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持人语_丛治辰.pdf
下载文档

ID:428666

大小:373.37KB

页数: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主持 人语 丛治辰
74MASTERPIECES REVIEW名作欣赏2023 年第 1 期北大文学沙龙主持人:丛治辰主持人语:自新文学发生以来,大学校园就是文学生产、传播和研讨的重要阵地,北大尤其如此。我对于读书生活最深刻和美好的记忆,就是那些和朋友们讨论文学的时光,因此北大对我来说,主要是一个讨论文学的场所。不知道为什么,如今哪怕是和一群文学从业者坐在一起,讨论文学都似乎显得有些矫情;但是那时候,在教室、在宿舍、在草坪上、在饭桌旁、在未名湖边落叶纷飞的小路、在图书馆里可以小声谈话的角落,那些年轻人们聊起文学可以旁若无人,乃至于通宵达旦。或许是因为身份从学生变成了老师,我总感觉那样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即便在北大,也没有太多学生像过去的自己一样,兴高采烈地拉住我聊聊文学,这让我有些失落。当然也聊,但是很多时候聊的似乎不是文学,而是文学变成的知识。我能够清楚地在谈话背后看到一把把理论的利器,并且可以设想,那些唇齿间翻飞的话语可以纳入到怎样严整的结构里,变成一篇篇其实未必神采飞扬的论文。我当然知道,谈论文学必然需要一定的认识工具;我也知道,在大学校园里,将文学变成知识乃是题中应有之义。我担心的是,文学只是被作为知识来对待;我还担心,文学过于简单地被纳入预设的知识框架内,会变得僵化,失去了催生新的知识的可能性。除此之外,让我担心的还在于,在这样的氛围中,往往只有那些已经被转化为知识的文学,才得到关注和讨论,而最新的作品却鲜少有学生提及。当代文学研究极为重要的任务在于面对一个纷繁芜杂的文学现场,以专业读者的判断力,披沙沥金,选择、确认、建构我们时代的文学面貌和文化面貌。但如果连中文系的年轻人都对最新的作家作品毫无了解,亦无兴趣,岂不让人忧心?我知道有人会说:何必这么执着呢?传统文学本来就已经没落了嘛!就此而言,我是一个顽固的人,始终无法同意这种唱衰的论调。的确,今天不少年轻人或许更熟悉网络小说其实他们更熟悉的是短视频、动漫和游戏但这并不能证明这些新鲜事物(其实是否“新鲜”仍待追问)更有价值,甚至不能证明它们更有吸引力。有没有可能,只是因为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年轻人太容易得到这些娱乐资源,因此才被它们轻松地吞噬了自己的休闲时光,或者因为它们而过度地生产出了休闲时光?至少我的经验是,当我将一些比较出色的最新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的时候,他们读过之后仍会觉得激动、兴奋,并有所获得。我因此决心组织一批北大学生,以中文系的研究生为主,定期对最新文学作品加以讨论,并将讨论的内容和读者分享。这就是这个栏目的由来。其实类似的事情过去早有前辈老师做过。1990 年代,谢冕先生召集“批评家周末”,坚持了十年,至今都是佳话;新世纪之后,邵燕君老师组织“北大评刊”队伍,我自己也有幸参与其中,并受益良多。我当然完全无法和两位老师相提并论,但希望能够勉强地尽一点微薄之力,让当代文学多一些年轻的读者,也让年轻人们有机会了解一些最新的文学。当然,还有一个私心,就是让这座校园留给我的那些文学记忆,能够重新复活;或许这对于文学来说,也会是好事。做这件事当然绝不只是为了一个旧梦。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北大评刊”时期的工作,让我对文学文本有了更好的分析能力,也对文学现场的生态、文学制度的逻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我后来的学术研究帮助极大。我因此相信,对最新文学作品的讨论,也会对今天的学生有所裨益。这些学生都经过了一定的学术训练,同时有着青年的热情,他们的发言或许有稚嫩的地方,但我相信更可能产生思想的火花。他们和文学现场之间有一个合适的距离,这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的意见更加纯粹,提供一种童言无忌的真诚;另一方面或许可以超出习见的讨论范式,提供更新颖的分析角度。譬如本栏目第一期对石一枫 入魂枪 的讨论,不少学生提供的阅读感受,就令我相当惊奇,甚至震撼。我因此有信心将这些讨论的内容分享出来,供读者们批评,与读者们交流。现场讨论,难免七嘴八舌,话赶着话,下一句不见得能接住上一句。为阅读方便,我们或多或少会对现场发言做些调整,主要是大篇幅地删除,并对语序做一些调换,让讨论显得有逻辑一些,更像是一篇文章。但讨论毕竟还是讨论,难免有旁逸斜出的部分。事实上,我们有时候也刻意保留了这样的内容。目标明确、逻辑严谨的行文,读来自然一目了然,却也可能让很多灵光闪现的洞见遭到遮蔽。讨论的好处恰恰在于众声喧哗,保留一些现场感,或许也是好事。当然了,事情刚开始做,到底怎么做才好还不清楚,还有待探索。希望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更希望我们会做得越来越高兴,让那些谈论文学的时光变得越来越美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