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译创造性的“美学态度”观——《翻译与创造性》述评_张倩.pdf
下载文档

ID:421725

大小:1.65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翻译与创造性 翻译 创造性 美学 态度 述评
239翻译创造性的“美学态度”观翻译与创造性述评*Translational Creativity through the Notion of Aesthetic Attitude:A Book Review of Translation and Creativity张倩ZHANG Qian摘要:创造性是翻译研究的一项经典课题。英国翻译研究学者科斯滕马尔姆克亚尔(Kirsten Malmkjr)于2020年出版新作翻译与创造性(Translation and Creativi-ty),从经典的康德哲学理论切入,重新考察创造性的特征,探讨翻译与创造性的关系、揭示翻译过程与翻译文本的创造性特质。书中提出“美学态度”正是产出创造性译文的关键因素这一观点,将翻译创造性的相关研究从描述阶段推向了阐释阶段。该书视角多元,内容丰富,是翻译与创造性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的新成果。关键词:康德;创造性;翻译;美学态度Abstract:Kirsten Malmkjrs new monograph Translation and Creativity(2020)approaches the classical topic of translational creativity under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Kants philosophical ideas.On the basis of Kants views about creativity,this book seek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lation in relation to creativity and reveal the creative features of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products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The book argues that it is the aesthetic attitude that plays the essential role in producing a creative translation,thus leading the research on translational creativity from its descriptive status into an interpretive stage.From multi-perspectives and with fulfilled contents,Translation and Creativity contributes more dimensions to probe into the subject of translational creativity,which is of distinctive value to the current research.书评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第十三辑_20230215.indd 239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第十三辑_20230215.indd 2392023/2/15/周三 17:28:542023/2/15/周三 17:28:54240ASIA PACIFIC INTERDISCIPLINARY TRANSLATION STUDIES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第十三辑)Key words:Kant;Creativity;Translation;Aesthetic Attitude1.引言翻译研究从最早谈论翻译时的“灵感”“创意”“创造性叛逆”,到后来采用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等技术手段考察创造性在翻译过程中的表现,可以说翻译与创造性研究早已是翻译领域的一项经典课题。2020年,英国翻译研究学者科斯滕马尔姆克亚尔(Kirsten Malmkjr)重拾经典,与劳特里奇出版社合作推出了她的新作 翻译与创造性(Translation and Creativity)。该书从康德的哲学理论出发,重新考察了创造性的特征及相关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翻译与创造性的关系,揭示了翻译过程与翻译文本中的创造性特质,最后指出“美学态度”是产出创造性译文的关键因素。该书角度新颖,内容丰富,为翻译与创造性的相关研究贡献了全新的成果,是一本值得推介的翻译研究学术著作。2.内容概述翻译与创造性的第一部分是“引言”(Introduction),主要是为了引入话题和概述章节安排。全书的主体内容共分为5章,下面将依次予以简要介绍。在第1章“创造性的定义”(Definitions of Creativity)中,马尔姆克亚尔根据康德的哲学理论,总结出了创造性的十大特征:(1)创造性是单一的一件事情;(2)创造性是一项特殊才能或天赋;(3)创造性是一项个人特质;(4)创造性是艺术家的特质;(5)原创性是创造性的前提;(6)创造性不可传授;(7)创造性无规则可循;(8)创造性产出艺术品;(9)创造性是自发的;(10)创造性是天生的。(Malmkjr 2020:7)紧接着,作者逐一考察了康德关于创造性的这十个观点,并将其与当代学者们关于创造性的主张进行对比,发现后者与前者的意见分歧主要表现在:当代学者们倾向于认为,创造性并不是单一的一件事情;创造性是一项天赋,但却并非天才独有;创造性的发挥依赖个人,但人们也常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创造出新颖的物品和观点;创造性并非艺术家独有;原创性是创造性的重要方面,但是创造性活动中也存在复制因素;创造性可以传授;创造性也遵循一定的规则;富于创造性的物品不仅局限于艺术品;创造性可以是自发的和天生的,但也可以在后天得到锻炼和提升。显而易见,当代学者对创造性的理解相当包容。然而即便如此,马尔姆克亚尔又强调说,“人们通常还是认为,只有在直接创造出来的事物中,才能看到新颖性(novelty)和原创性(originality)。所以,在这些视角的限制下,翻译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第十三辑_20230215.indd 240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第十三辑_20230215.indd 2402023/2/15/周三 17:28:562023/2/15/周三 17:28:56241翻译创造性的“美学态度”观翻译与创造性述评张倩能否被认为具有创造性依然存在争议”(同上)。第2章的题目是“创造性定义语境下的翻译”(Translation in the Context of Definitions of Creativity)。作者在第1章批判性地整合了康德与当代学者们关于创造性的主张,为第2章考察翻译的创造性拟出了一个提纲式的定义。据此,第2章用十个对应的小节提出了十个问题:(1)翻译行为是不是单一的一件事情?(2)翻译行为是不是一项特殊才能或天赋?(3)翻译行为是不是一项个人特质?(4)翻译行为是不是艺术家的特质?(5)原创性是不是翻译行为的前提?(6)翻译行为是否可以传授?(7)翻译行为是否有规则可循?(8)翻译行为是否产出艺术品?(9)翻译行为是不是自发的?(10)翻译行为是不是天生的?作者通过援引前人的研究和例证,从上述十个方面逐一考察了翻译的特点,最后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概要式总结,认为翻译行为同创造性一样,可以被看作一种可辨识的人类特征;所有双语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具备这一特征;双语者或许会自发地进行翻译,但是翻译能力是可以得到培养和训练的,而且可以制定出某些指导性原则来促进翻译能力的发展;翻译的瞬间发生在个人的头脑中,但也会受到先前经历和他人观点的影响;许多翻译项目都是集体劳动的成果;在艺术品种类繁多的背景下,翻译作品也完全堪称艺术;翻译作品很显然是具有原创性的,尽管其创新方式仍带有模仿和复制的特征。在第3章“翻译过程阐述”(Accounts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中,作者从哲学语义学和翻译过程研究两方面探讨了翻译相较其他文本活动所具有的独特性。哲学语义学的阐释表明,意义是一种存在于说话人、听话人、时间、地点、以及一系列广泛因素之间的关系;意义转瞬即逝,独特且不可重复。任何语言接触都带有翻译的性质,无论源语和目的语是什么语种。译者参与到跨文化的接触当中,会对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关系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换言之,基于语义的瞬间性和独特性,同时由于语言在本质上就带有翻译性,因此翻译也表现出其独特性与创造性的特征。此后,作者又综述了翻译过程的实证性与思辨性研究,回顾了采用有声思维法、眼动追踪和键盘记录等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再次指出翻译的过程不同于普通的阅读和写作过程,该过程独一无二且富有创造性。此外,作者在本章末尾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康德哲学美学的翻译观,认为译者应该对原文持一种“美学态度”(aesthetic attitude),因为这种态度与翻译的创造性密切相关。第4章“翻译行为与翻译作品中的创造性”(Creativity in Translating and Translations)阐释了三十位译者对自己翻译工作的自述并分析了相关的译例,尝试借此找到产出创造性翻译的关键因素。上一章提到了美学态度对创造性翻译的重要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第十三辑_20230215.indd 241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第十三辑_20230215.indd 2412023/2/15/周三 17:28:572023/2/15/周三 17:28:57242ASIA PACIFIC INTERDISCIPLINARY TRANSLATION STUDIES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第十三辑)性,本章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作者从罗杰斯克鲁顿(Roger Scruton)的美学理论中借鉴了“美学态度”这一概念,指出美学态度是一种十分纯粹的态度,全然出于审美主体对事物本身的关注和欣赏(参见Scruton 1974)。马尔姆克亚尔认为,译者对原文所持的态度跟这种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的态度十分相似。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分析多位译者以及她本人的翻译实例,指出译者对原文所持的态度也可以是一种非常纯粹的美学态度,这种态度表现为译者对原文极高的关注度,同时也体现在译者对原文细致描述的愿望上。马尔姆克亚尔认为这种细致描述其实就是翻译活动本身。最后,作者明确表达了关于美学态度与翻译创造性关系的看法,认为译者对原文是否持美学态度对于创造性译文的产出至关重要,如果译者采取美学态度来对待原文,那么会更有可能提升译文的创造性。换言之,在马尔姆克亚尔看来,美学态度就是译者产出创造性译文的关键因素。最后一章是“后记”(Asterword)。在这一部分,作者简要总结了本书各章的内容,重申了翻译过程与翻译作品所涉因素的复杂性,再次强调了翻译的创造性属性。3.著作特色翻译与创造性一书甫一面世,就有两篇英文书评发表在西方的两本翻译研究刊物上。这两篇书评对该书的评价可以说褒贬不一,各执一词。巴莱塔(Marco Barletta)的评价非常之高,认为该书带来了“新的精神食粮”“走了一条翻译界的学者们鲜少踏足的新路”“有一位了不起的翻译学者用哲学和分析之手一路引领着读者”(Barletta 2020:312)。而莫里尼(Massimiliano Morini)的评价则偏向负面,其中对该书最大的诟病在于认为作者在论证的某些方面存在逻辑问题(Morini 2020)。下面的内容拟对该书的特色从三方面进行简要评论,同时会回应莫里尼的部分观点。3.1 选用经典理论探讨经典课题如前所述,关于翻译与创造性的研究由来已久。事实上,早在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圣哲罗姆(St.Jerome)以及释道安和玄奘等早期的中外哲学家和佛经翻译家在谈论“意译”(sense for sense translation)和诸如“不翻”“不易”等翻译原则或策略时,就已经涉及了翻译中的创造性问题,因为作为策略的“意译”“不翻”和“不易”,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译者的干预,因而也都与创造性有关。可以说,从人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