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机电...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李雅昔.pdf
下载文档

ID:411771

大小:2.56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融合 背景 高职 机电 专业 创新 人才培养 模式 研究 李雅昔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雅昔(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726000,陕西商洛)摘要: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在产教融合环境下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高职双创教育在理念、课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对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文章构建了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实训平台,使创新实训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创新实践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为主线,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科教融合、赛教融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得出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相关制度的支持与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的结论。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等特殊阶段,已逐步进入新形态。“脱贫攻坚”“一带一路”等基本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1。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技创新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更离不开具有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业人才学习各种技能的最后一站,奠定了各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基础。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2,这是对我国职业教育进行深化改革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即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力量与企业在实际生产上的优势,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及时的调整,高职院校在企业的协助下培养出适应企业新科技、新工艺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企业在大量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优秀教师的协助下,更快、更好地破解企业的技术难题,完成技术攻关,解决企业转型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条实践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新道路。1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为不断深化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共创创新平台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由于相关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原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可能偏离现代企业急需人才的标准,导致高职院校的部分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1.1合作内容较为单一深化产教融合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对产业链、专业链与人才培养链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后,根据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较深层次的合作,然而,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仅停留在顶岗实习层面,校企双方很少进行师资互聘,没有实现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丰富实践知识相结合协同完成人才培养,在产教融合性质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也仅停留在学生参观、实习阶段,使校企合作的内容较为单一。1.2校企合作不紧密深化产教融合,不但能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专业教师进入企业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必将提高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培养的高基金项目:高职制造类专业“三融合,三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 式 研 究以 商 洛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机 电 一 体 化 专 业 为 例(JYKT2022025);商洛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一般课题。作者简介:李雅昔(1975),男,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在线开放课程。数字化资源知识覆盖率已达100%。基于课程平台的任务教学,加上“翻转课堂”中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得工程测量课程的课堂不再枯燥,借助在线平台,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动态考核。借助在线课程平台,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问卷调查对课程作出评价与反馈,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参考文献:1顾至欣.高职学生在线开放课程学习体验研究: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9(2):49-58.2李文平.信息时代下高职教育教学思想变革与教学方法探析J.职教通讯,2016(9):36-40.3唐青玉,潘蓓.“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研究:以财经类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9(11):76-81.职业教育与培训1002023年第2期质量专业人才进入企业,也会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然而,现阶段的产教融合大多处于表层,校企合作并不紧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环节不能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优质资源,导致校企合作协同、互动发展无法实现。1.3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校企双方不仅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而且要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技能人才培养等。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进入企业,可以提升实践技能,提高综合教学能力,在今后的教学环节中,由于大量生产实例的引入,将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但在现阶段,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学院与企业很少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学院教师进入企业变成了个人行为,企业的技术人员进入高职院校后,也会影响自身生产任务。若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必将影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2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途径随着科学技术、新兴产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只有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才能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根据科技发展与企业发展,改进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途径,因此,做好与企业发展的精准对接,才能完善合作机制,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开发与发展校企双方合作创新育人模式,才能更好地为区域产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2.1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优质资源,校企双方对高职院校开设的相关专业开展实际应用分析,对相关专业在现阶段及未来的工作岗位及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进行精确定位,在产业链基础上进行专业建设,并逐步建设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群。高职院校组织专业教师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工作,依据行业标准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标准,组织各专业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联合企业力量,开展1+X证书认定工作,建成区域内甚至省内、国内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2.2建设学科与产业研究机构高职院校应根据区域企业特点,开展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建立学科与产业研究机构,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与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建设职业教育智库3,集中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依托区域产业基础,引进行业的先进成果,在技术应用层面进行创新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行业实际生产中,推进区域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创业培养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2.3建立教师实践基地高职院校依托学科与产业研究机构,联合区域相关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实践进修,建设教师研修基地,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提高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建设“名师工作室”“名匠工作室”,在名师、名匠的带领下建成相关专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联合企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力量,根据专业相关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结合行业技术标准打造相关专业的课程标准,优化课程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创新性、应用性的高职“金课”。2.4推进校企师资互聘高职院校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以服务校企合作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制定校企人员双向互聘的管理办法,推进校企人员实现双向互聘,一方面加强企业的科研创新力量,另一方面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校企人员的双向互聘,推进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2.5完善激励保障机制高职院校应积极进行“引企入教”的改革4,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建立应用技术合作创新中心、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实训、技能培训的顺利进行,同时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应的激励政策,对进入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的企业技术人员,企业根据培训与实训指导实效,在评优、晋级中予以政策鼓励,激发负责培训与实训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实训效果。高职院校对参与人才联合培养的企业,优先组织优势力量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为这些企业创造更多的回报。完善的激励机制必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来,以实现校企双赢。2.6推进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5是校企深层次合作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应总结现代学徒制的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以现代学徒制模式完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机制,构建相应的教学与考核评价方式,企业在高职院校设置的与企业相关专业的二年级学生中,选拔一批学生组成“订单班”,以专业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校企双方进行深层次合作。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密切合作,对订单班学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与生产实训,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与培训101模式凸显实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现代学徒制激发了区域内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的合作更为密切,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更符合现代产业的需求,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更贴合行业标准与职业标准。这提高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2.7推行生产性实训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积极与区域内的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加大生产性实训的力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校企双方组织优势力量,提炼现代企业的新技术与新工艺,注重基础技能训练的生产实例、突显综合技能提高的典型生产实例,高职院校根据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标准中融入提炼出的新技术与新标准,在教学内容中引入提炼出的各种生产实例,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有效性与针对性。3高职院校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服务社会高职院校应依托职教集团的引领与集聚作用,促进区域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积极开展企业在岗人员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成为区域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地。整合区域内企业的各种优势资源,在产业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产业链+专业链+人才培养链”研究,确保高职院校开设的各个专业始终立足于相应的产业,人才培养始终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鼓励体现“三链”研究成果的论文、发明与专利的产出,有利于提高企业与高职院校的知名度与竞争力。3.1培养技能型人才,提升企业科研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应聘请熟悉前沿技术的企业工程师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参与教学工作,与院校专业教师协作完成教学任务。伴随着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专业教师对实际操作也会更加熟悉。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学研讨会议,建设教学资源库,以更好地实现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发挥专业特长,通过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的方式,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如此,既可以提高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又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企业也可以聘请高职院校的优秀教师对工人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不但可以提高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3.2建设实训平台,开展认证培训为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应积极开展技能认证体系的探索,根据企业、行业的用人需求,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并利用企业现有条件组织认证考试,协助高职院校完成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培训与认证考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同时相应地提升学生的生产实施、设计及维护能力。借助企业的各种优质资源、良好的实验环境、真实案例及项目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认证考试中,可配置大量的生产实例,以便对学生的职业技能与技术水平作出客观的评判。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平台,构建培训仿真及评价系统,及时检验学生对有关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及仿真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应用技能。实训平台的应用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为课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也为行业培养了一批精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为行业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