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析
信息化
医院
品牌
建设中
作用
浅析信息化在医院品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医院品牌作为社会环境里客观存在的和公众能直接体会的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一种形象,是一个医院的医疗效劳不同于其他竟争医院的医疗效劳的,独特而又持续地拥有能构成竟争、开展、效劳群众优势的医院理念、医院标志、效劳标准、效劳质量、专家、环境、硬件设施等元素,代表着医院特性的形象特征。在这里工作的员工,会珍惜自己单位的品牌,不断努力,积极向上,认真维护单位的良好形象特征。
相反地,具有了一定的效劳标准、效劳质量、专家、环境、软件硬件设施,珍惜看重本单位品牌并积极向上的领导或员工,会使一家医院从非品牌医院向品牌医院转化。其中,对品牌医院的形成越来越起到不容无视的作用的一个因素就是信息化建设,它不仅仅可以使患者或群众觉得医院本身正规、先进,放心前来接受治疗,给患者留下统一而又深刻的视觉印象,争取患者的好感和满意度,还可以提高诊疗效率、提高确诊率、减小误操作,或以辅助诊断等形式改善医院的诊疗方式和水平,并且可以方便医患交互、增进医患间和谐关系,为打造品牌医院打下良好根底。
关键字:品牌医院,信息化
目 录
----------------------------------------------------1
导论----------------------------------------------------3
1. 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形象建设中的作用---------------------3
2.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改善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4
3.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标准数据管理、减少误操作-------------5
4. 信息化建设对传统诊疗方式产生一定的良性影响-----------6
5. 信息化建设大大方便了医患交互,增进医患间的和谐关系---7
结论---------------------------------------------------8
参考文献-----------------------------------------------8
导论
品牌佳、口碑好的医院不用做广告也能得到病人的信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也不再是当初的无知和愚昧了,就医观念也在不断的进步和提高,如果想在这个行业能站稳的话,就要从方方面面去做好医院的品牌宣传和建设。其中一个有效的辅助手段就是做好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品牌建设中虽然不是核心,但是其在医院品牌建设中也有着不可无视的作用,具体可以总结为:
1、有利于改善医院形象。
2、有利于改善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
3、标准数据管理,减少误操作,正确引导诊疗工作,提高确诊率,对医疗质量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
4、信息化建设对诊疗方式、诊疗水平产生一定的良性影响。
5、方便医患交互,增进医患和谐关系。
一、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形象建设中的作用。
本院自1997年开始投入信息化建设,经历十多年的酝酿,从门诊住院收费到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PACS、LIS等现在已初具规模。医院大范围地应用对外大屏幕电子显示屏、自助查询打印终端、标准语音自动女声播送、医疗磁卡及条形码等电子化手段。信息化系统已遍布医院的每一个科室,不管管理上,业务上,医患交互上都得益于信息化系统带来的便利,作为医院门户的网站也已投入运行。一进院大门,从大屏幕LED物价公告栏、各就诊处、收费处的高亮LED自动提示屏、亲切清晰柔顺的女声自动语音提示,到自助费用查询、自助报告查询、自助报告打印终端,无处不是信息化的影子,统一并强烈的视觉冲击,使患者或群众感受医院确而存在的正规性和先进性,给患者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从而更放心前来接受治疗,不知不觉中,患者的好感倍添……信息化以其科技的手段在默默无闻地维护着医院的形象。
二、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改善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
医院信息化促进了医院工作流程科学再造,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原来的手工操作方式已被网络的、高度共享的、电子化的、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所改变,本院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门诊医生工作站使用了电子处方后,将挂号、病人分诊就医、交费、发药、B超检查、影像检查、胃镜检查、医学化验等环节实现了“一卡通〞的就诊模式,数据信息由原来用纸质载体到现在用网络传输,病人还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移动的同时,下一个环节的医护工作已开始了,比方病人在交费时,药房已开始为其配药了。配合各科的叫名排队系统更使诊疗秩序整然,给病人带来方便,诊疗中的等候时间大大减少,解决了病人看病“三长一短〞的现象。
HIS中引入临床路径的理念,仿照工业流水线设计的“临床路径管理〞让百多个病种有了标准流程,比方心脏搭桥手术采取11个诊断流程,子宫腺肌病住院一般不超过12天。以前的医疗模式中,医生检查、开药,根本靠经验;有了临床路径的标准,无论在哪个科哪个医生接诊,只要疾病种类相同,都能得到统一标准的诊疗模板,展望将来,更理想的方案是,让患者手中也能掌握这样一张看病标准流程图和每一步要前往的地点位置图,预知看病的每个步骤和方向,看病过程也就有的而行,更快捷。
注射室引入滴注自动估算系统,只要护士为开始滴注的病人输入头十秒的滴珠下注数,系统就自动计算该病人的滴注至少需要多少时间,从而减少护士巡针时间,节约更多的时间为等外病人效劳,减少注射室的候针时间。下一步,本科将打算将此系统改良为,在每一个滴注管的膨胀排气囊处夹一个探头,动态计算药液下滴速度,更准确地预计出滴注完成时间;或者直接在该处夹一个液位传感器,直接在液位低于传感器时自动报警,这就更好了,两个方案都可行,具体使用哪个方案,就视本钱而定了。
三、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标准数据管理、减少误操作,并能过临床路径或固定模板或不合理用药提醒等正确引导或纠正诊疗工作,提高确诊率,减少失误,对保障医疗质量有一定的作用。
对于老百姓来说更重要的是保障医疗质量,很多医疗纠纷和事故都是出于医护人员的随意性,一个医生小小的疏忽,可能没什么或是多做了什么,如果后果不严重尤可,但是往往出现一个医生出现小疏忽,而带来重大的后果的情况,实施临床路径,每个病种都有一整套的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诊疗方案,就像工厂流水线,一环套一环,十足是一个个“紧箍咒〞,疏忽发生的几率自然降低。比方,要做高压氧,必须先检查心肺功能,如果病人没做心电力和胸透,高压氧接单处就接不了单并给予提醒。要做高压氧,就不能有发烧感冒,如果同一个病人在近一周内曾经来院看发烧感冒,系统也给予提示等等。不合理用药提醒同样起到简单而实在的作用,开错药没有“懊悔药〞可用,但这功能往往是大意医生很好的“预防剂〞。
四、信息化建设对传统诊疗方式产生一定的良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医院诊疗水平。
图像数字化、信息化在早些年代一直是研究人员努力的方向,随着个人计算机的高速开展,图像分析技术的突飞猛进,图形分析工作站已不需要依赖身驱庞大的巨型机而运行,影像分析与辅助工作站应运而生,医学影像也从模拟化逐渐向数字化方向深入开展,本院引入了多套影像辅助诊断HCAD系统、和一套通过图像处理进行血管显影的DSA系统。与PACS协同工作,给PACS系统添加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医生从传统的胶片阅片,到借助影像分析系统的强大图像处理修正转换等功能,可以像变魔术一样清晰兴趣点、叠加增强、锐化、去背景……为影像诊断减难又提速。DSA可以使医生兴趣点的目标血管完全与其它影像纹理别离,大大增强了影像视觉效果,并且医生可以在DSA的指引下进行心血管扩张搭桥手术呢。当然还有一些诸如三维重建、热像颜色分析辅助诊断等系统,这无疑对传统诊疗方式给予良性改善,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医院诊疗水平,为品牌医院的建设又铺下一块坚实的基石。
五、信息化建设大大方便了医患交互,增进医患间的和谐关系。
医患沟通,是增进医患和谐关系中相当重要的事。本院在多处设立费用清单自助查询与打印,以求收费公开透明;医院门诊大厅设立的不记名意见箱和医院的门户网站每月接收群众近三十个建议或投诉,医院及时改善和调节、跟踪、处理、交代,让群众从不满意到满意。大大改善我院与患者或群众间的关系。
前面提到的临床路径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防止开“大处方〞,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及治疗,哪些项目必须查,哪些项目可选择查,都作了明确规定,有了“紧箍咒〞,借鉴工厂流水线经验,禁止不符合临床路径的诊疗环节并结合大处方倒序统计报表抑制医生开大处方和项目收费随意的现象。这种新模式还可改善医患关系,媒体报道,因为医患矛盾上访到卫生部的纠纷中,80%是因为沟通不顺利。临床路径标准了诊疗流程,如果再透明化提供应患者,无形中为医患沟通提供了一个平台。患者一方面能理解医生,配合医生,同时也是对医生提供诊疗效劳的监督。这无疑给改善遗患关系、打造品牌医院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结论
以上通过分析并结合本人在本院的实践,得出以下结论:信息化建设确在医院品牌建设中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才疏学浅,望多指正。
参考文献
1.把信息化作为医院的“品牌〞来经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院长 王景明[1]
2.建设现代化的门诊药房需提供更加方便化,人性化的效劳是不可缺少的条件-门诊药房系统信息化的实践------------------------------------------------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网络中心 张昕[2]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