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工记》中的造物美学研究_朱子妍.pdf
下载文档

ID:410457

大小:1,023.47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考工记 中的 造物 美学 研究 朱子妍
文 学 文 艺173从文明存在开始迄今,中国的生产造物活动已有7000 多年的历史,考工记就是这样漫长沧桑历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考工记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系统记述手工业生产技术与经验的专著,是一部具有重要哲学和美学思想价值的著作,其中的造物美学在当代设计美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考工记是我国已知的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业技术专著,较为完善的系统化总结了当时的科学技术规范,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学者对考工记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挖掘、注释或深刻解析,尤以在古代科学技术研究的方面为最,对其中造物美学的研究却寥寥可数。但它与当今的艺术设计、器物制作、工艺美术都存在着诸多重合的部分。在古代美学的研究上来看也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因此,就“美学”为立足点,竖向挖掘考工记蕴含的美学原则是有深刻意义的,对当代的设计美学也将存在诸多启迪。一、考工记在美学领域的影响地位(一)中国最早的设计制作技术的范本从历史的角度纵向来看,考工记是对中国古代手工技艺、设计制作技术的最早的厘清、展示之作。它将古代传统的设计制造分门别类地规划清晰,并介绍了各个种类当时的工艺技术状况。首先,考工记全文近万字,共分为两个部分。上卷赘述了国家的六种工种,另对各个地方的精湛工艺进行了介绍。再而,队于技艺方面来说,书中分为七个部分,结构严谨、分类明确。其部分的开篇即总论,介绍了该书籍的撰写综述;紧随其后五个部分即为分篇,分别为攻木、攻皮、设色、刮摩、搏埴五个部分。其次,考工记一书中也包含着对天文地理知识的讲解,“橘逾淮而北为枳”“貉逾汶则死”等古言俗语就是出自考工记一书。鉴于当时的防御以及捕猎水平有限,书中的“梓仁”部分、对活跃的动物进行的大体分类是十分不易的。书中将动物兽类分为了羽、鳞、赢、脂、膏等五大类,也包含了我国最早对“小虫”即昆虫形态和动态的捕捉描述。书中甚至还有对包括二十八宿体系、四象学说等天文知识的完整记载。管中窥豹地来说,不仅是一本古代对手工技艺制造方面的专著,也是一本对当时自然科学知识的介绍书籍。工种分类、天文地理、生产生活、制作技艺等广泛的内容,它为当时及其后世的工艺美术设计提供了可资操作的规范和标准,同时又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手工设计的记录文献,这也使它被奉为中国古代造物设计书籍的执牛耳者。(二)古代传统美学研究价值中华上下五千年,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与对历史的研究,也有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是呈现空白状况的,依此可以看出考察对象时代的古籍文献对研究历史自然是起着至关重要之作用的。从美学的研究角度来说,考工记被发现、并随着研究学者对此书的深刻考察及研究,填补了对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模糊残缺,是对此朝代工艺技术、生产制作方法的研究的指瑕批谬,同时使得关于古代传统美学的研究日渐去魅,是对古代传统造物美学的显性表现。(三)影响当代设计美学并给予启发考工记在中国手工设计制作技术上起到的重要典范作用之外,以考工记这本著作为美学典范的角度作观,它不仅对当今厘清古代传统美学研究具有重大的价值,对当今的当代美学也亦有陶染。另外,正有言道:“以史为镜、以史鉴今。”其道理大抵如是指历史所能起到的范本作用,给予当代设计美学的启发也是巨大的。可以说,当代美学无可厚非地受到传统美学的影响,并且是传统美学在当代价值角度下的外延拓展。二、考工记中的造物美学考工记一书为造物设计美学这一偏向哲学范畴考工记中的造物美学研究文|朱子妍174的领域提供了可供研究的历史基础、理论样本、视点及方法。文章将分别从“五行学说”“天人合一”观、“器以藏礼”“人为物本、物因人用”等进行阐述。(一)“五行学说”奠定思想基础周易乾卦中有这样的描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季合其序。”考工记在西汉时期被收入了周礼。由此可见,在古代,造物基础也被视为万物发展和宇宙运行规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外化显现,如今也亦然。其中,“五行学说”为书中的造物美学夯实了底层结构。“五行”在尚书中的描述:“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后衍生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而考工记书中介绍的木、火、土、金、水,在方位上分别对应着东、南、中、西、北;在“五色”上分别象征着青、白、赤、黑、黄。“五行学说”为考工记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古代人认识自然规律、生产材料和讲求色彩美学提供了理论源泉及思想层面的依据,或成了最早的造物美学原理。(二)“天人合一”观的象意美学“天人合一”观被视作为中国古代古典哲学的深刻理念之存在,为考工记中感受自然、认识自然提供了精神层面的基础,亦是考工记中的文化基础。“天人合一”观代表的是古代的象意美学,其中的“人”即指的是人类、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及其成果;“天”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另有“天道”,即“自然”“道理”的含义,“人”与“自然”“天道”以一种复杂的方式相互纠缠、相互链接。就“天人合一”蕴含的深刻含义予以发覆,它所介绍的是与先天所存在的本性相协调、回归“天道”、归根复命的一种规律,是古代视角下的一种宇宙观哲学。其一,“天人合一”在考工记中,以象征手法、以小见大的方式阐述一种设计美学原理。举其中一个典型的实例,考工记其中的“辀人”篇部分,就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车”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小见大地对应着天地万物。此部分写道:“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其中,将方形的“轸”(车的底部)比作“地”;将圆形的“盖”(车的顶部)比作“天”;将“轮辐”比作日月(古时三十根辐条支撑一个车的轮子,“三十”取源于每月的三十日,因此也有象征着“轮回”“时岁”的含义)。由此可见,“天圆地方”的设计美学原则。另外,“轸”之上、“盖”之下、“轮辐”之间,所坐的“人”,以象征着“人”处于“天”“地”之间、“日月”之中,撷取了观物取象的方法,点明了人与天地日月、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其涵盖了从空间到时间的象征性层次,揭示了“天地合一”的一种精神高度的自然宇宙规律。其二,在考工记的开篇总论之中,所提出的造物美学原则:“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本意是指只有将这四个层面的造物条件紧密配合起来,所制作的器物方才能称得上是“精良”。这句话中的“天有时”“地有气”可以看作是强调遵循自然宇宙客观规律的重要性;“材有美”“工有巧”则是点明在遵循自然宇宙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也要求工匠对材料进行主观的鳞次摘选、对其进行人以为物的精密加工,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句话体现了遵循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造物美学原则,总结了古代“天人合一”的美学价值标准。(三)“器以藏礼”遵循礼制的形式观在周礼中,包含了“礼制”在周代社会关系中、“形而上”角度下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规范。而考工记的记载中也隐含着具体造物层面的对礼制的遵循,这使其不仅仅是一本记录科学技术与经验的专著,更上升到了古代“礼制”即精神文化层面的形式观高度,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在推崇尊卑礼制文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器以藏礼”就恰到好处地形容了礼制与器物制作美学之间的关联。可以说,礼制为造物设计提供了严苛的形式基础和制作规范。考工记中的造物美学原则都是在这样的形式要求之下展开阐述的,简单来说,就是造物服从于“礼”,而“礼”以遵循权利。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其中事无巨细地规定了大量供高高在上的贵族使用的器物制作,而一般底层工农种劳动生产时所用的器物却在书中概付阙如。文 学 文 艺175(四)“人为物本、物因人用”造物功能观考工记中最核心的中国传统造物美学原则就是“致用”的造物功能观。“致用”约略有以下两点含义值得赘述。其一,“尽其所用”的观点,意思是外挖掘事物的价值,要做到物尽其用,有完熟利用好材料、资源的意思,避免复杂的工序或产生严重浪费;其二,是指“付诸实用”的含义,意思是物品的实用功能性应当摆在一个重要的地位。如礼记中所提出的一个观点:只有撷取符合人的实用尺度规范来造物,才能达到物尽其用和实用功能的最终目的。可以归纳为“人为物本、物因人用”的造物功能观。如,考工记中对铸剑的规范。“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谓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长四其茎长,重七锊,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要想制造出“精良”的剑器,就要求工匠必须依照佩剑者的身高体重、身份地位来进行铸剑活动,可以说是早期的“独家定制”。三、考工记中造物美学的当代价值考工记对当代研究造物美学的价值是巨大的,同时也可以说,当代的设计美学无可厚非地受到传统美学的影响,也是传统美学在当代价值角度下的外延拓展,给予当代设计一定程度的启发。(一)象意美学“天圆地方”文章阐明考工记中“天人合一”的象意美学,不仅仅是单纯地指设计的象征意义,更饱含着对设计内涵的思考,这种美学原则的价值就给予当代设计诸多启发。依此而看,当今艺术设计界存在的显著问题就是浮于表面的机械模仿,不仅仅指艺术造假、设计抄袭的问题,更深的是设计形成固化思维、只精于模仿动态或图形的造型、表象,而缺少创新、缺乏精神层面内涵的严峻问题。例如,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再创新话题来说,将传统纹样贴印在现代设计的产物上的设计方法是远远“不够格”的,设计成果应当传达设计者对设计的思考,应当发挥象意美学在设计中的指导作用。例如,由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采用了中国古钱币的造型为基本型,融入“中国银行”的“中”汉字,且内核是“中”字的形状。蕴含着与考工记的“天人合一”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天方地圆”含义,并且揭示了中华大地、经济为本的意义,成了传统象意美学与当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的设计典范。(二)“虚”“实”结合的美学原则考工记中提出了原始的“虚”“实”结合的造物美学原则。如前文所提到的“辀人”篇部分:“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老子中也曾提道:“三十辐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其意是指轮子的框架结构之间保留着空无,致使车轮可以自如地转动,使得车可以正常前进。再如,书中将编钟等礼乐器物之响比作“实”音,将“羽者”“鳞者”(即鸟类、禽兽)的声音比作“虚”,敲击之时,叮当作响之声应当错落有致,虚实结合,以达到最佳境界。这些例子无一不是在强调“虚”“实”结合的美学原则。在当代的设计活动中,设计师也应当秉承这样的美学原则,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力求赋予设计更加强烈的感官享受、精神享受。四、结语从“天人合一”的象意美学到“虚实结合”的美学原则,考工记中蕴含着丰贻的传统造物美学原则,具有重要的考察价值。研究考工记的造物美学,不仅可以帮助当代学者把握古代灿烂的造物文明,总结艺术设计美学规律,更有利于当代设计师从中收获和启迪。这就是当下我们重新竖向挖掘考工记的美学价值的深刻意义所在。参考文献:1毛志昂.中国设计美学思想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包装,2022(6):107-109.2高平.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J.天工,2021(11):65-67.3张越.考工记的工艺美学思想J.山东社会科学,2005(6):109-114.4彭圣芳.考工记设计美学思想的体系化考察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4):31-39.作者简介:朱子妍,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唐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