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题性雕塑公园的“民族化”追求_李瀚然.pdf
下载文档

ID:433248

大小:1.95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主题 雕塑 公园 民族化 追求 李瀚然
公共艺术 PUBLIC ARTPublic Art 公共艺术68雕塑 SCULPTURE2023 年第 1 期(总 153 期)69主题性雕塑公园的“民族化”追求Pursuit of Nationalization in Thematic Sculpture Parks文/李瀚然 by Li Hanran(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内容提要:主题性雕塑公园作为脱胎于公共艺术的现象之一,近年来在我国不断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雕塑家都感到通过雕塑语言的介入,营造具有民族化风格的主题性雕塑公园对塑造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然而由于雕塑公园传入我国时间相对较短,具有民族化语言风格的主题性雕塑公园经典案例并不多。因此本文以我国两座经典的民族化语言的主题性雕塑公园为范本进行比较研究,试图通过分析艺术家的民族化形式语言介入主题性雕塑公园的思路供读者参考。关键词:民族化、雕塑公园、雕塑语言一、案例比较分析两个案例分别是位于我国武汉东湖风景区中听涛区内的寓言园和位于我国西安大唐芙蓉园中的诗魂及诗峡。前者是我国第一座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园,它是由刘政德先生从1986年至1989年前后独立完成的。后者是2005年由陈启南与王天任、张叔瀛三位先生以唐诗及唐代著名诗人为题材合作完成的一座大型景观雕塑园。寓言园是作者根据公园方位的不同,将20余组借鉴战国时期的庙堂家具及汉代画像石造型的寓言雕塑和相匹配的具有鲜明强烈文化符号性且充满戏剧效果的园林景观所共同构成的一座独立、幽静的主题性园中之园。诗魂诗峡和寓言园同样都是园中之园,但与之不同的是,它们既是围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又是根据主题和塑造形态不同所分割而成的两个部分。其中诗魂做为整座公园的入口,通过开放式的“弧形”空间,将以唐诗为题材的25个姿态各异的人物进行了不同的空间组合设计。退远观看,有如置身于起伏连绵的山脉之中,走进体验,则不禁想要攀爬、游玩与之互动,被人物吟诗传唱、悠扬作乐的情景所吸引。诗峡为整座公园的第二部分,它是被延伸的峡谷,主要表现了一座由57首唐代诗歌和13组故事情景所雕刻在四周环壁上的诗歌雕塑峡谷。它不仅起到了增强诗歌主题的作用,更进一步增强了游走的体验感,对第一部分场域做了很好的扩充,引导人们置身于由中国诗歌文化所建构出来的历史长卷之中。二、民族化语言风格对主题性雕塑公园的介入从全球范围内考虑,相较于欧美国家雕塑公园的“博物馆雕塑花园”“大型雕塑公园”“雕塑之径”三种类型,我国只有“大型雕塑公园”这种类型。因此可以直接将其划分为“主题性雕塑公园”和“非主题性雕塑公园”两类。通过比较研究西方雕塑公园和公共艺术,笔者认为主题性雕塑公园在传入我国的过程中,由于“民族化”语言的介入,可以将目前我国的主题性雕塑公园分为以下四个特点:1.以我国历史文化为依托,构建雕塑公园主题。我国作为有5000年文明的历史古国,在雕塑公园的文化定位选择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如本文所选的例子,在题材表现上不仅充分弘扬了我国的文脉传承,同时在公园的组织建构上也与西方雕塑公园有明显的不同。2.通过中西方雕塑语言融合,构建雕塑作品。从我国最早的如曾竹韶、滑田友、刘开渠、王临乙等老一辈雕塑家开始,就已经把雕塑艺术民族化作为使命,进而传承。像刘政德、陈启南等先生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影响下,才创作出大量经典民族化语言雕塑作品的。作为以雕塑为主体的雕塑公园,经过民族化语言雕塑作品的构建,也必然呈现出了民族化形式语言的基本特征。3.艺术家主动参与场地规划,从而形成场域精神。雕塑家在参与雕塑公园的规划时,主动将场地与雕塑进行结合,构建整体场域,显现其主题精神。除了本文所提及的两个例子外,还有贵州的夜郎谷,这所雕塑公园是宋培伦先生以当地的自然生态地貌为依托,将我国的“傩文化”融入作品之中,最终将景观与作品完美结合,成为了独特中国地域特色的雕塑公园。4.艺术家将作品与场地有机结合,凸显主题,增强与公众的互动。以主题性雕塑公园所形成特定的场域来看,势必会引导公众进行积极的互动参与。这其中包含了作品自身的互动性以及由公园的主题所引导出来的场域互动性这两个方面。作为一座主题性雕塑公园而言,应该围绕公园的主题将作品与场所共同形成一个紧密结合体,进而与公众产生互动。诗峡局部图(来源:作者自摄)诗魂全景图(来源:作者自摄)寓言园局部图(来源:作者自摄)三、寓言园及诗魂、诗峡语言风格的异同在主题性雕塑公园的“民族化”追求这一命题中,就寓言园和诗魂诗峡所呈现出的直观面貌来看,两者之间有哪些异同呢?首先两座主题性雕塑公园不论是在主题、雕塑还是在公园场域形式上,同时呈现出了“民族化”的语言风格这一特点,但基于雕塑语言的不同,所建构出来的公园形态也有所不同。我国作为一个文学典籍资源丰富的文明古国,每一时期的文学艺术都层出不穷。经过民族的融合,其中,“儒释道”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在本文研究的两座主题性雕塑公园中涉及到的雕塑正是源自于其中。刘政德先生是通过寓言雕塑来建构雕塑公园的主题,而陈启南、王天任、张叔瀛三位先生是通过唐代文人、诗词来建构雕塑公园的主题。纵观中西方雕塑的发展历程,就人物雕塑这一方面而言,西方强调的是写实、解剖、科学等特点,而我国自先秦以来,雕塑始终强调的是器物造型、气韵生动、写意等特点。我国的雕塑也正是在事物的高度提取中,才建构出物象的本质特征。寓言园中的雕塑具有鲜明的战国和汉代“器物”造型语言,其中通过画像石及战国庙堂家具的语言特点与主题进行了重构,并以体线结合的方式,抽象提取简化,凸显了仪式感和构成性。此外作者也对雕塑形态进行了几何归纳,运用花岗岩材质表现出作品的重量感,突出纪念性语言。在规划上,依据场地形势、尺度的不同,充分把握了空间与环境的关系之后来安排的。雕塑语言总体上讲,来源于贵族的精致案头摆件,空间架构以两个方向的观赏角度为主。而诗魂诗峡则是根据人物的性格和场地的不同,运用国画大写意的手法,以体量庞大和恢弘尺度的石山为造型、峡谷为场域,体线结合,将雕塑造景的理想充分杂糅在了整体山峦连绵、气势磅礴的有机景观之中。此外为了凸显纪念性,整体雕塑场域和人物的刻画在借鉴我国霍去病墓石刻的同时,将歌赋诗词进行了场地起伏的塑造,最终呈现出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雕塑公园。人们置身于其中不仅被强烈的氛围所吸引,同时整体场域的山体、峡谷造型,实现了全维度塑造,可以充分调动人们的脚步,与之产生互动。其次,两座主题性雕塑公园语言风格虽然同时聚焦为“民族化”,但由于场所的形态不同,营造出的场域和互动性也不同。寓言园的建构组织是以刘政德先生的雕塑为依托,来选择场所的放置点,而诗魂诗峡则是以“唐诗”主题和大唐芙蓉园中的景观为依托,来选择的雕塑创作。也就是说寓言园的选址与构建是根据寓言雕塑作品来设计的。而在规划场域的过程中,作者根据雕塑在场地中的最终尺度大小、空间与人的互动关系来选择的雕塑放置角度与视觉点。反观诗魂诗峡的设计则更具有“造景”的意味,即在还未有雕塑之前已经有了明确的场地选址和主题。陈启南、王天任与张叔瀛三位先生在接到关于创作以“唐诗”为主题的公园任务后,选择了与主题历史文脉相关联的场地“芙蓉园”,该地点在古代也是唐代诗人的聚集地。之后在以唐代著名的诗人为最初的创作意向,提炼出每位诗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与性格,最终把创作线索与场地结合进行设计。根据笔者的现场调查发现寓言园的场域互动性更多是来自于雕塑自身的可游走性,而诗魂诗峡的互动性除雕塑自身的可游走性外,还有与场地的结合所形成的有机整体性。刘政德先生的寓言雕塑最初是具有石雕语言的架上作品,在根据场地将尺度放大到与之匹配后,雕塑中的实体开洞与榫卯结构已不仅仅具有装饰性那么简单,它更具备了开放空间的品质,人们可以置身其中,可以游走互动。而诗魂诗峡在设计之初,便为一个整体,雕塑是场地、景观的一部分。人物跟随山体、趋势进行分割构建,最终形成了一个可穿梭、游玩、攀爬的弧形有机场域。结语以上两座主题性雕塑公园,从根源上来看是基于西方雕塑公园的延伸,但我国老一辈雕塑家通过智慧与雄心,分别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将我国“民族化”语言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了我国本民族的主题性雕塑公园。由此两个成功的案例来看,民族化语言的主题性雕塑公园建立,是需要艺术家积极参与建构并主动规划的。总的来说,目前由我国艺术家进行在地性规划的具备民族化风格的主题性雕塑公园数量并不多。为了彰显民族自信,形成本民族独特的主题性雕塑公园,我国艺术家应该积极参主动构建更多具有独特民族化风格的主题性雕塑公园。参考文献:1 罗世平.刘政德和他的寓言雕塑公园J.美术,1987(06).2 陶宇.雕塑公园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3 商颂.具有中国文化品质的当代公共艺术J.雕塑,2008(04).4 杨云峰.场地与雕塑的博弈 维格兰公园与奥林匹克雕塑公园比较研究J.风景园林,2011(06).公共艺术 PUBLIC ARTPublic Art 公共艺术68雕塑 SCULPTURE2023 年第 1 期(总 153 期)69主题性雕塑公园的“民族化”追求Pursuit of Nationalization in Thematic Sculpture Parks文/李瀚然 by Li Hanran(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内容提要:主题性雕塑公园作为脱胎于公共艺术的现象之一,近年来在我国不断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雕塑家都感到通过雕塑语言的介入,营造具有民族化风格的主题性雕塑公园对塑造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然而由于雕塑公园传入我国时间相对较短,具有民族化语言风格的主题性雕塑公园经典案例并不多。因此本文以我国两座经典的民族化语言的主题性雕塑公园为范本进行比较研究,试图通过分析艺术家的民族化形式语言介入主题性雕塑公园的思路供读者参考。关键词:民族化、雕塑公园、雕塑语言一、案例比较分析两个案例分别是位于我国武汉东湖风景区中听涛区内的寓言园和位于我国西安大唐芙蓉园中的诗魂及诗峡。前者是我国第一座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园,它是由刘政德先生从1986年至1989年前后独立完成的。后者是2005年由陈启南与王天任、张叔瀛三位先生以唐诗及唐代著名诗人为题材合作完成的一座大型景观雕塑园。寓言园是作者根据公园方位的不同,将20余组借鉴战国时期的庙堂家具及汉代画像石造型的寓言雕塑和相匹配的具有鲜明强烈文化符号性且充满戏剧效果的园林景观所共同构成的一座独立、幽静的主题性园中之园。诗魂诗峡和寓言园同样都是园中之园,但与之不同的是,它们既是围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又是根据主题和塑造形态不同所分割而成的两个部分。其中诗魂做为整座公园的入口,通过开放式的“弧形”空间,将以唐诗为题材的25个姿态各异的人物进行了不同的空间组合设计。退远观看,有如置身于起伏连绵的山脉之中,走进体验,则不禁想要攀爬、游玩与之互动,被人物吟诗传唱、悠扬作乐的情景所吸引。诗峡为整座公园的第二部分,它是被延伸的峡谷,主要表现了一座由57首唐代诗歌和13组故事情景所雕刻在四周环壁上的诗歌雕塑峡谷。它不仅起到了增强诗歌主题的作用,更进一步增强了游走的体验感,对第一部分场域做了很好的扩充,引导人们置身于由中国诗歌文化所建构出来的历史长卷之中。二、民族化语言风格对主题性雕塑公园的介入从全球范围内考虑,相较于欧美国家雕塑公园的“博物馆雕塑花园”“大型雕塑公园”“雕塑之径”三种类型,我国只有“大型雕塑公园”这种类型。因此可以直接将其划分为“主题性雕塑公园”和“非主题性雕塑公园”两类。通过比较研究西方雕塑公园和公共艺术,笔者认为主题性雕塑公园在传入我国的过程中,由于“民族化”语言的介入,可以将目前我国的主题性雕塑公园分为以下四个特点:1.以我国历史文化为依托,构建雕塑公园主题。我国作为有5000年文明的历史古国,在雕塑公园的文化定位选择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如本文所选的例子,在题材表现上不仅充分弘扬了我国的文脉传承,同时在公园的组织建构上也与西方雕塑公园有明显的不同。2.通过中西方雕塑语言融合,构建雕塑作品。从我国最早的如曾竹韶、滑田友、刘开渠、王临乙等老一辈雕塑家开始,就已经把雕塑艺术民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