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观察团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范文.docx
下载文档

ID:411025

大小:12.35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3-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观察团 社会实践 活动 总结 范文
观察团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活动总结:走进红旗渠,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缅怀上一辈红旗渠人所做出的伟大奉献。   为进一步贯彻学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按照“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要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四个全面〞。结合自身实际,组成专项小组走进红旗渠,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缅怀上一辈红旗渠人所做出的伟大奉献,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认识,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打下坚实的思想根底。   此次行程我们选择了历史积淀深厚的红旗渠风景区作为体验地,了解、学习红旗渠所处的地理环境、建造背景、建造历史,参观了景区留下来的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遗迹,并亲身体验了建造红旗渠的艰难与不易。   地理位置: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在河南省最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主干渠位于南太行山区,山石林立,沟谷纵横。从上面俯瞰,红旗渠就像是一条挂在南太行山上的一条绿带,随山而走,顺山而下。   建造历史及背景:林州市地处太行山脉南部,降水分配夏季最多,其他三季都很少,水资源相对匮乏。据记载从1436年到1949年的500多年间,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屡次,大旱绝收30屡次。且全县耕地面积较少,产量很低,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解决当地的水资源难题,国家在建国后先后三次,大规模兴建水 利设施。分别为1959年到1964年的初期勘探和总干渠的建设修建;第二次是1966年前后的各干渠的建设修建;第三次是从1970年到2023年沿红旗渠各干渠和支渠 展开景区和相关设施的修建,以及对老的一批渠道的修固和新建。经过三次大规模兴建最终解决了当地人民根本的用水难题。   我们一行人从郑州坐火车到达安阳,之后乘车途经林州赶往红旗渠,路上所见和资料中描述的大有不同。出了安阳之后山便开始多了起来,山是石山,上面盖着稀疏的植被,高大的树木很少,最多的便是低矮的灌木丛,也许这正是由于当地降水和地形的共同作用,造成了这种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地缺水的事实。果然到达红旗渠的一路上没有看到大的河流,就算是小河也早已经干涸,河床上已经种上了玉米。我们看到的最大一潭水,要属位于林州市东边的人工湖,但湖是死水像郑州的人工湖一样,完全没有大山深处那种激荡的活力。直到抵达红旗渠景区,我们才看到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河,河不大,水流也不急,难以想象就是这一条渠水哺育了林州人。但如今林州的用水已不再仅限于这条河,另一条便是在我们头顶的“人工天河〞。   如今的红旗渠早已建造成了风景区,由于在早上来的太早,景区还没有什么人,站在山脚也看不到红旗渠,买了票就直接上山了。刚开始的一段路就很长,上了七八十级台阶才到头,当我们大汗淋漓地爬到山腰,我们才真正看见它,真不愧是“人工天河〞站在这里向下看就已经令人头晕目眩了,更加难以想象的是要在这连脚跟都站不稳的地方开凿渠道。眼前这些不禁让我想起那部早年拍摄的电影——红旗渠。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没有大型的开山设备,大家修渠只能用凿子和锤子,一下一下的开凿。在那些不能站立的绝壁处更要将人从山顶吊下来,然后被吊着的人像荡秋千一样在空中开凿。看着墙壁上坑坑洼洼的凿痕,依旧可以想象当年是怎样的一副开凿场面 。   今日的红旗渠依旧发挥着往日的作用,不可替代。站在跨在渠上的小石桥上,望着那并不算宽敞的渠道,发现渠里的水依旧在流动,而且是那么的湍急,撞击着碎石嶙峋的墙壁,泛起一层层涟漪;水很清,在这里,水还不曾有过太多人类的侵扰,是那样的纯洁,伴随着夏日的高温它却带给我们一丝清凉。红旗渠的护堤和常见的护堤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要考虑到地形以及施工难度,建造的护堤普遍偏窄而且是直上直下,有的没有一丝坡度,为的就是给渠道让路,空出尽可能多的空间。就这样景区在修建栈道时只能将其修建在窄窄的护堤上,有的只是在护堤上加装了一排栅栏。景区的栈道很长,尽管它只是红旗渠干渠上很小的一局部,但对于我们来说依旧望不到头,我们沿着它缓慢前行了一小时看到的仍是栈道,难以想象当年前辈们开凿这一段要花多少的岁月,付出多少的汗水。一路走来,看到墙壁上都是斑驳的凿痕,那些都是前辈们用钢钎和铁锤一下一下敲击出来的。上面的每一道刻痕、每一个小洞,都是他们勤劳的结晶,都诉说着当年的光辉岁月。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当年开凿渠道的场面,但当我们抚摸着那些深浅不一的痕迹,你都能感受到那凿开岩壁的巨响在你耳边回荡。如果说岩壁上清晰可见的刻痕是当年历史的见证,那如今雕刻在岩壁上的雕像那么是今人对前辈们的敬仰。看那一张张朴实无华的面孔、坚决向前的目光你能深深感受到当年建造红旗渠的壮观场面;向下低垂的怒吼是他们开山的嘹亮号角,伴随着嘹亮的开山号子,前辈们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挥洒在着陡峭的绝壁上;钢钎铿锵,是他们对自然的宣战口号嘹亮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处现在的林州更应感到幸福,因为我们有老一辈的庇护。   岩壁上除了刻痕和壁画,还有更加直接的表达——文字。“劈开太行山〞五个醒目的大字就悬挂在悬崖峭壁上,在今天这个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开到这些难免有一丝惊讶,但在那个年代,这却真实表达了一种心境。在那个年代里人们大多还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尤其是在这里,在大旱之年人们只能忍饥挨饿。但就是有这么一群人不甘于这样的生活,他们要打破这个限制,相信“人定胜天〞的理念。所以“劈开太行山〞就是这群人最真实的想法,尽管时代已有所不同,但其传下来的理念依旧仄仄生辉。今天也许我们不能采纳他“人定胜天〞的理念,但我们可以汲取他克服困难,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   正如上面所说,红旗渠开凿的不仅仅只有顺着山势盘旋的渠道,还有大大小小的隧洞211个。这些隧洞的开凿往往是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所以开凿起来难度可想而知。仅仅只在红旗渠景区,我们就曾走过创业洞、团结洞、青年洞等,这些隧洞有长有短,长的有几百米,而短的只有几米。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青年洞,它总长616米,高5米,宽6.2米,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是红旗渠咽喉工程之一。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青年洞〞。青年洞除了记录着前辈们的功勋,今天也担当着爱国教育的历史使命,洞口边悬挂着鲜艳的党旗,旁边刻着入党誓词,站在这里有着前辈们的陪伴,重温入党的光辉时刻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这里必须经历的。   今天的红旗渠虽已褪去了历史的光环,但其留下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依旧仄仄生辉。虽然景区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但其传承和流露的建造历史更加使人印象深刻,我想来这里的人们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太行山的雄伟,更多的那么是对昨天历史的追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学习和践行红旗渠精神,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要认真学习其艰苦奋斗的精髓,形成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高尚品格,为“四个全面〞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