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共同
缔造
理念
统一战线
助力
探索
基于
湖北省
调研
卢勇
共同缔造理念下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治理路径探索 基于湖北省的调研卢勇曾家昱(武汉大学,湖北武汉 )摘要 当前,共同缔造活动已在部分乡村地区有了较为丰富的实践成果。在乡村地区的共同缔造活动中,统一战线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共同缔造理念之所以有别于传统治理理念,是因为其突出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的统一、治理共同体的打造以及治理目标的实现。在湖北省的基层治理实践中,统一战线充当了共同缔造活动中的参谋员、组织员、建设员和守卫员的角色,并通过平台建设、制度建设和实践开展等方式深度参与乡村共同缔造活动。湖北省的探索为研究共同缔造理念下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治理路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进一步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坚持“五共”工作法和始终重视、培育、团结基层统一战线队伍。关键词 共同缔造统一战线乡村治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加强和改进基层治理格局作为解决基层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此后,如何促进基层治理格局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成为各地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一背景下,共同缔造理念应运而生。共同缔造理念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年,国家住建部下发 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拉开了共同缔造活动的序幕。湖北省高度重视共同缔造理念下改进基层治理工作。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落实,湖 北 省 于国家治理与乡村振兴 年第期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卢勇,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智库专家;曾家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D613 年月下发 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试点活动,探索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方法和机制。地方治理尤其是乡村治理特别关键。当前,共同缔造活动已在部分乡村地区有了较为丰富的实践成果。在乡村地区的共同缔造活动中,统一战线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因此,有必要厘清共同缔造理念下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为进一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以及构建和谐、美丽、平安、宜居的基层社区治理共同体贡献力量。二、相关文献回顾从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分析情况来看,目前与本主题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地方治理研究共同缔造活动本质上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部分,因此,必须重视关于地方治理的研究。其一,从地方治理主体来看,国外关于当代地方治理的研究和现代化的研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西方学者通过对比分析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地方治理经验后认为,地方治理的主体不再仅限于地方政府,而是政府与社会、与市场的利益和权力互动,强调多中心化,这需要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的充分发育。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治理现代化主体。唐皇凤提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认为在社会治理中要引入多元化治理主体进行参与,从整体上发挥治 理的功效。()周伟认为,地方治理能力是一种解决地方社会问题、提供基本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能力,这一能力的发挥主体必然是地方政府、市场、社会、公民等共同组成的多元治理主体。()其二,从地方治理模式来看,地方治理模式主要包括地方治理中的地方政府研究和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对于地方治理中的地方政府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地方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作用体现、现实困境和创新路径四方面来阐述。阮雯认为,地方政府能够厘清政府和市场间 的 关 系,推 动 民 众 积 极 参 与 地 方 治理。()对于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研究,国内学者重点集中在参与历程、参与现状、参与困境和实现路径四个方面。孙柏瑛、杜英歌的 地方治理中的有序公民参与 一书深度研究了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提出了公民参与有序发展的 实践途径。陈芳、陈振明以公民参与的三大载体 村委会、居委会和社团的发展脉络为线索,考察分析了当代中国地方治理中公民 参 与 发 展 的 历 程、现 状、问 题 和 特点。()(二)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治理研究目前,学界对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治理研究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年第期国家治理与乡村振兴第一,着重关注统一战线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阳斌、刘东梅认为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五个向度,分别是产业兴旺、生态 宜 居、乡 风文 明、治 理有 效、生 活 富裕。()吴永保、白郧认为,统一战线应当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争做顶层设计的建言者、产业发展的建设者、人才智库的汇聚者、乡村文化的供给者、乡村治理的监督者,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第二,着重对新乡贤进行研究。学界对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研究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合理性研究。王琦分析了新乡贤融入乡村治理体系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与理论逻辑,较为系统全面地阐释了新乡贤的自身定位与历史任务,理清了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逻辑问题。()韦统义等学者认为,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存在三重要求,分别是历史因素、现实需要和战略需求。第二类是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证研究。()绝大多数学者进行新乡贤研究,都会依托某一特定地区、特定群体,从研究案例中形成研究理论,并进一步指导实践。倪咸林、汪家焰将新乡贤纳入社区治理进行考察,研究视角较为新颖独特。()高静等学者运用两个案例进行对照研究,运用了嵌入性理论,从“公共身份比较优势”两个维度 研 究 新 乡 贤 的 基 层 治 理 参 与 问题。()(三)共同缔造模式研究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对共同缔造的地方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胡雅琼以某城市共同缔造活动为案例进行分析,具体研 究 了 城 市 社 会 发 展 的 牵 引 共 治 模式。()杨世云在共同缔造的背景之下对广州市“三旧改造”的公众参与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建议。()陈铭和郭雯深入黄冈市红安县七家畈村,对该村在共同缔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有价值的对策建议。()总的来看,学界已有一些以共同缔造为背景进行的基层实证研究,但极少将共同缔造与基层治理尤其是乡村治理相结合。深入研究共同缔造理念下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治理,有利于开拓乡村治理的视野,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拓展新的实现途径。三、共同缔造:基层治理理念的划时代变革共同缔造理念依托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其最初是为了改变我国城乡人居环境状况不平衡的现状而提出的。此前,一些地区环境脏乱差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对房前屋后的环境问题不太满意,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年,国家住建部发布指导意见,开始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共同缔造活动。随后,共同缔造试点活动在全国铺开。随着活动的开展,共同缔造开始作为一种全新的基层治理理念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充分总结实践经验,共同缔造理念的核心要义已逐渐显现,即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和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社区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城乡治理体系进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路径,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最大国家治理与乡村振兴 年第期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善人居环境,凝聚社区共识,塑造共同精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其核心要义的解读来看,可以说,共同缔造理念正引领着一场基层治理的划时代变革。与传统治理理念相比,共同缔造理念具体有以下三个突出特征。第一,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的统一。在传统治理体系和观念中,地方政府是基层治理的实施主体,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客体。而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居委会(村委会)是基层治理的实施主体,基层群众自治单位中的居民则是基层治理的客体。需要指出的是,在传统基层治理体系下,作为治理客体的基层群众并不是毫不参与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而是会有机地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过程当中。但传统基层治理中的群众参与,实际还是以地方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为核心,基层群众只是作为基层治理的被管理者和被服务者参与到基层治理的过程当中,属于基层治理的有限参与。共同缔造理念则倡导基层治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即群众既是基层治理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又是管理和服务的受益者。而地方政府和居委会(村委会)仍履行一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但已属于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的一部分。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共同缔造理念将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有机统一,真正实现了基层群众的自治,更能激发基层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治理共同体的打造。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的统一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发挥作用,恰恰相反,共同缔造理念下的基层治理需要其实现更高水平、更为精细的管理与服务。当基层治理的主体成为基层群众后,地方政府应更多以“协助者”的身份出现,尽力做到完善集体决策、协助决策落地实施以及维护决策成果。从目前各地开展的共同缔造活动来看,其基本的运作模式是:由社区居民(村民)针对某项议题发起决议,并与地方政府共同协商,经居民(村民)审议通过后,由政府部门牵头依照决议与社区居民(村民)共同执行,期间与居民(村民)不断进行沟通以提升效果,最终由居民(村民)共享成果,并与地方政府共同维护与管理。从实践层面来看,这一运作模式运行效果较好。首先,它将与群众切身相关的利益问题的处置权交还给群众,让群众决定做什么、怎么做,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让基层治理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次,它构建了一个由群众和地方政府共同组成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真正从实践层面上实现了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能有效改善基层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第三,治理目标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治理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公平正义,核心目标是实现社会自我治理,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其首要目标来看,共同缔造理念所倡导的“五共”体系充分发挥了协商民主的制度优越性,能够最大程度照顾各方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从其核心目标来看,在共同缔造理念下,基层群众的各类生活需求可以实现自我满足,即真正实现基层群众 年第期国家治理与乡村振兴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彰显了共同缔造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阐发的历史价值。从其终极目标来看,共同缔造作为一种实践力量,能够在物质层面切实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在制度层面完善基层治理参与格局;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共同缔造理念所培育的正是群众对协商民主的价值认同,这种价值认同会在实践当中不断深化,进而内化为人的普世价值与行为准则。实践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能够以社会主义先进文明引领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促进人的全面解放,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四、共同缔造理念下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治理的基层实践近年来,统一战线积极深度参与乡村治理,为乡村治理提供了丰富的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开启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局面。在湖北省,统一战线同样积极助力基层治理,形成了一系列创新实践成果,为湖北省的乡村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共同缔造理念为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共同缔造活动试点乡村,统一战线在共同缔造理念的引领下,不仅在理论上创新了参与乡村治理的模式,而且在实践上实现了自我革命与自我迭代,使乡村治理逐渐呈现新面貌。(一)乡村共同缔造活动中统一战线的角色定位第一,统一战线成员要当好出谋划策的参谋员。统一战线成员大多是在自身领域具备一定能力和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士,在本专业内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尤其是统一战线成员中的新乡贤群体,他们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