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育人
视角
543.
农林
大学
材料
工程学院
刘杨青
论文福建轻纺 2 0 2 3 年3 月 第3 期刘杨青(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 5 0 1 0 0)摘 要:“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心理育人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文章针对“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心理育人观念有待更新、心理育人工作体系有待健全、心理育人工作针对性有待加强等工作现状,提出:立足实际,完善心理育人工作规划;以情动人,明确心理育人工作原则;加强引导,提升心理育人工作实效等三方面构建“5 4 3 2 1”心理育人体系的路径。关键词:“三全育人”;5 4 3 2 1;心理育人体系;实施路径D o i:1 0.3 9 6 9/j.i s s n.1 0 0 7-5 5 0 X.2 0 2 3.0 3.0 1 2中图分类号:G 4 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7-5 5 0 X(2 0 2 3)0 3-0 0 5 5-0 6“三全育人”视角下“5 4 3 2 1”心理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以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为例2 0 1 6 年1 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全育人”理念,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 0 2 1 年1 1月召开的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中心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系统化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此背景下,高校要注重心理育人全员的参与性、全过程的衔接性、全方位的时效性,不断构建、充实、完善高校心理育人模式和机制,实现“育心”和“育德”的有机结合,促进新时代课程思政体系的完善,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多元育人价值,让新时代青年心灵更丰盈、精神更饱满、人格更完善。1“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心理育人体系建设的现实诉求“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心理育人体系要求全员参与,从辅导员到心理咨询师,从专任教师到班主任到研究生导师,从宿舍长到楼管阿姨,从父母亲友到社会力量,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合力;要求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全程关注,精准干预,实时预警,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闭环;要求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分群体、分层次制定有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满足学生心理成长需求。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体系应紧跟学生诉求、适应学校发展需求、满足国家发展需要、契合时代发展步伐。1.1 紧跟新需求,与学生成长需要同向同行开辟“场景维度育人”和“事务维度育人”的双向育人模式。“场景维度育人”即以各阶段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为导向,根据学生所处场景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如针对新生开展新老生交流会、新生班级心理风采展,帮助新生快速融入大学生活,开展以“团结协作”为主题的学生骨干团体辅导,帮助学生骨干摆正心态,转变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学习分享互助会,预防因学业落后产生丧失自信、迷失自我等心理问题或因自身定位不准确产生过大压力引发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开展毕业生心理游园活动,引导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正确定位,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就业“大考”,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收稿日期:2 0 2 2-0 8-2 2作者简介:刘杨青(1 9 9 0),女,湖南株洲人,硕士,主要从事学生辅导员工作。论文刘杨青:“三全育人”视角下“5 4 3 2 1”心理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会人”的身份角色和心理状态的转换。“事务维度育人”强调将心理育人理念贯穿到学生活动、日常管理、谈心谈话、评优评先等一系列学生事务中,围绕生命教育、人家沟通、宿舍关系、情绪管理等主题,通过“团体辅导+问题研讨+专业解惑”的方式增强实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正向引导学生。1.2 吸纳新元素,与网络媒体发展互融共进把握易班、微信公众号、Q Q 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作为心理育人重要工作阵地。一是要关注内容创作和宣传。新媒体平台上的心理育人工作在心理健康知识内容创作上要有的放矢、定期推送,在心理健康知识内容宣传上要力求形式创新,聚力传播,从而巩固壮大主流思想影响力,弘扬网络正能量,营造良好的心理育人氛围。二是要关注心理知识内容搭载平台建设。在新媒体平台上开辟心理育人微信专栏,与线下交流互动活动共同打造“线上+线下”的朋辈互动交流平台;开设“向榜样学习”微信专栏,引导学生向身边的优秀榜样看齐,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着力打造心理育人Q Q 专区,通过日打卡、日推荐、晚安心语等线上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横向、纵向沟通交流,为他们获取心灵慰藉提供更多的渠道和资源,不断增强心理育人实效。1.3 探索新课题,与社会发展要求同频共振心理育人工作队伍要转变观念,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将心理育人目标设定从“问题导向型”育才转为“成才导向型”育才,从更广视角、更高格局和更实际的立场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自我潜能开发、自我能量发掘,从而实现自我调适、自我成长,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从被动式推动变为主动式发展,让心理育人工作实现科学长效自发的良性发展。1.4 构筑新格局,品牌化心理育人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品牌活动影响力与集聚效应。联动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学生心理骨干等多方力量探索班班心理风采展、心理团体辅导、心理沙龙、心理微电影竞赛等活动形式和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喜好,准确反馈活动实际成效,聚焦重点,破解难点,与德育、美育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与健康心态,充分挖掘学校其他部门、社会相关机构等外部支撑,适时邀请心理学专家参加活动,提高品牌活动专业水准,丰富活动内涵,画好心理育人“同心圆”。2“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现状总体来说,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不断加深,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心理育人工作内涵不断深化,心理实践活动形式不断丰富,“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已然形成,但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仍存在心理育人观念有待更新、心理育人工作体系有待健全、心理育人工作针对性有待加强等问题。2.1 心理育人观念有待更新心理育人工作认识存在偏差。一是对工作对象和目标认识有偏差。高校仍有相当部分师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对象为有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同学,工作目标为预防心理危机出现,矫正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心理育人工作滞后性严重。当今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对大学生的身体、心态、人格、知识、专业等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有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同学毕竟是少数,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重点应该从帮助学生“矫正问题”,转变为“促进成长”,并实现“成就人生价值”,要致力于培养有强健体格、有文化修养、有创造活力、有饱满精神、有人格魅力,能够服务社会发展进步的大学生。二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执行者和工作内容认识有偏差。部分高校管理人员认为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应是心理中心老师和辅导员,工作内容为课堂授课和心理咨询,实际上,学生在学校还会接触任课老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心理健康问题涉及校园生活适应、恋爱交友、学习、就业、价值观建立等方方面面,一个微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言语甚至一个漫不经心的微表情都可论文福建轻纺 2 0 2 3 年3 月 第3 期能对学生心理状态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是全员参与,并寓于跟学生相关的校园活动的方方面面。2.2 心理育人工作体系有待健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构建“大思政”格局,作为“大思政”工作格局下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心理育人也要构建“大心理”格局,要实现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的有效协同。但从“三全育人”视角来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缺乏制度、体系层面的顶层设计,存在“全员育人”的认识和能力不足、“全方位育人”的体系缺失和平台不足,“全过程育人”的动力和精准性不够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组织或学校作为主要出发点,联动学工、教务等相关部门,整合校内资源,统筹规划和积极推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建立政策保障、流程依据、奖惩机制、分层分类教育模式,调动心理中心老师、行政人员、专人课教师以及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发挥协同作用,实现“对内聚力,对外借力”。每个学年要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计划,不断完善、修订考核、奖惩制度,常态化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教学、新生心理状况普测建档工作,对心理问题学生明确排查建库工作制度,定期检查,对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心理咨询工作从制度层面进行标准化规范,实现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多层面、多载体共同发挥作用。2.3 心理育人工作针对性有待加强 培养良好的心态、树立正确的观念、摒弃不良的心理因素。高校学生心理状况具有思维活跃、情感丰富、自我意识较强等鲜明时代特点。每位学生的成长经历、心理特质、自我调适能力都有差异,随着大学所处阶段的变化,更会呈现出多元的心理状态。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面临高校学生心理状态多元化发展的情况,需要加强针对性,更加精准地为不同群体、不同特征的学生开展分层分类的心理育人工作,让学生获得疗愈,提高自我调整、适应能力,从而以更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生活中的各种问题。3“三全育人”视角下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5 4 3 2 1”心理育人工作机制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自2 0 2 1 年起探索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5 4 3 2 1”心理育人工作机制,立足高校心理工作实际经验,集方法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载体建设、阵地建设于一体,不断满足新诉求、吸收新元素、构筑新模式、探索新研究,形成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证,以协同为关键,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方式。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5 4 3 2 1”心理育人工作机制为形成良好的心理育人环境和氛围,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3.1 着眼“五类学生群体”开展系列化个性化团体辅导依据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素养,针对学生现存的缺失和需求,坚持以生为本,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为着眼点,针对经济困难学生、求职困难学生、主要学生干部、社交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等群体,根据学生特征、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着眼于帮助学生培养自信、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等,设定活动理念及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团体辅导课程。在特定的团体行为、情感和氛围下,唤醒特定学生群体生命本源中的向上的力量,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力量,从而提高群体的心理智力系统,完善自我管理,提升综合协调发展能力。3.2 培育“四支队伍”作为心理育人骨干力量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下,重点培育政工队伍、班主任、心理健康部和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四支心理骨干力量,分别从平台保障、队伍培训、家校沟通、活动开展、咨询干预、阵地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构筑心理育人强健网络。3.3 整合“三级联动”全方位心理育人资源心理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应仅局限于学校,应由学院主导协同联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充分调论文刘杨青:“三全育人”视角下“5 4 3 2 1”心理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动各方发挥作用,全方位整合“三级联动”的心理育人资源。一是学院与学校联动,在学校的心理育人工作体系构架下,构建学院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制定相应制度,完善相应机制;畅通“学院学校”转介诊疗机制,整合学院“一线力量”和学校“专业力量”通力合作防范化解风险;学院开设的第二心理课堂要与学校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形成课堂联动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等育人元素全面紧密结合;在学校“5.2 5”心理健康月主题框架下,开展具有院校特色、符合学生需求的系列活动,打造心理育人品牌活动。二是学院与家庭联动。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建立家校Q Q 群,建立家长备忘制度,定期开展心理家访,维护家长知情权,引导家庭成员树立正确观念,让学生在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得到正面、积极影响,通过家校配合形成更加强大的育人合力,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三是学院与社会联动。与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合作,打造心理共建基地,借用社会心理大数据智慧平台和社会心理服务专家力量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同时提供给学生参加社会心理服务的机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