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形象的异语书写——...ucius中孔子形象的塑造_高一丹.pdf
下载文档

ID:411710

大小:1.51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孔子 形象 书写 ucius 塑造 高一丹
2023 年 3 月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Mar.2023第 31 卷 第1 期 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Vol.31 No.1“孔子”形象的异语书写 论林语堂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中孔子形象的塑造高一丹摘 要:本文对林语堂异语书写的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中刻画的孔子形象进行探讨,发现该形象从中文到英文的跨文化旅行中发生了变异。林语堂借助翻译的创造性书写策略,重写了儒家圣人形象,描写了生活化、西方化的孔子形象,在进入西方视域该形象发生变异,呈现“现代人”孔子形象,并受到西方读者极大的欢迎与认可。林语堂对儒家经典人格形象的创作和传播可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宝贵经验。关键词:孔子形象;异语书写;The Wisdom of Confucius;林语堂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76(2023)01-0077-05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mage of Confucius portrayed by Lin Yutang in the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written in Eng-lish,and finds that the image changes in the cross-cultural travel from Chinese to English.With the help of the creative writing strategy of translation,Lin Yutang built Confucius as an ordinary people and a western gentleman.Lins Confucius represen-ted as a“modern people”when it came into the view of western readers,and was greatly embraced and recognized by western-ers.Lin Yutangs cre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lassical Confucian image can provide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promoting the“going global”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Key words:image of Confucius;non-native language writing;The Wisdom of Confucius;Lin Yutang1.引言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是林语堂应兰登书屋的邀请进行创作,并于 1938 年出版发售。该书完整地呈现了林语堂先生的君子观,体现了他对儒家经典文化的独到诠释。在谈及该书的创作初衷时,林语堂先生指出: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之下,甚至在现代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学者心中,儒家思想的观点都令人心悦诚服,是因为儒家思想具有“中心性”和“普遍性”,“其与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林语堂 2021:2)。这种非凡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但在西方视域下却一直被误解,认为:“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认知显然忽视了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为了让西方读者更加了解孔子的智慧与思想,更加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林语堂用英语对儒家经典进行创作,以求深刻地展示和传播孔子形象及其思想。诠释真正的孔圣人是林语堂创作的重点之一。林语堂创造这一形象的动力来源于他发现西方仅从论语了解的孔子过于片面,没有真正认识到“其思想中深奥的统一信念或系统”(林语堂 2021:2)。在林语堂看来,孔子的主要思想、人道主义精神都不为西方读者所知,这也是他的创作初衷之一。虽然个别西方汉学家也向西方读者介绍过“孔子”,但对于秉持深深文化自觉的林语堂来说这些“他者”的论述并不能完全再现孔子形象。林语堂认为对这一经典形象的解读应依托中国学者,于是借助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创写契机,在西方语境下重写了其理想中的“孔子人格”。由于林语堂本人独到的文化视角,以及在创作中努力超越中西文化差异,让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在西方世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智慧作家”的称号。学界关于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的主流研究将该部作品定性为翻译,并从翻译策略、译者行为等入手对作品进行剖析,但仅仅涉及该部作品中涵盖的大量注释、序言、评论等独特的文本现象,因此对于该部作品的解读依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立足于异语书写,以“孔子形象”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林语堂如何通过“译写结合”的创作手段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孔圣人”,旨在促使我们理解和把握林语堂创写策略,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宝贵经验。2.异语书写与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异语写作的概念由王宏印教授提出,他(王宏印 2015:8)指出:“不管使用何种语言写作,凡是写作的内容不是本语言所直接指代的事物,特别指特定的文化内77DOI:10.16362/61-1457/h.2023.01.009容,就称为异语写作”故此,我们可以诠释为“当文本指向的文化内容与描写的语言不一致时”即为异语书写。在此基础上,王宏印(2015:3-4)又对该理论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异语书写的主体,即:本国作者、侨民作者和外国作者。中国题材的异语写作则是其中十分具有典型性的间含有编译的特殊异语写作现象。林语堂作为侨民作者之一,其大部分作品都属于这一特殊的创作模式。国内学界大部分研究认为 The Wisdom of Confucius是一部译著,而本文认为这一定性并不能完全解释该著作中涉及的大量非翻译文本现象。结合王宏印的“异语书写”概念,本文认为其实质上也是异语书写。从文本的语言来看,该著作是林语堂用英语写成的。兰登书屋在出版现代丛书时,认为关于孔子的书不可或缺,因此邀请旅居在美国的林语堂进行编写。林语堂欣然应允,决定用英语向西方读者介绍孔子其人其思。从文本的内容来看,该书囊括了史记孔子世家、礼记以及论语等重要的儒家经典,显然围绕着中国文化进行创作。总而言之,不论从文本指向还是从作者母语等维度来看,The Wisdom of Confucius 都属于异语书写。当然,此处为了更加凸显这部著作的“异语书写”特性,还有必要与翻译理论中的“编译”概念进行对比。关于编译的定义,虽然学界对“先编后译”或是“先译后编”的过程顺序存在争议,但是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编译”应当以原文本为依归,其中:“编”是指在不改变原文为主要信息的前提下,译者所作的文字处理,包括为使译稿顺畅而增加一些连接性词语,为突出重点而做语序或段落的调整、压缩等(方梦之 2005:135)。显然,“编译”强调对原文本的忠实,译者为增强可读性可对文字进行处理。这种忠实促使译者在翻译中践行一种层次化、均衡化的求真务实翻译行为(刘深强 2022:101)。但是林语堂在创作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时不是简单地进行文字编译,而是怀有远大的文化抱负。这种强烈的文化动机驱使林语堂对原文进行大刀阔斧的删改,并且融入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但也因此让一些读者感到不适,认为“对论语进行了大肆的抽条致使文本丢失。书中的词汇选择与文本的风格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转引自冯智强 2009:241)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林语堂不是在对原文亦步亦趋的编译,仅是以翻译为辅助手段之一进行创写。换言之编译还不足以阐释该部著作中独特的文本现象,因此这也是笔者引入“异语书写”这一概念来解释林这种独特的创作行为,旨在为该类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3.The Wisdom of Confucius 异语书写中借助翻译的创写现象 王宏印(2015)认为异语写作的翻译现象包括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在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中大部分属于显性翻译。在创作过程中,林语堂的显性翻译主要通过自己的翻译创写让西方读者了解孔夫子重视礼乐、心系道德、和蔼可亲等不为人知的一面,下文将从显性翻译入手探讨林语堂如何重写“孔子”形象。3.1 以编译强化“生活化”的孔子形象在显性翻译中,最具特色的是林语堂的编译行为,通过文本重组,标题引导的方式重新构建了孔子形象。文本重组方面,林语堂认为:“直接从四书下手研究孔子的智慧是错误的,因为它未经编辑杂乱无章,往往是从别处记载的长篇论说中摘来的语句”(林语堂 2021:26),因此通常含义不清。他以论语为例,指出:“这部书是未经分别章节、未经编辑的孔子混杂语录。所论涉及诸多方面;但对所论之缘起情况则概不叙明,而上下文之脉络又显然散乱失离”(林语堂 2021:132)。可见,如果按照原来的编排体例翻译论语的话,全文会显得支离破碎,会让缺乏语境知识的西方读者不明所以。此外,林语堂还认为由于“四书”中的内容由不同的人进行编写,导致各章节主旨不清,分类不明。最后,林语堂对孔子言论的可信性提出了质疑,并发现在论语孟子礼记三书中,其言辞不一致之处。如果对原典亦步亦趋地翻译,并无法改变西方读者心中的那个只有名言警句的孔子形象。为了尽可能还原孔子思想的原貌,林语堂并不局限于一本著作,而是结合史记孔子世家中庸大学礼记以及孟子等文学传记和多部儒家经典来塑造孔子全貌。具体做法是:将原典中重复引用、文词矛盾以及涉及封建礼教等内容删去,保留孔子日常中的趣事、妙言等,按照西方人的阅读习惯,重新安排各个章节以突出主题、明确章节间的逻辑性,并增加上下文背景和个人的解读,使得全文更加连贯、通顺,趣味性和可读性大大增强。为了更加凸出人物形象,林语堂又按照自己的理解,添加标题,使得各部分重点凸出,以完整呈现“孔子人格”(李红丽 2012:35)。3.2 以归化凸显“西方化”的孔子形象在翻译一些儒家思想和观点时,林语堂大概发现其中存在的中西文化的同质性,于是大量采用西方典故和文化负载词来摹写通情达理、文质彬彬的“孔子”形象。下面举几例予以说明:介绍孔子待人接物倡导的忠恕之道时,林语堂的创写如下:(1)恕道 the Golden Rule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Tsekung asked,“Is there one single word that can serve as a principle of conduct for life?”Confucius replied,“Per-haps the word reciprocity(shu)will do.Do not do un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ant others to do unto you.”(林语堂 2021:265)87高一丹“孔子”形象的异语书写 论林语堂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中孔子形象的塑造 林语堂将“恕道”和“恕”字分别译为“the Golden Rule”和“reciprocity”,分别指基督教中的“金律”和“互应伦理”(Ethic of Reciprocy),此处林语堂将基督教的“金律”与儒家的“忠恕”划上等号。但若细究两词背后的文化渊源会发现,基督教中的“金律”被视为独立、超然于人类世界的必然法则,可以理解为“是上帝规定下的人与人关系的原则”(田辰山 2012:39)。而儒家的“忠恕”之道则无此强制的规定性。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