高等教育功利性倾向仍然存在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要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6并且多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与时代同行,不断取得突破性成绩,如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人才培养范式全方位改革等,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然而,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个别高校为获取“名牌”效应而抛弃了高等教育的价值准则与价值追求,追求荣誉胜过学术真理,追求物质利大学内部治理58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益胜过育人质量,片面追求政治资本胜过使命担当,为了获得眼前的、直接的、有形的、可回报的“价值”而滋生流于世俗与功利的问题,个别教师和领导干部出现了风气浮躁、急功近利的倾向。一是学术研究搞投机。个别高校为挤入各种“工程”拉关系、走后门、做表面文章。一些高校教师和领导片面追求论文数量、发表刊物级别,抛弃科研求实精神,无视学术信用底线,伪造数据、抄袭剽窃,应付完成科研任务,忽视论文质量。为了争夺科研项目削尖脑袋,宁可在找门路、要经费上费尽心思也不愿沉心静气、躬身研究。为了将科研成果“迅速变现”,学术研究心态浮躁,只热衷短平快项目,难出成果的基础研究则无人问津;为满足一己私欲而制造学术垃圾,使学术研究沦为利益追逐的工具,失去了学术本心。二是资源利用无原则。个别高校之间为了争夺核心人才,展开“抢人”大战,以巨额物质奖励为主导的非理性“挖人”,造成人才引进的混乱局面;还有一些高校在选人用人中暴露出“近亲繁殖”的陋习,在研究生招收或教师招聘中执行“双重标准”,对外校报考者从严从难,对本校本院系报考者青睐有加,以师生、同门为纽带,打造利益圈子,甚至发展为“派系”,进而展开权力与利益争夺。这些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忽视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异化了高等教育的过程,扰乱了高校的运行节奏,阻碍了高校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不利于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给高校良好政治生态的构建带来了负面影响。3.高等教育治理改革仍不深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在历史问题、现实难题、未来挑战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之下,治理改革涉及的重要问题覆盖面广、关联度高、多方利益调整复杂,呈现出复杂性、错综性、长期性等特征。同时,高等教育改革治理之“难”也凸显了部分高校改革不够深入、不触及根本等现实问题。一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少有触及。部分高校在推进治理改革的过程中顶层设计不够、整体规划缺乏,对国家出台的新政策、社会反映的新需求采取“打补丁”式改革,不更新发展理念,不调整体制机制框架,只是简单地增加改革成分、补充改革内容;对长期难以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存在畏难心理,改革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碰到关键问题绕道走,通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来缓解问题,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改革难以取得实效。二是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没有完全破除。个别高校的体制机制改革思路不够明晰,无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保障。对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识模糊,没有正确协调好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没有把握好党委书记与校长的角色定位,没有处理好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够健全。教育评价改革制度不够实际,对国家“破五唯”的教育评价导向理解不够全面,或是偏重于“破”,畏首畏尾“不敢评”,或是偏重于“唯”,全面否定评价指标,改为“一刀切”模式,使教育评价陷入多重困境。这些高等教育治理改革呈现的表层化问题,有悖于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整体化推进要求,不利于内在凝聚力的形成,冲击着高校良好生态环境的构建。三、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的推进路径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对于高校而言,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要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7要在政治领导、文化涵育、深化改革方面下功夫,推动高校良好政治生态的构建稳步向前。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8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高校由谁来领导决定着高校“姓什么”,关系着高校的生存发展。总结我国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大学内部治理59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高校“姓党”“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前提。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点面结合,盯紧“关键少数”,管好“绝大多数”,争取“全员系数”。一是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既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军力量,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高校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只有抓好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才能牵住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牛鼻子”,才能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党委的政治领导力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住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强化领导干部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严明意识形态工作纪律,在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根本问题上,要始终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把意识形态工作看作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带头坚定政治理想、锤炼政治品格、坚守政治价值,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二是抓高校教师“绝大多数”。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培育下一代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