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方古代公正思想差异性研...公正观和古希腊正义观的分析_方宁.pdf
下载文档

ID:435503

大小:2.12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西方 古代 公正 思想 差异性 古希腊 正义 分析
2 0 2 3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Journal of Bengbu UniversityJan.2 0 2 3Vol.12,No.1中西方古代公正思想差异性研究 基于先秦诸子公正观和古希腊正义观的分析收稿日期:2022 10 24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SJA0271)。作者简介:方宁(1987 ),女,安徽合肥人,助理研究员。E mail:9120131032 nufe edu cn方宁(南京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摘要:从社会公正、个体公正两个方面对先秦主要学派的公正观进行了梳理,同时,对古希腊三位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展开了分析,最后从存在基础、最高德性的体现以及公正思想的探究方向三个方面对中西古代公正思想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为审视中西古代公正思想的差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关键词:先秦诸子;古希腊;公正;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B82 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3)01 0119 05The Differences of Justice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and the West Based on the Analysisof the Pre-Qin Philosophers Justice Thought and the Ancient Greek Justice ThoughtFANG Ning(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210003,Jiangsu)Abstract:It sorted out the concept of justice in this paper of the main Pre-Qin schools from two aspects ofsocial justice and individual justice At the same time,it analyzed the justice concept of the three greatAncient Greek thinkers Socrates,Plato and Aristotle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existence foundation,theembodiment of the highest virtue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justice thought,the difference of ancientChinese and Western justice thoughts were studied,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examining the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ncient justice thoughtsKey words:Pre-Qin Philosophers;Ancient Greek;justice;comparative research公正是贯彻一切德行的最高原则,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这一点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认识与普遍道德规范。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实社会中不公正的现象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这使得公正问题成为学术界的焦点话题。因此,对中西方古代公正思想展开研究,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先秦诸子公正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堪比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在西方世界的影响。通过对先秦诸子公正思想和古希腊时期思想家的公正思想的分析与比较,便能一窥中西方古代公正思想的逻辑演变。1先秦诸子的公正思想从中国传统来看,“公正”并非以固定词组的形式出现,而是包含“公”和“正”两个概念。“正”就是要合乎“礼”,而合乎“礼”的行为就是“义”。管子 提出义有七体,管子 讲“义者,谓各处其宜也”1。老子提出了“以正治国”,这里的“正”便是国家治理和人事万物行为的准则。墨子天志说,“义者正也。”“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2 荀子正名 讲,“正义而为谓之行”3 255,按正当礼仪做事就是有德行。那么,如何实现“正”?“惟公然后能DOI:10.13900/ki.jbc.2023.01.008正”,即怀有一颗大公无私的心,处事才能“无偏无党”“无偏无颇”,实现“公”与“正”的完美结合。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思想家论及公正涉及到经济、政治、伦理、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内容。1 1社会公正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公正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就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表述。论语颜渊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4 160孔子要求君主秉持正义,行为正当,并以此先正己而后正人,天下即可垂拱而治。此处的“正”在伦理学意义上便是指正义、正当。礼记礼运 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5 此处的“公”具有较为充分的伦理意蕴,强调的是公心、公义。可见,“公”是实现“正”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公”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荀子正论 中认为,“上者”为“下之仪”“下之本”,“上公正,则下易直矣。”3 134可以看到,为政者只要能够做到公正,那么臣民自然就容易被教化。庄子则阳 中以天地、阴阳之绝对无私比喻道之公正广博,又借大公调之口指出公正是万物有序、治国安邦的准则。墨子把尚贤作为为政之根本,主张在人才选拔上注重公正。墨子尚贤中提到:“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6,“公”在这里的核心意涵就是“辟私怨”,即无私。可见,“公”与“私”在此是作为一组相关联的概念予以使用的。先秦法家将公私之辨推向对立,并将其全面地应用到治国理政之中。管子形势解 指出“至公而无私”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方法,慎子吸收到道家普遍主义的公正思想,援道入法,以法为治,指出“凡立公,所以弃私也”7。吕不韦在 吕氏春秋 中也直接提出了“贵公”“去私”的观点。另外,管子还指出“不为君欲变其令,令尊于君”8 307,即要求君主在遵守法律时发挥垂范作用,“圣君亦明其法,而固守之”8 699“行法修制先民服”,以达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8 846的目的。先秦思想家的经济公正思想,主要集中在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几个环节的论述之中。老子指出:“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9 336老子主张的“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平均分配思想,试图呼吁统治者遵循自然之道,将多余的钱财分给百姓,寄托了他的美好愿望,体现了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特征。墨子兼爱(中)中提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10 63在这里,“天下之利”就是一种公利,墨家在生产观上是主张“去私行公”的。墨子尚同(上)提出:“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这是从分配的环节提倡公正平等。在交换环节中,墨子则提倡平等互利,反对“亏人自利”的不平等。此外,墨子还较早地系统提出了“节用”思想,在衣、食、住、行等节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消费伦理规范。与墨家的消费公正观不同,儒家的消费公正观尽管也提倡“崇俭黜奢”,但需“节之以礼”,实际上是一种以“礼”为标准的等级消费观。关于儒家的生产公正观,孔子指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 84以不义之道获取财富,行为本身便不公正。论语季氏篇 中提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4 220这是儒家关于分配公正的重要观点。有人将这句话中的“均”理解为绝对平均,认为儒家提倡平均主义,其实这是对儒家分配公正的误解。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注解是:“均,谓各得其分。”11“分”可以理解为“本分”。可见,孔子所倡导的“均”是建立在儒家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之上的,应按照名分、按照规矩分配社会财富,体现了社会不同阶层对财富的不同占有,这样才符合礼制。在交换环节中,儒家提倡“诚”“信”,这是儒家交换公正观的核心。“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通财,而国求给矣。百工忠信而不楛,则器用巧便而财不匮矣。”12 荀子的论述告诫人们,在经商时务必真诚相待,诚实守信,使经济活动和谐、协调。法家的经济公正思想主要集中在生产和分配环节。在生产环节,法家代表人物都主张公利大于私利,要“去私行公”。“不作而养足,不仕而名显,此私便也;息文学而明法度,塞私便而一功劳,此公利也。”13 670韩非认为不从事劳作而生活供给却很充足,不担任官职而名声却很显赫,这是不公正的;停止私学而彰明法度,堵塞个人私利而一概按功行赏,这是符合“公利”要求的。1 2个体公正个体公正是指在处理个体与外物、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中应道德地对待自身及公正地对待他人的那种道德态度和行为准则。一直以来,个体公正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人,都不可或缺,它既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要条件,又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德目。先秦儒家将“直”即“正”,作为评判个体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孔子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4 71他指出正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此外,孔子还把正与不正作为评价他人的标准。在评价晋文公和齐桓公时,孔子就说“晋文公话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4 187。荀子在评价士君子之间的021方宁中西方古代公正思想差异性研究论辩行为时,强调应该守持公正之德,他说:“故能处道而不貳,咄而不夺,利而不流,贵公正而贱鄙争,是士君子之辨说也。”3 269如何修炼个人正直、公正的道德品质呢?孔子强调“为仁由己”“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义轻利”,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公正的人。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墨家个体公正观的核心主张便是“兼相爱,交相利”,即希望人人都能互助互爱,多为对方着想,把别人的事也看做是自己的事一样地关心。墨子指出,如果想要实现公正,就要“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10 64 65,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兼爱无别。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蕴含着强烈的公正平等的色彩,在当时“人有十等”的贵族专政背景下,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法家认为,“公”是“法”的概念内涵,“法”是“公利”“公义”“公心”的具体体现,是与“私”相对应的社会公共规范。在管子看来,“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大小莫不载。”8 846由于天地的公平无私,故能养育群生,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故而有德;德者,得也;故曰“道生德,德生正,正生事”8 673。商鞅指出,真正的仁人不是表面上施舍于人,而是公正平等地对待世间每一个人,包括自己的亲人以及亲近自己的人。“亲亲者,以私为道也,而中正者使私无行也。”14“故贤者立中正,设无私。”14 韩非子解老 写道:“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公心不偏党也。”13 196韩非子认为公民个人应修身洁白力行公正,以无私之心行事,戒除个人的污行私欲,正道直行。老子有“四大”之说,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9 169。不同于先秦其他学派,先秦道家认识到人既是主体,又是目的,更注重个人的内在价值和满足。在个体公正上,道家强调必须以认识“道”为基础,“顺其自然”“自适其适”。“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9 134一任自我的好恶,就是对道的违背,一个人能否存身于世,公不公是一个重要条件。在这里,公也超出了权力资源的分配问题,含有个体德性的内容,表现在对他人的关系上。先秦诸子的公正思想囊括了经济、政治、个体等多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公正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在思想意识层面还是在制度建设与政治实践层面,为了有效地维护政权的长治久安,我国传统社会自先秦以来对公正问题一直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自觉意识。2古希腊时期的公正思想公正一词在西方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典籍中,表示“置于直线上的东西,往后就引申来表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