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美湘村”建设下花垣县兴...园社区乡村河道生态治理思考_刘万柳.pdf
下载文档

ID:412101

大小:1.87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水美湘村 建设 花垣县 社区 乡村 河道 生态 治理 思考 刘万柳
第17卷第2期南方农业2023年1月Vol.17No.2SouthChinaAgricultureJan.2023217217刘万柳.“水美湘村”建设下花垣县兴农园社区乡村河道生态治理思考 J.南方农业,2023,17(2):217-220.“水美湘村”建设下花垣县兴农园社区乡村河道生态治理思考刘万柳(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摘 要 乡村河道生态治理是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为实现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的有效融合,建设人水和谐的美丽村庄,以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兴农园社区“水美湘村”建设项目为例,引入河流生态治理理念的研究目的,介绍乡村河道生态治理思路,从清淤疏浚、岸坡生态治理、生态景观建设、水文化植入等方面提出乡村河道生态治理的措施。关键词 乡村河道;生态治理;“水美湘村”;湖南省花垣县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 x.2023.02.068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 90%以上,目前我国仍有约 5 亿人口生活在农村。与城市相比,农村与水系的关系更加紧密,不少村庄临水而居,河水的涨落关系到农民的居住安全及生产安全。乡村河道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乡愁和记忆的重要载体。只有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的水网,才能护住农业的命脉,保证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经调查,乡村地区河流众多、水系发达,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1)部分村落内河流连通性较差,淤塞、萎缩严重,生态基流得不到保证;2)部分河段脱水,自净能力不足,河流两岸为土质岸坡,水源涵养条件差,存在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3)两岸防洪达不到标准,汛期来临时无法保证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安全;4)乡镇企业经营不规范,肆意排放污水,农民种地大量施用化肥、不合理使用农药等问题导致农村水源污染加剧。因此,乡村河道的生态治理迫在眉睫。1 乡村河道生态治理的意义乡村是一个地域性综合体,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等特征,兼具生活、生产、生态、文化及娱乐等多重功能。研究乡村河道生态治理的目的在于以下 2 个方面。1)近年来,人们愈发意识到河流对于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对维护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大规模的发展,部分乡村河道及周边乡村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乡村规划与建设大量套用现代城市规划的技术与模式,硬质现代化材料被生搬硬套地运用进乡村河道景观建设中,导致乡村水土流失、排水困难、水土污染、内涝频发等问题。2)乡村河道生态规划和治理不仅能从根源上保障乡村的用水安全,而且对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生态理念对乡村河道景观的规划设计展开探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乡村面貌的提升、乡村格局的优化进行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可实施、可落地的乡村河道生态治理新方案。笔者认为,乡村河道的生态治理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秉承与当地村民“共享、共建、共创”的中心思想,不断提升人们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让村庄因水而兴、因水而旺。2 乡村河道生态治理思路2.1 保护河道的自然形态,改善河道水环境乡村河道的生态治理要注重保护河道的自然形态,以降低改造对于环境造成的破坏,提高乡村河道的生态安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尊重收稿日期:2022-12-10作者简介:刘万柳(1991),男,湖南岳阳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E-mail:。第17卷第2期南方农业2023年1月Vol.17No.2SouthChinaAgricultureJan.2023218218自然、师法自然的理念,尽量减少人为手段的干预。1)改进传统的乡村河道治理模式,强调以生态为主的河道治理策略,保护河道生态系统。2)建立生态布场机制,针对河道已经存在的问题,通过植物系统生态驳岸或水系连通等方式进行一系列治理。3)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理念,以生态理念为基础,为乡村河道水环境设计提供理论研究保障,增加乡村河道的自然 美感。2.2 优化河道护岸形式,提升河道防洪安全传统护坡护岸形式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其主要侧重于河道行洪、排涝等基本功能,对环境、生态的影响考虑较少,缺点较为明显。因此,优化河道护岸形式是乡村河道生态治理的重要手段。基于生态发展的理念,建议尽可能采取生态护坡护岸,在功能上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充分利用自然材料构建稳定岸坡,为水生生物、微生物、岸上植物等创造良好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营造出的多样的环境条件,促成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性,形成自然优美的河道景观,恢复河道鱼虾洄游、水草茂盛、生机盎然的自然生态景观2。2.3 加强生态景观建设,提升河道净化能力乡村河道加强生态景观建设是为了充分发挥植物在乡村河道生态治理方面的效能,利用现有的植物,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避免过度人为化。传统的河道开发大多只是为了满足单一需求,导致河道周围的树木被砍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过多混凝土的使用,会直接导致地下水与河水无法互补净化,陷入水污染的恶性循环。通过提升河道净化能力,可以提升乡村生态系统等级及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例如,使用生态砖进行了生态护岸的建设,或者在边坡上种植草本植物,起到初步过滤污水和保护水土的作用。同时,可以选择在河道内种植一些抗污性较强的水生植物,提升河道的净化能力。2.4 融入水文化,展现地域特色乡村河道生态治理,不仅要考虑其实用性和生态性,突出展现当地区域特色,而且要将水系与文化内涵联通,充分挖掘地域特色。例如,在乡村河道景观设计中,将过去房屋中废弃的青砖作为铺地材料进行铺设,增加道路的年代感;在植物的选择中,以乡土植物为主,提炼当地文化符号,配以当地特色的建筑材料,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愁元素,提高生态景观的归属感。3“水美湘村”建设项目概况3.1 项目来源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湖南省水利厅于 2021 年提出“水美湘村”示范村建设,力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水为主线,以村为单元,打造一批“水美湘村”示范村,让村庄因水而起、因水而美、因水而宜,让居民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3.2 项目情况湖南省 2021 年“水美湘村”建设示范村兴农园社区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花垣县,该村自然资源丰富,有山水、有田园、有森林;且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花垣县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存载地,也是花垣县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项目选点位于兴农园社区的杠掰河段,治理长度为 1.4 km,治理面积约 40 337 m2。项目基地周边生态基础条件较好,有河道、浅滩、稻田、山地等多样化的生态景观空间;不足之处在于植被较为杂乱、观赏性弱、缺乏系统性的管理,同时河道周边交通不畅,基础设施不完善,河道内淤泥较多,水质较差,两岸岸坡未做护砌导致水土流失。经过现场勘查和开会讨论,团队决定采用生态化治理方式对该村的河道进行综合整治。通过乡村河道生态治理,可以将乡村振兴大举措落实到水美、村美的“水美湘村”建设中,增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与此同时,通过改善村容村貌,亦可以吸引游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3.3 治理理念以山、水、林、田、村等乡土景观资源为特色,以水环境、水安全的角度生态治理河道,通过少量的人工干预手法,激发村庄内在活力,塑造和谐人居环境,再现原生态村庄,唤醒人们对家乡的记忆。3.4 治理目标1)将村内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整体的生态治理,构建蓝绿交织的自然系统骨架,保留乡村特有的原生态价值。2)因地制宜地深入挖掘兴农园社区的文化特征,创造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的水岸空间。3)产业立村,以水为纽带,串联当地产业资源,促进一产升级,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提升产业链价值。第17卷第2期南方农业2023年1月Vol.17No.2SouthChinaAgricultureJan.20232192194)以水为媒,建“水美湘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水利治理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品牌。3.5 治理思路兴农园社区“水美湘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水为纽带,利用当地资源,合理选择水系治理措施,围绕水打造特色乡村,力求做到“水足、水净、水动、水美”,展现水与乡村的和谐之美。本次兴农园社区“水美湘村”建设以兴农园社区的杠掰河河段及两岸滨岸带治理为主,采取疏通和整治水系保障水安全;完善此区域生态系统,以河流周边自然生态为依托,通过最小干预的手法,美化周边的自然环境,使人亲水、乐水,与自然和谐共处。为整体规划建设提供良好的水利基础,有助于整个村庄的项目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塑造和谐人居环境。3.6 治理内容3.6.1 清淤疏浚由于河道底泥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较高,如果污染物向水体释放,则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的氧气,从而导致水质变坏。为长久改善水质,对河道淤积河段及河岸的水面底泥进行清淤工程。杠掰河属于山区性河流,枯水期河道内流量较小,水面清澈,泥沙含量少,河道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洪水期间。清淤工程治理水域面积 7 962 m2,为保证留有一定量底泥利于营造浅滩环境,给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实际清淤面积为 3 812 m2,清淤总量为 1 147 m3。淤泥的消纳以实施河岸湿地恢复工程为主,多余部分外运至渣场,并采用无害化处理;河道中的清障料筛分后可再次利用,将块石堆放于坡脚,起到抵抗河水冲刷的作用。通过清淤疏浚,增强了水体的流动性,恢复了河道蓄水能力,提高了防洪标准,河道整体景观面貌也得以改善。3.6.2 岸坡生态治理杠掰河治理岸坡长 1.4 km,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河道局部存在软土地基影响现状边坡的稳定性;岸坡冲刷问题”,对现有堤坝进行有效的除险加固和预防措施,建设标准堤坝及库岸。对已有质量差、标准低的堤坝进行加高、加固或重建堰塘。根据杠掰河河道特性,区域内无较大的河流汇入,在护岸的选型上,避免采用传统的“三面光”“两面光”形式,结合现场实际,选用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生态护岸,如植物护坡、三维土工网垫护坡、柳桩扦插护坡等,既满足了对岸坡稳定性的需求,又能发挥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更能与岸边绿地之间形成蓝绿交织的网络,从而使得河水清澈、植物繁茂,形成自然稳定的生态景观。3.6.3 生态景观建设“水美湘村”建设以杠掰河及两岸滨岸带治理为主,改善河湖水动力条件和恢复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在杠掰河水系生态治理的基础上,叠加亲水、乐水等便民工程,让农村水系绿起来、美起来、乐起来。对照“水美湘村”建设总体规划中“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总目标,在人口密集区域布置亲水平台、亲水步道、临水构筑物及标示标牌等,并采用乡土材料,减少后期维护。河流两岸的植被种植在兼顾形式美的同时,更注重其生态效应。为了改善杠掰河的生态环境,使用 26 种乡土植物,构建复合型的植物群落,其中水生植物选择其根系能吸附水体污染物、固岸护坡的品种,陆生植物选择满足当地气候条件、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品种,打造极具野趣的植物景观。生态绿化治理面积约 17 316 m2,有利于提高河湖自我生态修复能力,可为各种鸟类、昆虫等生物营造一个良好的栖息与生存环境,保持当地的生态平衡。3.6.4 水文化植入乡村地区的河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构成了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创造了具有独特内涵的水文化。乡村河流的生态治理应加强对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把乡村地域的人文风情、河流历史、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合到水系治理中,提升水系工程的文化内涵。杠掰河的生态治理工程充分梳理了河流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保留古井、布置水利标识牌及多样化的水工具(脚踩水车、手摇水井),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景观,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和提升农村魅力,延续当地苗族独特而鲜明的文化传统,有利于促进兴农园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杠掰河的生态治理将助力兴农园社区的乡村建设,树立“水美湘村”品牌,通过有形的物质载体展示无形的文化内涵,发挥水利在乡村振兴中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