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与千寻》折射的生态问题及启示_杨文俊.pdf
下载文档

ID:410458

大小:1.49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千与千寻 折射 生态 问题 启示 杨文俊
收稿日期:2022-02-25修回日期:2022-10-13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有机马克思主义研究”(21ZX02)。作者简介:杨文俊(1992),男,湖北孝昌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现代性与现代化理论研究。Email:。摘要:2001年上映的动漫千与千寻,无论是内容寓意之深,还是播放收视率之高,都堪称一部经典佳作。因此,围绕这部动漫展开的批判性解读、主题性挖掘历来层出不穷和五花八门。如果把动漫千与千寻看作一部多元化的主题作品,那么生态问题便是其中折射的主题之一。为了科学而全面地把握和认识这一主题,拟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对动漫千与千寻进行解读,以期从中获得克服生态问题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启示。关键词:千与千寻;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人与自然关系;失衡;和谐共生中图分类号:J9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52(2023)02-0123-06DOI:10.19933/ki.ISSN1674-3652.2023.02.015千与千寻折射的生态问题及启示杨文俊(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长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第39卷第2期Vol.39No.22023年3月Mar.2023引用格式:杨文俊.千与千寻折射的生态问题及启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39(2):123-128.青年学者论坛生态文学研究专题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动漫导演、动漫画师和漫画家宫崎骏先生的经典制作之一。自2001年上映以来,其口碑甚佳、好评如潮,且在日本国内外电影艺术节中斩获诸多奖项。这样一部脍炙人口的动漫,无论是环境描绘、艺术表达、人物刻画、场景铺陈,还是语言运用、动作展现、逻辑衔接,都隐匿着宏大而丰韵、多元而纷呈的主题。生态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即是其中映射的一个主要的现实主题。为了深度把握和科学认识生态主题,本文试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来解读这部动漫。“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不但丰满地表达了动漫折射的生态问题之所在,而且有效地凸显出整个动漫主题的逻辑层次感。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立足于特定的现实和对象,探寻现实和对象的问题,以问题为突破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策略,最终达到现实和对象的和谐状态。因此,在通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对动漫千与千寻的主题之生态问题作了深度解读和诠释以后,我们不能止步于此,而是继续通过动漫故事主线描绘出的隐匿线索,找到表达人与自然和解的途径,以期从中获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益启示。一、什么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最初运用这种方法的是黑格尔,而将这种方法上升到“科学上正确的方法”1 25的人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政治经济学方法”一节中,马克思明确提到了经济分析的两条道路(或方法):第一条道路是从实在和具体出发,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124现实的前提开始,经由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获得简单的规定性;第二条道路是从抽象出发,经由思维的行程把握和上升到具体,获得丰富的多样性统一 1 24-25。从理论分析看,第一条道路的逻辑起点之实在和具体是感性意义的具体,这种具体是人通过自我感受性即自己的感觉器官把握到的生动而具体的知觉表象,在认识的意义上,它好像是正确的。但是,更仔细地考察,它又是错误的。因为经过分析感性具体而达到的抽象认识,没有走进真理性的认识范畴,所以抽象只是对感性具体的否定、只是从感性具体走向思维具体的过渡阶段。如果要想达到客观真理性认识,思维还需在抽象基础上运用综合的方法,把事物各方面本质性的认识进行联合,形成关于事物整体且统一的认识,进而使这种认识具体再现。这时,思维再现的具体认识就是多样性的统一,走上了科学的、真理性的道路和界限,于是第二条道路出场了。从辩证思维的角度而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要比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科学、全面,其根源在于它是以抽象为逻辑起点,以各种形式为逻辑中介,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的方法。即使后者较于前者科学,但后者并非与前者截然对立。相反,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也就是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不是对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的简单否定,而是以实在和具体为理论前提,两者紧密交织在一起。这既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基本判定,也为在思维形式上分析问题和在现实工作中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有自身活动的范围和空间,即它是在思维领域和精神场域活动的。马克思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把它当做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但决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 1 25。”也就是说,在这种方法下,任何实在和具体都是概念或范畴作用的结果,直观的东西或外在的表象只是思维和理解的产物,它们决非一般理解的具体的物质产生过程。诚然,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下,任何实在和具体是思维或观念的结果和产物,但是它与绝对驾于直观和观象上的黑格尔式的思维(意识)决定论不同,其本身就是直观和表象发展成概念的一个过程。因此,这种在人脑中进行的思维运动既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本文既然是基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对动漫千与千寻的生态意蕴进行理论化解读,那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与动漫千与千寻究竟有何样关联?这是需要明晰的问题。众所周知,动漫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其实质是将主体的精神意识和构思方式漫画化、动漫化,以此展示创作者的所思所想以及给予动漫的深层价值。在这样的意义上,诉诸精神性表达的千与千寻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具有根本上的同质性。然而,这仅能说明两者在思维形式上的共通性,并不足以道明两者的必然联系,因而也无法有效论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对千与千寻生态意蕴的科学解读。因此,要想继续说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与千与千寻影射的主题一致性,我们还要从结构形式上对两者进行分析。如上所述,“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可用公式“具体抽象具体”表示,而千与千寻折射的生态问题的叙述方式则是在对现实的深度考察中抽象出“人与自然失衡”的一般前提,然后思维再现出“面目全非的河神”和“消失的琥珀川主”两个具象实例。这表明两者在叙事逻辑和结构上具有同一性。至此,我们有理由说,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昭示动漫的生态蕴含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具体分析如下。二、抽象起点:人与自然失衡动漫千与千寻折射的生态问题是人与自然失衡,这是抽象性表达。因而,人与自然失衡既是对动漫一般性生态主题的概述,也是动漫一般性生态主题在思维中具现的端点。显然,在这里,作为一般性的“人与自然失衡”有两层含义:其一,得出一般性“人与自然失衡”必是有前提条件或现实基座;其二,作为抽象起点的“人与自然失衡”是如何在动漫中以静态的方式得以说明和阐释。前者体现现实性,后者体现理论性。两个方面恰是宫崎骏说明“人与自然失衡”一般状况的两个维度。第39卷第2期125从实际维度说,现实映入动漫千与千寻中,描绘出“人与自然失衡”的一般主题。随着“二战”的结束,作为侵略国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过渡到民主社会。进入民主社会后,日本开始将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的中心任务。经过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的发展,日本经济逐步恢复并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实力的增强使日本仅次于美国,并跻身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济奇迹”便是特指日本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成就。经济发展虽然使日本社会文明程度得以提升、日本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但是由于长期注重经济增速,自然环境遭到破坏,震惊世界的“四大公害事件”即是在这一时期发生的。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和国际金融政策的变化,加上日本国内融资倾向的转变,经济发展出现大量的投机行为,导致日本社会一度处在泡沫经济的繁盛时期。泡沫经济对日本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但泡沫经济的本质是投机倒把、虚假繁荣。随着泡沫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破灭,日本经济出现大衰退。大量投机行为产生的房地产建筑、零售业、各类开发项目等胎死腹中,也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急剧破坏,这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在此背景下,人们逐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是一种不平衡状态,于是反思和批判这种状态成为日本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和不同学派的共识。作为日本经济发展的见证者,环境问题的亲历者,宫崎骏深刻反思和批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矛盾关系,并把这种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动漫千与千寻就是这种理念的践行之作。因此,宫崎骏在动漫开头就描绘出“人与自然失衡”的一般性认识,并围绕于此展开动漫的主题之旅。从理论维度说,也就是从艺术表达与构思角度来说,“人与自然失衡”的一般性是借助动漫人物隐喻展现的。宫崎骏在仔细考察实际情况以及自我感性对象性作用下,形成了“人与自然失衡”的一般观念。为了表达这个抽象观念,宫崎骏在动漫中必然通过“类人”和“类物”的关系呈现。那么,宫崎骏在动漫千与千寻中究竟是如何做到“类人”和“类物”关系的刻画和表达的?我们可以把视线投入到主人公千寻由于搬家迷路而误入灵异世界最初的场景。刚入神隐世界的千寻,因来到陌生的环境,表现出极度害怕与恐慌。更甚至在神隐世界规则下,她将逐渐走向解体与消失。在这个关键时刻,白龙的及时出现拯救了千寻。白龙为了帮助滞留的千寻,将她带到服务诸神的油屋中。在进入油屋之前,白龙千叮咛万嘱咐千寻:过桥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呼吸,就算只是稍微的呼吸,店里的人就会发现你,法术也会消失。然而,千寻在进入油屋的过程中,由于没能憋住还是进行了呼吸,导致油屋的工作人员(“番台蛙”“父役”“兄役”等)发现了人类的闯入,于是他们大声疾呼:白先生,白先生,你闻到了吗,有人的气味,人的臭味,人的臭味。“呼吸”“臭味”这些词汇、概念和术语不是简单地刻画一个流畅的动漫场景或故事,而是潜藏着深厚的内蕴,即身为外来物的人在神隐世界中是“臭”和“肮脏”的存在,换言之,“臭”和“肮脏”是人的独有标签和符号。为何?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破坏,人与自然走向了敌对状态,而始作俑者是人,所以在动漫中千寻散发的气味对化形的物来说是臭的。从故事刻画的顺序以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看,这样的情节刻画就是一般性寓意,而它是通过千寻为代表的“类人”与化形的物为代表的“类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的。也就是说,现实世界的千寻来到一个非人类生活的异世界,不可能完全自我孤立,非真实地触碰眼前这个未知世界以及其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化的物(自然或“类物”)。“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变更出发。”2 519千寻作为异世界唯一的人,必然以“类人”的身份直接现实地面对这个非现实的世界及其里面的人化的物(自然或“类物”),必然要同这个非现实的世界及其里面的人化的物(自然或“类物”)发生关系。这种关系有两个维度:和谐抑或敌对。根据以上影视中的种种场景表达以及人物的对话,可以看出人与自然已然是一种非和谐且对立的情形,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失衡状态。总之,实际和理论两个向度的阐释是一个逻辑跃升的过程。生态问题的现实照进动漫的表达中,杨文俊:千与千寻折射的生态问题及启示长江师范学院学报126然后动漫通过人物隐喻进行折射,开启“人与自然失衡”生态主题的一般起点。紧接着,它以逻辑自洽的方式延展出主题在各种场景和片段中来回穿插,从而凸显出主题的层次感和连贯性。层次感和连贯性是通过面目全非的河神和消失的琥珀川主来表现。三、具体终点:面目全非的河神和消失的琥珀川主在立足特定时空背景和具体实践维度上,动漫以此出发,从众多混沌表象中抽象出“人与自然失衡”的一般认识,于是极尽隐讳(人物的各自隐喻)描画,折射出千与千寻所表达的生态主题。因此,在揭示出“人与自然失衡”的一般前提下,千与千寻又通过各式具体场景和个别片段影射表达出生态污染和环境破坏,使生态主题走向空前高潮。最先出场的具体场景是展现在观众眼前的“面目全非的河神”。这一幕令人印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