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教育
信息化
农村
学校
教师
专业
成长
中的
有效性
应用
研究
瑞安市2023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申 报 表
课 题 名 称:教育信息化在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中的
有效性应用研究
课 题 类 别:√教科规划课题 □教学研究课题
□教师小课题
研 究 方 向:□课程与教材 □教与学√教师专业开展
□学校管理与开展 □评价与质量检测
□德育与心理 □体育卫生艺术 □其它
课题负责人: 魏康静 职务或职称 校长
单位:瑞安市湖岭镇中心小学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论文、手册
〔全称〕: 13806800237 完成时间 2023.11
课题组其它成员的有关情况
姓 名
课题内分工
工 作 单 位
职务或职称
魏康静
课题负责人
瑞安市湖岭镇中心小学
校长
黄洪程
执笔人
瑞安市湖岭镇中心小学
教科室主任
何庆锋
数据、统计、分析及具体过程实施
瑞安市湖岭镇中心小学
学区教研组组长
白锡燕
数据、统计、分析及具体过程实施
瑞安市湖岭镇中心小学
学区教研组组长
薛欢欢
数据、统计、分析及具体过程实施
瑞安市湖岭镇中心小学
学区教研组组长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 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2012年 11 月 13 日
市教科规划办意见
说
明
课题申报必须附有详细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按标准要求设计,字数为2500-5000〔用打印〕,并包含有以下内容:
1、课题提出:研究的问题及其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研究综述:国内外同类课题已有研究的综述分析,本课题的初期研究成果和深化研究的方向;
3、研究思路: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4、研究实施: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5、条件分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教师小课题的研究方案可相对简化,着重于课题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实施三局部。
〔此表可复制。填表后附课题研究方案1份于11月15日前报送瑞安市教育体育局教科室〕
教育信息化在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瑞安市创立教育现代化的验收获得上级的好评。在迎验过程中,受益最大的是偏远农村薄弱学校,专任教师都配备了,教育信息化普及每个校园,教育现代化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由于农村薄弱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一般相对封闭,教师队伍呈现老龄化趋势,加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起步晚,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比拟差,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因此,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使用及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应用,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怎样利用当前的教育信息化环境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在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这一课题。此课题以负责人所在学校即“瑞安市西部山区学校湖岭镇中心小学的教师〞为研究点,并以“点〞带面,研究教育信息化在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模式,从而到达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薄弱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调查研究。
〔2〕.现代化装备下农村薄弱学校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研究。
〔3〕.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研组织形式的研究,即教育信息化教研的研究。重点研究不同层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教研形式。
〔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方法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教师专业开展是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提高教师专业开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利用教育信息化参与到小学教研活动的组织有很多,但是这些组织根本上是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比拟领先,教师现代化教育应用水平比拟高的学校为主要学习对象,而现代教育刚刚起步的农村薄弱学校参与到此类教研活动的教师还很少,因此研究农村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学习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这一课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1〕理论价值。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它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会推动提升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理论思维能力,会创造出充满生机的新的教师教育文化,凸显教师开展与研究的关系,促进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不断深化。所以我们开展的这项研究,有利于拓展和丰富教师专业开展理论,为教师的专业开展提供实证性的资料。
〔2〕实践价值。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位于瑞安市西部山区,所处地理位置比拟封闭,师资力量较薄弱,教师队伍呈现老龄化趋势,教师缺乏相互切磋、日常引导的对象,很难形成高效的教研气氛,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育信息化以其开放性、自主性、多功能等优势恰恰克服这些局限,在提升教师教研能力的同时,聚集各种教学资源,帮助广阔农村小学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育信息化教研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具有广阔的开展前景。本课题以负责人所在学校即“瑞安市西部山区学校瑞安市湖岭镇中心小学的教师〞为研究点,并以“点〞带面,研究教育信息化在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模式,从而到达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因此,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对于农村小学的晋档升位和促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同时也能为农村小学开展此类研究提供借鉴。
总之,教育现代化必然地依托学校管理现代化,因此,我们应该认识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充分理解教育信息化环境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有意识地将最新的教育信息化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切实推动学校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有又好又快地开展。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主要参与者队伍结构
课题负责人是该校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曾主持参与过多项市、县课题研究,课题组员中有4名老师是校骨干教师,他们都有非常丰富的研究经验。
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当前我县正处于教育现代化创立阶段,农村薄弱学校也装备了现代化设施设备,专任教师都配备了,教育信息化普及农村小学的每一个校园,班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机房、教师办公室、教室实现教育信息化全覆盖。并且本校两年前就注重校园网的开发与应用。这些硬件设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根本保障。
3.学校拥有浓厚的教研气氛,曾开展过多项市级的课题研究。学校拥有市级骨干教师8名,市优秀校长1名,学校对此项课题的研究非常重视,能提供必要的保证。
四、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课题界定
本课题涉及的“教育信息化〞是基于当前“教育信息化校校通,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有,专任教师配备〞等教育现代化创立模式下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环境。
农村薄弱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偏远,教师队伍相对老龄化,现代化教育技术及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应用起步晚,本课题以负责人所在学校即“瑞安市西部山区学校瑞安市湖岭镇中心小学的教师〞为研究点,并以“点〞带面,研究教育信息化在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模式。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通过教育信息化学习、培训及教育信息化教研等手段习得教育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即从一个“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开展的过程。
支撑性理论
1、教育部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教师〔2023〕2号]〞中指出: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要加快信息根底设施和资源建设,逐步构建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体系;要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管理体制和办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探索并初步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的新模式。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信息、教育信息化已被提到相当高的一个高度,以教育信息化环境构建新的教育教学包括教研模式,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信息素养,已是一件迫不及待的事情。
2、新课程改革自上而下推进,改革的重心正在“下移〞。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今后一段时间,课程改革试验和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帮助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真正关注教师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从学校的软、硬件的实际条件出发,解决教育信息化在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模式,形成新的教育信息化教研制度,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信息素养,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五、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理论假设
作为一所刚具备现代化教育设施的学校,我们正在感受着教育信息化时代为教育教学所带来的一股全新的气息以及全新的工作方式。同时我们也感觉到,在知识经济迅猛开展的今天,单靠个体或零散的努力是难以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开展的。其中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匮乏是制约教师进一步开展的内在原因;另一方面,信息资源的分散、缺乏那么成了制约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展的外在因素。
不难看出,学校实现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育资源的整合,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教师专业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环境进行学校管理,那么,学校管理体系内的人力、物力、信息资源就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而且,互联网世界的浩瀚信息也都将为我所用。不仅如此,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将直接促进快捷有效型管理方式的形成,直接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速度,直接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直接转换人们相互间交流的方式。
研究目标:
通过探索,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努力完善学校网站及应用平台等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为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学习与教研提供条件保障。
2.探索一套能有效推动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化开展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研新模式,有效转换教师的工作方式,使教育信息化环境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肥沃土壤。
3.充分提高教师在信息处理〔储存、查阅、编制、发布等〕上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和管理能力,使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教研从应然走向实然。
4.真正改变学校教研的交流方式,使教育信息化环境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沟通、有机联系的绿色通道。
六、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农村薄弱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调查研究。
(1)本镇小学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2〕本镇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
2.现代化装备下农村薄弱学校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研究。
3.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研组织形式的研究,即教育信息化教研的研究。重点研究不同层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教研形式。
〔1〕引领教师利用校园教育信息化平台进行集体备课、教学沙龙等教研活动。
〔2〕利用QQ群、教师教育博客、行知论坛、凤凰小编在线论坛等多种形式参与教育信息化培训、教育信息化学习及教育信息化教研。
〔3〕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进行教育信息化结对,互助学习,资源共享。
4.研究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