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社区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研究_陈潇.pdf
下载文档

ID:411898

大小:1.76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互联网 社区 教育 促进 城乡 均等 研究 陈潇
教育教学研究 272023.042023 年第 04 期Shanxi Youth“互联网+社区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研究基金项目:2022 年河南省开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项目“互联网+社区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研究(ZXSKGH-2022-03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陈 潇开封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为对教育提质量、促公平、优结构,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需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基于互联网打破空间的优势,提出将其应用于社区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制定了具体的研究方案,提出转变居民教育观念,进行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开发本土社区教育资源等具体策略,打通社区教育最后里程,助力城乡教育均等化。关键词:互联网;社区教育;城乡教育均等化;终身教育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提出,要在 2035 年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对教育提质量、促公平、优结构。想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和公平,需要从人口结构、地域特点等多方面,把握教育发展的重要点、薄弱点。其中,城乡教育的不均等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不同地域,因产业结构、经济水平不同,其城乡教育不均等情况也有差异。马克思认为城乡差异与文化程度的差异有关。想要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除了继续优化城镇教育,更要把握处于薄弱环节的乡村教育,带动乡村文明。因此,不仅要充分考虑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差异,还应考虑不同地域城乡家庭文化资本的教育意识、可获取的学习资源、学历等因素,利用互联网打破时间、空间的开放与便捷优势,将其应用于城乡社区教育服务,通过社区教育促进城乡教育环境的转变,形成居民广泛参与,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城乡居民皆能时时有所学、有所得的教育环境,缩小由城乡公共服务配置不均等、师资力量不均衡等带来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质量提升,且巩固教育脱贫攻坚任务,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一、理论概念(一)教育公平自古代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我国就已出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个性化教育需求的满足,使人们都能受到最低标准的教育。教育公平不仅包括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等各层各类教育的公平,还包括城乡教育等区域教育公平1。(二)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内运用各类教育资源,服务于本社区居民,并以促进其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活动2。社区教育应以人为本,社区为根,整合资源,创新驱动。(三)教育均等化教育均等化的概念,明确“均等化”不等于“平均化”,“平均化”是无差别的一致,均等化指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在允许差异的范围内,制定一定标准,以保障居民享受标准之上的教育服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3。二、社区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的价值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确立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形成更加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我国乡村人口占比 36 11%。乡村人口占比超 1/3,甚至部分中西部省份乡村人口占比超过 40%,而城乡教育却面临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乡村教育对比城镇 教育教学研究 282023 年第 04 期Shanxi Youth教育,除了义务教育等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其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都需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从城乡人口分布结构来看,缩小城乡的教育发展差异,通过社区教育促进城乡教育环境转变仍有其现实意义。三、“互联网+社区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面临的现状(一)我国社区教育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社区教育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一种教育活动。我国部分地域已经建立了社区教育的三级网络体系,并在不断完善组织架构,保障社区教育经费,联合高等院校等社会各组织、志愿者参与进社区教育,不断尝试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发展了不同层次的社区教育,包括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和社区教育基地等,甚至部分地区培育了一些终身学习代表人物、优秀学习品牌项目等助力社区教育的发展。全国不同地域通过社区教育制度创新,改善教育资源供给等多角度探索社区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方法。其中,宁波等沿海城市的社区教育更是蓬勃发展。但总体来说,我国社区教育仍在探索发展中,且目前已经建立的社区教育圈更多围绕着本地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基地等,辐射区域有限。(二)“互联网+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建设需完善大多数居民对社区教育了解程度不足,且尚未建立起终身教育理念,不能深刻认识到社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的重要意义。由于“互联网+社区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需要进一步探索其教育模式,使之贴合开放、共享、个性化的教育特点;当下虽已建设有一些开放的官方社区教育线上平台,但线上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库仍需进一步加强建设,缺乏互动交流等模块,整体平台建设仍不够完善和智慧化;社区教育资源融合程度有限,居民获取社区教育资源的渠道仍不够通畅,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供给仍需建设完善。(三)城乡教育的不均等状况城乡教育发展差异对比来看,其差异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虽然城乡社区教育师资力量、信息化基础建设都有待加强,但由于乡村地区偏僻、人口居住较城市分散等因素,乡村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配置对比城镇都存在一定滞后。且目前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多脱离乡村生产实际,不适应乡村发展需要,对乡村居民的吸引力有限。大多数乡村居民由于自身受教育水平有限,对自我价值提升的后力不足。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能给予的指导也有限,而社区教育、社区文化被忽视,在教育中未发挥到应有的作用4。种种因素都对城乡教育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四、“互联网+社区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发展策略立足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城乡教育均等化面临的问题,把握城乡现有教育资源及其特点、发展潜力,以“互联网+社区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理念通过微信群、抖音等流量较大的媒体平台做好终身教育理念、社区教育的宣传,提升居民的认识程度,转变教育思维方式,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群众宣传积极性,鼓励参与进社区教育的居民采用多种渠道自发宣传;对部分平均受教育程度有限,社区文化存在较弱的社区,更需贴合生活生产实际,发挥互联网平台突破时间、空间的优势,采用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宣传终身教育理念,推动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教育,由意识的转变促进行为的转变。(二)建设智慧化平台,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打造居民获取社区教育资源、丰富精神世界需求的便捷渠道,方可更有效地以社区教育促进城乡均等化。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城乡居民教育需求,整合集中普遍通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关联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如中国社区教育网、中国大学 MOOC 等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地方社区教育教育网站或 APP 等智慧平台。并结合各地域的本土特点开发融合一部分符合当地社区居民诉求的课程资源融合为平台的一个模块。同时,增加社区教育教与学的互动交流模块,使师生、生生之间都可实时互动交流学习内容。同时,将社区教育纳入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在智慧化平台设立模块认证学习成果,记录学分。并在各社区教育点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便于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线上培训等社区教育活动。通过社区教育资源平台的搭建、整合与完善,实现社区优质资源共享,将市域和不同县域乡村、城镇连片成网。教育教学研究 292023.042023 年第 04 期Shanxi Youth(三)对居民进行信息技能培训由于社区教育是针对所有年龄段、信息化程度不同的居民,部分中老年龄段的居民采用信息化手段主动获取目标信息的能力不足,除了简化社区教育资源平台操作流程,也需要对居民进行获取教育信息的基础能力培训,让居民都能够广泛使用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平台,特别是能够获取有效的目标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其中,可以家庭为单位,先对接触外界信息较为敏锐的青少年进行教育信息技能培训,再带动家庭中接受能力弱的居民。(四)“互联网+”教育模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对居民学习数据进行动态收集分析,根据个体学习数据,进行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以及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学习计划5;打造适合全年龄段居民的个性化、智慧化的“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可采取一定激励模式,促使社区居民先参与进社区教育,完成规定社区教育内容,可获得一定学分,达到规定标准后,可以颁发社区教育等级证书。利用榜样效应、群体效应等,潜移默化中,转变为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自主参与,养成居民社区教育习惯,变外驱为内驱。(五)培养社区教育师资力量可在把握本地城镇、乡村社区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对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线上师资培训,培养社区教育师资力量。除了对社区教育专职工作人员的培养外,充分发挥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教育力量,调动其积极性,鼓励参与进社区教育。并积极开展社区教育社会帮扶活动,通过互联网平台定期发布社区教育志愿者招募活动,其中,大学生也是对家乡本土经济文化较为了解,且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群体,可号召大学生在寒暑假返家期间或者利用线上平台,依托本地已形成的优秀教育品牌等多种方式参与进家乡社区教育活动。(六)开发贴合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社区教育也应该根植于本土,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应充分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甚至是美食文化等,将这些本土优势资源融合进社区教育课程资源,与本地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等组织机构联合开发。不同地域也可相互合作,协同其他文化或经济相近地域,协作开发部分本土社区教育资源。此外,需开发和本地居民生活改善有关的社区教育内容,如城市家政服务、助老服务和电子商务等生存技能有关的教育培训,切实有用,才能促使居民对社区教育产生黏性。乡村对比城镇,更贴近大自然这个天然教育资源,但乡村这个独有资源并未在教育上有效利用起来,导致教育内容和乡村生活实际有脱节,应立足于乡村本土,深入乡村主导产业,打造优质独有农作物品牌,充分发展其衍生教育相关资源,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乡土教育资源。通过切合生产生活实际的社区教育资源培养社区教育的有生力量,助力其自我价值提升,帮助居民更好地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自己的乡土文化,才能获取更多的身份认同感,才能真正热爱自己的家乡,才会主动去挖掘这片土地上更多的故事,用自己的热爱反哺家乡,创造更多越来越贴合乡村民众需要的社区教育资源。五、结语由社区教育、教育均等化概念等基础理论入手,立足社区教育和城乡教育发展现状,利用互联网发展社区教育,打通社区教育的最后里程,增大其辐射范围。转变城乡居民教育观念,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加强社区教育环境的建设,促进城乡居民平均文化程度提升,带动社区文明建设,特别是乡村文明的建设,改变城乡社区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社区风尚,保障社区教育环境。由此,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的实现,对教育提质量、促公平,进而形成更加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参考文献1 郝文武 层类教育公平与城乡教育公平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及其形成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34):18-222 娄成武,孙萍 社区管理学 M 4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683 岳洋洋 微山县城乡基础教育设施均等化研究D 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214 崔惠民,董佳 农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突破 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7(39):123-1285 陈婷“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D 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