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近现代音乐发展路径探析_曹国梁.pdf
下载文档

ID:424754

大小:296.83K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甘肃 现代 音乐 发展 路径 探析 曹国梁
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收稿日期:2022-04-12基金项目:2020 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甘肃近代音乐史研究”(2020A-131)。作者简介:曹国梁(1981),男,山东曹县人,讲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中国音乐史。甘肃近现代音乐发展路径探析曹国梁(兰州城市学院 音乐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甘肃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路径随着晚清“新政”、西方音乐的传入、国民政府教育法令以及丰富的音乐活动而发生变化。初级、中等、高等新式学校教育开始开设音乐课程,女子教育受到重视,教学质量逐步提升。抗日救亡歌咏活动、专业音乐会以及电影、广播类音乐节目等社会音乐活动在兰州等地以崭新的形式展示。依附于教堂的教会学校成为西方传教的主阵地,各教会积极筹建教会学校,组织宗教音乐活动,演唱赞美诗,使西方音乐输入甘肃等民族地区。通过对音乐史料的整理与考证,以此探索甘肃近现代音乐发展的路径,丰富甘肃音乐史学的研究成果。关键词:甘肃;近现代音乐史;音乐教育;音乐活动;教会学校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22)06-06806新式学校音乐教育和音乐活动的展开成为甘肃近现代音乐发展的主要路径。甘肃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模式随着甘肃新式教育的起步而逐渐改变,乐歌开始出现在甘肃各地教育机构,初级小学、中学以及女子学校普遍设置音乐课程,高等教育也设立包括介绍西方音乐理论的相关课程。随着近代化的进程,西方音乐在社会活动中积极展开,推动了甘肃新音乐的发展。西方大部分来华传教士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们从事传教活动,还非常热衷于传播西学和从事文化教育活动,在筹建教堂的同时都会兴办附属于教堂的教会学校,并逐渐扩大教育活动范围,自办、合办小学、中学以及大学,不仅在数量上发展迅速,办学质量也要求很高,这种情况在甘肃也有一定的体现。同时,来华传教士都会定期举行礼拜活动和相应的宗教音乐活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音乐在甘肃的传播,也推动了甘肃新式教育的发展,为甘肃新式音乐教育的推广和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一、学校音乐教育甘肃省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生、发展受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地理条件的限制,与东部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差距。但是甘肃省在新式学校教育方面还是有两个突出的成绩,其一是重视女子教育,提倡男女同校;其二是多层次发展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女子教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民族教育等。甘肃近代音乐教育不仅创立较晚,而且发展缓慢和滞后,清朝末年虽然各地州开设了高等、中等及小学堂,但是却很难查到任何有关音乐课程设置的文献资料。(一)初级、中等学校音乐教育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廷发布“上谕”,各省大学堂纷纷成立。甘肃大学堂于1902年成立,附设师范馆,至1911年停办改为省立一中,未发现开设音乐课程。1905年,兰州开办师范学堂,至1909年改为初级师范学堂,未发现开设音乐课程。1905年,甘肃各地府州设立中学堂一所,同样未发现开设音乐课程。1906年,史料中开始出现甘肃选派海外留学生的记载,留学生中虽有从事艺术专业的人,但是未发现有音乐留学生,还是以学习政法为多。1912年,随着中华民国政府对新式学校教育法令的发布,甘肃小学教育渐有起色,至1943年,武威县初级小学172所;张掖县初级小学167所,酒泉县初级小学142所,并依据教育部法令在初级曹国梁:甘肃近现代音乐发展路径探析68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小学设置算学、绘画、国语、尝试、唱歌、公民、地理、自然等十个科目,而唱歌课,也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教育部法令中明确要求将音乐课程设为必修课,但是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严重不足,音乐课程的开课情况很不理想。临夏民族地区先后创办坊刷达小学、双城初级小学、韩家集高级小学、唐汪川高级小学,成为民族地区近代新式学校教育的开端。1922年的临夏民族地区,“各民族高小开设国语、算术、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图画等课。”1随后中学也相继设立,“中学所授课程有修身、外国语、国文、数学、化学、历史、地理、博物、物理、法制经济、乐歌、体操、手工、图画等。”2从以上可以看出,在民族地区的小学、中学课程中明确要求开设音乐课程,这是有关甘肃民族地区最早设置音乐课程的文献记载。1923年,教育部法令中规定中学课程设置中必须安排歌唱课。武威设有武成中学、私立青云中学两所中等学校,张掖设有省立张掖中学,酒泉先后设有酒泉师范初中班、肃州师范中学部以及河西中学,在课程设置上,“鼓励学生学习自然科学技术,还将图画、手工、乐歌、体操等课列为必须课程。”31938年,教育家顾颉刚在甘肃进行教育考察期间,曾在临洮、渭源、康乐、陇西、岷县、夏河等地举办师资训练班。如同年2月19日至23日,在渭源师资训练班,讲习内容就涉及唱歌内容,星期五和星期一的下午都进行歌唱训练。短期培训班、训练班也是甘肃音乐教育近代化的有力推手,同样促进了甘肃新式音乐教学的良好发展。(二)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甘肃省高等教育发端于1901年创办的甘肃大学堂,1903年更名为甘肃文高等学堂,分本科、师范、预科三班,1911年停办。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聘有俄文、法文、日文教师,开设经学、史学、修身、理化、心理学以及多门“西学”课程。现有文献资料中未发现开设音乐课程,不知在开设的“西学”课程中是否包含音乐课程。至1949年,在高等学校音乐教育方面,文献资料很少,而高校音乐活动的资料记载则相对较多。西北师范学院于20世纪40年代成立初期,虽然办学条件较差,但是师生校内文体活动却十分活跃。“每逢周末或节庆日,院内学生办的球赛、墙报、书画展览、诗歌朗诵、文艺竞赛、戏剧演出等琳琅满目。文娱类的社团主要有合唱团、国乐团、话剧团、国剧(京剧)团、秦腔剧团等。学校有关校庆、迎新、纪念日等重大活动,各种演出异常活跃。话剧团、合唱团、国乐团、国剧团、秦腔剧团的演出极具专业水平,曾多次在兰州市内售票演出,很受欢迎。”41928年2月,兰州中山大学组建成立,这是甘肃多科性综合大学建设的重要标志。成立之初学校就设立艺术专修科,学制两年,“所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近代艺术思潮、艺术教育史、国画花卉、西乐、音乐常识、美学、乐理概论、室外写生、西画、室内写生、国乐、武术、国画山水等课程。”51929年的功课表中与音乐相关的课程分别是乐式概论、国乐、音乐常识、西乐、艺术教育,分别由朱伯鲲和李让担任教师。1932年12月,艺术专修科停办。(三)女子学校音乐教育甘肃女子学校音乐教育发端于1913年吴慧慈在兰州创办甘肃女子传习所,甘肃女子教育开始出现。甘肃省女子讲习所老师数量有限,都身兼数职,“如陆柳辉为师范科国文、历史、地理、乐歌及附小乐歌教员。”61921年学校创作了校歌,并在全校师生中传唱。至1922年,入学人数有大量提升,师资力量比较强大,女性教师人数也不断增多,并开设全校性的音乐课程,即师范科乐歌课,由王慧敏女士授课。在女子学校有明确设置音乐课程的还有1913年在兰州创办的“淑慎女子小学校”,1915年改为“国民高等女子小学”,齐备了国民小学编制,课程设置也比较全面,高小三年,每一学年每周安排两个课时的唱歌课,主要教唱单音唱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校如武威青云女子小学、酒泉肃静女子小学、酒泉中山镇女子中心国民学校,也都相应的开设了唱歌课。抗战时期,甘肃女子学校教育获得一定发展,培养了一批掌握知识技能的女性,催生出甘肃最早一批近代化的职业女性。如柴木兰,她曾在北京大学学习美术和音乐,先后师从于齐白石、刘海粟以及国乐大师刘天华,1934年回到兰州,先后在女子师范学校、兰州女子中学当音乐教师,成为甘肃新式音乐教育的代表,为甘肃新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还有一些承担着解放妇女、扫盲以及成人义务教育所开设的培训班、补习班以及补习学校。“1945年在兰州地区开办多起妇女识69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字和妇女补习学校。补习学校分初、高两级,对象为十到四十的妇女,初级班以扫盲为主,授以初级国语、家政、美术、音乐、常识等。”7“位于兰州西大街的省立第一民族学校,设有成人班和妇女班以及短期小学班,课程设置上,妇女班设有千字课、常识、音乐、珠算,每周12学时。”8新式音乐教育是甘肃近代化教育发展中进程最缓慢的学科,没有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是一个方面,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教育人才的缺乏,不足以普及到甘肃各地,从而造成音乐课程设置的不统一,甚至很多学校不具备音乐课程开设的条件。即便如此,学校新式音乐教育的发展为甘肃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甘肃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二、教会音乐教育英国内地会传教士伊斯顿(G.F.Easton)、帕克(George Parker)于1876年12月进入甘肃,是最早进入甘肃的新教传教士。自此以后,各教会的传教士接踵而至,并建立教堂和教会学校。至1900年进入甘肃省的差会分别为内地会、宣道会、协同公会以及圣母圣心会。内地会传教中心在甘肃省中部和北部,宣道会在甘肃的南部,协同公会则在甘肃的静宁和平凉两地建立了传教站点,圣母圣心会传教区域在甘州和凉州,随后发展至武威、山丹、张掖等地。(一)教会女学甘肃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始于教会女学,最早在甘肃创办教会女学的是圣母圣心会与1865年在庆阳三十里铺设立的公教女子小学。此后,宣道会创办培贞女子学校(1896年)、内地会创办临潭高等女子学校(1911年)、协同公会创办平凉男女小学(1917年)。影响较大的是“1905年内地会澳大利亚牧师克林柏、女教师林维贞以及美国传教士葛留编、瑞典及挪威籍传教士在泾川县城传教,修建礼拜堂一处,有房间100多间,开办男女初级小学各一处,到1915年停止9,”以及1915年内地会在武威开办的“凉州女子小学,由外籍女传教士德教士、富教士和陕西人李教习(女)任教师,学生有60余人,实行寄宿制,课程有国文、史地、算术、英语及体育、音乐、美术等,由于课程齐全,教学质量高,颇具声誉9,”该校于1925年停办。还有一所伊斯兰教派的西道堂建立的临潭旧城启西女子小学。“学校开设的课程以文化教育为主,如汉语、算术、历史、地理、音乐、舞蹈、图画等,同时鼓励开展课余生活,校园每天都会响起嘹亮的歌声和郎朗读书声。”10此外,学校还组织编写民族特色的校歌。抗战时期,启西女小激励学生抗日爱国热情,组织学生学唱爱国抗战歌曲,排演话剧,如中国不会忘记台儿庄大捷放下你的鞭子大刀进行曲 等大量歌曲。(二)教会学校创办教会学校是西方在华传教的主要活动,各差会在甘肃的传教过程中,同样创办了一些教会学校,免费吸收教徒子弟入学,除了按照教育部颁发的统一教材教学外,规定无论信教与否,学生每周必须听一定时间的圣经、唱赞美诗,每逢礼拜日还要求学生做礼拜、祷告等。各差会在甘肃创建的教会学校有协同公会创办的平凉中西男学堂(1904年)、西峰镇初级小学(1905年),内地会创办的甘南学校(1906年),宣道会创办的卓尼高等小学(1917年)等。颇具影响的是“1920年内地会在武威福音堂院内又创办了武威男生小学校,学生最多时达60多人,该校校长由中国籍教徒侯国福担任,课程主要有四书、国文、杂字等”11。文献中明确记载了设有音乐课程的是1921年西道堂创建的临潭旧城私立第四高级小学校,是当时规模最大、设备最全的一所1至6年级完全小学,课程定位国语、算术、英语、历史、地理、音乐、图画等,培养的很多学生先后升入兰州一中、五中、兰州师范等校深造。抗战时期,学生积极从事宣传、排演话剧等活动,为甘肃近代化音乐教育培养了种子。1932年,该校更名为临潭县立旧城第二小学校。教会学校的设立主要是为传教服务,扩大影响和增加信徒。虽然在教会学校中设置音乐课程的文献不多,但由于音乐学习是演唱圣诗和赞美诗的前提,教会学校都会不同程度地开设音乐课程,并为传教活动发挥作用,同时教会学校的音乐教学对甘肃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社会音乐活动(一)抗日歌咏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