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形成与治理研究.docx
下载文档

ID:471781

大小:19.13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国 城市 互联网 信息 差距 形成 治理 研究
 []研究社会不同群体间互联网信息差距的三个细分层次及其内在关联;分析我国互联网的开展模式及信息传播特征,阐述城市群体间互联网信息差距现状,从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分析差距的成因;在国家层面上,确定相关的治理政策视角,设定治理互联网信息差距的两个阶段性战略目标,具体提出各阶段的不同措施。   [关键词]城市 互联网 信息差距 治理   [分类号]G203      1 引言      国内研究主要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及其社会影响。而新近的调查发现,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差距超过信息差距的总水平…,同一城市中的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的互联网信息差距,而且还呈现出加剧的倾向。需要从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信息需求与认知能力出发,结合我国的互联网开展模式与特征,探讨治理差距的对策职称论文。   本文首先区分互联网信息差距的不同层次。在此根底上,具体阐述我国城市群体间互联网信息差距状况与成因,以促进就业与社会和谐开展为目标,明确治理差距的政策思路,基于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具体情境,提出分阶段的治理措施。      2 互联网信息差距的三个层次      虽然已有文献尚未明确划分其过程的层次性,但可以从中发现,群体间互联网信息差距涉及接入、使用、获益能力差距三个层次。   2.1 第一层次——接入差距   以欧盟的互联网调查和美国商务部的系列调查为代表,许多研究根据创新传播理论分析了互联网接入的开展过程。研究发现一国的不同社会群体开始接入互联网的时刻、饱和率水平都有显著差异,可以用图1所示的分层模型来表述:   群体A属于信息富有者,是一国最先接入互联网的群体,该群体中的个体接入比例最高;群体C是信息贫弱群体,开始接入互联网的起始时刻最晚、群体中仅有较低比例接入互联网之后就不再有新增的采用者。   2.2 第二层次——使用能力差距   不同群体的互联网使用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使用能力包括根底性技能、结构性技能两个层面。根底性技能即对网上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英文水平,主要是通过根底教育取得的;结构性技能是使用互联网收集信息、加工数据等方面的能力,包括使用超文本以及各类软件等工具的能力,建立在根底性技能之上,主要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与学习取得。参与网络游戏、浏览网页与设计图文、开展网上交易之间的技能差异是显著的。根底性技能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信息技术的开展推动着结构性技能持续变化。   2.3 第三层次——获益能力差距   互联网使用能力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的辅助下,形成获益能力,即运用互联网支持工作、改善个人生活等方面的能力,是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一种战略性能力。综合已有研究,本文认为互联网使用能力、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获益能力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获益能力差距最难以缩减。由于掌握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差异,即便在使用能力等同的条件下,图1中的群体C从互联网使用中获得的收益也低于群体A和B:         3 我国城市互联网领域的信息差距现状      3.1 我国互联网开展模式与信息传播特征   与兴旺国家不同,我国的互联网开展建立在政府推进和外来技术的根底上,形成了“政府一信息效劳组织一用户〞自上而下的信息效劳体系。自2023年后,我国互联网快速普及,正处在快速扩张初期,开始向农村渗透。2023年普及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截至2023年12月已有网民3.84亿,成为人口最多的网民国家。区别于兴旺国家的一个关键性变化,是产生了多样化的互联网应用方式创新。除之外, 、游戏机、电视机等,都已具备网络接人能力, 和共为互联网信息效劳的重要根底设施,互联网随身化、便携化趋势日益明显。持续更新的互联网媒介,推动了我国信息传播向分众化、个人化方向开展。   3.2 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   我国城市信息贫弱群体主要包括城市户籍的无业与失业人员、在业低收入人员等以及农民工两类。   3.2.1 城市互联网接入差距   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关于中国互联网开展状况的调查报告,2023~2023三年中,我国总体互联网接入率在持续增加,网民城乡结构比照根本没有变化;而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接入率远低于平均普及率,其中农民工的接入率明显低于城市户籍信息贫弱群体的接入水平,几乎没有提高,如表1所示:   3.2.2 城市互联网使用差距在以上海、广州和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及其周边城市中,同一城市中的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联网使用差距。以互联网开展全国领先的北京市为例,包括流动人口、郊区农民在内的各群体的信息化水平可分为高端、中端、低端三个层次,所占人口比例分别是9%、37.6%、53.4%。各群体之间在收入水平、拥有率、互联网接入、上网时间长度、网络应用方式等方面差距较大。高端群体网络接人率近100%,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广泛使用和网络,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超过30小时,网络应用水平高;中端群体拥有率超过五成,网络接入率近50%,平均每周上网时间13小时;低端群体拥有率低,几乎不能上网、没有邮箱。占人口半数以上的低端群体包括城郊农民、下岗与无业人员、残疾人、家庭妇女以及农民工,传统媒体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虽然缺乏国家层面的量化数据,北京市的互联网应用结构作为一个参考,局部反映了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数量以及该群体与其他群体间的互联网使用差距。   3.2.3 城市互联网获益差距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网络应用产生的价值很有限。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制度环境缺乏稳定性、组织机构快速变迁、个体流动性大幅提升,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信息效劳需求主要涉及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生活效劳等方面,而利用互联网提供上述效劳,在我国仍处于初始阶段。第24次CNNIC互联网调查指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因回避社会现实而上网的倾向,超出主动的互联网应用,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企业管理人员等那么与之相反;农民工与办公室职员在网上教育、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等应用的普及率上有巨大差距。第25次CNNIC互联网调查发现,与我国整体网民相比, 网民中农民工和城市无业、失业人员所占比例更高;而 上网中使用率最高的应用是聊天,到达71.5%,信息贫弱群体从互联网应用中获得的利益十分有限。   4 我国城市互联网差距成因与治理      4.1 群体间互联网信息差距的成因   在个体层面,低教育程度、职业状况、收入水平以及对互联网的有限认知是我国城市互联网接人与使用差距的四个主要成因,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对产生互联网获益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CNNIC历次调查发现,个人不上网的两个主要原因依次为:缺乏上网所需的技能、不具备上网条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农民工监察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外出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比重占64.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3.5%,以从事低收入的制造业、建筑业和效劳业为主。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几乎没有在岗位上获得信息技术培训,制约着该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我国市场化定价的互联网接入费用每户平均77元/月,网吧上网费用平均44.8元/月(第22次CNNIC互联网调查),网络接入价格占收入水平较高。城市户籍的信息贫弱群体的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略高于农民工,但是也难以支付市场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和网络接入费用。信息贫弱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先赋性社会关系为主,链合关系短缺,导致其社会支持系统薄弱,难以通过使用网络获得利益。   在社会层面,农村互联网信息根底设施薄弱、城市公共信息设施的难以获得性,是造成农民工、城郊农民这两个细分群体低接入率的两大外部主因。信息资源供应存在制度性缺失,是城市信息贫弱群体获益少的主要原因。信息贫弱群体对信息效劳的类型和定价决策以及信息内容和传播形式没有实质性影响,公共信息效劳体系对符合信息贫弱群体需求的信息资源整合缺乏,未能支持这一群体的就业、学习、生活事务。4.2 治理互联网信息差距的政策视角   城市信息化的本质是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改善城市交通、教育、安全与公共卫生、社区效劳等,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开展,需要公众的深度参与。我国城市信息贫弱群体数量庞大,与其他群体间存在较大的互联网信息差距,城市信息化进程缺少坚实的社会根底。在缺乏外部干预的情况下,现存差距将会加速扩大,互联网差距会与既有的多种社会分化相互渗透,导致信息贫弱群体难以参与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社会活动,加剧这一群体在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劣势。   已有研究发现,仅采用技术性思路,例如改善互联网根底设施、降低互联网接入费用、提供网络技能培训等技术性措施,缺乏以缩小群体间的互联网信息差距。自2023年以后,相关政策设计开始转向社会性视角,在采用技术性政策措施的同时,从信息贫弱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开展障碍出发,通过社会政策,向这一群体赋权,使之形成自我开展能力。治理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涉及教育、就业政策与信息化政策等多个领域,需要提高信息贫弱群体的信息使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增加其社会资本,完善公共效劳,使这一群体获得更多利益。一个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公私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同治理互联网信息差距。      5 治理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的思路      需要根据2023~2023年国家信息化开展战略,建立一个社会矫正机制,缩小我国城市群体间的互联网信息差距,改善信息贫弱群体的就业与生活状况,促进社会和谐开展。   5.1 治理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的战略目标   与兴旺国家不同,我国信息化开展的社会根底还较为薄弱。本文认为,我国治理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的目标应具有阶段性,以提高接入率为根底,设定近期和长期目标,见表2。   5.2 治理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的对策   5.2.1 近期的治理措施   ·改善互联网信息效劳的可获得性。应加强城市公共网络端口建设,将学校、图书馆、社区学习中心等接入互联网,使信息贫弱群体能够接触网络。建议以民政部门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各地区的社区学习中心为依托,通过社区、居委会统一管理,借助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向各类信息贫弱者提供廉租或捐献、免费或低收费网络效劳;各地区应探索将城市公共网络资源向农民工开放的模式,改善他们对网络的获得。应融合网络与传统媒体,整合从中央到地方的已有信息资源和效劳,向信息贫弱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渠道。   ·提高互联网使用技能与收益。目前面向信息贫弱群体的信息化培训存在多方投入、多头管理、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应鼓励信息技术培训机构、用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开展就业支持方案(例如国务院扶贫办的“雨露方案〞)的政府部门进行合作,结合就业需求(无论是正式或者非正式就业)设计教学内容,使信息贫弱群体通过培训提高信息使用能力,增强这一群体在就业市场上的灵活性。      5.2.2 长期的治理措施   ·强化信息化的社会根底。应推进竞争政策和普遍效劳政策,加强信息根底设施建设,降低互联网接入费用;根据国家未来的开展方向,把握互联网产业的开展趋势,为外乡产业技术创新形成包容性空间,继续推进信息无障碍标准,增强缩减信息差距的技术根底;借鉴国外经验,重视全民信息技术教育,防止信息差距的代际传递。   ·提高信息效劳质量。采取措施促使各类信息效劳主体承当社会责任,要求电视、播送、报纸、杂志、中文网络等媒体对信息内容加强自律管理,创立符合信息贫弱群体需要与认知能力的信息内容。重点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公共信息效劳的用户导向性,使城市信息贫弱群体能够获得关键性的公共信息效劳。   ·形成长效信息培训运行机制。信息技术培训需要进行平台建设,吸引地方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的长期投入,对培训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改良。在实践中,一些跨国公司联合公益性、非营利性组织和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建立了面向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社区学习中心,项目设计和管理的标准性高,重视培训师资和当地的骨干力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