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非洲
文学
研究
奠基
学者
英语
谈起
袁俊卿
书 评非洲文学研究的奠基和学者的主体性自觉 从朱振武新著非洲英语文学的源与流谈起袁俊卿(上海师范大学)摘要:西方世界自世纪年代起业已出现专业化和体系化的非洲文学研究,与之相比,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但一直处在外国文学研究中的边缘。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理应均衡吸纳外国文学文化的优秀成果,应该具备与其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关于世界文学的知识。非洲英语文学的源与流是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非洲英语文学的源流嬗变的学术专著,这部专著的出版,以及对非英美国家英语文学研究的思考启示我们:坚持文化自信、拥有本土视角、彰显主体性自觉对外国文学研究何其重要。中国学者唯有深刻把握世纪非洲英语文学的发展历程,积极参与构建世纪世界文学新秩序,解构西方中心主义话语,才能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s -,关键词:非洲英语文学;“非主流”英语文学;文学发生学;主体性自觉:;-;一、引言知名非洲文学研究专家西蒙吉坎迪(,)在 非洲文学百科全书(,)中指出,尽管非洲有着悠久的口述传统和语言传统,但是非洲现代英语文学的生成是由欧洲的殖民扩张、殖民体系的确立、基督教的传播以及教育机构的相继出现等因素造成的。世纪年代和年代,大多数非洲国家摆脱了殖民者的统治而取得独立,非洲文学也在非殖民化中达到了高潮。(,)虽然非洲现代英语文学的产生与发展跟西方息息相关,但是西方对非洲英语文学的研究则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东非英语文学中的主体性重构”()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的阶段性成果。过程。比如,利比里亚作家约瑟夫杰弗里沃尔特斯(,?)于年出版的关雅保 一个非洲公主的故事(:ss)几乎完全没有获得关注,而这是现存较早的由非洲黑人创作的英语小说。到了年,尼日利亚作家阿摩斯图图奥拉(,)出版棕榈酒鬼历险记(-)之后才获得些许评论。(,)“在西方,年代才开始出现系统化、专业化的非洲文学研究,推动这种进展的是非洲的独立解放运动和全球殖民体系的瓦解”(蒋晖,:)。英美世界真正对尼日利亚英语文学的研究始于世纪年代初。南非英语文学肇兴于世纪初,进入世纪之后,尤其是年代南非共和国建立,其在英美世界才引起广泛关注。与西方世界相比,中国对非洲英语文学的研究明显薄弱。国内对非洲文学的译介始于世纪年代,出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的非洲文学研究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年代和年代则以翻译为主,研究为辅,年之后才逐渐获得较多研究者的关注。与西方世界业已体系化、专业化的非洲文学研究相比,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无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还是学术探讨等方面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种背景之下,非洲英语文学的源与流(以下简称源与流)的出版就带给我们许多启发。二、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的奠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理应均衡吸纳外国优秀的文学文化成果。但实际上,“理论”与“实践”发生了偏差,我们绝大多数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欧美文学。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源与流的出版就是力图平衡国内外国文学研究的厚“此”薄“彼”。它是国内学者的主体性自觉的产物。这部作品是国内第一部专门探讨非洲英语文学的源与流的学术专著,是作者近年来,研究非英美国家英语文学的“发生、发展、嬗变、影响以及美学表征、文化蕴涵和艺术形态”(朱振武,)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为接下来的非洲文学和“非主流”英语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源与流通过研究国别英语文学的肇始和发展,总结、概括非洲英语文学的渊源与流变。这部著作着重探讨了南非、尼日利亚、津巴布韦和肯尼亚这个国家英语文学的崛起与发展,重点论述了南非和尼日利亚英语文学在欧美国家的研究概况。比如,南非文学包括阿非利肯语文学、英语文学和非洲语言文学。其中,开始于世纪年代的南非英语文学是最为丰富的一支,它蓄势于世纪上半期,在世纪中后期走向成熟。纳丁戈迪默和约翰库切相继于年和年斩获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南非英语文学达到高峰。世纪年代末兴起的奥尼查市场文学()是尼日利亚英语文学勃兴与发展的重要民间力量,它的创作主体虽然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学性也乏善可陈,但其中囊括的反殖民(-)和去殖民()思想对尼日利亚英语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津巴布韦迟至年才取得独立,其英语文学在世纪之后获得迅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黑人作家。肯尼亚英语文学则从世纪年代起经过了萌芽期、发酵期和繁荣期个阶段。正如作者所述,非洲各国英语文学的发生发展“均肇始于对英国文学亦步亦趋的模仿,继而经历了一段旨在本土化和民族化的艰难抗争,最后终于在国际化和民族化之间寻求到了相对的平衡,呈现出与英美文学交相辉映的景象”(朱振武、刘略昌,)。所以,非洲英语文学的主题内涵、行文风格、叙事模式和美学理念等方面皆具有与英美文学迥异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首先,非洲英语文学具有本土流散、异邦流散和殖民流散三大特征。由于西方的殖民侵略、殖民统治以及外来宗教的渗透与西式教育的推广等方面的因素,相当一部分非洲原住民失去了土地,被迫离开家园,在自己的国土上移徙与流亡;他们的本土宗教受到外来宗教的冲击,本土语言遭到殖民语言的挤压;他们受到西方文化与西式价值观的塑造,但又深深扎根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从而在面对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时进退维谷,徘徊不定,在心灵深处,无法获得使人身心安定的归属感,再加上殖民者依据各自的势力范围强行划定非洲各民族国家的地理疆界,非洲原住民在种族身份、国家身份和自我身份认同上呈现出混杂矛盾与犹豫纠结的状态。总而言之,非洲原住民在家园、语言、宗教、身份等方面所遭遇的困境使得他们的主体性呈现为一种破碎的、不完整的状态,本土流散正是源于此因。(朱振武、袁俊卿,)本土流散不需要跨越国界。异邦流散则不同,它必须先有地理位置的跨越,然后才会面临异质文化的冲击。异邦流散者有着深刻的边缘化体验,这也是“全球移民、大流散时代每个种族群体都无法完全回避的”(杨中举,)。殖民流散特指殖民者及其后代,尽管不同时期表现出的流散表征并不相同。无论本土流散、异邦流散还是殖民流散,异质文化冲突是其共同的成因。其次,在创作倾向非洲文学研究的奠基和学者的主体性自觉 从朱振武新著非洲英语文学的源与流谈起方面,为数众多的白人英语作家在塑造作为他者的非洲黑人形象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世纪后半期,约翰史密斯莫法特(,)、大卫利维斯通(,)、托马斯摩根托马斯(,)和查尔斯海姆()等人笔下的黑人形象是野蛮化的;到了世纪前半期,在白人女作家格特鲁德佩琦(,)和辛西娅斯托克利(,)的作品中,黑人则被隐形化;二战后至年,柏雷尔()和费利佩贝恩(,)等人则把黑人妖魔化了。再次,在主题蕴涵和艺术表征方面,作者撷取多丽丝莱辛、恩古吉提安哥和本奥克瑞位代表性作家,探讨各自国家的文学特点。多丽丝莱辛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尤其是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当今社会人类精神危机的深度体察,对人类命运及未来走向的高度关怀。她的小说复杂多样,内容丰赡,在继承与否定中不断前行。肯尼亚作家恩古吉在其创作历程中,着重于重述历史、描写战争以及揭露残酷的现实问题。尼日利亚作家本奥克瑞则以饥饿的路为中心,通过对现实空间、虚幻空间与第三空间这三重空间的描写,重塑非洲形象,憧憬非洲梦想,探索非洲道路。研究非洲英语文学的发生、发展,探讨其主题内涵、叙事方式以及美学风格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中国学人从本土立场和中国视角出发,试图把握世纪非洲英语文学的源流嬗变和参与到对世纪世界文学新秩序的建构中来的重要尝试。正如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这部著作就是要摒弃西方主流话语特别是殖民和后殖民批评话语。当然,摒弃西方主流话语特别是殖民和后殖民话语的主要目的不是其他,而是摆脱长期以来国内对西方话语亦步亦趋、盲目附和的现实境况,努力建构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可以说,源与流的出版拓展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版图,丰富了“非主流英语文学”的研究内涵。三、“非主流”英语文学研究的垦拓实际上,“非主流 英语文学”就是“非英美国家英语文学”。众所周知,随着英美等国的相继崛起、海外殖民地的大力扩张以及英语教育的强势推行,用英语创作的文学作品早已超出了英美等国的边界,而扩展到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津巴布韦、印度、新加坡、菲律宾、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加勒比海等国家和地区,也就是说,英国文学()与英语文学()早已成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构成一种源与流的关系。(朱振武、刘略昌,)而 源与流 就是置于“非主流”英语文学这个框架之中展开讨论,绪论部分则从“非主流”英语文学的源头、历史嬗变、世界性意义和发展趋势个方面进行把握。对“非主流”英语文学的关注起源于国内学者对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欧美文学,对英语文学研究的精力主要偏向于英美文学。但是,非英美国家的英语文学同样不容忽视,其中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十分优秀的作家。比如,尼日利亚作家沃莱索因卡、钦努阿阿契贝、本奥克瑞、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南非作家纳丁戈迪默、库切、达蒙加尔古特、艾捷凯尔姆赫雷雷,加纳作家阿伊克韦阿尔马赫,索马里的纳努丁法拉赫,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维苏奈保尔,印度的基兰德赛、阿拉文德阿迪加,以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坦桑尼亚作家阿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等等。他们值得得到关注。与此同时,对“非主流”英语文学的研究也涌现出一批成果显著的专家学人。比如,虞建华的新西兰文学史(修订版)详细介绍了新西兰的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的毛利口头文学传统、殖民开拓和殖民扩张时期的文学概况以及世纪和世纪的重要作家作品等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新西兰文学发展历史的著作。黄源深于年出版的澳大利亚文学史以时间为线索,先后探讨了澳大利亚殖民主义时期的文学()、民族主义运动时期的文学()、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文学()和当代澳大利亚文学(),涉及的作家有多个,后来修订的版本中,新增作品多部,扩充万多字,反映出澳大利亚文坛的新动向。(周小进,)李永彩于年出版的南非文学史全面客观地介绍了南非文学的发展概貌,分个阶段介绍了南非各个种族的文学,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年起,朱振武相继发表系列文章,对“非主流”的源与流、“非主流”的来头、“非主流”的势头进行了界定与概括,与此同时,还对北非、南非、西非、东非、加勒比和印度的英语文学进行了简要概述,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选译。另外,他还出版了 中国非英美国家英语文学研究导论 加拿大与新西兰英语文学研究在中国非洲英语文学研究和非洲国别英语文学研究等著作。可以说,国内对“非主流”文学的研究正形聚成越来族裔文学专题越乐观的态势,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非主流”文学文化将会向主流趋近。总体来看,深厚的诺贝尔奖情结、重点作家研究一枝独秀、对后殖民理论与英语流散作家的厚爱、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研究的偏重、对中外作家作品比较研究的痴迷等个方面是我国非英美国家英语文学研究的特点,这些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作家作品选择方面比例失衡,在研究角度上过分依赖后殖民理论,在研究内容上忽略了对作家作品的语言艺术形式的探讨。(朱振武,:)之所以呈现出这种状况,是因为部分中国学人丧失了学术研究中的主体性,缺少自觉意识、本土意识和文化意识。缺少批评自觉,则很容易随大流;没有本土意识,则很难形成独特见解;缺少文化自信,则不可能具备独立意识。有学者呼吁,“要找回外国文学研究中失去的自我。根除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奴性思维坚持批评的独立人格,提倡批判精神,发出自己的声音”(黄源深,)。这个“自我”就是主体性自觉。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理应具备与其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关于世界文学的知识,应该均衡吸纳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学文化成果。“中国研究非洲文学的巨大动力必然在于我们要以中国的方式把握世纪世界文学的进程,并重新构造世纪世界文学的秩序,这是中国文化主体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需要”(蒋晖,:)。可以说,新西兰文学史 澳大利亚文学史 南非文学史和源与流等相关成果的出版,以及将要完成的五卷本非洲英语文学史,正是国内学者彰显本土意识,体现批评自觉,呈现深度关怀的最好明证,也是试图呈现世界文学版图中遭到严重忽视的“非主流”文学之真实样貌的努力尝试。当然,如果把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