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国
农村
养老
保障制度
现状
对策
江西财经大学
自 学 考 试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专 业
学生姓名 论文编号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年度 (上/下)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对策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大力开展农村社会保障是实现城乡协调开展及经济和社会协调开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针对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建立合理的筹资机制、建立分层分类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和标准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制度、加强法制建设,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现状;问题;对策
.
目 录
............................................................................................................................
Abstract…………………………………………………………………………………………
目录............................................................................................................................
一、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
(一) 农村养老保险在反复中探索推进.................................................................
(二) 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强力推进中面临难题.................................................
(三) 社会救助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和标准................................
二、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保障覆盖面窄............................................
(二) 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强力推进中面临难题.................................................
(三) 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不够科学与标准,缺乏法律保障.....................
三、开展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对策............................................................
〔一〕建立分类分层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二〕建立合理的多元化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体系....................................
〔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和监管体系.......................................
〔四〕分类实施对策建议.......................................................................................
〔五〕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资金来源 ........................................................
〔六 〕要使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顺利实施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
结论............................................................................................................................
致谢........................................................................................................................
前言
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难点。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社会保障的根本权利.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意。在农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农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切实保障困难农民的根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对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让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根底分析
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这种以家庭作为最根本的养老模式得以长期存在的根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将成为我们设计今天的农村养老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家庭养老的客观条件分析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
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两千多年中,中国农村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一种不兴旺的经济形态,低下的生产力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一块块土地上而无其它谋生手段,封闭的交往形式又使农民只能依靠自身积累经验而无其它获取知识的途径。于是,对土地和耕作知识的拥有就成了社会继承与世代交替的重要内容。土地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退出生产领域后,并不放弃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子女要想获得土地必须以赡养父母为代价。同时,子承父业是传统农民家庭的突出特点,后代不仅由父母抚养成人,而且还从父祖那里学会谋生的技能,继承一定的产业和土地,这种生活上经济上的高度依赖使得他们自觉服从父辈祖辈的制约,不敢有丝毫违抗。
父辈们靠土地生产生育,培育后代;子辈们靠土地维持生活,赡养老人,土地构成百姓们家庭养老的重要经济来源。为了确保农民拥有土地,历代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土地分配政策,如井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等。除了土地制度之外,政府还通过法律条文,严禁子孙与父母分家分财。唐律•户婚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律规定,“凡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家庭养老的经济根底。
2、非货币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人类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家庭赡养功能就慢慢脱离家庭而社会化。〞〔1〕米特罗在欧洲家庭史中进一步描述道:“农民经济是一种无货币经济,以致于赡养老人只在家内是可行的,提供实物在超出一定距离时就会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需要用现金支付并用此钱购置食物,而在前工业时代,在农业地区中,这两个都是不存在的。〞〔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极其落后,工业化程度很低,非货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有主导地位,在这种非货币的农业社会中,农民生产自己几乎全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要不停地生产以获得生活资料的供应,否那么便无法保障自己的生活。而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因年老而丧失生产能力的时候,此刻要想获得生活资料,就必须依赖于家庭其他成员的生产。很显然,非货币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家庭存在的必要性,也决定了家庭养老的必然性。
〔二〕家庭养老的主观条件分析
1、传统的孝道思想是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内在动力
在任何年代里,老人的赡养不仅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而且还受到建立在这种生产力根底上的赡养观念的制约。历史上,我国的老年赡养是以孝为核心在家庭内部进行的,孝道思想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开展历史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儒家认为:“孝为百行之冠、众善之始,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3〕所以儒家立教以孝为起点,“孝字上半部为老,下半部为子,有老人扶子之义。〞〔4〕因此,孝的道德观最初是调解长者与小辈之间关系的行为准那么。但是,到了封建社会,孝被抬到了极高的地位,成为一切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起点,并做为封建伦理纲常的根底。封建统治者就是用孝束缚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孝的原那么为:“父之所尊,子不敢不承,父之所异,子不敢不同〞。〔5〕封建统治者重孝的目的是为了效忠,显然以孝治天下,本身就包含了伦理和政治双重意义。在封建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广阔农民总是认认真真地行孝,孝顺父母的意识逐渐成为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内在动力。
2、享受天伦之乐的本能是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精神动力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仅有物质上的需要,而且有精神上的需要。老人害怕孤独,乐于和儿孙生活在一起,于是在长辈与晚辈之间形成一种强烈的群体感情,这就构成了家庭结构变化的向心力,形成一种牢固的封建家庭关系,成为一个团结的整体,具有强大的保护职能,共同保护家庭成员和财产安全。每个家庭成员都脱离不了家庭生活,更脱离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而且家庭还有一定的稳定性,每个人都重家庭,轻个人,为了家庭的生存、利益和荣耀,个人便可以忽略,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和谐,个人必须各安其分,在人伦标准所界定的范围内,将自己的社会角色演好,而个人的真实意见和感受那么慎藏于角色、行为之后。于是又形成近代农民家庭的内聚性和封闭性,主观上要求赡养老人必须在家庭内部进行。
3、政府的强力推行是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外在动力
中国传统社会自实施君主专制制度以来,国家权力日益集中在极少数人的手中。在“家天下〞的政权模式下,统治者为了确保统治权力,努力造就国家利益至上的原那么和绝对服从的心态。孝的本意是顺从和“无违〞,将孝扩展到政治关系方面,就形成了“以孝移忠〞的思想观念。另外,老年人是政府业绩的形象代表。在传统社会,老年人是知识和智慧的代表,更是国泰民安和国运长久的象征。乾隆三下江南,其间五六次都有百岁“人瑞〞迎驾道旁,他认为是“太和之气〞,“用征寿世〞的桔兆。显然,当老年人被赋予国运和德治的象征意义时,家庭养老就不只是家庭的私事,而是政府的公事了。因此,历朝历代的政府官员都将维护家庭养老作为国家任务进行推动。政府强力推行家庭养老的标志有三:第一,有负责相关事务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或专司其职的官员;第二,有保障家庭养老的制度和法规;第三,有维护家庭养老的思想观念和道德。〔6〕中国历史上的家庭养老是通过民政部门主管,县级机构直管,吏部考课,监察部门分察,孝文化灌输等逐渐纳入政府行为范畴的。 二、现代社会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社会经济现代化以及人口流动的过程中,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