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监督管理.doc
下载文档

ID:472997

大小:40KB

页数:9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国 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监督管理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监督管理 2023-2-10 8:41 张卫平 曹志鹏 张欣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近一段时间,美国花旗和美林银行宣布2023年第四季度亏损均超过98亿美元,创下历史最差纪录,撼动全球市场。尽管布什政府随后宣布千亿美元的减税方案,但是仍然无法抑制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而同样深陷次贷危机的欧洲。相继出炉的数据相当不妙,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的企业信心也已降至两年来最低点。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加之法国兴业银行内部人越权交易欺诈操作造成该行39~50亿欧元的巨额损失的影响,这对我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敲响了防范风险的警钟。虽然国内商业银行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通过改良授信流程,上收授信审批权,剥离处置不良贷款等一系列措施,强化了资产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但是随着全球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前清后冒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数量惊人,损失严重,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困扰我国经济与金融的突出问题。本文拟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假设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资产风险出现了新特点、新动向。梳理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1、关联企业集团融资黑洞,有的明星企业存在泡沫破裂风险。   在商业银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对集团关联性企业授信风险认识缺乏,对集团客户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造成银行授信超过集团客户的承债能力;另一方面,一些集团性客户在自身利益与银行利益发生冲突时,利用其股权结构的特殊性,通过不正常的资产重组、关联交易、产权变动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形成巨额的资金黑洞。这几年,如银广夏、达尔曼、德隆、上海周正毅等企业集团或家族关联企业贷款问题相继出现,银行信贷资产损失沉重,充分暴露了商业银行对这些集团客户的授信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一个怪圈,越是规模大的明星企业、越是资金宽裕的企业、越是众多的商业银行争抢的对象,即使这些企业不能提供财务报表,很多商业银行也会因为其他银行的抢“贷〞行为而处于一种非理性的盲目跟进状态,如现在普遍存在的崇拜上市公司、明星企业现象,一些商业银行往往就是凭借有些企业上市和名牌的光环,不惜降低授信门槛,对这些企业存在的风险考虑较少,泡沫越吹越大,最终导致破裂。如达尔曼等一批上市公司摘牌退市,明星企业泡沫破裂、黯然倒闭,给众多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企业资金链轰然断裂,产能过剩突发行业信用风险。   不少企业在追求规模的持续扩张和利润快速增长的同时,无视了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和债务规模,尽管技术、产品和效劳在市场上依然有竞争力,但由于超负债经营,财务根底脆弱问题突出,一旦遇到资金链断裂,就会像“达尔曼〞、“德隆〞、“托普〞、“三九〞等多家上市企业相继陷入到正常经营难以维继的困境,并突发债务危机,商业银行资产为此遭到严重损失的实例很多。   尤其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的背后,是大量的银行信贷。目前已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由于以往盈利能力较强,’往往是商业银行相继追逐的对象,造成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过度集中与投入。而产能过剩行业作为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相关行业的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很可能出现严重的资金缺口,经营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一些企业很可能因此破产。影响较大的如“铁本领件〞,该项目不仅违规,而且属产能过剩行业,被查处后项目下马,致使6家银行43亿元巨额贷款成为新的不良资产。上述分析说明,我国银行业有10%左右的不良资产来自于国家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脱节所带来的后果令人担忧。   3、房地产市场价格上下波动,潜伏着房地产信贷风险。   2023年以来,国家虽然针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等问题,及时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严把土地、信贷“闸门〞,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初步成效。但是,房地产市场开展中的一些较为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夹,不少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因开发商资质问题,手续问题,银企人员内外串通违规交易,以及办理房地产假按揭问题,把巨大的次级贷风险危机转嫁给了商业银行。而一些商业银行由于没有认真研究制定稳健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和开展战略,也未能科学把握房地产贷款的本钱和风险变化,出现了重经营开展,轻内部控制,盲目跟进和集中过度授信现象,致使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次级贷问题,风险逐步增大。   2023年,银监会会同央行重点调整和细化了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消费贷款管理政策,对于首套中小户型自住住房的贷款条件予以优惠,严格了非自住住房、商用房、二套房的贷款标准,并提高了此类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10.5%。2023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5%,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降低0.6个百分点。主要有:一是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涨幅比上月低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低0.7个百分点。分类别看,经济适用房、普通住房和高档住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9%、12.1%和11.8%,环比分别上涨0.0%、0.3%和0.2%。二是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涨幅比上月高2.1个百分点;与上月比,二手住房销售价格与上月持平。三是非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0%,涨幅比上月高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低0.3个百分点。办公楼、商业娱乐用房和工业仓储用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3%、8.0%和5.2%,由于存在渐进式通胀的压力,房地产市场的波动。2023年,银行业中长期贷款增加一个很重要的增量因素是个人中长期贷款的迅猛增加,对此,2023年我国央行虽已出台第二套房贷的补充细那么,但下一步那么需金融机构在执行中严格把关。如何更有效地缩小中长期贷款利差、抑制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冲动,应当引起国内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   针对当前房地产潜在信贷风险加大的情况,中国银监会正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测和实地调研等手段,逐月、逐季对房地产信贷质量进行密切跟踪和风险排查,旨在加强对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提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   4、全球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中国“高增长低通胀〞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世界经济波动、特别是近期欧洲和美国经济出现剧烈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将会产生不利影响。据2023年3月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2023年全年有4600亿美元以上的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我国。〞据悉这一数据是2023年全年流入额的4倍以上,2023~2023年5年总额的2倍以上。除了揭示出流入速度加快,更在于警示了上述巨量资金具有突然集体撤离的可能性。而一旦“投机者在房市、股市、汇市获利之后撤出,或许会重演东南亚金融风波。〞   世界经济从2023年进入新一轮增长期以来,已持续5个年头快速增长,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周期史上较长的一次长周期扩张。从趋势看,在经历了一个增长周期后,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世界经济波动、尤其是美国经济如果出现较大波动,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态势将难以持续。原因有:一是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严重,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和某些地区的金融危机,而规模巨大的短期投机资本的活动将可能影响全球经济的平稳运行。二是日趋恶化的全球经济失衡对经济增长和世界金融市场已构成了威胁。三是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经济减速对中国经济将带来三方面的不利影响:(1)影响中国出口减速进而影响经济增长;(2)美国经济减速带来的美元贬值以及可能降息等因素,将会促使国际游资继续流入中国,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和中国资产膨胀的压力;(3)经济减速背景下,中国巨大的经常项目顺差会在政治上变得更加敏感,贸易磨擦加剧,汇率升值的政治压力进一步增大。因此,美国经济的走势是影响未来世界及中国经济的最大变数。另一方面,国际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供应紧张程度加剧(上游价格特别是来自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其中主要是石油价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对“高增长低通胀〞的稳定性将产生较大影响。本轮经济面临的最大通货膨胀压力将是来自能源和根底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相信,全球通胀浪潮已经袭来,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高通胀时代的到来和政策抉择的复杂国际环境,中国货币政策应作出什么样的抉择   此间观察家认为,首先,对于2023年开始的这一轮高通胀的原因、严重性应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输入型通胀对2023年及未来我国通胀的压力在加大,通胀持续时间、涉及范围可能超出预期。尽管由于2023年基数的因素,CPl涨幅可能呈现逐渐放缓的走势,但对于高通胀尤其是输入型通胀的威胁不能掉以轻心。具体政策上,为了抑制输入型通胀,不少国家寻求本国货币与美元脱钩,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可能在中短期内难以改变。本币升值局部抵消了美元计价的高油价对国内价格带来的压力。   其次,中国货币政策受到全球尤其是美联储政策的制约。货币调控要寻求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周小川上周五指出,美联储大幅降息和注入流动性的做法造成新兴国家通胀加重,呼吁全球进行更高层面的宏观调控,以应对次贷、通胀、商品价格等问题。专家称,全球货币政策的合作首先体现在利率政策上;美国持续降息和美元贬值,中国的利率政策就只能谨慎,转而寻求数量工具实现紧缩的目的。   第三,抑制这一轮全球性高通胀不能只靠货币政策。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货币以外的其他政策渠道缓解通胀问题,加强货币、财政、贸易、产业、环保各种政策手段的配合。中国也不例外。货币政策应对以食品为首的价格上涨能力有限,应发挥其他政策工具的作用,其中促进农业生产以扩大供应、加大对低收入者的补贴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经济扩张特别是工业建筑业等的扩张力度比拟大,这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很大。以石油、铁矿石等为代表的国际市场能源和根底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很大,必然会传导到国内,推动国内价格上涨。因此,未来国际油价存在较大变数,再加上其它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升,将成为通货膨胀的主要压力,这对我国高增长带来的通胀将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金融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的资产带来潜在的风险危机。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   1、关联交易和关联互保、融资放大了信用风险。   企业集团关联关系日益复杂,控制关系日趋隐蔽化,使商业银行难以掌握集团的真实家谱、控制关系和关联关系,关联交易和互保融资放大了信用风险。首先,集团关联企业财务信息可操作性大。由于关联交易在集团业务活动中占有一定比重,可以通过关联交易调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财务信息失真。其次,关联担保融资行为加大了信用风险。集团内企业之间通常采用互保形式申请银行授信,包括集团为其子公司、孙公司担保,子公司、孙公司为集团担保,以及子公司、孙公司间的互保。这些互保形式虽然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但放大的信用风险通过贷款担保链条在集团内部不断地传递,集团系统性风险未能有效向外分散。银行对集团发放的是信用贷款,实质上处于担保缺乏或无担保状态。第三,公司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抽逃资本(金),通过“隧道挖掘〞剥夺其他相关者的利益。一般情况是,在子公司获得贷款后,控股股东为了尽快收回投资并赚取高额利润,往往利用关联交易和非公允定价转移资产,抽逃资本(金),降低子公司的偿债能力,增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第四,有的集团在债务重组中恶意悬空银行债权。一些集团借助各种力量要求银行减免债务,侵蚀银行利益,还有的集团为了逃废银行债务,利用内部关联交易和不合理的转移定价,通过兼并收购、破产方式在关联企业内部转移资产、债务,虚化担保企业的担保能力和承债企业的承债能力,把风险甩给银行,造成银行损失。   2、企业集团贷后管理难度大,“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