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国
农村
信息化
发展
面临
关键
问题
对策
我国农村信息化开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开展对策
2023年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快速推进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农村信息化开展环境不断优化,根底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不断增强,信息效劳体系不断完善,尤其是在物联网浪潮下,信息技术不断向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及农村社会管理及效劳方面渗透。但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开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一、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农村信息化发推进很难形成合力
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受到多个部门的广泛重视,多头并进、多措并举,为信息化的开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也不可防止地出现了条块分割、各行其道的局面,缺少有效的统筹和协调。例如,信息产业部门积极推进宽带等进村入户;中组部推行的党员远程教育工程为每村配备了计算机并接入了宽带,但这些设备或者闲置,或者只发挥了有限的功能,与农林部门的信息资源和效劳机构没能形成互补和促进,各类社会职能部门针对行政村的工作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导致了人力、财力、物力的多重浪费。农村信息化的开展与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组织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各级政府的重视力度、统一规划与有效管理是农村信息化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农村信息化工作是一个涉及多部门行动的综合工作,为了保证农村信息化工作持续稳定进行,组建专门的信息化领导队伍、政策方针、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二〕缺乏对农村信息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信息供应与需求对接困难
农业生产具有高风险性,产前、产中、产后都有大量的信息需求,而当前网络以及播送电视所提供的信息具有诸多硬伤:大量信息转载、重复,未能与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嫁接和整合,体现不出农业的地域性;虚假信息四处传播,甚至由此产生了伤农、坑农事件,网络信息的可靠性、权威性受到质疑;信息更新不及时,传播缺乏实效性,与农事结合不紧;信息内容大而化之,空泛单调,难以指导实际生产,这些都是信息缺乏有效组织和管理的体现。同时,信息供应与需求的对接存在困难:当前提供的信息以宏观、综合信息为主,缺少准确可靠的供求信息、市场行情、价格预测等内容;信息的传播渠道不够畅通,农民从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以网络为主的信息难以到达农民手里;信息供应对象的分类和针对性缺乏,泛泛的信息不能充分满足种养大户等较大规模经营的农户需求。这些都成为农民对农村信息化置疑主要原因。
〔三〕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根底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政府的单一投资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作为与农村信息化相配套的根底设施建设,必然是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艰苦、最繁重的任务,因此,单纯依靠政府投入,不仅国家和地方财政负担不起,也容易因缺乏有效竞争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虽然一些电信运营商能够高瞻远瞩,瞄准未来潜在的巨大农村市场,但是,作为电信企业,要经受着来自资本市场的利润考量,显然压力是巨大的,追求利益是其根本目的,当投资长久得不到回报,资金困难加剧,必然面临投资回撤、费用高涨、效劳缺位的危机,巨大投资得来的农村信息化成果将难以为继,这种不确定性不仅伤害企业的积极性,很可能给农村信息化的进程造成极大危害。因此探讨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投入的长效运行机制显得非常必要。
〔四〕信息化本钱较高,农村经济水平不高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的推进
农村信息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信息效劳的开展和完善,有助于农民掌握信息,开拓视野,增强致富本领,直接提高农民货币购置力;推进农村信息效劳的开展和完善,将直接促进农民对信息产品和效劳的需求,并带动农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消费需求。然而,由于我国农民收入不高,加上受知识和观念的限制,在没有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真正实惠时,是不会主动付信息费用的,在此情况下,假设要求他们按照城市居民同样的标准偿付信息费用〔如宽带费等〕,那么因本钱较高,而获得的效果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使得信息化在在农村的推进举步维艰。因此,根据各地的经济开展水平,及时探讨和落实刺激农民进行信息消费的信息补贴制度显得非常必要。
〔五〕乡村信息效劳站〔点〕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存在,难以满足当地农民的信息需求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在县级农业管理部门如县市农业局、农林局,信息化根底设施和硬件设备根本上配备齐全,网络建设到位,工作人员都实现办公,并都已链接互联网,信息化程度较好。然而,我们也发现在我国很多地方,农村信息化工作只是在县里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在进行,再往下到乡镇,农业信息化的工作开展的就不是很完善,到村情况会变得更差,拥有信息效劳站的村很少,而且只有少局部村有信息员。因此,乡镇和村两级的农村信息化效劳体系建设是我国目前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制约农村信息化工作取得应有效应的关键瓶颈,虽然“最后一公里〞的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但“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全面解决还需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
〔六〕受农民文化教育程度较低的影响,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及示范程度还不高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程度仍然较低,尽管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由于历史欠债,只是青少年受益了,而年龄较长的青壮年农民的文化水平并未得到改善,特别是我国西部的一些贫困地区,大局部农民还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更低。文化水平的低下限制了农民在信息化应用水平方面的提高,大量的农产品产供销以及农业技术信息对于大山深处的农民还是比拟陌生,农村信息化效应的发挥受制于较低的农民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开展对策
〔一〕培育农村信息化开展的良好环境
1. 建立健全法规与标准,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标准化进程
加快研究制定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和制度化。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共享、发布〔效劳〕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制度,为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提供保障。研究制定相关软硬件技术标准、数据标准、信息采集和处理标准等,重点制定农村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处理标准和信息效劳标准,加快制定农业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2. 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规划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信息化工作目标纳入社会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农村经济开展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规划管理、政策研究、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农业部门负责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和农村信息员培训;信息产业部门负责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装备保证、技术支撑和应用培训;财政部门负责统筹财力,保障重点,并切实监督农村信息化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通信、播送电视部门负责加快完善农村信息化根底设施。
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突出政府对“三农〞的支持与保护,加大投入力度。要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信息化融资体制,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研究、根底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项目和人员培训等投入。尤其是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村信息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硬件根底设施较差,软件开发滞后。各级政府要安排一定资金,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扩大典型项目的带动影响力。政府财政应每年安排必要的试点专项经费和工作经费,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信息化资金的投入,全方位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进度。
4. 开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民信息装备的消费能力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影响农户家庭信息设备拥有量的重要因素。积极推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实现农村信息化、确保农村全面小康建设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而实现农民信息装备消费能力的提升。
5. 提高农民文化程度与信息素质,逐步培训农村信息化主体
政府对农村信息化根底设施的投资只是农村信息化起步时期的阶段性措施,从长远来看,农村信息化工作应当由目前的以信息通讯根底设施为重心逐渐向根底设施建设与信息化主体培育并重的信息化推进道路转移。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投入,提高农民整体受教育年限和水平,多种渠道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培养出一批懂技术、有文化、有经验的农村专业科技人员,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同时,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宣传力度,增强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引导他们主动了解市场信息、信息技术,让他们尝到信息化的甜头。
〔二〕夯实农村信息化根底设施的装备水平
1.进一步发挥电信运营商的作用
近年来,在中央政策的导向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相继向农村地区进军,主要体现在互联网、 和信息化根底设施建设方面,电信运营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各级电信运营商结合地方特色,主动出击,形成了“农信通〞、“12316热线〞等众多农村信息化品牌,很好的发挥了农村信息化的平台作用。电信运营商还通过优势资源,推进了农村信息效劳产业链的开展,作为产业链的源头,运用多种营销手段,广泛开展了各类面向农业、农村的信息效劳提供商,更多的专业化、特色化信息通过电波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夯实农村信息化根底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发挥电信运营商的作用。
2. 对使用宽带上网的农户、农民合作组织以及乡村信息效劳站点进行信息补贴
截至目前,我国农村有7亿人口,农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为了拉动农村内需,国家启动了“家电下乡〞活动,电视、、 已列其中,但农村宽带这一块还未进入。农村的网络和信息效劳,尤其是农村宽带,既具有经营性质,也带有公益性质,中央有必要将其将纳入专门的政策范围进行通盘考虑。鉴于我国农民的年均纯收入缺乏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农村市场购置力相对城市而言还很薄弱,建议国家在“家电下乡〞政策框架下进一步延伸和完善政策,鼓励农民使用宽带,对使用宽带上网的农户、农民合作组织以及乡村信息效劳站点进行信息补贴,以此激发农民的上网热情。
〔三〕加大农村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力度
1. 加大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建立多层次信息资源开发体系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开发利用各类农村信息资源。要在网上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中心,收集、分析、发布信息资源。省级农业信息中心要建立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实用型数据库,包括产业政策、市场动态、科技成果、农业专家、项目推荐、特色产品等数据库,提供网络支撑,重视强化县乡镇农村根底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同时,注意丰富数据库资源种类,增加视频、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
2. 加快资源整合,全面构筑农村综合信息效劳平台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效劳平台建设工程。〞政府必须要把强化农村信息资源的整合提到日程上来。各类农业部门网站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整合,打造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村信息化门户网站体系,防止重复建设。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公共数据库,推动农业各行业和其他涉农部门资源整合。实现农业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为农民、农企提供方便、及时、准确、系统的一站式效劳,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加强信息效劳场所与信息传播渠道的整合
信息效劳场所的整合要坚持“共建共享〞的原那么,整合各个部门延伸的信息效劳站点和资源,不搞封锁、不搞垄断。在信息效劳站点的建设上,要争取一站多能〔商务、政治、社会效劳〕并提高在农民中的信任度,同时减少运行本钱,解决农村经费供应少的问题。信息传播渠道的整合主要是鼓励各类企业、组织和机构在未完成信息化效劳的地区开展信息传播渠道的建设。在传播方式上,要开展多元化传播方式建设,实现一“端〞多能〔一种终端承接多类效劳〕;在传播渠道上,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那么,坚持“多种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