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体
熊十力
思想
核心
杨泽波
2023.3|77哲学“一体两现”:熊十力思想核心之分疏杨泽波摘要:“一体两现”是熊十力的思想核心。“一体”即道德本体,“两现”即“道德存有之呈现”和“道德践行之呈现”。在“一体”方面,熊十力凸显了本体的重要,坚守了心学的立场,但未能处理好“变”与“常”以及“本心本体”与“乾元本体”的关系。在“两现”方面,熊十力强调,本体发用创生道德存有,完成道德践行,其思维方式都是呈现。熊十力这一思想在儒家原有的道德践行主线的基础上,辟出了一条道德存有的辅线,撑开了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的总体格局,极大地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关键词:熊十力;一体两现;道德存有;道德践行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儒家生生伦理学引论”(18AZX01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儒家生生伦理学研究”(16JHQ001)中图分类号:B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3)03-0077-06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家第一代的重要代表,其思想核心可概括为“一体两现”。“一体”即是“吾学贵在见体”之体,“两现”即是“道德存有之呈现”和“道德践行之呈现”。最近,我撰写了一组文章对此加以讨论,本文只对“一体两现”这一思想核心加以分析,其他问题另文专述。一、熊十力思想的核心熊十力能够形成自己的思想,进而创立自己的学派,即所谓“十力学派”,离不开到南京支那内学院学习唯识论的机缘,这段经历使他有机会了解和掌握唯识思想,从而将其引入儒家思想系统之中。新唯识论是熊十力的代表作,他写作该书的直接动因是不赞成佛家唯识思想的立场,这单从成唯识论与新唯识论对于“唯”“识”二字的不同解释即可明了。窥基在成唯识论述记序中说:“唯遮境有,执有者丧其真;识简心空,滞空者乖其实。”熊十力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引用了其对“唯识”的解释:“唯字,是驳斥的词,对执外境实有的见解而加以驳斥,因为如世间所执为那样有的意义,是不合真理的。识字,是简别的词,对彼执心是空的见解而加以简别,即是表示与一般否认心是有的这种人底见解根本不同。”熊十力没有沿用这种含义,给出了新的界定:“识者,心之异名。唯者,显其殊特。即万化之原而名以本心,是最殊特。言其胜用,则宰物而不为物役,亦足征殊特。新论究万殊而归一本,要在反之此心,是故以唯识彰名。”这就是说,“唯”字在旧唯识学是驳斥的意思,在熊十力则是殊特、主宰的意思;“识”字在旧唯识学是简别的意思,在熊十力则是心之别名。熊十力写新唯识论根本的目的是要说明万物之原、万有之本都在此心,我的心是宇宙万物的乃至宇宙大化的本体,是其根本原因。这就是“唯识”这一概念的含义。由此不难看出,熊十力能够建立自己的学派绝非偶然。在哲学发展进程中,哪怕有一点点推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求对前人的思想有深入的理解,更要能够提供新的东西,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学术增量。有幸的是,这两方面熊十力都做到了:一方面,他对佛家唯识思想以及儒家心学义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将唯识的基本精神转移到儒家心学的立场上来,为儒家学理提供了新的内容。这种在学术内容交叉方面的优势,为熊十力创立自己的学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梨园行过去有句老话叫“手中的玩艺儿要好”,78|江汉论坛所谓“玩艺儿”好也就是戏必须好。这个道理普遍适用。无论什么人,演员、球员、企业家、政治家,能不能成事,关键看你手中有没有好东西,有没有真本事。哲学研究也是如此,能不能对哲学思想有所推进,关键看你能不能提供新东西,有没有学术增量。“一体两现”就是熊十力思想最宝贵的地方,就是他手中的那个好“玩艺儿”。如何准确概括熊十力的学术主张学界尚无定论。经过反复思量揣摩,我将其思想核心凝炼为“一体两现”。所谓“一体”即道德本体,所谓“两现”一是“道德践行之呈现”,二是“道德存有之呈现”。抓住了“一体两现”,也就抓住了熊十力思想的根本,抓住了熊十力思想最有价值的部分。二、“一体”的意义与内在隐患熊十力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一方面,国家命运面临严重危机,整个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口;另一方面,革命党人尤其是军阀、政客道德败坏,革命成为牟利的手段和工具。熊十力认为,要挽救这种状况,必须重建国人的道德意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重立大本,重开大源”,以明白宇宙和人生的根源和价值。反之,如果不从建本立极处努力,不以本体论统摄宇宙论、人生论、道德论、知识论,人必将堕落为无水之萍、无根之木。因此,熊十力特别重视本体的建设,而他一生讲得最多的话恐怕就是“吾学贵在见体”了。虽然熊十力非常重视本体,但因为这是儒学最高端的主题,其相关论述有两个问题一直争议较大。首先是本体是“变”还是“常”的问题。在这方面熊十力思想前后多有变化。1923 年,他写成唯识学概论第一种后,“忽盛疑旧学,于所宗信极不自安”,于是重新书写。1926 年仲春,写成唯识学概论第二种,纠正了之前的想法。在这之后,1926 年秋冬至 1927 年初春,又撰写了第三种讲义,改名为唯识论。在该书功能章完成后,着手续写色法章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意识到他长期坚信的佛教轮回说以及众生“交遍”说都有严重问题,而他曾经反对的儒家“同源”说反倒更有道理。这种变化主要反映在尊闻录之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熊十力提出了一种非现成的本体概念,他称之为“明智”。在他看来,“明智”最初只是一丝“残余的萌蘖”,并非充实具足。“成能”方能“成性”,而“成能”即是积极地利用此“萌蘖”努力实现并发展自己的天性能力。这一步工作,即为“创性”。经过这样一番调整,熊十力的思想有了巨大变化,不仅主张本体流行不息,而且强调本体自身也是生生不息的。正因于此,他决定毁弃之前的唯识论而着手写作新唯识论。然而,熊十力的这一思想受到了马一浮的严厉批评。1929 年,马一浮与熊十力初次相识时,就曾围绕本体究竟是“变”还是“常”的问题有过激烈的讨论。马一浮将熊十力立场概括为“主变”,而将自己的立场概括为“主变中见常”。在他看来,熊十力的主张“非究竟了义”,必须于迁流中见不迁流,于生灭中见不生灭,方是究竟之谈。马一浮特别强调,熊十力所说的“明智”只是本体之用,不是本体,本体恒常具足无亏欠,根本不能说“创性”,只能说“复性”。马一浮与熊十力关于本体的这场讨论是一件大事,关涉到如何理解本体的问题。本体究竟是“变”还是“常”?依据程朱理学的理解,一定是“常”而不是“变”,但依据船山“日生日成”的看法,又一定是“变”而不是“常”。熊十力原主张“变”,不仅本体发用是“变”,本体自身也是“变”。马一浮则主张“常”,本体发用可以为“变”,但其根基只能是“常”,不能是“变”。经过讨论,熊十力基本放弃了之前“变”的立场,改信了马一浮的看法,不仅从“主变”转向“主变中有常”,而且不再强调本体自身 生生不息,而是着重阐述本体流行发用不息。要之,经过这样一番曲折,熊十力由“主变”的立场转向 了“主变中见常”的立场,从非现成性本体论转向 了现成性本体论。对于熊十力的这种转变应多加小心,因为根据儒家生生伦理学的理解,本体一定是“变”的,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熊十力建构新唯识论时,更多受到的是佛家义理的影响,对儒家心性之学的理解尚欠功力,受到马一浮的批评后,放弃了自己之前的立场,错失了一个重要的学术契机。这也说明,在争辩双方中名家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一方,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盲目尊信,一些很有价值的思想很可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其次,本体是“一”还是“二”,是熊十力本体思想争议较大的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涉及面更广,影响更大。为了重建本体,加强本体的作用,熊十力强调本体一定是一:“前见某文,言中国哲学以一字或本根 本原等词,为本体之代语,此皆有据。但于此等字,似尚欠训释。一者,绝对义,显无分别相。本根等者,则尅就现象而推原其实相之词。(实相犹云本体。)此等处,2023.3|79大是困于言说,却须善会。若错解时,便将现象本体打成二片,便成死症。”本体按其“本根”“本源”的含义而言,是绝对的,无分别相,一定是一,不能是二,否则难称本体。对于这个问题须多加体会方可无误。这个“本根”“本源”究竟是什么?熊十力的说法有一定的矛盾。在新唯识论中,熊十力曾明以仁或本心来论本体:真宰者,本心之异名。以其主乎吾身,而视听言动一皆远于非理,物欲不得而干,故说为真宰。仁即本心。而曰本心之仁者,为措词方便故。以为万化之原、万有之基。即此仁体,无可以知解向外求索也。在熊十力看来,本心非常重要,既是自身的主宰,又遍为万物之主。这种本心即为本体,可简称为“本心本体”。新唯识论语体本“印行记”有“新论究万殊而归一本,要在反之此心,是故以唯识彰名”之语,即指此意。但另一方面,熊十力又以易来论“本根”“本源”:吾平生之学,穷探大乘,而通之于易。尊生而不可溺寂,彰有而不可耽空,健动而不可颓废,率性而无事绝欲,此新唯识论所以有作,而实根柢大易以出也。(上来所述,尊生、彰有、健动,率性,此四义者,于中西哲学思想,无不包通,非独矫佛氏之偏失而已。王船山易外传颇得此旨。)熊十力非常重视周易,认为自己平生所学,撰成新唯识论,最重要的即在穷探其义,通于周易。周易尊生、彰有、健动、率性四项,不仅可校正佛教之失,更可以贯通中西哲学。船山易外传在这方面实有所得,这也是熊十力特别尊重船山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以易为本体的情况到其晚年尤为严重。在体用论中,熊十力特别强调了该书的中心思想是体用,而其来源即在周易。宇宙实体,简称“体”。实体变动成宇宙万象,简称“用”。这一切均源于周易。周易重在一个变字,以阐明变化之道。晚周群儒及诸子,无不继承周易,深究体用,而他的体用论的根基也全在于此。顺着周易的文脉,熊十力尤其重视“乾元”的说法:乾元一词,当释以三义:一、乾不即是元。(譬如众沤各各有自相,相,读相貌之相。不即是大海水。)二、乾必有元。不可说乾是从空无中幻现故。(空者,无所有之谓,空即是无。故以空无二字合用为复词。譬如众沤不是凭空幻现,必有大海水为其本原。)三、元者,乾之所由成。元成为乾,即为乾之实体。不可说乾以外,有超然独存于外界之元。(譬如大海水完全变成众沤,故大海水即是众沤的自身。不可说众沤以外,有超然独存的大海水。)夫惟乾以外,无有独存的元,故于乾而知其即是元。所以说乾元。”乾元有三义,第一,乾不等于是元,即不能将乾与元画等号;第二,乾必有元,即乾里面有元;第三,元是乾的创生主体,乾来自于元。由此三义而说乾元,一句话,乾元即是本体。在熊十力那里,更有“乾元实体”的说法:乾坤同一乾元实体,譬如众沤同一大海水,不得言二元。乾坤两方面,虽有相反之性,而乾实统御坤,(即心统御物。)相反所以相成,正是全体流行之妙,而可言二元乎?乾与坤不能分离,同为本体,即“乾元实体”,恰如众沤同一于海水。虽然乾与坤性质相反,但乾可以统领坤,而坤也必然受乾之统领。乾与坤的不同,形成了事物不同之面相。熊十力因为此时特别重视以“乾元”讲本体,所以甚至提出他的早期作品新唯识论也可以尽数丢弃了:新论语体本草于流亡中,太不精检。前所以印存者,则以体用不二之根本义存于其间耳。今得成此小册,故新论宜废。余之学宗主易经,以体用不二立宗。就用上言,心主动以开物,此乾坤大义也。与佛氏唯识之论,根本无相近处。新论不须存。前期著作新唯识论提出了“体用不二”的思想,但当时的思想受唯识学影响很重,具有浓厚的佛学色彩,不过是一种新型唯识学罢了。到了后期,熊十力才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思想根源并不是佛家唯识学,而是儒家的周易。于是,在乾坤衍中直接借鉴周易乾坤二卦,导出一元流变的实体,说明乾元与坤元只是一元本体。检查熊十力的这些论述可以清楚看到,其内部明显存在着双重本体的矛盾。他既以本心为本体,此为“本心本体”,又以易为本体,此为“乾元本体”。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作为本体的那个根据究竟是一还是二,是本心还是乾元?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后来不断被人提及。梁漱溟的80|江汉论坛意见特别值得重视:必从其本体是复杂性之说,而拒斥阳明之说良知,拒斥宋明儒之说仁,(均见前)祗凭后来意见推度,竟自背弃当初实悟之真。由是而良知非本体,仁亦非本体,大约心亦非本体,因心包不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