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汽车理论
高等
继续教育
课程
建设
汽车
理论
魏岚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1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1高等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汽车理论课程为例魏 岚 岳峰丽 侯 峻【内容摘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直接关系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汽车理论课程为例,通过课程思政教学的顶层设计、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教学的实施与考核等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培养了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家国情怀,树立了立足岗位的创新意识与责任担当。为“思政教育”融入新工科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关键词】课程思政;汽车理论;高等继续教育;新工科【基金项目】本文为沈阳理工大学 年度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汽车理论课程为例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编号:)和“基于青书学堂互联网教学管理平台与我校高等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编号:)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魏岚(),女,辽宁锦县人,沈阳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岳峰丽(),女,吉林敦化人,沈阳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汽车设计侯峻(),女,辽宁辽中人,沈阳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年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要求高等学校育人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要参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要求高等学校的教书育人功能要实现于教育教学环节,要实现于管理育人,高校管理部门都要求参与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协同育人。大学生的学术专业课程贯穿整个培养过程,深刻挖掘专业课程内在的育人内涵,在培养大学生专业素养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就必须将思政教育元素恰当融入工科专业课的教育教学。科学的课程思政,延展专业课知识覆盖广度的同时彰显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深度。现阶段从专业课程视角出发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在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与规划上,遵循专业课程自身特点,精准设置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二者的“切入点”:一是课程内容上做到科学取舍。首选学科门类中的基础性课程以及核心专业课程,选入的专业课程知识点的选取也要有所侧重,不可面面俱到。二是在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融入上精准设置“切入点”,实现二者的无痕迹对接。教师需根据学科及课程的差异和特点,让学生既能牢记专业知识,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镌刻在思想深处,激发每个学生的专业潜能。本文以汽车理论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将学校“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兵工精神思想教育因子系统化地融入专业课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积极探索国防教育有效途径,形成以课堂讲授为主阵地,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载体的教育体系。根据继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教学大纲出发,结合实际教学,参考学生的课堂反馈,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的总体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课堂管理、考评体系等方面动脑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高等继续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若干共性问题。(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二者缺乏系统性,不同频不共振。继续教育领域内的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但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不够,教学方法探索不足,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元素的结合刻板生硬,硬性融合的痕迹过重;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基本还是采纳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宣讲教学,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不到入脑入心、融会贯通;在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为完成课程思政教学而加入思政元素,形式化明显,无法达到思政教育、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目的。(二)继续教育思政领域的痛点和难点。学员大部分是在职或者社会人员,不具备较好的学习氛围,学员利用工余时间学习,学习时间碎片化,普遍认为继续教育就是面向社会就业人员的技能教育和补偿教育,容易忽视专业学习过程的思想教育;继续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难度大、成效微、影响弱,所以加强继续教育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极为重要。(三)课程思政的考试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继续教育2023年第22卷 第1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现行的考试评价体系,只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的过程考核,不能反映课程思政特别是思政元素的整体考核效果,更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变化过程。不能全面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做到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化为自身日常生活和学习上的道德准则。部分学生会短视地仅以获取学分为最终目标,忽视培养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不顾及自身价值观的正确培养,知行脱节。三、具体实施方案针对前面所述问题,课题组教师坚持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把专业知识显性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解决方案。(一)正确科学认识专业课程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二者的关系。理论层面的应然关系。继续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二者之间,既密不可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专业课程思政依托各学科门类的专业课程体系,对学科领域内的思政元素加以拓展并具体化。专业课程因各自的专业性特点,在课程内容涉及专业领域及理论热点难点部分时,必然突出其知识深度,重点体现专业课程的专业性,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演绎更侧重于具体某个“点”上的思政元素;而思政理论课因其理论性特点,内容涉及一般规律侧重讲逻辑普及,相对课程思政而言,侧重于“面”的普遍映射,重点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中国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普遍发展和相互联系。课题组通过继续教育专业课程教师和专业思政课教师的深度联合参与,充分利用各自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新范式,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层面的操作关系。思政理论课是继续教育专业课课程思政能够高效运行的基本保证。在专业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了为专业思政提供理论支持的基石作用。正确运用思政教育原理,进行专业课程思政科学规划与设计,精准开发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根据国家时政实时变化,将最新的思政元素及时渗透到专业思政教育中。如 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百年节点,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融入中国的最新思政热点,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思政形式,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需要形成良好的双向良性联动机制。思政课教师在进行集体备课时,专业课程教师可以积极参与,有助于专业课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思政宣传热点;专业课教师在进行集体备课时,专业思政课教师也应积极参与,了解专业学科的前沿动态,并对课程思政的形式、内容、政策背景等建言献策。专业课老师负责把握专业知识内容,思政课老师负责掌控政治原则,双方共同发力,形成思政育人的强大合力。(二)课程思政在教学中全方位应用实施。课题组由专业课教师和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一线教师联手合作共享专业资源与思政资源,坚持周期性集体备课,每月度的专题讨论等形式,大力挖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零痕迹地渗透思政元素于专业课教学中,做好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工作,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新工科”专业人才。增加时政元素。专业课教师要保持对时政和技术发展的敏锐嗅觉,及时了解与课程专业知识相关的时政示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并形成长效机制。本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国家观、民族观、社会观及个人的责任义务等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能源动力与汽车发展历程,教学内容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中国制造业和汽车发展历程及军用汽车的发展完全融合。恰当运用祖国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等非常优秀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时政元素的加入,在百年党史的关键节点,梳理伟大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加案例讲解。中国汽车艰苦奋斗的发展史和兵工自力更生的发展史是中国制造业 载艰苦奋斗的缩影。教师以案例形式将中国汽车艰苦奋斗的发展史和沈阳理工大学兵工自力更生的发展史融入课程教学,结合课程性质与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将专业知识与中国汽车发展史案例相结合开展讲解与讨论。在讲授汽车燃油经济性一章时,教师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导入,以图片、图表展示当今全球燃油消耗状况,讲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提高学生节能降耗意识。在讲解中国机动车排放升级历程内容时,回顾“穹顶之下”纪录片并融入沈阳理工大学的兵工精神,使学生理解大国担当和社会责任的意义。图 课程内容思政元素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最重要的课程思政工作载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解决了学员空间、时间矛盾的问题,教学形式灵活,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加思政元素的信息量,极大增强了课程的多元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拓展。通过搭建师生之间“督学 导学”多层次、多路径的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和技能相统一的能力。增加“工匠精神”思政元素的融入。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传播“工匠精神”理念。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车辆工程”“交通运输”专业的特点,将“工匠精神”中蕴含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追求极致的精神和师道精神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校企合作、校企深度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体验具体工作场景,以实践验证理论。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1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1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视角尹 喆 赵冬云【内容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是在先驱们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进行伟大建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智慧结晶。学理、价值和进路是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视角。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性、科学性、教育性、科学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方向、学科发展、育人宗旨、开展时机方面相契合。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青年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坚决拥护者、可靠支持者、忠诚实践者。通过“沉浸式”小课堂与“开放式”大课堂融合、权威性阐释与日常化讲述结合、地方性资源与制度化引导融合,就可以比较有效地用伟大建党精神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关键词】建党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金项目】本文为 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编号:)成果。【作者简介】尹喆(),女,河北灵寿人,河北中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赵冬云(),女,河北灵寿人,河北中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庆典当中具有代表性的思想理论观点,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发展过程中,立足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核心内容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做党和人民的可靠支持者和忠诚践行者。一、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视角(一)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相吻合。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 (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中,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效融合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