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东树《昭昧詹言》评白乐天述论_肖城城.pdf
下载文档

ID:421698

大小:1.85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昭昧詹言 方东树 乐天 肖城城
桐城派研究方东树 昭昧詹言 评白乐天述论肖 城 城(西北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摘要:方东树 昭昧詹言 在中唐诸家中为白居易留了一方天地。他开篇即以“白傅”呼之,从其生平遭际来看,他与曾身居高位的白居易有着天然的隔阂。在选评白居易六首写景诗、三首寄赠诗时,他以“文法高妙”“兴象高妙”“用意高妙”作评点,与稍早一点或当时的诗坛大家相比,他有所纠偏,亦有所缺漏,这也是他力图调和唐宋诗之争的一个缩影。关键词:方东树;昭昧詹言;白傅;选诗;品评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730(2023)01-0017-06收稿日期:2021-03-01DOI:10.13757/34-1329/c.2023.01.003作者简介:肖城城,男,湖北黄石人,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方东树在其 昭昧詹言 中,对唐代的诸多诗人均有集中论述,或专章、或专节、或专段、或专句,但基本上都是以选诗加品评的样式来达到表露自身诗歌审美情趣及诗学观念的目的。在部分条目中,方氏亦会在品藻选诗之前,对特定诗人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价,这也是其评论诗人及诗歌的特色所在。然而,纵观 昭昧詹言 全书,方东树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很明确,那就是以杜甫、韩愈为宗,最为欣赏的是杜、韩那样“长江大河,含茹古今,摆动宇宙”的那种豪宕态肆、沉郁顿挫的雄壮之美1。自然方氏对语言平淡近乎俚俗的白诗是有着其他看法的。关于这一点,从方氏对诸位诗人的着墨篇幅,也能看出其崇抑之倾向,以七律为例:七律共有七卷,通论一卷,专论 初唐诸家 盛唐诸家 杜公 中唐诸家 李义山 苏黄 共五卷,分析的诗人诗作,大致如下:初唐沈云卿2首,杜必简2首,李巨山1首,苏廷硕1首,张道济2首,宗楚客1首;盛唐王维11首,李颀6首,岑参2首,高适2首,崔颢2首,崔曙 1 首,祖咏 1 首,张正言 1 首;杜甫 59 首(46题);中唐刘文房12首,韦应物2首,韩君平1首,李君虞1首,皇甫茂政1首,钱仲文1首,虞允言2首,李从一2首,李端2首,刘梦得5首,杨景山1首,王仲初1首,窦遗直1首,白乐天9首;晚唐李义山31首;宋苏轼24首,黄庭坚25首,(附录)陆游64首2。在唐代诗人当中,方氏品评乐天七律的数量居中,由此可见,方氏对白乐天诗歌是有所留意的。但是其对具体诗歌的指摘上,意见又是有所保留的,这也是我们在看待方氏对白乐天诗歌的论述时应该注意的内容。一、方氏定评:东坡学白,君子慎之在卷十八的“白乐天”条中,方氏开篇即谈道:白傅意格,东坡祖本,但坡加以超妙,而无其俚俗,然且往往不免习气。况余子凡才,涉笔庸下,岂有不受其病。于是矫之者,悉以太傅为口实已。不能为邯郸之步,而奚辞寿陵孺子之讥,是以君子慎所以也3430。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方氏对白居易的称呼问题。“白傅”即“白太傅”,以白居易曾任之太子太傅的官职来称呼他,也并非先例。早在与之同时代的元稹笔下,即有 酬白太傅 一诗:太空秋色凉,独鸟下微阳。三径池塘静,六街车马忙。渐能高酒户,始是入诗狂。官冷且无事,追陪慎莫忘4。如果说这只是友朋之间的敬称,那么同为唐人的皮日休亦有 七爱诗 白太傅:吾爱白乐天,逸才生自然。谁谓辞翰器,乃是经纶贤。欻从浮艳诗,作得典诰篇。立身百行足,为文六艺全。清望逸内署,直声惊谏垣。所刺必有思,所临必可传。忘形任诗酒,寄傲遍林泉。所望标文柄,所希持化权。何期遇訾毁,中道多左迁。天下皆汲2023年2月第42卷第1期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Feb.2023Vol.42 No.1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汲,乐天独怡然。天下皆闷闷,乐天独舍旃。高吟辞两掖,清啸罢三川。处世似孤鹤,遗荣同脱蝉。仕若不得志,可为龟镜焉5。在皮日休的这组 七爱诗 中,他分别咏叹了房杜二相国(房玄龄、杜如晦)、李太尉(李晟)、卢征君(卢鸿)、元鲁山(元德秀)、李翰林(李白)、白太傅(白居易),在这七个人中,皮日休多以官职代之,这里的“白太傅”可以说是爱称。那么方氏称呼白傅又是抱着一种怎样的态度呢?在开篇这段话中,我们注意到方氏对苏轼是直接以号来指称,并未称呼其官职,但同时又把白居易与苏轼对举,这就有耐人寻味之处了。笔者以为,这与方氏之生平遭际有着很大的关系,方氏多次应乡试无果,五十岁之后绝意仕进,一生当中,游幕四方,“饥寒困迫,颠沛失荡,无以自存”6,这种处处失意的遭遇,与自诩“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7的苏轼类似,而白居易则不然,其一生仕途较为顺畅,身居高位,如此一来,方氏自然而然地与苏轼有着异代知音之感,称呼东坡则更显亲切,对白居易则称其官职名,有一种天然的隔阂感也是在情理之中。二是方氏提到的“白傅意格,东坡祖本”,实质上涉及了文学史上经常讨论的“苏轼慕白”现象,早在宋代,就有人指出过这一问题,张戒曰:苏子瞻学刘梦得,学白乐天,学太白,晚而学渊明8。周必大言: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9。罗大经言:本朝士大夫多慕乐天,东坡尤甚10。可见宋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一事实。乃至于苏轼本人也多次宣称“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老较前贤”,他对白居易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白居易是元和诗风的引领者之一,苏轼则是宋诗品格的塑造者之一,二者在性情与诗歌风格上都有着相似之处,因此,方氏认为苏诗祖述白诗,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意格”,即兼指诗文的意境与格调,“祖本”是属于文献学术语,即书籍或碑帖最早的刻本或拓本,为以后各本所从出者,方氏这里挪用作诗风承袭一说。但是,苏轼慕白并非是一昧摹仿沿袭,他的创新点在于“超妙”,对白诗有着超凡的妙悟能力,得其浑然天成而去其俚俗卑下,以苏轼之大才,尚且沾染了些许余气。于是方氏批评后世那些才气不高而学白之人,不仅是取其糟粕,反而动辄以学白为借口,此举正等同于邯郸学步,形神俱失,最终丢掉了自身的本来面目。方氏这番言论,一方面是对白居易平实俚俗的诗风贻害后世文人表达不满,二是告诫后人学白须得其闲适自然之精神,而不要亦步亦趋,徒得其俗气。两相对照,方氏对白诗是颇有微词的,这是他为后文选评九首白诗奠定总的情感基调。二、对白居易诗歌的具体评价在 昭昧詹言 中,方氏统共选评了九首白居易诗歌:西湖留别 钱塘湖春行 夜归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江楼夕望招客 庾楼晓望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寄殷协律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这九首诗歌以写景诗与寄赠诗为主,这两类诗歌都可归入白居易闲适诗的范畴中,可见方氏对白居易的此类诗歌是青睐有加的,但从具体的评价来看,也并不是全盘肯定。(一)“意匠经营”写景诗在 西湖留别 钱塘湖春行 夜归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江楼夕望招客 庾楼晓望 六首写景诗中,方氏的关注点基本上都是落在诗歌的用意、文法之上。他评析 西湖留别 一诗说:起二句叙题,字字锤炼而出之,不觉其为对起。三四跌出,空圆警妙,监脑运虚为实。五六周旋题面。首句倒转拍题。用笔用意,不肯使一直笔,句句回旋曲折顿挫,皆从意匠经营锤炼而出,不似梦得、子厚但放笔直下也。先敛后放,变化沈约浮声切响,此得足取法矣,然犹“经营地上”语耳。杜公包有梦得、子厚、乐天,而有精深华美不测之妙3430。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111828。前二句直接铺叙题目之义,“征途”“行色”“祖帐”“离声”“管弦”等皆是别诗中常见之语汇,“惨”“咽”二字更是用以渲染题目中“留别”这一主题,所以方氏评之为“字字锤炼”,再加之重重意象叠加使人一心沉浸了离愁别绪之中,而忘之成对,这一评语可谓是精准。到了三四句,又绕到了解释“留别”之因,兜转之中,将虚渺的“皇恩”指为现实之因,此所谓“运虚为实”。在五六句,笔锋又回到了现实中的留别场景。因此说其“不肯使一直 18第42卷总第232期笔”,便是指此等回环往复之笔法,又将此种笔法与刘禹锡、柳宗元二人之直笔作对比,肯定这种“先敛后放”的笔法是足以取法的对象。在最后,方氏又抬出了他最为推崇的杜甫,说他兼有三者之长,这里的“精深华美不测之妙”更偏向于说杜诗有着善于在直笔与曲笔之间转换自如的超脱形态。此段处处都在强调“锤炼”“用笔用意”“意匠经营锤炼”,从个别字词的斟酌到句子之间的衔接呼应,再到全诗的谋篇布局,皆是方氏提倡用意、文法之本意流露。在赏析 钱塘湖春行 时,方氏说:章法意近,与前诗相似,而此加变化。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3430。在这里,方氏强调文法要寓于变化,即承继了南宋吕本中所提倡的“活法说”,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如此方能不成死句。至于“象中有兴”,则与方氏一贯提倡的“兴象高妙”的诗歌鉴赏宗旨是符合的,例如:“文字精深在法与意;华妙在兴象与词。”311这里的“佳处”指的便是末两句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透过此二句,我们才能看到诗中人的影子。在对待 夜归 和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两首诗时,方氏都是通过强调“景工”来延伸至对文法上层次鲜明的认同。论 夜归 一诗:起句平点。三四远景。五六警妙非常。以归后事收。只八句说去,往复一气中,层次情事,有如一幅画图,令人一一可按而见,固非小才能办3431。白居易一生当中,留存下来题为 夜归 的诗歌有两首,暂且一并移录如下:夜归: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111605。夜归:逐胜移朝宴,留欢放晚衙。宾寮多谢客,骑从半吴娃。到处销春景,归时及月华。城阴一道直,烛焰两行斜。东吹先催柳,南霜不杀花。皋桥夜沽酒,灯火是谁家111907。由方氏评语中的“三四远景”“只八句说去”这两样关键信息可知,方氏很明显是在讨论前者这首七律 夜归,而非后者。如果说评价此诗“如一幅画图”已经是在刻意突出其状景之工,那么“令人一一可按而见”则是在突出其写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逻辑性。从湖岸东骑马出发,视线逐步移动到青山上的松树林和沙堤上高悬的明月,此为眺望,再到近处楼角的影子,随潮水而来的江风,诗人从视觉享受转换到了触觉享受,最后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笙歌消散、蜡烛正红,从前面的视觉、触觉互动移到了听觉、视觉互动。整首诗歌通读下来,的确使人徜徉在一幅宴后散步图之中,足见其在谋篇布局之精密细致,因此方氏盛赞其为“固非小才”。论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此题已如画,诗写景工而真,所以为佳。姚先生云:“非至西湖,不知此写景之工。”起二句点题。中四句小、大、远、近分写,皆回望中所见。却以结句廻掉点明,复总写一句收足,所谓加倍起棱也。起不过叙点“归”字,而以密字攒炼而出3431。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111621。此诗就题目而言,是一首寄赠诗,然细看全诗,大体皆是叙景,为方便与前诗作一比照,故纳入写景诗的体系中论述。在这里,方氏的评析套路类似于上条,皆是从强调写景如画出发,以“回望”为视线出发点,依次向小、大、远、近四个维度铺开,“卢橘子”“棕榈叶”是为小而近;“柳湖”“松岛”“莲花寺”是为大;“烟波”“楼殿”“蓬莱宫”是为远,层层铺叙,好似山棱起伏不定,故方氏评曰“加倍起棱”。至于前两句的场景渲染皆是为表明一“归”字,方氏说是“以密字攒炼而出”,的为确评。这段论述与此前相似,皆是在突出章法有致、严丝合缝之妙处。在用意、文法之外,方氏在对 江楼夕望招客一诗的评价中又重提了“真”的概念:起点叙。次句中联皆夕望中景。招客收。姚先生摘末句云:“俚俗不可耐。”愚谓此尚无妨,清切有真趣,较 夜归 末句富贵气为优3431。可见方氏认为此诗并非像姚先生所说那般俚俗,而是认为它有真趣,换言之,即更贴近生活。的确,“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