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国农业
农村
信息化
建设
战略研究
我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战略研究
日期:2006-09-27
来源: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杨宝祝
:本文介绍了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的内涵和现状,阐述了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并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性意见。
关键词:农业;农村;信息化
当前,信息化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信息就是生产力,世界范围内的通讯、交流、合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进行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对建设现代农业,开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也将是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增长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
一、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内涵
信息化的思想起源于二十世纪60年代的日本,信息化是指培育、开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其主要要素为:〔1〕开发利用信息资源;〔2〕建设信息网络根底设施;〔3〕开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4〕推进信息技术应用;〔5〕培养信息化人才;〔6〕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农业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行业开展的过程。农业信息化具有行业特征,属于经济领域的范畴,主要包括:〔1〕农业科学研究信息化;〔2〕农业根底设施信息化;〔3〕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4〕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5〕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不同历史开展阶段,农业信息化具有不同的内涵,目前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合理使用各种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农村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过程。农村信息化具有区域特征,同属于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范畴,主要包括:〔1〕农村行业信息化;〔2〕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3〕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4〕农村社会资源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开展,保持社会长治久安,是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重要手段。
二、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现状
1、国外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现状
兴旺国家的信息技术起步早,在农业应用上,美国超过50%的农场主知道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很多大型农场已经使用3S技术,和其他一些信息技术。在欧美兴旺国家,互联网起步在先,以人工智能系统、3S技术为依托的虚拟农业、精确农业已在实践应用,并取得了实效。比方法国建立了全国范围的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系统,可适时提供病虫害实况、药残毒预报和农药评价等信息。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均在大力开展农林水产领域信息化建设,旨在缩小农村和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差距。
与我国西部地区地理、气候、环境比拟相似的以色列,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开展的尤为迅猛。3S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等到达世界领先水平。同为开展中国家的印度,自80年代中期,通过一系列产业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和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使印度迅速成为一个软件出口大国。从软件产业迅速开展所建立起来的信心、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农业人口在国家开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等因素使印度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进程开展很快。
2、我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现状
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应用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开展较快。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遥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对于“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一个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党和国家给予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稳步健康地开展起来,信息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并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业部1994年开始筹建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已初具规模,已有1000多个县入网。目前全国大局部省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大多数县配备了微机用于信息管理。1994年12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提出“金农工程〞,对于加速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建立了“农业综合管理和效劳信息系统〞。国家科技部实施的“农业〞普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社会经济效益极为显著,2023年12月在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上获得“世界信息峰会大奖〞。
〔2〕农业领域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水平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九五〞攻关重大项目“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推动了设施农业中的信息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国家“863方案〞的农业HPC/PDA、3S技术农业应用以及农业企业信息系统等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有效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3〕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信息与技术效劳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培养了从事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
三、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信息化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存在着许多不容无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在宏观调控和政策制订上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缺乏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主体,投入力度明显缺乏;信息标准化水平不高,信息共享体系不健全;缺乏具有综合性、智能化、网络化的应用成果;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影响了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和普及。
农村是个综合的大社会,集农业、工业、商业等各行业于一体。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受到地域、经济、认识等的制约开展相对落后,十多年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虽然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一定的社会根底,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开展不协调:农村远程教育效劳体系建设初步应用;农村基层电子政务、农务及商务效劳鲜为人知;农村社会数据资源建设进程缓慢;农村根底设施建设薄弱,且受地区经济、区域影响开展不平衡;信息资源不系统、效劳不及时,且应用层次浅;“数字鸿沟〞、“最后一公里〞问题越来越突出等,这些问题都在严重束缚着农村信息化的开展。
四、解决途径
加快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步伐,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用信息引导生产和加强农业与农村宏观调控的轨道上来,从农业与农村信息体系、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效劳等方面全面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整个农业和农村的渗透和应用。
1、加强整体组织、协调和统一规划。加强部门间合作,制订不同阶段〔短、中、长期开展规划〕、不同层次〔国家级、省市级、区县级等〕、不同地区〔城郊地区、远郊地区、偏远山区〕和不同对象〔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农户等〕的信息化实施方案。
2、增加投入,加快开展步伐。近期应以“政府投入、企业获利、农民受益〞的方式运作,通过多元投资,加快信息根底设施和信息标准化建设,提高现有网络的利用效率和运行效率,建立覆盖全国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3、建立综合信息效劳体系,广泛开展人才培训和信息咨询。通过不同渠道〔计算机网、广电网、电信网〕,为不同用户〔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农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效劳〔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管理信息、生活信息等〕。
4、对于农业信息化具体而言,应加快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机结合,开展特色农业信息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第一,研发特色农业专家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利用便捷式产品〔HPC/PDA等〕,方便、智能、准确地指导生产者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功能,为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技术指导,在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本钱,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二,水资源短缺是农业开展的一个重要难题,通过农艺节水灌溉系统等的利用,可以大大降低灌溉水量和作业本钱,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传统的农业大田耕作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温室栽培已被人们接受,推广温室智能监控系统,可以监测和控制温室环境,使其符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第四,大力加强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全范围、可移动、一体化的集中生产管理与实时过程控制,充分挖掘企业资源,为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5、具体到农村信息化方面。其一,农村的信息化应从基层入手,开展村级和镇级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其二,搭建“多网合一〞〔计算机网、电信网、广电网等〕的现代农村信息效劳模式,充分发挥了不同通信渠道的优势,克服了传统农村信息效劳传播途径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信息效劳的质量和效率,有效解决信息效劳“最后一公里〞问题。其三,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奠定根底。
五、开展战略
我国农业与农村根底条件差、开展水平低,进行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是农业和农村转型期的迫切需求。科学技术应用的严重滞后、中国农村开展的不均衡、农业与农村开展的巨大空间与潜力均说明,我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制订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开展战略和总体规划,通过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1、通过信息化推动农业由行业向产业的转变。迄今为止,我国农业只能算是一个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信息化有利于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包括产前决策、产中管理、产后销售、农资供应、技术咨询、科学研究等各个环节,加大企业化运作力度,以形成规模效益和行业品牌,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带动整个行业向产业方向开展。
2、通过信息化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开展。农村涵盖的行业有农业、工业、商业、效劳业等,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开展,如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和教育培训等根底建设的投入比重,使经济开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信息化有利于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开发、配置和利用,不做急功近利的事情,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努力建设一个资源消耗低、污染少、可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3、开展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和开展模式研究。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开展水平的信息化关键技术和开展模式研究,包括网络结构、设备选型、资源建设、系统开发、运行维护和投资渠道等方面,这就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共同参与。且忌盲目上马,搞“一刀切〞,造成资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4、结合小城镇建设,走我国特色的农业与农村信息化之路。我国农业与农村情况复杂,千差万别,不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要结合当地经济水平和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信息化工作。“农民上网〞、“光纤入户〞固然需要,但不是主流和方向。随着农村经济的开展,大局部农民要脱离土地,向中小城镇转移成为“市民〞,留在土地上的农民要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只有很少一局部“农民〞参与到信息化建设的阵营中来,无须也不可能每个农民都上网;同时,光纤入户价格昂贵,只适合集中居住的城镇市民,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投入产出比十分不合理,即使地方财力允许,其网络使用和维护也十分困难,假设有些农民脱离了土地,这些留在农民家中的光纤如何处置?
六、结束语
总之,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开展战略是以农业、农村信息化根底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为根底,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技术体系和效劳体系,以实现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开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简历:
杨宝祝,男,1966年2月生,研究方向: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派得伟业信息技术总经理,研究员。先后主持承当了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6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4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1998年列入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方案,199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培养方案,1999年荣获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称号,2023年获第七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2023年荣获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2023年荣获首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