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千零一夜》与世界文学的缘起_范若恩.pdf
下载文档

ID:410444

大小:1.80M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千零一夜 世界 文学 缘起 范若恩
一、导言:作为一个问题的世界文学概念世界文学无疑是文学研究中最富有争议性的概念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彭(Erwin Koppen)就指出:“世界文学也没有一个可靠的定义或内容精准的界说。”1莫雷蒂(Franco Moretti)更加直言不讳地认为:“世界文学不是一个客体,而是一个问题。”2 46在当代世界文学理论研究中,莫雷蒂、卡萨诺瓦、丹穆若什等学者的论述颇具影响力。莫雷蒂借助国际资本主义体系观念,认为世界文学体系以欧洲为中心,“是一个同一而不平等的体系”;2 46它不可避免存在着“后发者的发展”这一困境,是“某几个民族文学的再生产”,“后发者将不会只是重复先发者的道路,它们的道路将会不一样,而且更为狭窄”。3卡萨诺瓦(Pascale Casanova)的 文学世界共和国 尽管承认文学的疆域不同于一千零一夜 与世界文学的缘起范 若 恩(中山大学 国际翻译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2)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23 年 3 月第 40 卷 第 2 期Mar.2023Vol.40 No.2doi:10.3969/j.issn 1007-6522.2023.02.010摘要:歌德步施勒策尔和维兰德后尘,在1827年提出了世界文学概念,这通常被认为是欧洲人构建全球多元文学谱系意识的开端,也被认为隐含着西方中心论的倾向。然而,在此之前,欧洲人不仅已经积累了有关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也见证了第一次系统性突破东西方文化分野的世界文学实践。18世纪初期,法国东方学家迦兰和叙利亚人迪亚卜合作,对一千零一夜 进行了翻译与改写,这部译作在欧洲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东方故事热潮,推动欧洲启蒙时代叙事文学在对普遍人性与民族文化差异的关注中实现了自身的现代转型。一千零一夜 在欧洲的译介,一方面有着比歌德以来存在争议的世界文学概念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启示意义,另一方面其引发的东方文学热潮和对欧洲文学的影响也是歌德得以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关键语境,它标志着世界文学的诞生。关键词:歌德;世界文学;一千零一夜中图分类号:I0-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6522(2023)02-0129-11收稿日期:2022-08-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ZD278)作者简介:范若恩(1976-),男,湖北武汉人。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18世纪研究。129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政治的疆域,但其对国际文学空间的设想是以民族世界的两分为先决条件,甚至认为所谓文学的世界共和国存在欧洲特别是巴黎这样的文学首都,位于边缘的其他民族文学必须以翻译、自译或者直接以法语等重要欧洲语言进行创作,以此种“祝圣”方式通过首都的接受和认可,如此才能获得世界性声誉。4卡萨诺瓦这一暗含欧洲/法国中心论的观点,无疑让世界文学陷入了“越是法国的,越是世界的”这样一种悖论之中。丹穆若什(David Damrosch)在其 什么是世界文学 中强调了文学流通特别是翻译在塑造世界文学中的决定性作用。5这一对流通和翻译特别是两者接受效果的强调,存在着希德斯顿(Jane Hiddleston)所言的未能充分注意到“文本如何通过自身的多语言跨文化形式挑战形形色色的边界隔阂”。6 1388实际上,上述世界文学界定中所存在的民族和世界的二元对立特别是欧洲中心论的“问题”,在歌德较早提出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时就已显现。中国学者一度认为歌德是在1827年阅读 好逑传 玉娇梨 等中国小说后,受其影响后产生世界文学观念。歌德在阅读上述中国小说后,确实感叹“民族文学已经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术语,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到来,每个人必须努力推动它的到来”。然而,他紧随其后却论述道:“当我们因此重视异邦事物时,我们不应该局限于某个特别的事物并将它视为典范。我们不可将这种重视给予中国人或者塞尔维亚人,也不可给予卡尔德隆或者尼伯龙根。如果我们需要某种模式,我们应该总是返回至古希腊人那里,他们的作品一贯展现了人类之美。”7 175而且这也并非歌德第一次提出世界文学的理念,据考证,歌德从1805年起不下20次直接或间接提及世界文学这一概念,而且在多个场合赞美德语翻译或者德国人在世界文学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而与之相对的,则是他认为“中国、印度、埃及之古代,终究只是稀奇古怪之物它们不会给我们的品德和审美教育带来多少助益”。8 11在1828年,歌德在柏林召开的自然科学家大会上直接声称:“欧洲文学,即普世的世界文学。”9可见,歌德心目中的世界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明显的西方中心论的倾向。同样,虽然世界文学概念经由歌德才得以推广,歌德本人并非是第一位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学者,而且他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之中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施勒策尔早在1773年在 冰岛文学与历史 中就提出世界文学一词。1790年,维兰德翻译贺拉斯书简时,也使用过这一术语。1770年至1830年,在更广阔的同时代思想谱系中,一些同属普遍主义的“世界”概念广为流传,如康德的世界观、谢林的世界灵魂、赫尔德的世界命运、世界历史、世界事件、世界变化、世界公民等,而在歌德的著作中,也不乏世界诗歌、世界文化等概念,“就世界文学而言,歌德很早就认识到,文学场的某些特有规律,使得交流过程成为特殊的文学景观”。8 9-10在这些同时代直接的影响源头之外,歌德世界文学概念的形成是否还有其他的历史语境?或者,如果说歌德世界文学概念的形成在于启蒙思想中蕴含的普遍主义,那么歌德所意识到的各个民族文学的交流实践是这一现代理想和现代进程的产物,还是推动后者出现的源头和动力之一?另有研究者开始重视作家作品在塑造世界文学理论时的作用。苏熙源(Haun Saussy)认为,世界文学是一种实践。10皮泽(John Pizer)认为世界文学并非一套具有所谓全球意义或者普 130第2期遍意义的经典,它是有着不同源头的不同类型作家通过广阔的文学交流网络彼此沟通和学习的历程。11牛津大学的希德斯顿进而提出,世界文学“是一种文学批评的路径”。她在回顾自歌德以来世界文学概念演变中的问题时,借用萨义德的“世界性”观点,认为世界性既是对世界文学概念中虚幻的普遍主义的一种挑战,又是民族和地方性的对立面,“世界性意味着联通性而非融合性”。“文本身处世界中,不是由于它在完成之后的流通,而是因为它在和创造它的地方的对话中和它的语言所凭借或探寻的多种文 化 历 史 的 对 话 中 以 及 和 本 身 的 对 话中获得生命。”她以当代法国前殖民地马格里布的新一代作家的作品如何超越后殖民性为例,认为有些文学具有世界性:“它们虽然使用单一语言,但已经生动地表现出和更广阔世界的各种接触。”由此,她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不是理论家,而是在作品中有着强烈跨文化思考这一世界性的作家形成了世界文学的理论化。6 1386,1388-1389何成洲以阿特里奇和罗纳等人关于文学事件的研究为基础提出,作为事件的世界文学必须解答三个问题:“首先,外国作家及其作品在本土语境中的他者性;其次,本土写作中独特叙事的创新性;最后,文学作品为读者及社会带来的创造力和操演力。”12如果从苏熙源、希德斯顿和何成洲的观点出发,在歌德提出世界文学概念之前,世界文学就已经诞生在实践中 一千零一夜 作为第一次系统性突破东西方文化分野的世界文学实践,不仅展现了比歌德的概念更为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启示意义,其独特性还引发了东方文学热潮,并对欧洲文学产生广泛且深刻的影响,这是歌德得以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关键语境。二、非融合性的联通:作为世界文学实践的 一千零一夜为什么说 一千零一夜 的译介是标志世界文学诞生的事件?当然,早在歌德之前,就有了大规模的跨民族、跨文化的文学实践活动。古代一系列宗教经典的形成和传播推动了各个国家的文学交流。如佛经在中国或者东亚传播后,产生了新的宇宙观和文学主题以及体裁。圣经 更被视为是一部东方故事集,讲述了犹太人在近东和中东的历史。明清时期耶稣会士已经在中国开展了大量的翻译活动,其中一部分为文学翻译。但这些文学交流都只是伴随宗教传播而产生,并非有意识的纯粹文学实践,更未系统性跨越东西方分野。同样,莎士比亚对德国或者歌德本人影响巨大,德国人甚至声称“莎士比亚是我们的”,13歌德也曾认为“我们比英国人更能了解莎士比亚或拜伦”。7 224莎士比亚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持续中的跨民族、跨国家书写过程。除历史剧之外,莎士比亚其他作品几乎都是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历史和传说的改写,背景设定也往往是英国之外的其他地域。在歌德之前,莎士比亚的作品就已经在欧洲特别是德国被广为译介和传播,可以说是歌德提出世界/欧洲文学的重要前提之一。但莎士比亚的视野基本聚焦在欧洲,或者涉及 奥赛罗 等剧中的北非和 暴风雨 中的百慕大等邻近区域,并未跨越到世界语境中。但莎士比亚的创作已经对歌德心目中的世界文学提出某种挑战。这位被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贬称为野蛮、不道德的英国作家,为何在歌德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歌德在多个场合强调世界文学的典范在于体现普遍人类之美的古希腊文学。而用对莎士范若恩一千零一夜 与世界文学的缘起 131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比亚爱恨交加的约翰逊博士的话来说,莎士比亚正是超越了一时一地的风貌和道德,写出了普遍的人性,“除去对天性恰当的再现外,无任何事物能长久取悦众人”。14歌德本人也认为莎士比亚不遵守古典主义原则,“他径直从天性中进行写作没什么值得遗憾的他是一个普遍意义的诗人作品打动人心”。15而在莎士比亚之外,一千零一夜 对歌德乃至整个西方影响巨大。歌德在50部作品、26封通信、12场谈话和34处日记中提及 一千零一夜;16 354他少年时大量阅读 一千零一夜,17岁时便从中取材创作出戏剧 恋人的心绪(Die Laune desVerliebten),晚年更是重读 一千零一夜 后完成 浮士德 第二卷的创作。16 2-4这一部包罗万象的文学名著和莎剧一样,对人性有着丰富的展现,而且从诞生之时起便不断跨越和突破既有时空界限,推动包括歌德在内的西方人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并全方位促进了西方文学对思想、题材、体裁的革新。一千零一夜 远非只是阿拉伯一隅“天方”的夜谭。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认为一千象征着无限,一千零一更是如此。17 566-567一千零一夜 问世至今,便处在一个无限扩充的过程之中。牛津大学阿拉伯学讲座教授盖尔德指出,一千零一夜 并不只限于阿拉伯半岛地域。这部故事集本身也是阿拉伯人在9、10世纪翻译其他地域文学的成果,最早可以追溯到阿拉伯人在9世纪对古老的波斯故事集 一千个故事(Hazar Afsaneh)的翻译,因为后者直接为 一千零一夜 全书提供了王后山鲁佐德为暴君山鲁亚尔讲述不同传奇的总体框架故事,而且这两个主人公的波斯名字至今都被忠实地保留在 一千零一夜 中。而对应着今天 一千零一夜 的阿拉伯故事集的雏形则在10世纪间出现,原本的标题为“Alf Layla Wa-Layla”(一千零一夜),并未被命名为 天方夜谭,因为它本身最初并非起源于阿拉伯文学,而是汇集了当时阿拉伯人对古老的印度、波斯、希腊文学等多个源头的翻译,并加入了阿拉伯、叙利亚甚至非洲埃及的民间传说,同时其间绝大部分故事的场景也并非在阿拉伯半岛,而是在伊拉克、波斯、埃及。然而,一个如此多元源头的 一千零一夜 逐渐变成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仅指阿拉伯半岛的 天方夜谭,这一混淆多个地域与文化的概念,却是在18世纪被译介进英国之后出现并被广为接受的。18霍奇森(Marshall G.S.Hodgson)等学者认为,世界体系出现于14世纪,在17世纪晚期之前,东方一直是这个体系的中心,而欧洲反而只是它的边缘。19杜克大学比较文学学者阿拉瓦穆丹(Srinivas Aravamudan)进而提出,世界并非从东西对立中产生,而是源于多种差异性、知识、认识与趋向,“世界文学发轫于对人类探索中被置于一起的各种语言的语言学和文化解码”。20法国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