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99重阳节古诗.docx
下载文档

ID:41914

大小:11.85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1-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99 重阳节 古诗
99重阳节古诗   重阳节是中国一个非常的传统的节日,你知道99重阳节古诗吗下面办公室小编精心整理了99重阳节古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99重阳节古诗1:  九月十日即事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主要表现了作者一生屡遭挫败和打击,而在节日里所引发的忧伤情绪。 99重阳节古诗2:  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   作于王勃南游巴蜀之时。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那么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比照,运用了“无理而妙〞的写作手法,虽然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这两句确实很妙。因为错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土,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比照,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顶峰。问得虽然无理,却衬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99重阳节古诗3:  出自现代诗人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赏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比照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古   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作品是太多了。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里着重说的是“天难老〞。其次,“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开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就是片段,“难老〞就是指开展变化的过程无穷无尽。这三个字简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诗的说明,必须注意。再次,明白了“天难老〞的涵义,也就明白了“人生易老〞的说法,不但不是慨叹人命朝露,而且恰恰相反,在这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地发些光和热,但这又何妨天是难老的呀。这意义是丰富的,这情绪是昂扬的。它揭示出不朽的历史开展规律,它表达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象格言一样精警,真是耐人寻味。在这壮大,它是由“岁岁重阳〞这一自然现象或客观现实生发出来,是通过具体感性而显现的抽象理念。所以,前主后宾,后句是前句的申说,却不意味着后句较之前句不重要;因为,从另一角度着眼,便又看到:前虚后实,诗意乃是由“岁岁重阳〞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难老〞,那么是升华,两句是有机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只有毛泽东此词不达意,意趣横生,戛然独造。假设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横扫千古了。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战地播种着英雄的头颅,灌溉着烈士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野菊挺立开放,绽黄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假设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毛泽东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符合逻辑的推论了。“江天〞句那么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决。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处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诗的形象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