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诈庙”辨释_吴小萱.pdf
下载文档

ID:411885

大小:1.18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诈庙 吴小萱
“诈庙”辨释吴小萱摘 要各类方言词典中交织着“诈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义。文章通过分析具体用例、稽考语音变化和排比异写词形,认为作“欺骗;假称”讲的“诈庙”来自“诈”“冒”的近义连用;而作“嚷叫;惊疑;发怒”讲的“诈庙”则是“乍庙”“炸庙”等动宾式词的异写形式,取其“突然发作”义。关键词诈庙诈冒炸庙一、“诈庙”在方言词典中的语义差别北方方言常说“诈庙”,但它在各类方言词典的解释并不一致,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以 京郊方言 为代表,词义以“欺骗;假称”等为主,今记作“诈庙1”。诈庙1说谎骗人。如:别听他了,哪来的好事呀。(京郊方言)诈庙1用假话试探,使人讲出真情。例:少来这套,我知道你是呢!(延庆方言)说瞎话,说谎:别净说瞎话骗人。也称“胡笼人”“瞎话篓子”“诈庙1哩”。(定州方言汇编定州方言词)诈庙1 动 装糊涂。东北官话。吉林。张国庆 失去的小金碟子:“刚才我跟她说,她还呢,说我冤枉她。”(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二种,以 现代北京口语词典 为代表,词义以“嚷叫;惊疑;发怒”等为主,今记作“诈庙2”。诈庙2大声嚷叫,大惊小怪的样子。如:你不会小点儿声说吗?诈什么庙2啊?(现代北京口语词典)瞎诈庙2乱嚷,乱叫。如:你半夜三更起来,扰得大伙都睡不好觉。(现代北京口语词典)瞎诈庙2 动 无故乱嚷;无故惊疑。北京官话。北京:哪有人叫门,你|什么事都没有,你瞎诈什么庙2?(汉语方言大词典)诈了庙2北京土话,指惊愕,急眼的意思。(百度百科)1*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宋元明清文献字用研究”(项目编号 19ZDA315)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 69 批面上资助项目“明清戏曲文献俗字研究以 古本戏曲丛刊 为中心”(项目编号 2021M692851)的阶段性成果。DOI:10.16134/31-1997/g2.2023.02.005116辞书研究 2023 年第 2 期值得注意的是,汉语方言大词典(以下简称 汉方)对“诈庙1”和“瞎诈庙2”条的释义不像 现代北京口语词典 那样统一,需再审辨。在“诈庙1”中,失去的小金碟子 例是王大娘在背后数落儿媳妇腊月的话。“装糊涂”义看似与之相合,但核检书中前文对王大娘与腊月二人交锋的描述,就知此义并非确诂:王大娘:(往上屋溜了一眼)王忠啊,你可不能跟妈隔心哪。虽说你媳妇也是咱家人,一日夫妻百日恩,可她毕竟是外姓王忠:(一动)你说她腊月端着簸箕从屋走出,闻声停住。王大娘:(小声地)你就没往她身上寻思寻思(发现腊月,立刻顿住)腊月:(愤愤地)大点儿声说呀,咋不说了?王大娘:(尴尬地)这腊月:(“啪”地把簸箕摔在地上)你不说我也知道。那个小金碟子丢了,想在咱家抓个贼!王忠:(制止地)腊月王大娘:(动感情地)腊月呀,虽说你不是我姑娘,妈可从来没错待过你呀。你这些天为啥总五马长枪的呢?腊月:我冤屈,小金碟子丢了,你们往我身上安烟泡,还不直说。我敢冲天起誓:我要真偷了那个金碟子,就叫我眼珠子上生疮,手上长疔,不得好病,嘎巴一下瘟死!王忠:(气急地喊叫)你嘴上积点儿德吧!静场。王大娘气得跌坐在凳子上。由上可知,剧中的实际情况是,腊月听见王大娘怀疑自己偷窃,于是“愤愤地”当面对质,还“啪 地把簸箕摔在地上”,也是她一番愤怒的举动和话语才引得王忠(王大娘之子)“气急地喊叫”,王大娘更是“气得跌坐在凳子上”。因此,王大娘后来说的“诈庙”当更接近“嚷叫;发怒”义。释作“装糊涂”应是在“诈”字本身语义的影响下望文生义的结果。二、“诈庙1”的语义分析虽然 失去的小金碟子 例中的“诈庙1”与“欺骗;假称”无关,但京郊、延庆和定州等地方言中作为此义讲的“诈庙1”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能找到文献证据:(1)清车王府藏曲本 载昆腔钞本 玉堂春总讲 六本:“(胜白)阿呀,爹爹,女儿是个男子哪。唔唔。(正白)倘若败露,有关宗祧留后之事,因此只得秘匿闺中,一十七年了。(唱)但得育假女今朝,实忆心留后宗祧。(熊白)男也妙,女也好,不过多这么一点点东西,甚的诈庙。”玉堂春 是京剧的传统剧目,虽在流传时被搬到了昆剧的舞台,但改变的只是唱腔、节奏和套曲风格等方面,语言表达时仍沿用北方方言。例(1)说的是熊氏在得知潘胜男扮女装了十七年后,认为男女间无大差别,不必“诈庙”。这里的“诈庙”正有“欺骗;假“诈庙”辨释117装;冒充”的意味。(2)清宫昇平署档案集成 载钞本 洞仙庆贺 第四出:“(阿蚌白)先生休怪嗄。(先生白)嗄、嗄,那个要吃什么韭菜。(阿蚌白)不是嗄,今日我同小姐来迟了些。(先生白)这也是王胖子的裤腰带,满不要紧。怎么这等诈庙。滚。”例(2)中的“王胖子的裤腰带满不要紧”是民间口语中常用的歇后语,先生嘲讽的“诈庙”则指阿蚌和小姐来迟时故作谦卑道歉的姿态。这里的“诈庙”亦当有“假装”义。究其本源,“诈庙1”当来自“诈冒”。说文言部:“诈,欺也。”尔雅释诂下:“诈,伪也。”又 字汇冂部:“假称曰冒。”“诈”“冒”二字近义连用,最核心的语义应是“欺骗;假装;冒充”,由此引申出上方言词典中论及的“用假话试探”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诈冒”的经籍例如唐房玄龄 晋书张辅传:“及义阳王威有诈冒事,辅并纠劾之。”宋高承 事物纪原卷九 博弈嬉戏部四十八傀儡:“刻木为美人,立于城上,以诈冒顿阏氏,后人因此为傀儡。”(又元王恽 秋涧集 卷八十七 益津县尹张英非违等事状:“窃详上项事理,非惟失悮支持,事属欺罔诈冒。”末例“欺罔”“诈冒”连用,其义当同。汉方 释“诈冒”作“冒领”,举北京话的“诈冒钱财”和“讹人诈冒(进行欺诈活动)”为例,实亦涉及“欺骗”义。“诈冒”可倒作“冒诈”。汉方 已收该条,正释作动词的“用假话试探;冒名诈骗”,或说成“打冒诈”,例如 古本小说集成 载清光绪刊本 跻春台 卷四 双血衣:“还须要先把主意想,打冒诈顶名到他庄。”因语音相近换用作“打冒杂”也无妨,如同本 跻春台 卷三 南乡井:“约就期命我打冒杂,假杜生前去拐娇娃。”卷四 香莲配:“我儿捡得一个乞婆,不知是也不是,你不要来打冒杂。”从语音上看,“冒”在 广韵 中是明母幽部字,“庙”是明母宵部字,宵幽旁转,声近可通,它们在 中原音韵 中就同是明母萧豪部去声字。而从语音流变的实际看,“古幽部字大量进入齐鲁方言的宵部在魏晋时期就已经是事实了”。2如“勠”上古属幽部,吕静 韵集 中音留(来尤),也在幽部,但到了 字林 却音辽,属宵部。齐鲁作者左思、左芬、王廙、王胡之的 17 个宵部韵段中也有 12 个是古幽部字。所以,“冒”在北方方言中被俗读如“庙”音并被保留下来也是合乎语音变化规律的。三、“诈庙2”的语义分析方言词典中另一种作“嚷叫;惊疑;发怒”讲的“诈庙2”也能在清代文献中找到相关用例,如:(3)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藏稀见中国钞本曲本汇刊 载清昆曲钞本女弹词:“自家姓焦,惯会诈庙。不是打架,定是毛包。”(4)同本 女弹词 下文:“(小生急)阿呀,可曾溺死,其时便怎么?(众)哈哈,笑话了,你这客官怎么只管诈庙。”例(3)3通过并举“打架”和“毛包”来解释“诈庙”。“毛包”虽未见通行辞书收录,118辞书研究 2023 年第 2 期但在北京官话和以山东诸城为代表的胶辽官话中常用,指“爱争吵起哄、粗直而少涵养的人”(汉方)。名动本相因,此例中的“毛包”当指“争吵;吵闹”,“诈庙”则有“急躁;发怒”等意味。例(4)的“诈庙”形容的也是小生着急和慌乱的样子。实际上,这里的“诈庙2”就是“乍庙”“炸庙”等词的异写形式。如:(5)刘公案4第九十一回:“(半边俏萧老儿)只听三人大骂把一叠瓦照着大勇的后心打将下来三人言词还未尽,忽听房上喊一声,大叫:三人休乍庙!这么个本事想要把刀擎?方才瓦是老太爷打,不过先把你惊一惊”(6)绥化民间故事学偷:“一听儿媳妇说小月了,他可就跟儿媳妇炸庙了,说:小月就小月呗!咋还把脐带缠我脖子上了!”(7)绥化民间故事傻女婿上寿:“老丈人虽气,也没好意思炸庙,只好进屋。”(8)伏枥集5一场战斗:“这时候,情况如同火上房船漏水可是,他不但没 乱炸庙,反而更加沉住了气,就像一位久经战斗的老将军一样。”例(5)说的是萧老儿不耐烦陈大勇、王明和朱文三人“大骂”而“打瓦”来“惊一惊”,故“乍庙”可指“嚷叫;惊疑”。例(6)的“炸庙”后接表气愤情绪的感叹句;例(7)前有“气”,后说“炸庙”;例(8)亦将“没炸庙”与“沉住气”并举,“炸庙”的“愤怒”义十分显豁。上述“嚷叫;惊疑;发怒”等义其实都是一种“突然”的“发作”。“乍”有“突然”义,广雅释言:“乍,暂也。”“诈”“炸”也都以“乍”为声旁,从言或是更侧重于言语上的争吵,从火则能表现出脾气和心情上的暴发。考虑到“炸”本就常见的“破裂”“爆炸”义和引申出的“发怒”和“受惊四散”义,“炸庙”这一词形的使用频率应是最高的。汉方 对“炸庙”的解释也较为全面:“动因愤怒而激烈发作;本无其事,故意大喊大叫或虚惊乱叫。一东北官话。东北。别听他瞎炸庙,放在屋里的东西怎么会丢了。李大志 胖大嫂钻菜窖:大嫂我白挨些冤骂不敢,暗想到这件事我干得不咋着。二北京官话。北京。瞎|没事儿炸什么庙。也作炸妙。”“妙”“庙”同音假借。“瞎炸庙”和“没事儿炸什么庙”的说法,与“瞎诈庙2”条几乎完全一致。现今各类北方地区的方志也多用“炸庙”之形,释义同样以“发怒;惊骇”为主。如 宝清县志 第十七编 社会方言:“炸庙发火、大发雷霆。”通化市志 第二十二篇 宗教习俗帮会 方言:“炸庙,发火、惊骇。”风情开原 方言口语:“在开原方言中翻脸叫炸庙儿。”北京话中的“炸”还能跟“塔”这一同是宗教场所的宾语组合成词,语义不别。汉方所列的例句也是“瞎炸塔”“没事儿炸什么塔”,与“瞎诈庙2”的用法一致。“炸”后也能跟其他如“市、锅、窝、营”等词,仍表与“突然发作”相关的“受惊;愤怒”等义,这都是语义场方面的证据。综上所述,流行于北方的方言词“诈庙”有两种互不干涉的意思。它可指“欺骗;假称”,本自“诈”“冒”二字的近义连用。除此之外,它又能作“嚷叫;发怒;惊疑”讲,这时候的“诈庙”是“乍庙”“炸庙”等动宾式词的异写形式,因为“乍”本有“突然(发作)”义。“庙”“冒”在方音流变中的趋同和“乍”“诈”“炸”在声旁和语音上的联结,使得上“诈庙”辨释119述两种语义偶然地汇聚到了“诈庙”这一种词形上。各类方言词典对该词的解释或偏向其中一种,或自相矛盾,均需补充或订正。这也说明在解释方言词词义和分析方言词语源时要重视俗音俗写的变化和通用规律,不能仅凭某个孤立的词面和例证就妄下定论。附注1 在线地址为“https:/ 此说及下引“勠”等二例均转引自简启贤(2003)134。3 和 玉堂春总讲 一样,虽然这里的 女弹词 是昆曲曲本,但它仍可用北方方言。因为该曲本事出自元无名氏杂剧 货郎旦,演李彦和因娶妾而败家之事。李是长安财主,用语自然贴合北方方言,只不过第四折 女弹词 在传唱过程中又被完整搬演到了昆剧舞台。这也提醒我们在参证方言时,不能简单地依剧种断定文本用词的南北,还需进一步考察戏曲的本事和源流情况。4 此书底本为清代北京蒙古车王府藏说唱鼓词 刘公案,故用语亦当有北方方言特色。5 此书是当代山东籍作家郭先红的作品,故用语亦当有北方方言特色。参考文献1.白雪松主编.绥化民间故事.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6.2.不著撰人(清).刘公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3.曹金刚等主编.延庆方言.北京:北京市延庆县广播电视局,1994.4.陈刚,宋孝才编.现代北京口语词典.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5.房玄龄(唐)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6.高士心主编,通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通化市志.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7.古本小说集成编辑委员会主编.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995.8.郭先红.伏枥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6.9.韩旭.京郊方言.北京:中国书店,2015.10.黄仕忠,大木康主编.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藏稀见中国钞本曲本汇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纪昀(清)等主编.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